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孟子说“言而有信,人无信而不交。”所有这些都强调了诚信是一种承诺,一种保证,一种真诚;讲诚信就是一诺千金,构筑人脉最根本的一条便是讲诚信。所谓讲诚信,就是要说真话,道实情,守信用,说话算话。
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中,诚信二字的分量可谓是沉甸甸的。因为讲诚信,刘备实现了自己的真言:“我得军师,如鱼之得水也。”他充分信任、重用诸葛亮,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同样因为讲诚信,诸葛亮知恩图报,辅助后主,力保蜀汉政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还是因为讲诚信,关羽铭记“桃园结义”的誓言,“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历尽千辛万苦也要回到刘备身边。人们崇拜诸葛亮,敬仰关羽,就是崇拜、敬仰他们这种诚信的可贵品质。
一些年轻人认为:一个人的诚信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一个有钱的人、一个有雄厚资本的人,就象征着有诚信。这种想法是极端错误的。讲诚信在于身体力行,一个是否讲诚信不取决于他的财富,而取决于他对待别人是否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常言道“一诺千金”,与百万财富比起来,诚实守信的高尚品格要珍贵得多。
有一天,10岁的小学生汉森与小朋友在邻居门前的空地上玩棒球,掷球时一不小心将邻居基尔的汽车玻璃打坏了。小朋友们见闯了祸,个个跑回家去。唯有汉森想起了父亲关于做人要诚实守信的教诲,他决定登门承认错误。邻居基尔先生原谅了汉森,但仍将此事告知了汉森的父母。当晚,汉森向父亲表示,他愿意用暑假卖报纸赚的钱,赔偿基尔先生的损失。
第二天,汉森在父亲的陪同下,再度登门拜访基尔先生,说明来意。岂料基尔十分亲切地说:“好吧,你如此诚实,又愿意承担责任,我不但不要你赔偿,还将这辆汽车送给你作为奖励,反正这辆汽车也是打算闲置的。”
小汉森倚着那辆福特“野马”名车说:“我恨不得快快长大,好驾驶这辆车。我至今仍然不敢相信它是我的。”小汉森还说:“经过这次事件,我更懂得诚实是可贵的。我以后都会诚实待人。”
不管在哪个时代,人们都不能离群索居。人和人之间要有顺畅的交流、沟通,彼此寻求寄托与抚慰,这是对个体存在的认证,更是对生存状态的肯定。而彼此认同的产生其实就是一个彼此信任、互相接纳、多元包容的过程。作为社会的最小个体存在,我们不能要求别人重守承诺,但我们自己却能做到真诚守信,信任他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指的是一个人资信记录,是指一个人的负责任的能力,不是简单的道德人品问题。诚信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反映,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一个人发展的必备品德。
诚信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无论是夫妻、朋友还是同事甚至是陌生人,良好的沟通与交流讲求的都是真情流露,这是建立在真诚表达、无欲无求的基础之上的。现在,社会越来越开放,人际交往越来越频繁,要获得别人的情感认同,不断取得信任,就应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从小事做起,友善待人。要知道,不管时代怎么变,诚信作为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不会变,也不能变。
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通过研究许多著名人物,总结出有成就者的健康个性特征,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能与现实建立比较愉快的关系,厌恶虚假的东西和人际关系中不真实的行为;自发、淳朴、天真,率性而发,自然流露。马斯洛还指出,一个人要走向成功或走向健康个性有八条途径,其中两条是与诚信相关,如当有怀疑时,要诚实地说出来而不要隐瞒,在许多问题上反躬自问都意味着承担责任。
诚信是一个人成功的潜在力量,它将使你与众多的人建立密切和谐的关系,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信任和真诚是诚信的两个方面。所谓“信,诚也”,指的就是心口合一。一个人必须先做一个真诚和守信用的人,然后才能获得他人的真诚和信任。中国历来有“一诺千金”、“言必信,行必果”的说法,指的就是做人要重诺言、守信用。
一个讲诚信的人,他的自我是纯真的、稳定的、健康的,体现出一种理想的道德力量和意志力量,为他人所信赖。率真是真诚的另外一种重要的品质,它指的是一个人能如实地展现自己,不自欺欺人,这是建立在真实基础上的自尊自重。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说:“对自己要诚实,才不会对任何人欺诈。”因而,真诚和守信用是一个人自尊自重的表现。
一个人真诚、信任与否,涉及到他是否有自尊自重的素质。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先要以诚待人、相信他人,这应当是交友处世的第一原则。至于他人会对我们怎样,那是另外一回事。在实际的交往中,自然能够积累经验,用不着过于担心被蒙骗。
