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5600000004

第4章 慧海佛光(3)

大乘菩萨求种种智,以期证得佛果。故超出声闻缘觉之境界。但所谓智,所谓得,皆不应执着。所谓智者,用以破迷。迷时说有智,悟时即不待言,故云“无智”。所谓得者,乃对未得而言。既得之后,便知此事本来具足、在凡不减,在圣不增,亦无所谓得,故云“无得”。

以无所得故一句,证其空之所以。以上经文中,无字甚多,亦应与前空字解释相同。乃即有之无,非寻常有无之无也。若常人观之,以为无所得,则实有一无所得在,即有一无所得可得。非真无所得也。若真无所得或亦即是有所得。观下文所云佛与菩萨所得可知。

菩提萨埵(乃至)三藐三菩提

菩提萨埵等说菩萨乘依般若而得之益。三世诸佛等说佛乘依般若而得之益。

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菩提萨埵,即菩萨之具文。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者,无上也。三藐三菩提者,正等正觉也。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咒者,秘密不可思议,功能殊胜。此经是经,而今又称为咒者,极言其神效之速也。

是大神咒者,称其能破烦恼,神妙难测。是大明咒者,称其能破无明,照灭痴闇。

是无上咒者,称其令因行满,至理无加。是无等等咒者,称其令果德圆,妙觉无等。真实不虚者,约般若体。能除一切苦者,约般若用。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以上说显了般若竟,此说秘密般若。般若之妙义妙用,前已说竟。尚有难于言说思想者,故续说之。咒文依例不释。但当诵持,自获利益。岁次戊寅二月十八日写讫。依前人撰述略录。未及详审,所有误处,俟后改正。

演音记

切莫误解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所以佛教与中国的关系非常密切。中国的文化、习俗,影响佛教,佛教也影响了中国文化习俗,佛教已成为我们自己的佛教。但佛教来于印度,印度的文化特色,有些是中国人所不易明了的,受了中国习俗的影响,有些是不合佛教的本意的,所以佛教在中国,信佛法的与不相信佛法的人,对于佛教,每每有些误会,不明佛教本来的意义,发生错误的见解,因此相信佛法的人,不能正确的信仰,批评佛教的人,也不会批评到佛教本身,我觉得信仰佛教或者怀疑评论佛教的人,对于佛教的误解应该先要除去,才能真正的认识佛教,现在先提出几种重要一点来说,希望大家能有正确的见解。

一、由于佛教教义而来的误解

佛法的道理很深,有的人不明白深义,只懂得表面文章,随便听了几个名词,就这么讲,那么说,结果不合佛教本来的意思。最普遍的,如“人生是苦”“出世间”“一切皆空”等名词,这些当然是佛说的,而且是佛教重要的理论,但一般人很少能正确了解它,现在分别来解说:

(一)“人生是苦”。佛指示我们,这个人生是苦的,不明白其中的真义的人,就生起错误的观念,觉得我们的人生毫无意思,因而引起消极悲观,对于人生应该怎样努力向上,就缺乏力量,这是被误解得最普遍的,社会一般每拿这消极悲观的名词,来批评佛教,而信仰佛教的,也每陷于消极悲观的错误,其实“人生是苦”这句话,决不是那样的意思。

凡是一种境界,我们接触的时候,生起一种不合自己意趣的感受,引起苦痛忧虑,如以这个意思来说苦,说人都是苦的,是不够的,为什么呢?因为人生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听到不悦耳的声音固然讨厌,可是听了美妙的音调,不就是欢喜吗!身体有病,家境困苦,亲人别离,当言是痛苦,然而身体健康,经济富裕,合家团圆,不是很快乐吗!无论什么事,苦乐都是相对的,假如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说人生是苦,岂非偏见了。

那么,佛说人生是苦,这苦是什么意义呢?经上说:“无常故苦。”一切都无常,都会变化,佛就以无常变化的意思说人生都是苦的。譬如身体健康并不永久,会慢慢衰老病死,有钱的也不能永远保有,有时候也会变穷,权位势力也不会持久,最后还是会失掉。以变化无常的情形看来,虽有喜乐,但不永久,没有彻底,当变化时,苦痛就来了。所以佛说人生是苦,苦是有缺陷,不永久,没有彻底的意思。学佛的人,如不了解真义,以为人生既不圆满彻底,就引起消极悲观的态度,这是不对的,真正懂得佛法的,看法就完全不同,要知道佛说人生是苦这句话,是要我们知道现在这人生是不彻底,不永久的,知道以后可以造就一个永久圆满的人生。等于病人,必须先知道有病,才肯请医生诊治,病才会除去,身体就恢复健康一样。为什么人生不彻底不永久而有苦痛呢?一定有苦痛的原因存在,知道了苦的原因,就会尽力把苦因消除,然后才可得到彻底圆满的安乐。所以佛不单单说人生是苦,还说苦有苦因,把苦因除了就可得到究竟安乐。学佛的应照佛所指示的方法去修学,把这不彻底不圆满的人生改变过来,成为一个究竟圆满的人生。这个境界,佛法叫做常乐我净。

