登陆注册
3090100000003

第3章 老家女人(2)

后来,李庆招到章缝工作,爱莲搬到章缝。李庆招到巨野工作,爱莲跟到城里。国家号召支援农业,她又回到百时屯当农民。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李庆招是巨野县工商局长,成了当权派,经常挨斗,吓疯了,回家住着。

有一回,城里造反派要斗庆招,爱莲抱着三儿子跟来了。夜里,她把三儿子哄睡,就出门了。

找到开会的地方,她看见庆招在前面撅着,听见里边人批斗他,说他“耳根子软”“驴耳朵”“听人家话”。她一脚踹开门,拾起砖头就砸过去,那个人躲闪一下,没砸着。

爱莲直接问那个人:“你们这是革命还是整人?你走的是谁的路线?俺家门上有牌子,俺是革命家庭。你们把他整成这样不算完,还想咋整?国民党没把他整死,你们想把他整死吗?你们要是把李庆招整死,俺也不活了。”

她拉起丈夫,说:“走,咱回百时屯。谁要是敢再找你,俺用抓钩①刨死他!刨死一个够本,刨死两个挣一个!”

全场的人都傻了,没谁敢拦着。

第二天早晨,他们回到百时屯。县城这边都知道,庆招家的是半吊子,没人再招惹。

庆招回到百时屯,百时屯也搭台子,要斗老红军姜来云,把李庆招、姜来运、李素英也整上台,一起斗。

批斗大会刚开始,爱莲几下翻上台,问大队干部:“‘文化大革命’,你革的是谁的命?俺看你革的是共产党的命!没开除李庆招党籍,他是不是共产党员?姜来云、姜来运、李素英谁不是?打日本鬼子、打国民党的时候,你们都干啥去了?他们打下江山,天下太平了,你们收拾他们,你们到底想干啥?”

大队干部没一个搭话的,待了一会儿,有人喊:“散会,散会。”

准备好几天、费了不少劲的批斗会就散了。

说起过去的事,她跟俺说:“姑奶奶,人家屙到头上,咱扒拉扒拉。实在不中了,就得拼它一家伙。”

这几年,有人问爱莲:“你现在还有那劲不?”

爱莲说:“蹦不起来了。”

“文化大革命”过去了,李庆招的病也没治好,七十四岁那年死了。爱莲的六个孩子都有本事,大孙子李锐是书法家,在巨野很有名。

爱莲的三儿子在上海做生意,他给爱莲在巨野县城买了高层。房子装修好了,三儿媳妇找好保姆,让她搬去住。

爱莲问:“是人家伺候俺,还是俺伺候人家?”

儿媳妇说:“人家伺候你呗。”

爱莲说:“那不中,俺就干活儿的命,待着难受。”

爱莲的地还在百时屯,种庄稼、收庄稼她都回去。她住在县城的老房子里,院里有棵柿子树,笼子里养着鸡和兔子。她经常骑着三轮车给兔子割草,弄吃的。鸡和兔子养到过年,杀了,分给儿女。

爱莲衣裳多,孩子们给买的,貂皮都有。她问:“穿上这衣服,俺咋走路?”

孩子说:“用脚走呗,不能用头走。”

爱莲的好衣裳都在包袱里,平常穿的,总是那几件。

①抓钩:刨地用的农具,有三个铁齿。

小妹

小妹比俺小两岁,小名叫苗个,大名姜秀云,从小爱生病。

过去,百时屯常去算卦的瞎子。娘找来一个算卦的给小妹算算,瞎子说小妹成人不稳,娘半信不信的。

过了几天,又来个算卦的,娘叫俺把算卦的领到家。瞎子还是说小妹不成人,五岁有关口。五岁活过去,七岁、九岁有关口,十二岁、十五岁还有关口。这几个关口闯过去,十八岁这个关口也闯不过去。

第三个瞎子也是这套话,小妹不成人。

这些话把俺娘烦坏了,娘说:“她是个孩子,俺没办法。要是个小猫小狗,俺早把她扔了。”

娘有三个孩子没成人,有的已经伺候得挺大了。小孩子死了,都扔到乱丧岗子喂狗。每次说起小妹来,娘就说:“俺是聪明女人,现在抱着狗食哩。”

那时候,算卦的男人跟女人动静不一样。女人拿一大一小俩木棍敲,叮叮咔,叮叮咔。男人敲小铜锣,“当——抽签算卦”,半天响一声。

前几次给小妹算卦的,都是女瞎子。过了些天,外面小铜锣一响,娘听出是男瞎子,叫俺出去领人,俺就把他领家来了。来的这个人叫王化山,他是曹海的女婿,俺太姥娘家在曹海,娘小时候就认得他。

