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0900000002

第2章 近代中国鸦片烟毒(1)

髑髅,生髑髅,眶陷颐缩如猕猴,痰声来,嗽声续,黔到指头疲到足,汗渍眉心泪注目,逆气辘轳转心腹,溺泄便溏沾被褥,明明有鬼如钳梏。——林纾:《闽中新乐府》

上引林纾的这首《闽中新乐府》,是对吸鸦片烟鬼丑陋形象淋漓尽致的描绘。在近代中国灾难深重的百余年间,西方列强不仅屡次发动侵华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用武力在中国强行攫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并且开辟租界作为“国中之国”,使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深渊。与此同时,西方列强还向中国大肆走私贩卖鸦片,致使鸦片烟毒充斥整个近代中国,禁而不绝,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一罂粟种植与鸦片生产

鸦片在民间俗称为大烟或烟土,亦名阿芙蓉、阿片、亚荣,是从一种被称为罂粟(也称罂子粟)的栽培植物的果实中提炼而成,在医学上具有某种麻醉镇痛的功效。

严格说来罂粟本身其实并非毒品,甚至还称得上是一种看上去颇为漂亮的二年生草本植物,秋种春收或者春种秋收。罂粟的种植,起初主要是用于观赏或药用,种植面积和范围也不大。罂粟所开之花有白、红、紫等多种颜色,十分鲜艳和夺目。每朵花一般有4个花瓣,叶子也非常光滑,并呈现出类似银色光泽的绿色。所以,如果从远处一眼看去,开满白红紫绿各种亮丽花朵的罂粟园,就好像一个五光十色的漂亮花园。连徐霞客在贵州看到罂粟花后也十分欣赏,故《徐霞客游记》中曾有记载:“莺粟花殷红,千叶簇,朵甚巨而密,丰艳不减丹(牡丹)药(芍药)也。”当果实生长成熟以后,罂粟的花瓣就会自然脱落。

罂粟花不仅可供观赏,其果实罂粟籽经加工食用,也有治病止痛功效,可镇痛、止咳、定喘、止泻。历史上民间百姓还将罂粟籽作为食补之品,加上其特有之香味,可达开味之效果。然而,罂粟本身虽然不是毒品,但后来却成为制作鸦片的主要原料。鸦片就是由罂粟果实中的白色乳汁凝结而成,剩余的罂粟壳煮汁食用也有一定止泻止痛作用,但多食同样会上瘾,只是较诸鸦片的成瘾中毒症状要微弱许多。除鸦片之外,从罂粟果桃中还可提炼纯度和毒性更高的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

鸦片又有生、熟之分。生鸦片是用特制小刀将罂粟果划破,将其中流出的白色乳汁收入容器,干燥凝结后变成深褐色,有些品种也呈黑色,可制成圆块状、饼状或砖状。由于生鸦片具有强烈难闻的味道,类似令人作呕之氨或发酵的尿味,一般不会直接吸食。生鸦片经烧煮、发酵、去渣等工序之后,就成为熟鸦片,称之为烟膏。熟鸦片可制成条状、板片状或块状等多种形状,不仅外表十分光滑柔软,呈棕色或金黄色,而且吸食时能够发出强烈的香甜气味。吸食者通常将鸦片搓成小丸或小条,在火上烤软后放进烟枪的烟锅里,然后对准火苗翻转烟枪,吸食燃烧产生的烟。

与首次吸抽卷烟令人眩晕的感觉相似,最初吸食鸦片也并不舒服,有头晕目眩、恶心或头痛之感,然而随后不久就有某种独特的欣快感。吸食鸦片者,虽然在初期尚能维持日常的正常活动,但上瘾之后因吸食次数不断增加,即逐渐有明显的中毒症状。长期吸食鸦片的瘾君子,大多都非常消瘦,而且面无血色,目光呆滞,神情恍惚,“奄奄若病夫初起”。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严重的体质衰弱和精神颓废。严重者甚至可能出现急性中毒,使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受到损害而死亡。

