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5400000007

第7章 诗酒年华未名湖(2)

对于海子来说,冬天也别有情趣。看着轻柔的雪花漫天飞舞,他止不住地欣喜。有时候真的觉得海子这样的生命,就如一朵雪花,自在地飘飞,可是一旦落地便化成水,从此无处找寻。雪花虽快乐却来去匆忙,很多生命亦如此,不免让人感伤。

冬天里,很多同学都戴上了军帽。海子喜欢在课间抢别人的军帽,戴在自己头上,冲着别人做鬼脸。同学们都喜欢这个精灵般的孩子,也喜欢被他抢帽子,他们开玩笑说,海子戴帽子的样子就像《闪闪的红星》里面的潘冬子,于是不知从何时起,海子被同学们叫作“东子”,而他也乐于如此。无论如何,那都是海子生命中难得的快乐时光。多希望,他永远那样快乐,可这样的希望注定要落空,天性敏感的海子,一旦触到悲伤,就会无限蔓延。这是他无法迈过的门槛。

寒假的时候,海子回到家里。作为一个见识过大城市风情的大学生,村里的人们不断地问他关于城市、关于北京的各种问题。海子不厌其烦地回答,在人们羡慕而惊讶的目光中享受着那份自豪。当然,更自豪的是他的父母,他们的儿子虽然仍旧瘦小,却分明有了城市人的风采,怎么能不让他们激动。对于他们来说,海子就是明灯,无论多苦多累,只要海子能够在城市闯出一片天地,他们就觉得值得。可越是自豪,当海子的行船渐渐偏离当初的轨道时,他们就越心痛。

故乡的星和羊群

像一支支白色美丽的流水

跑过

小鹿跑过

夜晚的目光紧紧追着

在空旷的野地上,发现第一枝植物

脚插进土地

再也拔不出

那些寂寞的花朵

是春天遗失的嘴唇

为自己的日子

在自己的脸上留下伤口

因为没有别的一切为我们作证

我和过去

隔着黑色的土地

我和未来

隔着无声的空气

我打算卖掉一切

有人出价就行

除了火种、取火的工具

除了眼睛

被你们打得出血的眼睛

一只眼睛留给纷纷的花朵

一只眼睛永不走出铁铸的城门

黑井

寒假结束了,海子再次回到了北京。他仍旧带着父母的嘱托与期望,仍旧是热血澎湃。有梦在心间,便能充满力量。只是他所渴望的彼岸,却终于未能到达,不久之后,他就看到了让他无比惊喜的风景。无论他的父母希望他如何绽放,都无法改变他注定的方向。他的生命,注定是那片忧伤的色彩。庆幸的是,他的年华虽然短暂,却如夏花般绚烂。生命如斯,更有何求!

到底该如何装点自己的生命,这是个永远的谜题。生命本身就是个无法解开的谜,所有的追逐与争斗、得失与荣辱,都敌不过那句话: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我们不得不相信,人生还是一切随缘来得坦然。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做到心无增减,可是至少,在滚滚红尘里穿行,无论是得到还是失去,无论是遇见还是错过,都不必强求。或许,生命不是用来装点,而是用来度过的。于是我又想起了那段话: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孤单狂欢

无疑,海子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存在,他甚至可以游离于尘世,只如白云一般,飘荡在自己梦里的天空。他是极其善感也极其具有梦幻色彩的,似乎随手捡起一些意象,随意摆放,就能成为美丽的诗行。这是他的天赋。可以说,他是天生的诗人,只需被细雨微风触动心弦,诗意便会汩汩而出,如泉流一般。只不过,一个诗情太过饱满的人,会越来越疏远物质的世界。而当他们以梦为马,越过山水,俗世的人们便只能在远处莫名地打量他们的背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原来自己早已走入了荒凉。

海子总给人这样的印象,像一个孤独的行者,满身的风沙,独自面对寥落的天涯。他甚至不是孤舟蓑笠或者采菊东篱的形象,只如一粒尘埃,在时光最安静的角落里,守护着自己的几叶青草、几片云彩。可是熟悉海子的人都知道,他曾经无比快乐,像一只自由飞翔的鸟。事实上,他尽管是一个为诗而生也为诗而死的天才诗人,但他同时也是最平凡的生命,有着最平凡的渴望。