王化山仔细给小妹批八字,他跟娘说:“你这个孩子十五岁、十八岁有两个关口,都能闯过去,没事。”

这话让娘心里敞亮点儿。

小妹三岁那年,得了伤寒病,好多天不吃东西。二嫂的儿子铁案比小妹大一岁,他也得了伤寒病。

娘请来先生给他俩看病,开了俩药方。娘让人把孙子的药抓回来,给孙子熬药,不给小妹买药吃。爹问起这事,娘说:“反正她不成人,叫她早点儿死了吧。”

小妹很多天没吃过东西,要吃西瓜,铁案也要吃。俺那儿卖西瓜,要一斤切一斤,要半斤切半斤。娘给小妹买西瓜,说:“叫她吃吧,吃了死得快。”

娘不给铁案买西瓜,西瓜凉,怕把他吃坏了。

说也奇怪,小侄铁案按方吃药,死了。小妹没吃一口药,吃了几次西瓜,活了下来。

解放济南的时候,小妹虚岁十岁。子弹、炮弹皮满天飞,小孩都不敢出去玩,她照样出去玩,娘拦都拦不住。小妹说:“枪子有眼,打死的都是那些该死的。”

俺家当时住在济南的避难所,跟瑞蚨祥的银号就隔一道墙,银号就是现在的银行。打起仗来,小妹看见几个人抢银号,砸开锁头进去抢钱,小妹也跟着进去,她拿了两个花玻璃球子,还拿了一把油漆椅子。

家里该买煤了,爹没去买,打起仗想买也没处买,眼看着没烧的了。小妹回家就把椅子劈了,让娘烧火。下午,小妹又去银号,拿回来一个小茶壶、四个小茶碗,还想去把银号的座钟抱回来。

娘说:“不打你是不行了。”摸起棍子要打,叫大嫂拉住了。

小妹不光傻玩,她知道中央军一吹哨就开饭,就到跟前盯着。枪声一响,这些人说走就走,她把吃的装进篮子,挎着就走。

后来飞机往下投吃的,拴在降落伞上。当兵的把吃的装到筐里,小妹在旁边看着他们。有时候枪炮响,当兵的跑了,小妹就把吃的整回家。

小妹听说,打开城门前,营长以上的军官能坐飞机走。她看见有个军官太太穿着旗袍,把孩子扔在胡同里,自己提包走了,那孩子在胡同里哇哇哭。时间不长,那个军官太太提着包回来找孩子,说是让军官走,不让家属走。

今年回巨野看小妹,俺问她:“当年你胆子咋那么大?”

小妹说:“那时候小,不知道害怕,现在后怕哩。电视上演打仗,孩子们说:‘快过来看看,和你们那时候一样不一样?’俺才不看呢。”

新中国成立以后,俺们回到百时屯。家里先买了洋弓①,小妹有时候帮着三哥蹬,弹一斤棉花给一斤粮食。生意好了,买驴拉弓,小妹帮着接棉花。家里开药铺忙不过来,三哥去药铺干活儿,洋弓那块赶驴拉弓,接棉花,付棉花,记账,两个人的活儿就小妹一个人干。

时间长了,她练出一个本事,用手一拎棉花,就知道几斤几两,不会差的。来弹棉花的人看了服气,说:“苗妮儿的手就是秤,还用秤干啥?”

①洋弓:弹棉花的机器,得用人力蹬。可能是外国人发明的,国产的也叫洋弓。

不用称棉花,她就能忙过来了。卸了驴,小妹牵到外面,叫驴打滚,歇歇再喂草。

把驴拴好,让驴吃饱喝好了,她才回家吃饭。小妹长得高大,干了一天活儿,二嫂嫌她吃得多,当面说小妹吃饭像猪。

百时屯扫盲的时候,俺是大闺女了,整天在家纺棉织布。小妹白天干活儿,晚上上民校。她脑瓜好使,学啥都快。老师教唱歌,她第一个学会,老师就叫她在前面打拍子,领着大家唱。

十五岁那年,小妹病了。当时俺家开药铺,张先生坐堂看病,他是有名的活神仙。

张先生说小妹肚子里有虫子,叫她吃塔糖。小妹从小就不听话,她不吃,肚子里的虫子越来越多。

那时候俺家人多东西少,有点儿好吃的都分着吃。小妹那份好吃的,不敢吃。要是吃点儿好吃的,肚子就一个疙瘩一个包的,疼得受不了。

张先生说:“俺给你扎一针吧。”