罂粟并非中国古已有之,而是从国外传入的。目前比较普遍的看法认为,阿拉拍、印度是罂粟的原产地,但也有记载称罂粟原生于地中海东部山区以及小亚细亚、埃及等地,在古希腊即有种植罂粟以及制作鸦片,用于治病和麻醉的相关记载。阿拉伯帝国鼎盛时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受埃及、希腊影响也开始种植罂粟,提取鸦片烟膏用于麻醉和消毒,并在战斗前夕供官兵服用,以提升战斗力。在唐代,罂粟经由阿拉伯商人传入中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四川。唐中期以后,逐渐在云南、川西、川北等地也开始种植罂粟,随后又从川北传入陕甘地区。到宋代,罂粟种植的面积虽有所扩大,但主要都是用于观赏,尚未见到制成鸦片作为毒品吸食的历史记载。不过,罂粟的药用价值在宋代也开始为人所知,及至明代,罂粟种植仍主要是用于观赏,食用也主要只是为了治病。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一书中,对罂粟的药用功能以及割制鸦片的方法,均有较具体的阐释。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8),中国已开始有了制作鸦片的记载,同时也开始出现“鸦片”一词。起初,阿芙蓉之称更为多见,系从阿拉伯语Afyun音译而来,在最早传入罂粟种植的云南,直到民国时期仍称简称芙蓉,后来最常用的则是鸦片一词。

明代的制作鸦片记载,虽表明当时中国人已知道从罂粟果中割浆提取鸦片,但类似情况并不多见,明代的鸦片实际上主要来自于东南亚,为数也不多。当时的暹罗、爪哇等国几乎每年都将鸦片作为贡品,进献给明朝皇帝和皇后,只不过称之为“乌香”而非鸦片。

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罂粟之种植与功能在中国已逐渐开始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占领东南亚罂粟种植地,广泛种植罂粟生产大量鸦片,并向落后国家倾销或走私,从中牟取高额利润。于是,鸦片主要变成为供人吸食的毒品。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清王朝仍一度禁止种植鸦片,因而鸦片在国内的种植区域并不大。但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清王朝受英国胁迫默许鸦片贸易合法化,种植鸦片之禁令也趋废弛。19世纪70年代,云南全省几乎三分之一的耕地都种植了鸦片,陕西南部“秦川八百里,种烟者多。渭南地尤肥饶,近亦遍地罂粟”。在山西的太原、榆次、交城、文水、归化等地,也都普遍种植有鸦片。与此同时,鸦片种植的区域也日趋扩大到山陕周围更多省份。例如,往西传到甘肃、青海、新疆等省,往东传入河南,往北传入内蒙以及东北地区。除此之外,在两广和闽浙地区还经由海上从东南亚传入,也开始种植罂粟,生产鸦片。受两广和云南的影响,贵州东部各县均普遍种植罂粟,并扩大到全省。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之后罂粟的种植已迅速蔓延至全国范围,大肆泛滥。罂粟之花四处绽放,甚至被外人称为中国的“国花”。其中种植面积超过百万亩的省份,有云、贵、川、陕、甘等5省,占全国罂粟种植总面积的70%以上。

随着罂粟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鸦片生产也畸形繁荣,产量不断增长,中国似乎成为了一个“鸦片王国”。据不完全统计,在云南,1879年的鸦片产量即高达3.5万石,此后仍持续增长,鸦片收入成为该省的主要经济支柱。在四川,鸦片产量的增长最为迅速,甚至超过了云南,在1879年达到17.7万石,居全国之首位。当时的贵州,鸦片产量也有1万至1.5万担。除了西南,西北的山陕甘等省是中国的第二大鸦片产地。此外在华北、华东、中南、华南、东北等地,鸦片生产都迅速增长。

二鸦片进口贸易与走私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罂粟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鸦片产量的急剧增长,完全是受西方列强对中国大肆进行鸦片进口贸易与走私的影响。

最早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是西方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葡萄牙的商人,但起初数量有限,影响并不大。16世纪初,葡萄牙人进入罂粟种植和鸦片生产大国印度,占领果阿(一译“卧亚”),设置印度总督进行殖民统治。据早期学者的研究所知,葡萄牙人最早是将鸦片作为药品,向粤海关纳税之后,合法向中国输入的。到清朝康熙年间,因进口鸦片日益增多,在中国上流社会中开始流行,上瘾者也与日俱增,清廷遂提高了鸦片的进口税,但仍无法减少鸦片的进口数量。清雍正七年(1729),清王朝首次下诏查禁鸦片。在此之后,葡萄牙人不顾中国的禁令,以先前强占之澳门作为跳板,利用中国政府对其货船不予检查的优惠条件,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不法葡商一般都是将鸦片藏于商船底部夹层,偷运至澳门,与中国鸦片商私下交易,再由中国鸦片商将鸦片运至内地,葡澳当局则公开保护这种鸦片走私活动,甚至还派出武装舰船,在澳门至泉州的走私热线为走私船护航。鸦片走私不仅使葡萄牙商人获取了高额利润,而且使中国内地也出现了一批见利忘义的鸦片走私犯。