这已经是1980年的春天,海子最喜欢的季节。北方的春天太短暂,给人的印象是,东风刚刚吹绿了柳条,还没来得及看百花暄妍,夏天就倏然而至了。此时的海子仍在北大的校园里静静地数点着自己奋斗的年华。由于英语底子差,前一个学期他没有拿到学校的奖学金,这让他有些失落,于是这个学期,他买了很多英语方面的参考书,开始恶补英语。他是这样一个人,一旦决定要做好某件事,便会为此不顾一切。这样的特质最终让他太执着于诗而远离了尘烟。

天上的音乐不会是手指所动

手指本是四肢安排的花豆

我的身子是一份甜蜜的田亩

我感到魅惑

我就想在这条魅惑之河上渡过我自己

我的身子上还有拔不出的春天的钉子

我感到魅惑

美丽女儿,一流到底

水儿仍旧从高向低

坐在三条白蛇编成的篮子里

我有三次渡过这条河

我感到流水滑过我的四肢

一只美丽鱼婆做成我缄默的嘴唇

我看见,风中飘过的女人

在水中产下卵来

一片霞光中露出来的长长的卵

我感到魅惑

满脸草绿的牛儿

倒在我那牧场的门厅

我感到魅惑

有一种蜂箱正沿河送来

蜂箱在睡梦中张开许多鼻孔

有一只美丽的鸟面对树枝而坐

我感到魅惑

我感到魅惑

小人儿,既然我们相爱

我们为什么还在河畔拔柳哭泣

可以想象那样的场景,一个瘦小的身影,独自坐在未名湖畔,捧着一本书,默然地阅读,若有所思。想必喜爱读书的海子,常常走入这样的画面。而当他如此安静的时候,水中倒映的那些白云,定能让他为之心动,悄然滑向梦里。这或许只是瞬间,或许会持续很久,毕竟他是个敏感的生命,那样唯美的景致,会牵动他尚未清醒的诗意情怀。当他从想象中走出,却又是那个发奋苦读的海子,与很多大学生一样,不断憧憬着自己的未来。

这个学期结束的时候,海子果然获得了奖学金。我们不知道这笔奖学金到底是多少,也不知道海子是如何分配的,但可以想象,当时的海子无比兴奋,他一定想把这个消息尽快告诉父母。带着这样的喜悦心情,海子登上了回家的火车。坐火车对他来说,已经无比熟悉,他习惯了在火车上看窗外的风景,也习惯了火车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和莫名地敲击生命骨节的感觉。只是这次,在漫长的旅途中,海子的脑海却总是出现半年前在火车上的情景。

那次,和海子一起回家的,是几位同样来自安徽的女大学生。她们就坐在海子旁边,一路尽情地谈笑,青春与美丽就那样毫无掩饰地呈现在海子面前,让十五岁的海子心中有种异样的感觉。我想,那种青春时期的萌动谁都有过,而那时候的海子感觉似乎更强烈些,他甚至希望那样的时光永不逝去。女同学中间有个叫王晓能的,个子也和海子一样矮小,因此她和海子总被其他人拿来开玩笑,但是海子对此没有任何抵触,他默默地享受着那种青春的错觉。有这样的错觉,旅程就会显得极其短暂。可想而知,当火车到站以后,即将与那些女孩作别的海子,心里定会涌起几分落寞。

这样的感觉,隐藏在内心深处,本来是无人可知,就像每个人深锁在心底的某些心事,尽管曾让自己身心不安,却从不向人袒露。可是八年后,失恋的海子用文字回忆了当时的心境:“想起八年前冬天的夜行列车,想起最初对女性和美丽的温暖感觉—那时的夜晚几乎像白天。”回忆如门,走进去听见旧时的欢笑,返身而出,却又是茫茫的人世,独自彷徨。

