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0900000007

第7章 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1)

夫地球万国,其兴亡强弱之故虽各有不同,然能操兵权、操法权、操江海权、操财政权、操交通权者,则土地虽割而其国不亡;失兵权、失法权、失江海权、失财政权、失交通权者,则土地虽存而其国实亡。乃中国兼此数者,犹日号于众曰不亡,谁其信之。

——《中国灭亡论》《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1卷,上册,三联书店,1960年,第80页。

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军事侵略和政治压迫之下,近代中国各方面的主权不断旁落外人之手,日益沦入半殖民地深渊。从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开始,西方列强以及后起的亚洲资本主义国家——日本,胁迫中国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在近代中国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条约制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合法外衣”,列强除获得割地、赔款的巨大利益之外,还相继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特权、租界特权、关税协定权、海关行政权、沿海及内河航行权、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特权、在华驻军权、路矿及工业投资特权,由此得以在中国行使“准统治权”,也使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亡国灭种危机。为了救亡图存,近代中国各阶层的有识之士不仅深刻揭露了不平等条约的严重危害,并且前赴后继地为废除这些不平等条约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在废约运动不断高涨的强大压力下,中国政府也通过外交途径多次与列强进行修约与废约谈判,虽历经艰难曲折,但仍取得了一些成效。尤其是到抗日战争末期,不平等条约基本上得以废除。

一不平等条约的产生

条约是一种法律形式,通常是国与国之间相互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书面文件。自从出现具有近代意义的国际法之后,条约即成为国际法的重要制度之一。按照国际法之原则,条约一旦正式签订,就对缔约国具有法定约束力,应视同国内法对待。平等的条约,规定缔约国共同享有某方面的权利,同时也共同承担相关义务,不应存在对其中一国的歧视与压迫。不平等条约则与此相反,往往是强国通过武力以及其他各种手段胁迫弱国,将本国单方面的要求和权利逼使弱国以条约的形式予以承认,并要求弱国严格履行相关义务。因此,不平等条约都是强国获利,弱国则受到严重伤害,甚至丧失国家主权而沦为强国的附属国。

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基本上都是属于这种不平等的条约,故而对中国的危害极大。因为“近代的不平等条约,都是在暴力胁迫下订立的,其内容基本上是单方面给予列强种种特权。这些特权构成条约制度的具体内容,实质上是列强通过侵夺中国主权,而对中国行使‘准统治权’。……中国形式上仍是一个独立国家,但它的一部分主权已通过条约制度被列强所行使,并与中国的国家体制结为一体,这正是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内涵之一”。李育民:《近代中国的条约制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8页。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近代中国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和压迫的产物。众所周知,西方资本主义的萌芽、兴起与发展,至鸦片战争爆发前的19世纪上半叶,已经历了三四百年的历史。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的进程中,英国又可谓独树一帜,率先于18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操作,经济增长与海外贸易突飞猛进,在世界各国经济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英国不仅经济发达,有“世界工厂”之称,而且军事力量也十分雄厚,拥有强大的陆海军,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紧随英国之后,法国、美国、德国、俄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完成工业革命。日本的工业革命起始于明治维新时期,至19世纪末也告完成。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乃是争夺抢占殖民地,扩大商品市场,疯狂掠夺原料。经过长期的战乱纷争,世界局势出现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阶段的新格局,初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殖民强国如葡萄牙、荷兰、西班牙等国,不断丧失其殖民地而趋于衰落,新兴的英、法、美、俄、日等列强则蒸蒸日上,成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大国,其手段之残忍、掠夺之疯狂,远甚于初期的葡萄牙、荷兰与西班牙。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古老东方大国的中国,自然也无可幸免地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综观鸦片战争前夕的世界大势,不难看出,战前的半个世纪,既是世界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又是资本主义各国大力向海外扩张时期。为了争夺殖民地,彼此之间在不少地方都展开了剧烈的竞争。英国不但在经济实力、国际贸易中居于绝对优势,而且在掠夺殖民地中也处处占了上风。它的势力步步东进,中国的西部和南部各友好邻邦,普遍受到英国殖民侵略的威胁,有的已沦为殖民地,有的正在沦为殖民地。认清这种形势,鸦片战争为什么在这时发动,为什么中国的大门首先由英国打开,就不难理解了。”萧致治主编:《鸦片战争史》,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34—235页。

