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母亲走后,我很少因为难过漾上喉头而感到呛眼了,但此刻十二年前的那种感受却如此清晰。那是背叛,是真相,是隐匿,是怅惘,是不甘包裹着的脆弱,更是羞耻心每日每夜的敲击。如若说我是恨父亲的,因而十二年来与他几近断绝,但我却也是恨母亲的。纵使这种恨是近几年才生根发芽,但它依旧坚决,宛若我每次的决定,果断而激昂,宁愿承受无尽的苦楚,也绝不说服自己下后悔的定义。
我的姥姥在把母亲嫁给父亲时赠给她一个红柜。彼时父亲经商,但却时运不济。他是血气方刚的男儿,待人温柔且得体,能够承受挫折并努力脱离黑暗的现状。母亲来自大家族,虽不至恪守封建礼教去继承家业,但仍为家族的历史而敏感。她端庄且少言,遇人只露浅浅的微笑,在这片浊土中显得尤为清白。父亲所经历的挫折终究成为束缚他性格的枷锁,他哀伤而不自卑,沉默却不怨恨,渐渐摆脱对命运的信仰,把所有事物都归结于客观,骨子里的仁厚敏感的秉性被幻化为坚定的理念、自知而机械的步伐。一年后姥姥病逝,去往下一个轮回循转。我的母亲在隔天的清晨就踏上小巷的石子路离开了,再无音讯。生,于我便开始涂抹上淡淡的悲悯,宛若在红柜上照映出的红色的脸。
我开始厌恶被人寻觅和挂念,常常把自己锁在红柜里,以一种几近可怕的姿势蜷缩。我想把自己勒得紧一点,紧到不能呼吸也无力思考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畸态的生活?我容不得别人对我半点的戏谑,自尊心膨胀着全身的每个细胞,让我几近癫狂。我在柜子里昏睡,直到夜深才出来,父亲从未问津。事实上他也无从知晓,他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各地奔波。
后来我常常在红柜里遇见母亲。她穿一袭白色绸缎及地长裙,饱满的额头被透过缝隙洒进的月光点缀得光洁而美好,笑起来宛若神祇。她在我对面的角落,抱膝而坐,长久而温柔地看我。我问她:“为何当初要离开?”她依旧微笑不语。我极为痛苦地闭眼,抬头喃喃,“为何要离开?要我独自忍受孤苦。”对面的角落恢复暗的死寂,只剩下瞳孔里依稀可辨的月光倾斜下来,赐予泪水恩泽。
其实我一开始便知道,母亲的离去不是因为失望。她是有韧性的女子,骨子里是株野性的草。她离去,亦是为看清一些事情,抉择生活摆在眼前的路。有一些事情容易在人群中散播,成为饭后的谈资,但这并不阻碍她保持真我的清醒度。她从来都明白自己需要什么,如若没有,则去创造,不容置疑。我尊敬她,至少她不为生活所囚,漫漫无期的等待终不能被她所忍受。
只是思念无法阻碍事物前进的步伐,我终究还是发现自己其实并未完全看清。父亲在母亲离去后的第四个月归家,带来一位女子。她是轻浮的女子,年轻气盛,不懂收敛,宛若雨后新摘的葡萄,清新可嗅,然枝梗繁厚,错综复杂。她对红柜甚是喜欢,雀跃地抚弄,在柜门上嵌着的镜子前梳理海藻般浓密的黑发,理所当然地向父亲讨要它作为自己的嫁妆。父亲微微蹙眉,刚欲开口,便被我夺下。“这是我母亲的柜子。”我定神凝视着她,缓缓道,“她只是离开,还没有死。即便死了,也轮不到你。”女子傲慢地开口,无理地反驳,父亲仅在一旁沉默不语。我忽然从他漆黑的双瞳里读到了一世纪的夜,燃烧着灼热的不甘和落寞。原来他一直在默默忍受,本性的桀骜被强烈地压制着,一瞬间内心强硬的支撑碎裂得很彻底,宛若冰冷锋利的金属碎片刺进无尽幽深的心底,照亮所有讽刺的事实。他不爱她,也许曾经有,也许从来没有——我的母亲。那些执着、仁厚、对家庭的责任感,都是伪装,是欺骗,一旦牵制的绳索松脱,便毫不犹豫地背叛,头也不回。