很多人以为,海子只痴情于诗,陷在悲伤里面,没有体验过人世的爱恨。其实,海子曾有过几段扑朔迷离的爱情,美丽也好,惨淡也好,他都用心爱过,只是作为痴迷于诗情画意的诗人,他的爱情注定无法圆满。他是一个很痴的人,无论是对诗还是爱情,选择了就不舍不弃,可是有几人的爱情简单似水,又有几人的爱情不计算后果呢?越是爱得纯粹,失去之后也就越悲伤。痴情而纯真的海子,注定要与人世斤斤计较的爱情分道扬镳。

但这都是后来的事情,此时的海子仍在回家的列车上,回味着半年前的情景。那样美丽的时光让他觉得无比温暖,想起来都仿佛置身于斜阳小径,满眼都是绚烂的春花。可转念间,又觉得往事如烟,不禁有些伤感。明明是夏日,心底却分明有几分冰凉。这就是敏感的海子,可以从华美瞬间走入荒凉,而这样的心事变迁,很少有人明了。

海子没有想到,那个暑假会那样漫长。尽管曾因与家人、同学相聚而喜悦过,但是不久后,海子就觉得,自己无论是与家人还是同学,可以交流的东西越来越少。此时的海子,迷恋黑格尔等人的哲学,浸染在那些深邃的思想里,已经不是从前那个懵懂的少年了。不能说他已经为自己的生命涂上了高贵的色彩,至少,他已经不再平庸。一个喜欢哲学的人,也就是一个敢于并且能够肢解生命逻辑的人。年轻的海子,虽然还没有遇到诗歌,却已经开始走向孤单。

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或许,孤单的人可以在自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无拘无束,但是偶尔驻足便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远离人群,走在落寞的天涯。那里有霞光满天、扁舟斜阳,却不见一缕炊烟。可是你已经逃不开,如果你愿意,孤单也可以成瘾。毕竟,对某些生命来说,自由最重要,否则那些从人海中走出的人,为何不愿回头!

回到学校,海子仍旧必须面对乏味的课业。幸好,他还可以在课余的时候,沉浸在无限的书海里。他绝不是一个书呆子,更不是一个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人,他喜欢深思,喜欢随着那些思绪徜徉在别人难以抵达的原野。天才的海子,尽管如孩子般纯真,却有着无穷的想象力,并且可以借此飞翔。对于他珍爱的书,他总能很快理出清晰的脉络,或者提出一针见血的观点。海子的身上似乎蕴藏着某种自然之力,就像他写诗,虽然并非文学专业出身,却能将丰富的意象糅合成绝美的诗句。这并非所谓的匠心独运,却分明是轻描淡写的心灵勾勒。这就是天才的海子,让我们惊喜的地方。

他对普希金和雨果有这样的认识:“在普希金和雨果那里则表现为一种分离:诗歌与散文材料的分离;主体世界和宏观背景(小宇宙与大宇宙)的分离;抒情与创造的分离。”(选自《诗学:一份提纲》)西川如此评价海子的阅读:“在海子身上蕴藏着自然之力,因此他的写作无须依赖书本、理论。他把自然之力转化为直觉判断力,一眼就看出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其实就是一部《旧约》:像大卫王一样,布恩迪亚上校也领兵打仗,也写诗,也睡女人,也搞小发明。由于有了《旧约》的背景,《百年孤独》得以放肆地展开,同时不失其精神的一致性。他瞧不起《百年孤独》的追随者们;他瞧不起他们鸡零狗碎的文学。”

生命如尘,但是各有高度。海子的高度,不仅在于天生的诗性,还在于他对于许多事情高屋建瓴的探求与领悟。他并非只能写几首爱情的或者青春的诗,也能写大气磅礴的史诗,从东方到西方,从古代到现代,从真实的人间到虚无缥缈的神话,都能尽情表达,不落窠臼。尽管他的长诗并不被人们看好,可那些都是他的性灵远足后的顿悟,喜爱他的人,都应当知道那些文字的重量。