1840年英国即发动了鸦片战争,以武力强行打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国门。不过,为了能够真正达到侵略中国的目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需要使其占领中国商品市场、掠夺中国原料与农产品、攫取中国路矿利权等各方面的利益需求,均一一披上“合法外衣”,变成为受到清政府法律承认与保护的“正当行为”。而使之得以付诸实现的方式,就是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因此,紧随鸦片战争之后,英国政府即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不仅打破了以往大清帝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天朝体制,而且也开启了近代中国长期遭受西方列强掠夺与奴役的所谓条约制度,开始形成新的完全不平等的中外关系。

美国学者费正清认为:“英政府要求签订条约只具有一般性目的,即废除纳贡制结构。1842年南京条约取消了只准在广州进行中外贸易和由广州特许的公行垄断商来进行中外贸易的限制,从而开始了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实际上,英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显然不仅仅只是出于上述一般性的目的,废除纳贡制,取消公行垄断中外贸易,也并非英国的最终目的。其终极目标乃是通过在中国建立所谓条约制度,使英国对中国的掠夺和压迫合法化。费正清也承认鸦片战争后的20年是这种条约制度建立的第一阶段:“19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这二十年构成了中国对外关系新秩序的第一阶段。从西方的观点看来,那是这种条约制度结构得以逐渐形成的初创阶段。后来的几个阶段是使条约制度在中国的政治和社会中变为越来越重要的因素。从今天中国人的观点来看:条约是帝国主义入侵的工具。”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第230页。

在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签订之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军事侵略与政治压迫的不断加深,西方列强要求在中国获得更多权益的胃口也越来越大,于是又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不平等条约,并且还通过后续谈判逼使清王朝签署大量相关的协定、条款、章程、合同等,不仅使帝国主义的更多在华权益得以合法化,而且也更加细密化、系统化。与此同时,中国丧失的国家主权与经济利益则越来越多,加速沦入了半殖民地深渊。

其次需要阐明的是,除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和压迫,清朝政府统治集团的高度腐败与对外妥协投降,以及后来军阀混战、北洋政府的软弱衰朽,也是导致中国对外屡战屡败,不得不接受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部原因。

就在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列强相互激烈争夺殖民地之时,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却正经历由盛转衰的巨大变化。清朝的康雍乾三代曾有过所谓的“康乾盛世”,即从康熙二十年(1681)平三藩之乱,到嘉庆元年(1796)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持续时间百余年。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都获得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国家统一最终完成,疆域空前扩大,社会经济趋于繁荣,人口也迅速增长。但是,在所谓的“康乾盛世”后期,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也逐步展开,相比之下清王朝的“盛世”就显得暗淡无光了。另外,清王朝在“康乾盛世”期间,其实也已经酝酿着各种严重的社会矛盾。连乾隆八年(1743)到中国的一位朝鲜使者也预感到清朝潜在的危机,这位使者在回国后向其国王上奏说:清朝“外似升平,内实蛊坏,以臣所见,不出数十年,天下必有大乱。盖政令皆出要誉,臣下专事谀说,大臣庸碌,而廷臣轻佻,甚可忧也。”吴晗辑:《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第11册,中华书局,1980年,第4518页。到18世纪晚期随着大规模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的爆发,清王朝很快就开始由盛转衰。

此时的中国,在各方面都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危机。经济上,土地高度集中,农业、手工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阻滞而难以发展,出现衰败凋零景象,国家财政入不敷出;政治上,吏治废弛,官风败坏,贪污盛行,一片腐败景象;军事上,军营奢靡,将士骄惰,军纪松懈,勒索百姓,一味养尊处优,战斗力日益丧失。在此情况下,阶级矛盾也愈趋激化,农民、手工业工人铤而走险的反抗斗争层出不穷,甚或爆发武装起义,使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临如此困境的清王朝却无以挽救,致使国势江河日下,自顾不暇,根本无力抵御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军事侵略,也无法拒绝列强逼迫签订不平等条约的要求。

清王朝在面临自身衰败、社会动荡的困境时,不仅无力抵御西方列强的外来侵略,而且其统治地位也受到严重威胁。清王朝之所以在战败之后接受不平等条约,实际上也是以妥协投降的方式,通过出卖国家主权和提供巨额赔款的巨大代价,换取西方列强对其统治地位的确认。当第二次鸦片战争期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清朝咸丰皇帝一行仓皇逃往热河的行宫时,为了能够保住统治地位,即谕令钦差大巨奕议和,“与该夷将本年所议续约,画押盖印,并将八年天津和约互换。”咸丰帝另还表示,英法联军“业已入城,一经驳斥,必致决裂,只可委曲求全,以期保全大局”。《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故宫博物院1932年刊本,第65卷,第23页;第66卷,第14页。所谓“保全大局”,显然即是保住清朝的统治地位。