常是永久,乐是安乐,我是自由自在,净是纯洁清净。四个字合起来,就是永久的安乐,永久的自由,永久的纯洁,佛教最大的目标,不单说破人生是苦,而是主要的在于将这苦的人生改变过来,(佛法名为“转依”)造成为永久安乐、自由自在、纯洁清净的人生。指示我们苦的原因在哪里,怎样向这个目标努力去修持。常乐我净的境地,即是绝对的最有希望的理想境界是我们人人都可达到的。这样怎能说佛教是消极悲观呢。

虽然,学佛的不一定人人都能够达到这顶点的境界,但知道了这个道理,真是好处无边。如一般人在困苦的时候,还知努力为善,等到富有起来,一切都忘记,只顾自己享福,糊糊涂涂走向错路。学佛的,不只在困苦时知道努力向上,就是享乐时也随时留心,因为快乐不是永久可靠,不好好向善努力,很快会堕落失败的。人生是苦,可以警觉我们不至于专门研究享受而走向错误的路,这也是佛说人生是苦的一项重要意义。

(二)“出世”。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可是很多人误会了,以为世间就是我们住的那个世界,出世间就是到另外什么地方去,这是错了,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就是出了家也在这个世界。得道的阿罗汉、菩萨、佛都是出世间的圣人,但都是在这个世界救渡我们,可见出世间的意思,并不是跑到另外一个地方去。

那么佛教所说的世间与出世间是什么意思呢?依中国向来所说,“世”有时间性的意思,如三十年为一世,西洋也有这个意思,叫一百年为一世纪。所以世的意思就是有时间性的,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在这一时间之内的叫“世间”。佛法也如此,可变化的叫世,在时间之中,从过去到现在,现在到未来,有到没有,好到坏,都是一直变化,变化中的一切,都叫世间,还有,世是蒙蔽的意思,一般人不明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因果,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要怎样做人,死了要到哪里去,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宇宙的本性,糊糊涂涂在这三世因果当中,这就叫做“世间”。

怎样才叫出世呢?出是超过或胜过的意思,能修行佛法,有智慧,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理,心里清净,没有烦恼,体验永恒真理就叫“出世”。佛、菩萨都是在这个世界,但他们都是以无比的智慧通达真理,心里清净,不像普通人一样。所以出世间这个名辞,是要我们修学佛法的,进一步能做到人上之人,从凡夫做到圣人,并不是叫我们跑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不了解佛法出世的意义的人,误会佛教是逃避现实,因而引起不正当的批评。

(三)“一切皆空”。佛说一切皆空,有些人误会了,以为这样也空,那样也空,什么都空,什么都没有,横竖是没有,无意义,这才坏事干,好事也不做,糊糊涂涂地看破一点,生活下去就好了。其实佛法之中空的意义,是有着最高的哲理,诸佛菩萨就是悟到空的真理者。空并不是什么都没有,反而是样样都有,世界是世界,人生是人生,苦是苦,乐是乐,一切都是现成的,佛法之中,明显的说到有邪有正有善,有恶有因有果,要弃邪归正,离恶向善,作善得善果,修行成佛。如果说什么都没有,那我们何必要学佛呢?既然因果,善恶,凡夫圣人样样都有,佛为什么说一切皆空?空是什么意义呢?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实在的不变体,叫空。邪正善恶人生,这一切都不是一成不变实在的东西,皆是依因缘的关系才有的,因为是从因缘而产生,所以依因缘的转化而转化,没有实体所以叫空。举一个事实来说吧,譬如一个人对着一面镜子,就会有一个影子在镜里,怎会有那个影子呢?有镜有人还要借太阳或灯光才能看出影子,缺少一样便不成,所以影子是种种条件产生的,这不是一件实在的物体,虽然不是实体,但所看到的影子,是清清楚楚并非没有。一切皆空,就是依这个因缘所生的意义而说的,所以佛说一切皆空,同时即说一切因缘皆有,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还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恶。学佛的,要从离恶行善,转迷启悟的学程中去证得空性,即空即有,二谛圆融:一般人以为佛法说空,等于什么都没有,是消极是悲观,这都是由于不了解佛法所引起的误会,非彻底纠正过来不可。