诗意门扉

如果世间没有诗人,那么夕阳不过就是一抹迷惘的酡红,月光也不过是一片冰冷的惨白。任何时代,若没有诗人,就不免太过坚硬。诗人虽也是凡人,无法解开尘世的苦恨,相反他们比常人有着更多的悲伤与落寞,但他们手中的笔可以为惨淡的人间勾勒出清浅的韵味、柔美的意境。他们可以从夕阳与月光上采下红与白,糅合成唯美的句子,当这些句子飘荡在风中时,人间便不再是昏暗的模样。

有人说,诗人只是些不切实际的生命,在实实在在的人间做着空洞的梦。可是当人们看到梦里那些鲜花满地、落霞漫天、水绕山环,却又忍不住流连忘返。其实人都喜欢做梦,但是有几个人敢于一直活在梦里呢?梦里山明水秀,可是一旦被尘世的钟声敲醒,人们便无奈地离开梦境,继续面对柴米油盐酱醋茶。烟火的人间,终究没几个人能够将绚丽的梦进行到底。于是,人们只能在闲暇时拾起几首诗,在咖啡与音乐营造的所谓诗意氛围下,简单地回味曾有的感觉。

而诗人却能够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哪怕要面对凄风苦雨也不改初衷。当然这里所说的是真正的诗人,是那些以诗来守护生命尊严的人。他们厌倦名缰利锁,厌倦挣扎纷扰,只愿寻一处清幽之地,静看云卷云舒、月圆月缺。你可以说他们一无所有,但你若明白他们的心境,看见他们心中的芳草地,你便会知道,他们拥有俗世之人很少拥有的东西。或许只是一片云、一缕烟、一滴水,就能让他们的生命无比华美,无可比拟。庸人总会笑他们活得虚浮,可是一面又常常羡慕清风白云。

不知道该庆幸还是该遗憾,海子处在一个诗的年代。他注定要走向诗,并且以诗人的笔触,书写生命的光华。可是有谁能坦然接受他悲凉的结局呢?如果说诗是这世间最美的东西,那么对于海子来说,这样的美丽实在太过奢侈。人生本就如露如电,而他更是匆忙离去,只让人们在时光的彼岸,看着他消瘦的背影,一遍遍地叹息。不得不说,他是个纯粹的诗人,那样的离去,或许只是厌倦尘世后的归隐,或者是心有莲花时的皈依。反正我们都相信,他在另一个世界,坐拥山水,静看春花秋月,没有悲伤,没有凄凉。

同类推荐
  • 老先生

    老先生

    本书是周实主编《书屋》杂志六年与部分作者的书信往来实录。作者如实记录、深情回忆与张中行、萧乾、李锐、舒芜、李慎之、资中筠、流沙河、蓝英年等28位老先生的交往始末,并首次公开了这些老先生的书信手迹。读者既能从这些文字交往中读到《书屋》杂志很多重量级稿件发表背后的故事,又能感受到这群老知识分子的“先生之风”。
  • 荔枝红了

    荔枝红了

    本书为散文集,作者将广东增城的乡村风情描写得如诗如画,包括他走访的十多家古村落,他对童年时在乡村经历的回忆,他对增城乡间的历史文化名人的回顾,以及从立春到立冬的年节风情,描摹出一幅年年相约荔枝红的岭南风情。
  • 诗无邪

    诗无邪

    “诗三百,诗无邪”,《诗经》,一部国学经典,数千年来诵读至今,各种研究和解读亦汗牛充栋。《诗无邪:<诗经>鉴赏、评析与考证》系傅斯年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任中山大学教授时,讲授《诗经》的讲义。作者以深厚的史学功底,提出许多新的《诗经》研究方法、理念和观点,是一部系统、全面研究《诗经》的经典之作。
  • 当年差点毁路遥

    当年差点毁路遥

    老周:刚才一通题外话,算是开场白,现在言归正传。小王:好。周老师答应接见以后,小王做过一些功课。周老师85年进《当代》,如今已经22年,是《当代》现役编辑中编龄最长资格最老威信最……老周:打住,别让周老师起鸡皮疙瘩。先约法三章,你还是用你们这一代人最擅长的口气说话。玩世不恭,不屑一顾,都行。就别学着世故,别装。因为你内心没那份敬仰,装不像。
  • 大雅村言