在统治地位能够得以延续的前提下,清王朝注重的并不是国家主权和国家经济利益的得失,而是主动以妥协和出卖国家权益的方式维护所谓天朝的颜面。例如为了维持清王朝的旧有天朝体制,保持其天朝上国的表面尊严,咸丰皇帝就曾一再试图阻止各国列强派使驻京,甚至不惜以全免关税和鸦片贸易合法化作为代价,换取列强放弃在天子脚下派驻公使的允诺,但因受到列强的拒绝而未能如愿以偿。

清王朝类似主动妥协乃至投降的行为,在此后也屡见不鲜。例如,在1883年12月至1885年6月的中法战争期间,尽管面临清军取得淡水大捷和镇南关大捷的大好形势,清王朝仍不顾前线将士和爱国志士的反对,采取“乘胜即收”的策略,下诏停战求和,并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法条约》,从而进一步暴露了清王朝的对外妥协投降与腐败无能。在此之后,清王朝又相继签订了更加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正是随着这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近代中国也一步又一步地沦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却被袁世凯窃取。在登上大总统宝座之后,袁世凯又梦想黄袍加身做皇帝,为求得外国列强的支持,也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甚至在全国舆论一片反对之声中,公然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与《中俄蒙协约》。袁世凯死后,中国又陷于北洋军阀混战、中央政府软弱无力的状况,帝国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乘机继续攫取中国主权,北洋政府也依然奉行妥协投降外交,从而使中国的半殖民地深渊进一步加深。

二不平等条约的危害

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中外条约的签订,在中国打破了原有的华夷秩序,确立了一个所谓全新的“条约制度”,也建立了新的中外关系。《南京条约》签订后的20年,是这种条约制度的初创时期,即条约制度建立的第一阶段。到1860年随着《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条约制度已经基本形成。《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朝“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和约之名,而未见其文”蒋廷黻编:《近代中国外交史资料辑要》,上卷,商务印书馆,1932年,第230页。,《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则不仅规定以后的中国官方文书中不能再出现“夷”字,而且清朝皇帝还要“降谕京外各省督抚大吏,将此原约及续约各条发钞给阅,并令刊刻悬布通衢,咸使知悉”。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册,三联书店,1957年,第146页。如此强制要求大清帝国的皇帝向全国官吏和民众公布不平等条约,并一体遵行条约之各项规定,实在是对中国的又一大侮辱。

同类推荐
  • 盛唐风月

    盛唐风月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开元四年,大唐帝国如日中天,京兆长安恰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都市,没有之一。姚崇、宋璟、李白、王维、张旭、吴道子、颜真卿、公孙大娘、裴旻、郭子仪……当此一时,盛唐的天空群星璀璨。生逢盛世,作为一介江郎才尽泯然众人矣的神童,杜士仪担心的不是天下大势,而是如何在这第二次人生中活得更精彩。盛唐风月,有的是雄风傲骨,有的是自信从容,有的是出将入相,有的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八年笔耕,九部作品,继《朱门风流》、《奸臣》、《冠盖满京华》、《富贵荣华》之后,2013府天新作《盛唐风月》,带你领略一个真正的盛世大唐!
  • 极品小书生

    极品小书生

    沈慕摇头叹息:“萧小姐,尽管你是宁州第一才女,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声抱歉,我们真的不合适。虽然我知道,我沈慕天才神授、英明神武,玉树临风、潇洒不凡,有很多女子都将我作为她们的梦中情人,但是,我还是要拒接萧小姐你。”萧小姐惊讶得小嘴张成了个圆。萧知州期盼着道:“女儿,那沈慕如何?”萧小姐鄙夷道:“此人脸皮之深厚,刀刮不烂,枪捅不穿,无耻之尤者也!”
  •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三国之争锋乱世

    三国之争锋乱世

    华夏意志的苏醒,各国意志的交锋,秦始皇与亚力山大大帝到底谁强谁弱,历史又该如何变化。。。新书剑吟太虚,有兴趣的可以看下支持洋芋,谢谢!
  • 史记一日一得

    史记一日一得

    翻开历史,你会发现,我们的许多故事其实古人早已演绎过!甚至同样的故事我们依然在演绎,依然那么投入,那么有激情。路是人走出来的,开始的时候无疑布满荆棘坎坷,也正因此,我们从没嘲笑过前车之覆,我们鄙夷的是重蹈覆辙!人生不能彩排,你想让你的人生少走一些弯路吗?你想让你的人生演绎得更加精彩吗?亲爱的朋友们,面对着喧嚣的世界,你不妨暂停脚步,倾听一下来自历史的声音;汲取一下司马迁在《史记》中所给予我们的人生智慧!也许,你的人生从此就别有了一番洞天!
热门推荐
  • 佛说六门陀罗尼经