除葡萄牙之外,荷兰殖民主义者也进入印度,占领了爪哇,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随后,荷兰又曾于1624年侵占我国澎湖与台湾地区,直至1661年被郑成功率军驱逐。在侵占台湾期间,荷兰人将鸦片与烟草拌合吸食的方法传入台湾,后经厦门传入中国内地。荷兰殖民当局还实行鸦片专卖制度,通过鸦片贸易获取利润。在17世纪70年代,荷兰每年都利用从中国取得的自由航运权,在印度收购30余吨鸦片运往中国和东南亚,在1800年以后又增至近60吨。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后来居上成为向中国进口和走私鸦片的头号大国。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跃居世界前列,对外殖民扩张也发展迅速,先后侵占印度、孟加拉、槟榔屿、马六甲,并成功打入暹罗和缅甸,最后将目标瞄准了中国这一东方最为古老的大国。东印度公司是英国侵略东方的殖民机构,它名义上是一个享有商业垄断特权的贸易公司,但实际上还拥有代表英国的政治权利,负责管理亚洲英属殖民地。

英国东印度公司很早即试图以各种方式,打开对神秘中国的殖民贸易大门,以便倾销英国商品,但却屡次碰壁。由于当时的中国是一个以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封建国家,根本无需依赖对外贸易而生存。后来曾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长达40年的英国人赫德在《中国闻见录》中说:“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米;最好的饮料,茶;以及最好的衣着,棉、丝和皮毛。既有这些大宗物产以及无数的土制副产品,所以他们不需要从别的地方购买一文钱的东西。”与此相反,中国许多精美的手工业品如瓷器、漆器、丝绸品等,却很受英国以及欧洲各国上流社会的青睐,大受欢迎。此外,清香芬芳并具有提神解暑功效的中国茶叶,更是受到西方国家各阶层的喜爱。于是,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虽有所扩大,但推销英国商品十分有限,用现银进口中国手工业产品和茶叶的数量却迅速增加,从而使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形成十分不利的入超局面。

作为“世界工厂”的英国,当时一心只想向中国倾销商品,对于这样于已不利的贸易入超局面,自然是无法容忍。在此情形之下,罪恶的鸦片贸易就成为了东印度公司改变不利贸易入超局面的一种手段。其实,早在18世纪20年代,东印度公司就已经开始向中国贩卖鸦片,只是数量不多。1729年清廷宣布禁烟,鸦片贩卖又成为非法贸易,也使外国对华鸦片贸易不可能得到发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眼看流入中国的白银日益增多,无计可施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不顾中国禁令,开始大规模地向中国非法贩运鸦片,而且这种方式也得到了英国政府的支持。英国的中国贸易特别委员会质询对华贸易商人A.马塞松的一段对话即透露了这方面的信息:问:“你是否认为英国商人经营鸦片贸易能够使英国对中国贸易的局面全面打开?”

答:“我确信如此。英国工业产品进入中国东面海岸时,只能售出极小部分。如果装载棉制品的船不携带鸦片的话,该船恐怕连路费都赚不回来。”

问:“照此看来,现在鸦片可以成为对华大规模贸易的先驱者了?”

答:“的确如此。我认为如果没有鸦片的贸易,棉制品贸易也就不会发展,因为在目前的情况下,继续棉制品贸易的费用是承担不起的。”加藤祐三:《十九世纪的英国与亚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98页。上述这段对话,可以说明白无误地和盘托出了英国方面对华进行鸦片贸易走私的根本目的,也揭示了鸦片在当时中英贸易中的特殊重要作用。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东印度公司从波斯大量购入罂粟种子,在印度各地广泛种植;占领孟加拉之后,东印度公司又陆续在该地种植50多万英亩罂粟,由此在印度和孟加拉培育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罂粟栽培地。与此同时,在英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东印度公司于1773年即获得了向中国出口鸦片的专卖权,1797年又取得了鸦片制造的垄断权。自此,英国东印度公司控制了输入中国之鸦片的原产地、制作与销售等各个环节,并从中获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额利润。

同类推荐
  • 考古:解密考古的悬疑

    考古:解密考古的悬疑

    古代亚历山大帝国的伟大统帅亚历山大大帝,是古代马其顿国王菲烈特二世的儿子。他于公元前336年即位后,便率兵大举侵略东方。在10余年里,东征西伐把东起印度河、西至尼罗河与巴尔干半岛的广阔土地划归为自己的版图。关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历史,只有一些民间的传抄本,并且与一些史籍中的记载又矛盾重重,而且带有极浓重的传奇色彩。由于历史的久远,人们无法得到更多,所以考古及历史学家把希望寄托在对陵墓的发掘上,然而人们未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证据。
  •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重生之老子是皇帝