    大雅村言

    本书共收录散文作品45篇。包括:“皇帝与作家”、“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人的感觉误区”、“胡椒八百石”、“嘴巴的功能”等。
热门推荐
  • 邹氏女:监狱里女同性恋者的情感

    邹氏女:监狱里女同性恋者的情感

    《邹氏女》是写狱中同性恋的。作者说,女性同性的社交之间,是有情欲表现的。若用彻底的“去性欲化”处理,那就不符合事实了。邹今图成为同性恋者,是先天带来的,还是后天的熏陶?这几乎是无法说清的。留玖是用墨较多的一个。她是个什么样人?是男人的灵魂锁在女人的身体,是男与女的整合体。其实,很多同性恋者并不把性行为看得那么重。她(他)们很注重情感!真的。《邹氏女》之所以设计了让张雨荷举起利刃朝自己的手臂砍去的惊骇之举,也是想告诉人们,同性恋世界有着“以情索命”的惨烈感情。
  • 台湾“国家认同”问题概论

    台湾“国家认同”问题概论

    本书从台湾“国家认同”问题切入,分析论证了台湾“国家认同”的概念、内涵、特点和现状等问题,进而深入探讨了影响台湾“国家认同”变化的各种因素,着重研究台湾“国家认同”对于两岸关系的影响。在理论探讨和实证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和引导泰万民义、“国家认同”朝着“增加一个中国认同”方向变化的路径和要点。
  •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道德建设学习读本

    党员干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凝聚党心民心,是形成好的政风民风的关键。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道德建设,既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高素质干部队伍,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营造和谐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蜀汉刘禅传

    蜀汉刘禅传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身刘禅,身处乱军之中,四周围全是喊杀之声,正在害怕的时候突然一个声音自耳边响起:“少主放心,只要我赵云活着一定带你杀出长坂坡去!”刘禅:………好吧,这是一个天才少年的故事,这是一个热血激情的年代。且看重生刘禅如何发展蜀汉,带领一帮蜀二代一统天下。《三国之小军师》即将完本,喜欢的人可以去看看。
  • 朕的冷妃太嚣张

    朕的冷妃太嚣张

    【穿越史上第一本第一人称小说,更真实的体会穿越的爱恨情仇】“雪爱妃,这是什么?”某男举起一张纸:我的墙,任你爬。“额,这是采花贼的!呵呵。”“那么这是什么?”咬牙切齿举起一张纸:欢迎光临,随时恭候!“这是我的崇拜者的!”某女心虚。
  • 江变纪略

    江变纪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蚯蚓

    蚯蚓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踏入名校的9个关键因素

    踏入名校的9个关键因素

    考上名校有诀窍吗?有。为什么人家能进名校,自己不能,其中有诀窍。考上名校有九个关键因素。本书以小故事的形式,分别阐述了这九个关键因素。普通的小故事,透射出深刻的大道理,以事明理,以理服人。让人在故事中学习,在快乐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最后迈进名校,获取成功。
  • 吸血鬼

    吸血鬼

    如果换来的是永生,失去太阳又算得了什么?他们在黑暗中奔走,游移于没有阳光的异界。年华流转,却永生不死。依靠别人的血液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他们沉浸在充满罪恶的血河之中。在咬断少女脖颈的时候,只留下冷酷的决绝,他们在鲜血中体验另一个生命的存在。
  • 红颜刻骨之第一王妃

    红颜刻骨之第一王妃

    一朝穿越,她成为被弃孤女,独身江湖。然而,一个巨大的阴谋,她先入宫,后代嫁,命运轨迹由此更改——他,权倾朝野,冷漠绝情,却独独对她倾心;他,温润如玉,风度翩翩,唯专情她一个人;他,腹黑成性,宜动宜静,只把宠溺与真心送与她。她从不祥孤女,一跃成为朝堂第一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