小妹说:“中。”

张先生往她腿上扎了一针。

第二天,小妹拉出来的都是死虫子。她用棍子扒拉开数了数,五十二条,虫子两头都是尖的,七八寸长。

从那以后,小妹啥都敢吃了,肚子也不疼了。

四个瞎子都说,小妹十八岁有关口。

小妹十八岁那年,肚子上长了个疖子。那时候吃药就是喝汤药,小妹不喝汤药,叫这个疖子随便长,长得像大碗似的。她发烧,吃不下饭,疼得龇牙咧嘴的。

后来疖子熟了,都化成脓。大嫂帮她往外挤,连脓带棉花套子,撮出去一铁锨。

挤完脓,大哥往流脓的眼里续了根药捻子,怕封口早,毒气出不来。

三哥经常看着小妹说:“你可真愁人。”

小妹说:“你愁啥?俺还没愁呢。”

十八岁这年,邻居给小妹说婆家,是董官屯的,姓王,男的叫王朝翠,哥仨,他是老三,有个守寡的娘,一说就成了。俺爹在外面做事,娘操碎了心,她给闺女找婆家,就不找在外面做事的人家,两个闺女找的都是种地的。

小妹结婚的时候,娘家穷,没啥陪送的,几身衣裳、搪瓷盆子都是仁大娘给买的。陪嫁里没铺盖不好看,来齐媳妇听说了,把自己的铺盖借给俺家,小妹四天回门,才还给人家。

小妹婆家三间堂屋,四面是山墙,中间没有隔山墙,用方箔子隔着。方箔子是用高粱秸织的,织完了剪出个门,门上吊个布帘。

结婚以后,婆婆住到厨房。

小妹问:“娘,你咋在这儿住呀?”

婆婆说:“在这儿住挺好。”

小妹说:“娘,你得回堂屋里住。你在这儿住,别人看见了,笑话俺。”

婆婆说啥也不同意,说:“不方便。”

小妹说:“自己的老人,有啥不方便的?你嫌不方便,俺回娘家住。”

婆婆这才回堂屋住了。

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妹夫出去找活儿干,先去炼钢铁,挣钱少,听说下窑挖煤挣钱多,又去了枣庄煤矿。

小妹的大闺女瑞玲一九五八年生,一九五九年正冒话,她最先冒的话是“窝窝”。白天,家里就她跟奶奶两个人。夜里门一响,她知道娘回来了,她能吃上窝窝了。

那时候在章缝公社姚庄建悬河发电站,小妹出民工。当时,男女劳力工分不一样,男劳力和女劳力又分好几等。小妹力气大,能吃苦,平时干活儿拿女劳力的头等工分,包工时拿男劳力的头等工分。

早晨俩窝窝她吃完,中午给仨吃俩,晚上俩窝窝吃完,一天能剩下一个窝窝。工地还给吃厚锅饼,把地瓜干煮了,用地瓜干面和。要是打夜班,夜里给俩干粮,吃一个剩一个。小妹两三天回一次家,把省下的干粮偷着送回去。

都说是“远了怕水,近了怕鬼”,小妹啥也不怕。董官屯到发电站十二里地,她夜里来,夜里走,两头不见人。

有个王家落户三队,起初借住在小妹家,盖了房子才搬出去。他家孩子多,粮食不够吃,婆婆常给他们送些吃的喝的。日子不好过了,小妹跟婆婆说:“咱自己供不上嘴,帮不上他家了。”

这边不送吃喝,那家女人不愿意了,看见小妹就骂“地主的闺女”“万恶”,小妹抓住她的头发摁倒在地。她家男人看见了,帮着媳妇打人,也把小妹摁到地上。

两口子打一个人,没占到便宜,他们把小妹告到大队,说他们叫地主打了。

有个干部把小妹叫到大队,想替那两口子出气,在大队部院里碰见一个知情人,这个人替小妹挣口袋①:“两个打一个,他们咋不说呢?这年头自己家都吃不饱,地主也不能总给你白吃白喝呀。”

队长跟小妹说:“没你事了,快回家吧。”

一九六零年大年三十,家里还有俩锅饼,她跟婆婆一人一个。大年初一,家里就剩一斤点心,外面一层糖,里面有的是豆沙,有的是枣泥。这点心叫“缀沙”,大队发的,一共十个,小妹吃了四个,婆婆没舍得吃。

家里断顿了,小妹去找大队干部。

她问大队支部书记:“为啥家家都有购粮证,两个月都没俺的?小队说王朝翠在外挣钱,不给。他挖煤,那是建设国家,有错吗?”

