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不仅在中华民族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得益于儒家文化的助力。美国学者彼得·伯格教授认为:“儒家文化展现出了经济的动力。中国移民在世界各地都很成功,尤其是在东南亚,便是个例证。”
长久以来,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和核心的儒家文化,已牢固地沉淀于中华民族的心里,形成长盛不衰的传统美德、人格价值及品行修养,激励着我们承担起人生责任、社会责任及时代使命。中华民族之所以在许多历史的转折点,依然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和传统文化底蕴所滋生出来的力量是密不可分的。
现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与儒家思想有极大的渊源。大到包括群体意识、思维方式、信仰信念、精神面貌等企业环境的总和,小到一个人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它是全员价值、需求与行为的共同写照,所有人都要参与滋育。他们的人生观——生活目的及价值,职业观——一个人工作的意义,企业观——企业存在的理由。三者集合,共同构成企业价值观。企业应当整合不同观念,形成统一的道德理念及规范,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企业文化本质是向善向上的,它塑造的是一个积极向上、诚实守信、开拓创新、恪尽职守、思路开阔、协作分工的团体。《孟子·尽心上》中有语:“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人生几十载,需要的就是这种尊严及气节。企业员工不论何时何地,都必须忠诚敬业,正所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诚实守信,是人人所希望见到的。《礼记·中庸》中也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企业所追求的诸如此类关于人的精神品格和道德修养,无一不是儒家思想的延伸、发扬和创新。
儒家思想中的伦理道德,它是企业成员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的综合体。单纯的谋取利益,将无立足之地。企业必须提高自身伦理水平,行天道人道,以信为重,以人为本,为股东、员工、顾客和社会创造效益,注意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肩负社会责任,努力回报社会,致力于保护环境及生态平衡,实现更丰富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公共福利,与社会共存共荣,就如《墨子·兼爱》中语:“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儒家文化的力量非常巨大。许多事实证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企业文化至少有以下优势:规范力——约束人,从心理上、行为上促使员工遵章守纪;导向力——号召人,引导人们把个人理想凝集成企业统一目标;凝聚力——团结人,人际关系和谐有序,内聚力强,员工精诚合作;激励力——鼓舞人,提升员工成就感与责任感,激励他们努力工作。
当企业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力时,我们会更加切身地感受到它的影响力。就像上面的几种“力”,那不是简单的规章制度就能产生的,只有文化力才能做到。当文化在企业内部逐渐形成并执行时,它就会显示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力量就是生产力,能够转化为实现经济目标的潜在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力量具有恒久的生命力,不会衰竭,历久弥新。
员工思索
1 结合自己所在的企业,思考一下,企业文化与企业道德的潜移默化都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2 儒家思想中延伸出的哪些道德品质是企业文化中所倡导追求的?
提升组织商业伦理,为企业注入不竭原动力
典籍原文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孟子》
经典导读
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居天下之广居,指有行动的自由;立天下之正位,指在天地之间有一定的地位;行天下之大道,指在“道”的约束下,言行不超出道德规范,又含“纵横于天下”之意。
从企业、员工的角度来看,这段话的引申含义是,一个人无论从事政治活动,还是经商谋利,都要坚持有利于整个社会的行事原则,不与大家的公共利益相冲突。只有坚持这样一种伦理价值,个人和组织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机会。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文明本质上是一种伦理文化,它通过“礼”约束人们的言行,通过“仁爱”治理国家,目的是让人们超越狭窄的利益观,创造整个社会更大的发展机会。
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横征暴敛,不顾人们的死活,一时间怨声载道。贵族田成子看到眼前的情景,和手下的门客商量借此机会争取民心。他说,国君用这种方法榨取百姓的血汗,是饮鸩止渴的做法。尽管他得到了许多财富,但是失去的是整个民心,国家很危险啊。
经过一番设计,田成子决定打开自己仓库的粮食救济灾民。而且在放粮的过程中,他采用大号的斗借出谷物,用小斗回收大家返还的粮食。这种惠及民众的做法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拥护,于是他们开始投靠到田成子的门下种田效力。若干年后,田氏家族最终取得了齐国的政权。
田成子实施仁政,爱惜民力,这是一种政治伦理与国家治理策略,由此他赢得了人心,拓展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建立了功业。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接连爆发了一系列上市公司造假丑闻,从安然破产、安达信会计事务所的解体,到世界通讯、环球电讯、默克药厂、施宝药业揭露出的巨额虚假账目数字,严重打击了国内外投资者对投资股票、基金和债券的信心,使本来就低迷的美国经济雪上加霜。一时间,美国经济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制度”的神话遭到人们的广泛质疑。
商业世界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这并不能完全约束博弈者追逐利益的双手。所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于是在经济社会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商业伦理变得异常重要。
庄子也曾经说过:“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则明其权,明其权则勿引物相害。”因此,在现代商业管理活动中,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具备商业伦理观念,以共赢的思路去解决一切问题。
回顾20世纪以来的商业发展历史可以发现,整个经营管理活动在不断演变:最早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谋求资本的最大利益;此后,管理活动被要求兼顾员工、顾客及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生态安全、资源利用等关乎人类长远发展的主题成为组织管理者必须考量的因素,于是“商业伦理”的价值被肯定,“企业家责任”亦进入人们的视野。
惠普公司所大力颂扬的“惠普之道”包括:信任员工,提供最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对客户需求富有激情,彼此信任和遵守职业道德,重视团队合作,创建丰富而融洽的组织。
微软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诚实和守信;公开交流,尊重他人,与他人共同进步;勇于面对重大挑战;对客户、合作伙伴和技术充满激情;信守对客户、投资人、合作伙伴和雇员的承诺,对结果负责;善于自我批评和自我改进、永不自满,等等。
Google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坚决不做邪恶的事情,无论有多大的商机;专注解决用户问题,赚钱和其他问题以后再说;坚决以网络群体利益为首,无论自身利益如何;坚持“最好还不足够好”的标准,永远提升自己,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
在现代商业运营中,有人说“无商不奸”,其实,“奸商”的行径是遭人唾弃的,只有坚守商业伦理的成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随着企业发展壮大,其社会影响力必然越来越强,跨国公司富可敌国,不是一句玩笑。当一个企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命运时,必然要求它的领导人把公众利益纳入自己的决策范围。这时候,企业的经济活动就不仅是挣钱赢利了,必须肩负“济世担当,兼善天下”的社会责任,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所以,企业的伦理价值取向如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商业伦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商业伦理事关企业成败”等命题,得到许多人的认可。
事实上,一个组织的生命力取决于它的价值观,就像一个人不但要独善其身,还要兼济天下。资本的原始积累欲望不能保证企业获得不竭的发展动力,而商业伦理基础上的崇高使命感和道德感,不但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商业灵魂,更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让企业走得更远。
员工思索
1 如何理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对于企业员工的意义?