    《推荐朋友新书,我真没想当皇帝啊》,欢迎入坑。生死看淡,不服就干。执掌天下,做万国之皇。书友群:577084253
  •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大凉有女帝,手绘盛世。数千年历史长河里的书圣、诗仙、枭雄、帝王、神将、谋臣、大儒、祸水红颜……无数妖孽齐聚繁华大世,百花绽放,欲书人间风流。但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少年潜渊而起,欲与天公试比高。……已有完本书《宋仕妖娆》、《历史维修工》,欢迎书荒的朋友移步一阅。书友群:421096750
  • 龙入王朝

    龙入王朝

    一个遨游人间,势要尝遍天下美酒的真龙;一个出生豪门,却为家族所不耻的败家子;一人一龙,两个物种,同一个身体!谁知有一天,圣旨降下,败家子摇身一变,竟成为手握国之命脉的财政大臣?!他正美滋滋,却忘了一入宫门深似海这句话不仅仅是对秀女说的,也是对他说的!随着踏进宫门的那一刻起,明枪暗箭便一波波的开始袭来,那些不为人知的事情也在陆续揭开,他是碌碌无为,认命等死?还是绝地反击,鱼跃龙门?一代功臣名仕的奇幻人生!
  • 梅葛:彝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梅葛:彝族创世史诗(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梅葛》是彝族的一部长篇史诗,流传在云南省楚雄州的姚安、大姚等彝族地区。当地彝人每逢年节都要诵唱《梅葛》三天,并视《梅葛》为“根谱”而世代口耳相传。“梅葛”本为一种彝族歌调的名称,由于采用这种调子来唱彝族的创世史,因而人们将这部创世史诗称为《梅葛》。全诗分为四大部分:“创世”、“造物”、“婚事和恋歌”、“丧葬”。“梅葛”调又分“赤梅葛”和“辅梅葛”两大类。“赤梅葛”的曲调比较悲楚、忧伤、低沉,史诗的第四部“丧葬”就采用这种曲调;“辅梅葛”的曲调较为婉转抒情,史诗的其他几部唱诵时就采用这种曲调。
热门推荐
  • 天方夜谭(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天方夜谭(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寒傲霜雪

    寒傲霜雪

    一个文弱的书生,一个家世的迷题,一场武林的劫难,一段曲折的爱情,一切的一切终要有个结局,无论是喜是悲......
  • 穿越混吃等死:嗜酒王妃

    穿越混吃等死:嗜酒王妃

    穿越成丞相府的三小姐,本想混喝等死,偏又嗜酒如命,闲来无事给妓院姐姐们写写小曲,捞点酒钱。不料,相爷爹让她代姐出嫁,对象是花名在外,无赖得令人发指的四皇子殿下!?天啊,他们曾经有过过节!她嫁进王府后,还能逛妓院,写曲儿换酒喝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千年泪

    千年泪

    你颠覆山河,与我何干?落轩窗,点青灯,妆为君抹。只为那一袭翩然身影顾。乱世流离,不卸红妆,等你一声唤。娘子来世为你盘发簪,再戴冠。
  • 赢在谈判

    赢在谈判

    本书谈判是一场战争,有些谈判是为了和平,有些谈判是为了正义,有些谈判是为了公平,有些谈判是为了真相,有些谈判是为了解决问题,有些谈判是为了面子……而对于商场来说,谈判就是一场为了利益而斗智斗勇的战争。《赢在谈判:成功商务谈判的46个攻略》由马斐所著,系统性、针对性、实用性并重,是一本成功商务谈判的指导用书。
  • 张勋(北洋风云人物)

    张勋(北洋风云人物)

    本书以真实、丰富的史料为基础,用较为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张勋波澜壮阔的一生。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待人处世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愚忠,也写他的心狠手辣,既写他的政治权术,也写他的人格品位……同时本书也真实再现了近代中国的政治风云。
  • 誓约协奏曲

    誓约协奏曲

    穿越到熟悉的游戏世界里是否搞错了什么?最早林恩只是想当一个平平安安的富家翁苟活下去。不知是否命运的捉弄,人生有太多的事与愿违。当人们高呼他“英雄”二字的时候。林恩却陷入了迷茫…
  • 清朝大历史

    清朝大历史

    本书是孟森先生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有关清史问题研究的代表性作品和奠基之作。
  • 成长路上的红绿灯(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成长路上的红绿灯(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重生之媳妇有点凶

    重生之媳妇有点凶

    前世,白素曼活的糊涂,死的委屈,因为撞破丈夫跟掏心掏肺相待的妹妹在床上的丑事,被逼到跌落而死,一尸两命。重活在世,白素曼发誓,她要拿回,她失去的一切,她要让他们,知道什么叫报应不爽。湛问天说:我从未想过伤害你。重生的白素曼浅笑道,“那就用你的命,来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