他们搬到新家的第二夜,我依旧躲在柜内。深夜醒来,悄然将柜门拉开一条缝,却惊愕地发现她牢牢地将自己的肌体攀附缠绕,似欲将皮肤一寸寸勒进父亲体内。我重回橱内竟感到无以言状的恐慌,在喘息中深切地体会到生的罪恶感,不自觉地蜷缩着流了一夜的泪,搅碎了做了十五年的美梦,一闭眼便是那条条如同蚯蚓般肮脏扭曲的干涸的血。这梦一做就是十二年,冥冥中我渐渐感知母亲或许早已预料这一天的到来,如若这般,那是否意味着她也早已发现自己性格中有懦弱的一面,因而选择以一种强硬的方式去逃避。
后来,我一个人悄悄搬回了石子路小巷,每当父亲寻来便避而不见。而今想来,当时仅靠自己一个人竟顽强地活了下来,也许就是因为那股浓烈不息的仇恨。
3.终
原本我一直以为,时间能洗刷哀怨,使自己不至显得那么乖戾急躁,能渐渐平缓尖锐的轮廓。我做一切能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在学校拼命读书,看各种提升人的气节的书,殷勤地与人交往,还去过西藏旅游。直至父亲死去,我才发现那些真实的事情竟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源源不断地像从封闭的地窖喷涌而出的烈酒,冲击着脑畔。原来自己辛酸的挣扎在回忆面前是如此脆弱可笑,哪怕是一张照片、一个念想,都能使我轰然溃堤。
我最终没有去见她,因她给我寄来一封信、两张照片。她说:“你我本是毫无关联的人,也许现在也是。我知道他死了,你的律师来找过我。人只有在走到尽头的时候才会愿意回头看之前走过的那些路,无非都是对杯盘狼藉的旅途徒加怅惘。攀不到的高峰总是引人艳羡,然待走过重山恶水到达了最终的高度却会想到要把位点放低。我们只是都不能做到看轻自己抑或看清自己。年晨,有些事情不受你我所控制,你要明白。”
两张照片是我走到空无一人的别墅前才翻看的。一张是父母生前的合影,一张是沐浴在阳光下的红柜,后面都加了她的批注:“他走之后我常常寂寞难耐,便翻找他遗留的物品。最后竟发现自己从未和他照过相,他也没有自己的独照,均是与你母亲的合影。”“我走之前把窗帘拆了,这个红柜承载了太多。他曾经在潦倒不堪的时候想过要拿它抵债,当时我们都认定它从你姥姥手里承接了历史,应该也是清代左右的珍品了,然鉴定下来竟只值两万。”
我愕然,母亲原来就是以离开的方式做好了最有力回击的准备。冬季干燥的风敲击着房子摇晃单薄的骨架,在吱吱呀呀的摩擦声中,我隐约地听到一声熟悉的声响。也许是红柜的门开了,它想要迎来春天做它永久的主人。
苍蝇
文/李想
立冬之后下了两场雨,在家悠闲的日子逐渐寒冷紧缩,天一放晴苍蝇竟多起来。
苍蝇从哪儿来,我不知道。不过阳台外门上纱网破了洞,阳光刚好照在门上,上面时常停着苍蝇。
阳台门外另有一扇纱网。装纱网的外门是二十年前用木头框子钉起来的,从上到下用三道横隔打成四框,里头抻上一张纱网,用细木条钉在框上。最初那张纱网是珠白色的,后来从钉木条固定的地方裂开了。我们家与邻居的阳台背靠背,中间是道矮墙。我小时候还不会把钥匙放在固定的口袋,怕忘记的东西就挂在脖子上,就像笑话故事里妻子给懒丈夫做张套头饼、姑娘们在镜子里看到项链闪亮亮会记起美、小孩和小狗都需要颈圈提醒别走丢,我小时候需要把钥匙穿绳挂起来,跑着跳着心口一凉。可我还是会忘带钥匙,时常得从邻居家借道,跳过阳台,从阳台门回家去。阳台外门不会锁,但有个钩子,需要用一根毛衣针穿过纱网,从外面把它挑开。现在我家阳台外门的纱网上有了一个洞和一条缝,那条缝会在两年里越裂越大,直到我们动手把它换掉。