在这个时代,诚信是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李嘉诚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守信,我现在就算有多十倍的资金,也不足以应付那么多的生意,而且很多是别人找我的,这些都是为人守信的结果。”一个诚信的人,他的一生将因此拥有更多人脉,更多成功的机会,从而因此受益无穷。
恪守诺言人脉才能四通八达
信用像玻璃一样脆弱,坏了将无法修复。一个人一旦失信于人一次,别人就不愿意再次和他交往。每个人都乐意交往信用可靠的人,不守信用的人是危险的。在人际交往中,要想取得良好的人脉关系,取信于人是必不可少的。
要想做一个守信的人,我们就不能够轻易许诺,特别是一些无法兑现的诺言。所以,华盛顿感言:“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日常生活中,朋友之间相互帮忙,向朋友许诺是常有的事。许诺也的确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但是,许诺之词好讲,如果日后兑现不了,是会导致自己的“信任危机”,并会给朋友之间日后的交往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
一项许诺往往容易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物与物的关系,即把以情感为纽带的人际关系变成纯粹的“物际”关系。因为“物欲”只有满足欲,没有理解欲。“物际”关系无法用情感来维系,所以“物欲”一旦不能满足,关系也就全线崩溃。所以,凡是可以避免使用许诺的地方,一定要避免。
西晋文学家、思想家傅玄云:“祸莫大于无信。”因此,在你必须做出承诺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践诺的实力,承诺不应超过自己的能力范围。也就是说,许诺时一定要考虑到“应诺”的可能性。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光凭良好愿望甚至主观想象去许诺。离开客观实际和条件许可,随意向别人许诺,虽然一时可以用你的诺言满足对方,但是,这“慷慨”带来的苦果却要由你一人来吞食。朱熹早就明确地告诉我们:“欺人亦是自欺,此又是自欺之甚者”。因此,许诺一定要慎重,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做好解释工作。一旦许下诺言,就要尽全力去实现。
在与人相处中,恪守诺言既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恪守诺言呢?
恪守诺言要求人们对自己讲的话承担责任和义务,言必有信,一诺千金。许诺是十分郑重的行为,对不应办或办不到的事,不能随便许诺,一旦许诺,则须认真兑现。一个人如果失信于人,就降低了自己的价值。如果在履行诺言的过程中,情况有变,以致无法兑现,要向请托者如实说明情况并致歉意,这与言而无信是两码事。
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说真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实事求是,讲究实效,勤奋上进,任劳任怨;在人际关系上,光明磊落,坦诚相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虚己待人,知错必改。
《庄子·齐物论》载,有个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我早上给你们三个栗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一个个龇牙咧嘴,嗷嗷乱叫。养猴人转动小脑瓜,马上欺骗猴子们说:“好了,别生气了。我早上给你们四个栗子,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高兴起来了。
这些猴子的高兴大概只是暂时受蒙蔽所致。天长日久,聪明的猴子自然会悟到养猴人的狡诈和卑鄙。从此不再相信他,而且仇恨他。那时候,养猴人可就要自认倒霉了。
朝三暮四式的狡诈,最终必然失信于人。失信于人,不仅显示其人格卑贱,品行不端,而且是一种只顾眼前不顾将来,只顾短暂不顾长远的愚蠢行为,终将一事无成。
失信于人,大丈夫所不为。
恪守信用,是一种可敬可佩的美德,是个人良好形象的外现。人们以讲究信用来表达对别人的尊敬,以良好的形象表达对别人的赞美。
作承诺时,不要显耀似得信誓旦旦,要为自己留有余地。即使有能力办到的事,也可以用“给我一次机会”一类的话语来代替许诺。这并不是教你学耍“滑头”,因为事情的发展是千变万化的。许诺既有它“超前”的一面,又有它“滞后”的一面。说它是超前的,是说它在没有实现之前就已经“预付”给对方了,说它是滞后的,是说它在兑现的过程中,是以过去的情况为依据的。没有人能够准确无误地说出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只要你珍惜并把握好“这一次机会”,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讲求实效,不拖拉,不哄骗,及时与对方沟通事情进展的情况,就足以获得对方信赖了。
即使许诺,也不要把话说绝,这样,你也就获得了一定的回旋空间,靠着这个空间,你就不会失信于人了。只要我们懂得维护自己的信誉,以“信”取胜,打出自己的名誉品牌,就会朋友满天下,人脉四通八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温和、友善和赞赏的态度更能教人改变心意,这是咆哮和猛烈攻击所望尘莫及的。一味地使用斗争,并不能够让你如愿以偿,甚至会使你损失惨重;但你若用让步的方法,结果会让你喜出望外。
因为一时的愤怒,就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别人乱吼一通,固然解气,但你是否考虑别人会怎么看待你呢?他能接受你的愤怒吗?你那争斗的声调、仇视的态度、激烈的言词,能使你获得他人轻易的赞同吗?