2 商业伦理与职业道德之间有什么联系?
以组织文化润泽员工职业素养
典籍原文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论语·为政》
经典导读
在《论语》中,曾有人问孔子,十世以后的事能不能知晓?孔子回答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意思是说,殷代沿袭夏代的礼制,所增减的能知晓;周代沿袭殷代的礼制,所增减的能知晓。如果有谁能继承周代,即使一百世也能知晓。
我国历史上,西周和东周加起来有800年之久,远远超过了400年的两汉和300年的盛唐,所以孔子一再强调“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而周朝是以“礼”治天下的,因此春秋时期周礼衰落时,孔子倡导恢复周礼,并以此为己任,一生诲人不倦。
对现代企业来说,“礼”治就是企业文化。曾经走过无数风雨历程的安然、安达信等企业之所以最终走向失败,就是因为它们抛弃了组织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诚信文化。当人们纷纷强调加强法律监管时,我们需要从企业文化的角度发现幕后这些最根本的东西。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代企业都强调组织成员的职业素养与精神,并把员工的职业品质作为企业发展的支柱力量。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企业应在组织文化建设中层层渗透,努力让员工达成共识,并且潜移默化地融入日常工作中,为打造优秀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提供保证。
如同现代国家竞争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一样,一个企业想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整合内部资源,打造团队精神,从而使员工聚集在领导人周围,产生强大的竞争力。很显然,一支精神溃散的队伍是无法在竞争中取胜的。
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宝洁、通用、可口可乐等成功的百年老店,发现在品牌、变革、创新、诚信、人力资源、危机化解等众多管理要素中,“企业文化”发挥着组织精神领袖的作用。就像一个人必须具备钢铁般的意志、远大的目标才能迎接未来的挑战一样,企业只有一以贯之地推行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才能永续百年基业。
1945年,黄炎培和几位民主人士到延安访问。在谈到治国方略时,他问毛泽东,怎样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律。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民主”,作为有效的治国方略,其实就是一种经营理念和社会文化认同,它可以保证一个国家长治久安。同样的道理,一个企业想要走得更长远,就必须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把它作为组织不灭的灵魂。
摩托罗拉的一位经理说:摩托罗拉是靠企业文化吸引员工的,我们把公司看做一个大家庭,凡是主动留下来的人都会为自己的工作而骄傲。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它作为一种价值观成为员工的工作信条,并为大家描绘出未来前景目标,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在规模庞大的跨国公司里,背景不同、性格各异的员工们之所以能够精诚团结、有效地合作,就是因为企业文化发挥着精神领袖的作用。它超越了地域和制度的局限,通过组织成员的身体力行,源源不断地把企业精神传递给每一位新成员,保证了组织发展生生不息。
今天的组织领导者需要谨记的是:认清组织发展状况,培养员工的品德和诚信,建立高效运作的团队。领导人作为团队的领头羊,肩负着建设企业文化、打造团队精神的重任,更是员工忠诚和敬业精神的塑造者。
在《高效团队24法则》中,我们看到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橄榄球教练文斯·隆巴迪。他尽管不是企业界精英,也没有指点过数十亿美元的公司,但是隆巴迪依靠自己出色的领导才能和经营理念,将一支垃圾球队培养成一支超级冠军队,其成功经验令全世界管理者敬仰。
而德国SAP公司则依靠自由而低调的企业文化,聚合了世界优秀软件人才。它依靠开放的组织文化极大地提升了员工的创造力,也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法兰克福日报》曾经报道,德国的经济工程师与计算机人才,都梦想能进入SAP开创事业。这种企业文化培养的是员工的职业精神和持久的忠诚度。因此我们看到,SAP成为欧洲最成功的软件公司,它的软件应用系统遍及世界各地。
员工思索
1 你认为企业文化的背后是什么?
2 如何让员工融入企业文化的氛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