二、由于佛教制度而来的误解

佛教是从印度传来的,制度方面有一点不同。我国旧有的地方,例如出家与素食,不明了,一不习惯的人,对此引起许许多多的误会。

(一)“出家”。出家为印度佛教的制度,我国社会,特别是儒家对他误解最大,在国内,每听人说,大家学佛,世界上的人都没有了,为什么呢?大家都出家了。没有夫妇儿女,还成什么社会?这是严重的误会,我常比喻说:如果教师教导学生都去当教员,那么学校会成为教员的世界吗?这点在菲岛,不大会引起误会的,因为到处看得到的神父、修女,他们也是出家,但只是天主教徒中的少部分,并非信天主教的人,人人要当神父、修女。学佛的有出家弟子,有在家弟子,出家可以学佛,在家也可以学佛,出家可以修行了生死,在家也同样可以修行了生死,并不是学佛的人一定都要出家,决不因大家学佛,就会毁灭人类社会。不过出家与在家,既然都可以修行了生死,为什么还要出家呢?因为要弘扬佛教,推动佛教,必须有少数人主持佛教。主持的顶好是出家人,既没有家庭负担,又不做其他种种工作,可以一心一意修行,一心一意弘扬佛法。佛教要存在这个世界,一定要有这种人来推动他,所以从来就有此出家的制度。

出家功德大吗?当然大,可是不能出家的,不必勉强,勉强出家有时不能如法,还不如在家,爬得高的,跌得更重,出家功德高大,但一不当心,堕落得更厉害,要能真切发心,勤苦修行为佛教牺牲自己,努力弘扬佛法,才不愧为出家。出家人是佛教中的核心分子,是推动佛教的主体,不婚嫁,西洋宗教也有这样的制度。有许多科学家、哲学家,为了学业,守独身主义,不为家庭琐事所累,而去为科学,哲学努力。佛教出家制,也就是摆脱世界欲累,而专心一意的为佛法。所以出家是大丈夫的事,要特别的勤苦,如随便出家,出家而不为出家事,那非但没有利益,反而有碍佛教,有的人,一学佛教想出家,似乎学佛非出家不可,不但自己误会了,也把其他人都吓住而不敢来学佛。这种思想一一学佛就要出家,要不得,应认识出家不易,先做一良好在家居士为法修学,自利利他。如真能发大心,修出家行,献身佛教,再来出家,这样自己既稳当,对社会也不会发生不良影响。

与出家有关,附带说到两点,有的人看到

佛寺广大庄严,清净幽美,于是羡慕出家人,以为出家人住在里面,有施主来供养,无须做工,坐享清福,如流传的“日高三丈犹未起”“不及僧家半日闲”之类,就是此种谬说,不知道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事情要勇猛精进,自己修行时“初夜后夜,精勤佛道”。对信徒说法,应该四处游化,出去宣扬真理,过着清苦的生活,为众生为佛教而努力,自利利他,非常难得,所为僧宝,哪里是什么事都不做,坐享现成,坐等施主们来供养,这大概是出家者多,能尽出家人责任者少,所以社会有此误会吧!

有些反对佛教的人,说出家人什么都不做,为寄生社会的消费者,好像一点用处都没有。不知人不一定要从事农、工、商的工作,当教员,新闻记者,以及其他自由职业,也能说是消费者吗?出家人不是没有事做,过着清苦生活而且勇猛精进,所做的事,除自利而外,导人向善,重德行,修持,使信众的人格一天一天提高,能修行了生死,使人生世界得到大利益,怎能说是不做事的寄生者呢?出家人是宗教师,可说是广义而崇高的教育工作者,所以不懂佛法的人说,出家人清闲,或说出家人寄生消费,都不对。真正出家并不如此应该并不清闲而繁忙,不是消耗而能报施主之恩。

同类推荐
  •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准风月谈(鲁迅作品精选)

    本套丛书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
  • 虎爪案

    虎爪案

    虎,自古人称“兽中王”,威风凛凛,势不可挡。虎在生物科学中属哺乳纲,食肉目,猫科。其头大而圆,二目灼灼有逼人之光,体长约1.4米至2米多,尾长1.1米左右,整体呈淡黄色或褐色,间有美丽的、闪光的黑色横纹。它的“横扫乾坤”的尾巴上,有奇特的环状花纹;背部的颜色较浓重,其唇、颌、腹侧和四肢内侧均呈白色。
  •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一位父亲与他失语症女儿的漫长治疗旅程