支部书记说:“应该给你购粮证,准是让小队伙房扣下了,过了年就给你。”

小妹说:“俺等不到过完年,俺家今天就断顿了。你不给俺弄点儿吃的,俺不走。”

支部书记看看墙根有四五斤白高粱,还有点儿棉花种,他问:“给你点儿粮食不能让人看见,你咋拿?”

小妹脱下外面的褂子,把袖口扎上,支部书记给她装了一袖子高粱,一袖子棉花种,叫她快走。

路上,有人问小妹:“三嫂,你拿的是啥?”

小妹说:“你三哥在煤矿干活儿,人家不给俺购粮证,家里断顿了。俺刚从娘家回来,拿点儿吃的。”

①挣口袋:争取利益。

回到家,把高粱倒到磨上,磨成面,又把棉花种在石头囤窑子里砸碎,大年初一有干粮吃了。

那时候,董官屯有句话:“十个人八个贼,谁不偷饿死谁。”小妹也偷。

有一回,三队十个社员去偷二队的麦子,正撸着麦穗,看青的来了。小妹蹲在麦地里不敢动,好几个人让人抓走了。她以为没事了,站起身,让留下来看青的抓住了。一共十个人,四男六女,在大队磨坊里坐了一夜。第二天,全大队开会斗他们。

大队妇女主任丈夫在外当兵,偷麦子的有她一个。大队长说:“你堂堂一个妇女主任咋还偷?”

她说:“妇女主任不吃粮食也饿得慌。”

散会了,三队队长跟小妹说:“他三婶子,白天斗了你,晚上还得偷,不偷不饿死了?”

以后偷东西,人就少了,两三个人,哪次都不空手回家。只要出门,婆婆就点上油灯等她,看见小妹回来再睡。

同类推荐
  • 诗学第四辑

    诗学第四辑

    一种诗歌观念的形成和固化,除需要有勇气的开拓者之外,一群人甚至几代人的坚守与倡扬更是不可或缺。如此这般,曾经的"先锋话语"亦或"不经之谈",...
  • 恍若梦中一相逢

    恍若梦中一相逢

    《恍若梦中一相逢》在一场文化与历史的盛宴里洗涤心灵,倾注热情,修磨心性,超越美学。在新颖的唐诗与散文完美的交融里,让读者品尝文字的韵味,体悟人生的真理,探索自然的永恒。
  • 简单的谋杀:世界推理小说简史

    简单的谋杀:世界推理小说简史

    《简单的谋杀:世界推理小说简史》以最简洁明了的方式梳理推理文学历史,展示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各大流派,介绍各大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创作者。包含欧美、日本两大篇章,从爱伦坡到阿加莎克里斯蒂、从江户川乱步到东野圭吾,一网打尽。本书是2011年出版的《谋杀的魅影:世界推理小说简史》的第二版,相较于前一版,内容增加了30%,从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完善。
  • 中国现代诗导读(1937-1949)

    中国现代诗导读(1937-1949)

    中国现代诗,也叫“新诗”,是指发端于“五四”时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的白话诗,即应用现代汉语的、自由抒发思想感情的、形式上不拘一格的诗歌。本书收录了多篇诗人与解诗者的文学对话。
  • 戴明贤集(第七卷):走进云里去

    戴明贤集(第七卷):走进云里去

    本书系《戴明贤集》第六卷,收录戴明贤曾出版过的《岔河涨水》《走进云里去》二书以及一些散见于报刊中关于儿童题材的文章。作者对这种题材进行的创作并不是严格的儿童文学,就像他说“写孩子的小说不一定就是给孩子看的‘儿童文学’;而写孩子的小说应该写得让成人也喜欢看。”例如他的《金牌》,就是一篇极其适合父母看的小说,是作者对社会上各种培优、攀比、望子成龙等等风气的忧心之作。《走进云里去》特意安排了一个城里的小孩到山中体会乌蒙大山的生活,用他的眼睛观察充满着乐趣和新奇事物的山城和山民,也“描写几个小孩子对于一片小天地的感受”。
热门推荐
  • 神血焚天