新换的纱网是绿色的,从外面往屋里看,一盆兰草更绿了。但门框太旧,风吹日晒,下角已经不能完全合起。纱网再怎么换,时间久了也经受不起,沿着门框钉起的地方重新裂开。这扇纱网门在冬天也懒得再挂棉门帘了。于是寒风一来,苍蝇就聚到纱网上晒太阳,躲着兰草落在上面爪子一样的影子。
《古博士的新发现》里,掉书袋的博士们为苍蝇争得面红耳赤,当初觉得很有趣,现在想来也只是有趣而已。苍蝇不卫生,所以博士们追到饭店找苍蝇,大厨就要发火。次日我在家炖鸡汤,一番折腾后盖上锅盖,回来时竟发现苍蝇们聚集在温暖的锅盖上。厨房最记恨苍蝇,我拿出蝇拍挥舞,不敢真的拍下去,在厨房里死了的苍蝇比活着的更让人难受。
苍蝇若只是不卫生,好像还不会这么惹人厌。苍蝇最让人受不了的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当一只苍蝇执意要在午睡时趴在你右胳膊上,那简直比半夜三点被蚊子叮醒还难受——蚊子好歹为了生存,人们理所当然地搏杀它,而苍蝇这种无法理解的小玩意儿,竟能把仅有的一个月生命浪费在耍贱这种事上。苍蝇就是最大的麻烦,既招嫌又脏得让人有所顾忌。于是我起床拎起蝇拍打扫战场,把那些尖叫着的小王八蛋击落、赶跑,里里外外仔细检查过后从里面锁好了阳台门。
此后几日,每天我都在家中驱赶苍蝇,把自己反锁在屋里,阳光进不来,可苍蝇也别想。我在房间里整日整夜开着电脑,从早到晚打游戏、看电影,睡觉时下载,早晨懒散、午夜枯燥,我猜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我以为苍蝇真的离开了我的生活,待到真正的冬天到来,它们就会销声匿迹。但这几个夜晚我偶然惊醒,竟感觉仍有一只苍蝇落在胳膊上,不畏驱赶,胳膊躲进被子里,它竟然还敢趴到脸上来。我一怒之下跳起来点灯,手中握着蝇拍恶狠狠地辨认每一枚钉子,每一枚都货真价实。于是我重新入睡,重新忍受它的骚扰。
我怀疑自己病了。太宰治写《皮肤与心》,讲皮肤的病无非是心病。我怀疑那只苍蝇根本不存在,是我有个烦恼趴在胳膊上、鼻子上、耳朵上,它还会发声,嗡嗡嗡。每次我睁开眼巡视,那只“苍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每个人举起锅铲、擀面杖、尺子时,都不如手中握着蝇拍更像个大侠,这很奇妙,所以我更怀疑真正的大侠们练功走火入魔时,就仿佛拼命想驱赶一只无形的苍蝇一样吧。
我不得不像习惯自己右耳的间歇性耳鸣一样学会与它共处。我蒙着头睡,脚底透风,冻醒时感觉苍蝇正在哄我的脚趾。我把蝇拍放在床下伸手就能摸到的地方枕戈待旦,惊醒了就凌空挥舞。终于我被折磨得疲惫不堪,白天坐在电脑前,时不时会睡着。有一次我早早入睡,醒来时感觉苍蝇正趴在手指上,我睁开眼瞧瞧,电脑桌在床边不远,房间里只有屏幕的亮光,一个黑点突然从床上飞离而去趴到了电脑屏幕上,我坐起来仰头看屏幕,只有我的鼠标箭头停在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