    《舒勒的怪兽》真实地讲述了一个有趣、感人的故事。它有关一个家庭,更确切地说,有关一个女孩。面对夺走她声音的怪兽,他们没有言弃,没有灰心。
  •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来自天堂的玫瑰:最浪漫的诗歌(时文选粹)

    浪漫,好美妙的一个词语。在我们还是懵懂无知的少年时,想当然地将浪漫理解为男女间相互吸引、相互愉悦的纯洁情感。而只有当我们逐渐长大后,才明白浪漫不止于男女之情,其实它更是一种宽广、博大的人生情怀。
  • 文学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文学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那些肩负着教化异教徒使命的传教士们,随身携带着笔记本和词典,承担起“白种人的使命”。东方的亚洲人也派遣使者来到西方学习,这些人不仅对政治、宗教以及文学颇有研究,而且他们还精通我们的语言,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他们国家的人民。
热门推荐
  • 奥特之闪耀意志

    奥特之闪耀意志

    聊天群号:684495392,欢迎进来聊天。此书剧毒,谨慎尝百草。作者黑历史!作者黑历史!作者黑历史!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要再看了!这真的是黑历史!没删书只是留作纪念,仅此而已!看也不要发评论,我会知道有人在看我的黑历史,非常羞耻的!_(:?」ㄥ)_球球了
  • 阿弥陀经义记

    阿弥陀经义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友来自新世界

    女友来自新世界

    “恭喜你被上海大学人类学专业提前录取!当然,我们实际上学的是狩魔。”一项废材的超能力,一名来自未来的三无少女,一张诡异的录取通知书……叶南原本平静的人生就此改变。“我叶南就是饿死,死外边,从这儿跳下去,也再不当狩魔人了!太TM穷了,连个QQ会员都充不起。”“真香。”P.S.单女主倾向,日常篇幅较多,大结局happyend
  • 墙上的钉子

    墙上的钉子

    那天晚上,盛珠丰和尹丽红在棉被里吃着饭喝着酒聊着天,说着盛珠丰很穷苦的时候他是怎么立志有一天想当一个富人的,也说尹丽红在老家发生的一些乡里村外的趣事,他们一开始一人披着一床棉被还是感觉冷,后来,盛珠丰说我们靠在一起披两床被就不冷了。那天晚上吃到几点聊到几点他们并不知道,反正后来因为冷有人提议一起上床盖着被子聊会更加暖和些。这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但事后,盛珠丰说的一些话,让尹丽红确定他们的的确确在那张床上睡着了。
  • 穿越之兽宠王妃

    穿越之兽宠王妃

    离奇身世引出的穿越,缘来是几千年的恋人招魂而生!不堪的命运,不想任由命运继续摆布,她选择变强成长为世界之最!恋人一路相随,帮着她恢复封印里的记忆。却在苦尽甘来的时候离他而去!女主从懦弱到不甘,又走向辉煌,谁能感受她付出的艰辛!男主从爱恋到清心寡欲,又有谁能理解以后的孤独相伴!欢迎关注,穿越之兽宠王妃!领略不一样的穿越!
  • Twilight Land

    Twilight L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皇帝老爸

    皇帝老爸

    中国古代的历代皇帝既是“九五之尊”的真命天子,也是一个做过儿子、做了父亲的平凡人。虽然他们是皇帝,当然也只是凡人,那么,他们的成长经历、所受到的来自家长的教育、还有对后代的培养教导,不可否认那会是很精彩的。虽然时过境迁,社会形态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很不一样,但是历史就是一面镜子,那就让我们看看这些走过历史尘埃、名垂青史的皇帝老爸们自己是怎么接受教育成长,而后又薪火相传下去教育自己的未来皇帝儿子的历史故事。
  • 凤于飞天舞

    凤于飞天舞

    凤凰于飞!凤于飞!凰去再无寻,只凤共谁飞,一啸冲霄汉,凤独舞九天
  • 碎玉沉香

    碎玉沉香

    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片不安的地方,左依恰恰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安的人,年幼时的灾祸使她连自己的感情也一并忘记。在被作为人质送往另外的已过之后左依的生后开始有了改变,更多的人也走进了她的生活里。温和的罗斐、霸道的罗裴、天真的雪香、迷惘的红雨、软弱的芸依每个人都围绕着左依在旋转。而左依却只想找的一个合适的依靠,以前的自己、以前的一切是是非非对左依来说都不重要。可是为什么还是有魔掌一次次地伸向左依?装在左依心里的人又到底是谁?碎裂了的镯子的裂纹之中又是又包含着什么?桃花林里会是怎样的未来在等着左依?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绛云楼俊遇

    绛云楼俊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