    神血焚天

    新书《我能射破苍穹》同步上线,欢迎指导。 蛮荒时代,诸神演法,神通妙妙,蛮兽莫不可挡。悠悠亿万载,诸神如流星般坠落,血脉稀薄,人类再也无法演化诸般神通。少年郎,陨落于囚灵河,却死而复生,带着诸神血脉强势归来,神通妙法层出不穷。面对腥风血雨,我自扬眉浅笑,傲立苍穹问一声:谁人比我妖孽?
  • 读史学心机

    读史学心机

    历史之中饱含着华夏先哲们的无穷智慧,记载着炎黄子孙的辉煌业绩,它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笔丰厚的遗产。既然历史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么我们就更应该用自己的智慧去进行深入的挖掘。我们要专注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坚持不懈;体味“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豪气凌云;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于“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悲哀。我们应该用自己的智慧,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加绚丽多姿。
  • 死亡游戏

    死亡游戏

    故事会编辑部编著的《死亡游戏》为“中国当代故事文学读本”悬念推理系列之六,不仅收入了当今故事界优秀作者的短篇精品力作,还首次整合了《故事会》杂志创刊以来尚未开发的悬念推理中篇故事资源。故事悬念迭起,疑云密布,让热爱悬疑推理故事的读者尽享阅读故事的乐趣。
  • 尧山堂外纪

    尧山堂外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黑夜将尽

    黑夜将尽

    上海沦陷前夕,梅机关、特务处、特别行动科,契卡、战情局,各方势力明争暗斗……
  • 天价弃妇,总裁请止步

    天价弃妇,总裁请止步

    【全本完结】【番外小简介:所有人都知道她是他的童养媳,就他不知道,他的心情复杂啊。】他说,掠夺她的身体,只是他的一个习惯而已*她隐瞒新身份归来只为复仇,他却像狗皮膏药贴上她。他高高在上,是狂傲的商界天才;是所以女人的坟墓;更是她复仇游戏中的意外被他一次次相救,她无可避免的动心了,心动的同时,也是她毁灭的时候……她为了他,改变复仇计划,换来的却是他轻飘飘的一句:“月,我要结婚了。”结婚的对象却不是她。接近她,不过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于是她悄无声息的去了一趟医院,回来跟他说,孩子已经流掉了。几天后,她对他说:“辰,我要结婚了。”结婚的对象却不是他!他愤怒的将她压在身上,恨不得撕碎她:“你竟然敢打掉我的孩子!”“竟然敢跟别的男人结婚!”他…狠狠的折磨她!鲜血淋淋的占有…她只有逃,消失了整整六个月,才再出现。她再次出现,也只是为了复仇,而他却将她囚禁在房间里,百般凌辱,非逼她再怀上他的孩子不可。他对她说:“就算如此,你也要留在我身边!”
  • 再忙也要会理财

    再忙也要会理财

    读书要趁早,理财别趁闲。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你若理财,财可生财。钱是挣出来的,更是理出来的。只有理财才能让小钱变大钱,让死钱变活钱,让钱生出更多的钱。《再忙也要会理财》告诉你最时髦的赚钱、花钱、省钱、存钱方法,让你轻轻松松理财,明明白白花钱,快快乐乐生活。全书主要包括基金、股票、房地产、保险、黄金、收藏、外汇、*、期货、典当、储蓄等不同的理财内容,方法实用、指导性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上手就能用。从今天开始,让我们每一个人树立起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并且掌握科学的、正确的方法,积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理财活动中去,通过努力告别拮据的生活,从此过上富裕的生活。
  • 7S倍速考试法

    7S倍速考试法

    每天,你第一个走进教室,最后一个离开;每天,你充分利用一分一秒的时间去学习,从来不会像其他同学那样快乐地玩耍; 每天,你无法顾及奔波的劳累,放下书包就又开始了学习……尽管你如些努力,然而,做梦都想考第一的你,结果却是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对比之下 ,那轻松学习的同学却出乎你的意料,取得了无比出色的成绩。此时,你不得不怀疑自己的能力。“难道我真的与第一无缘吗?”你不止一次地问自己。在今天和明天的学习中,考试的成败决不仅仅取决于勤奋、刻苦和耐力,也不单纯跟花费的时间,精力成正比,更主要的是要有学习的高效率。
  • 胜军化世百瑜伽他经

    胜军化世百瑜伽他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术医

    术医

    开着私人诊所的龙大胆,只是现代都市之中的小人物。因为偶然的机会发现了祖传的医书图谱,从而开始探索自身身世的过程。进而发现自己是古传山、医、命、相、卜。五术之一的医术传承者。而他这一脉古医术的传承,远非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