    佛说六门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A Personal Record

    A Personal Recor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英雄年代

    英雄年代

    老一辈革命家陆震天的儿子陆承伟、养子史天雄,同在“红色革命家庭”中成长,经历了十年浩劫后,陆承伟从美国学成归国,成为金融投资业的弄潮儿;史天雄则由当年对越战争中的英雄走上了仕途,成为国家电子工业部的副司长。《英雄时代》通过史天雄和陆承伟这一对异姓兄弟所走的不同的人生道路,描写了他们曲折复杂的情感经历,展现了他们在改革开放经济浪潮中的沉浮。小说结构宏大,采用直面现实的叙事手法,广泛呈现了当代中国的经济生活场景。
  • 巅峰异能

    巅峰异能

    在世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个真实而血腥的世界,一批残忍而愤怒的能力者,演绎着不一样的生存法则。没落的异能者们为何要隐瞒自己的身份?一个刚刚成为异能者的学生杨飒,差点成为杀人恶魔,加入了特战队的他又将如何立足?强大的四大家族到底进行着怎样的竞争和守护?本来不被看好的特战小队,在杨飒的加入后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本来平静的世界,在杨飒加入特战小队的一刻,命运的齿轮将转向何处?编辑在宸
  •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分析传统下的电影研究:叙事、虚构与认知

    作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西方电影理论”概念。过去人们以为,所谓“当代电影理论”就是上个世纪60年代之后在符号学、结构主义、意识形态批评、女权主义、文化研究等等影响下的电影研究。而作者在对历史的追溯中令人信服地指出,事实上,西方电影理论有两个传统。我们所熟知的只是欧陆传统下的电影理论,而在欧洲大陆之外的英美电影学术圈中,影响更深远、且在目前更具有生命力的,是另一个传统——分析哲学的传统。
  •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

    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

    “知青”,目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群人。《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是中国女知青子蕴历经“文革”,却青春热血,乐观进取,散发人性善良,宛如抗战时期“未央歌”式的励志传记。《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细述中国1950年代至1980年代北京城小人物的社会生活,颠覆一般民众对“文革”仅有的刻板负面印象,是“文革”传记中另一种正面的题材。此外,作者子蕴为爱情奋不顾身,远赴东北、内蒙古下乡建设,图文对照下,读者如置身实境。《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收录作者珍藏照片百幅,所提及的朋友和作者子蕴本人都是现在在中国深具影响力的“知青”,《我曾经的名字叫知青》正是认识“知青”最好的开始。
  • 傲娇总裁,宠妻无度

    傲娇总裁,宠妻无度

    “啪!”把东西扔到他面前,居高临下的某女冷冷地开口:“签字!”“我不要……”某男抬起头来,弱弱地说。“嗯?”某女故作阴沉地哼出一个字,“你想白吃不成?”“感觉,这是个坑……”--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阿尔曼道时光

    我的阿尔曼道时光

    19岁的那一年,她遇到了他们。那是最充实的年华,那是最好的19岁。后来他们走了,时光并没有把他们留下。那晚,很凉,月影摇曳。层层叠叠的海涛前推后涌的击打岸边的岩石,发出震耳欲聋的响声。桐暖合上眼睛,和着海风划过耳际的微调,听到他低沉的声音:“桐暖,忘了我吧”。心钝钝的一痛,倔强的眼里盛满了泪水。为什么我要忘了你?我哪有那么想听你的话?拼命摇头。“不会的,不会……即使我忘了,我也会再一次找到你,再一次记住你……”在意识混沌前,她清晰的听到他说:“好啊……我等你。”他骨节分明的双手拂过她的发。从此,她的生活与他无关了。脑海中不再有关于他的半点记忆。直到有一天,她在相册里翻到了那张合影……
  • 我所有的朋友都结婚了

    我所有的朋友都结婚了

    在最见不得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空窗期,郝心进入高端创意婚礼公司成为一名菜鸟策划师,以便一边赚钱一边在悔婚的客户中捡个漏儿。谁知第一笔单,她就碰到了工作上的死对头——爱情规划师李明朗。各谋其利,各为其主,高端的馊主意碰撞后居然有意想不到的惊喜……笑到肚疼,拽到抽筋,酸到流泪。毒舌傲娇女携手犀利腹黑男,拯救徘徊在婚姻门外的男女,爱情神攻略完美破解婚礼前的所有BUG,写尽爱情中所有的美好和挣扎!
  • Lysistrata

    Lysistrat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