前美国总统威尔逊这样阐述胸襟对于做事的作用:“如果你握紧两个拳头来找我,我想我足够应付你,我的拳头会握得比你更紧。但如果你到我这儿来友善地说,‘让我们坐下来讨论一下这件事,如果我们意见不同,我们再协商解决’,我们不久就能发现,我们争执的地方很少,相同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有接近的诚意,我们合作的机会就会很大。”
林肯告诉人们:“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怨恨时,你不可能说服他,你无法让他改变自己的想法按你的意愿行事。回想一下,那些喜欢骂人的父母、爱挑剔的老板、喋喋不休的妻子……你该明白这个道理:你不能强迫别人同意你的意见,但却可以用引导的方式,温和而友善地使他屈服。”
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情,对他人表示出一种友善而非对峙的大度是很必要的。当年,怀特汽车公司的二三百名员工为增加薪水而罢工时,公司总裁罗帕·布莱克先生表现得相当出色。他没有像一些企业的老板那样对罢工的人工动怒、责难、恐吓或发表任何训斥性的演讲,而是在报刊上刊登了一则声明,称赞罢工者“没有采取暴力造成工厂机器损坏,而是用和平的方法放下工具”。由于罢工,许多人没有事情可做,布莱克便买了许多球棒和手套让他们在工厂的空地上打棒球。有些人喜欢保龄球,布莱克便租下了一个保龄球场,让他们运动、娱乐,以放松身心。
布莱克富于人情味的举动深深地感动了工人们。那些罢工工人主动找来了扫把、铲子和垃圾推车,把工厂附近的纸屑、烟头、火柴棍等垃圾一一扫除干净。
这简单是不可思议!一群罢工工人在争取加薪的同时,会卖力地保持工厂的清洁卫生!怀特公司的工人罢工很快获得和平解决,并且没有产生任何不快或遗留问题。
是布莱克为工人们提高了薪水吗?不,虽然布莱克无法满足工人加薪的要求,并且还要工人承担罢工带来的损失。但是布莱克从工人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并且对于他们的加薪要求和罢工表示了充分的理解和宽容。正是这种理解和宽容促成了罢工事件的和平解决。
律师丹妮尔·韦波斯特在律师界大名鼎鼎,被许多人奉若神明。他那极具权威的辩论始终充满了温和的字眼,让人记忆深刻。韦波斯将律师在辩论辞中经常使用这样的词句:“这有待陪审团加以斟酌”、“这也许值得再深思”、“这里有些事实,相信您没有忘掉”、“以您对人性的了解,相信很容易看出这件事的重要”--没有任何威胁,没有任何高压手段,没有任何强硬的言词,更没有任何攻击人的论调,韦波斯特用的都是最柔和、冷静、友善的处理方式,但却不失其权威性,而这正是他建立成功事业的基石。
虽然很多人今生今世都没有机会去处理罢工狂潮,或是在陪审团面前发表辩论,但是,类似下面这样的情况人们还是有可能遇到的。
司马欣先生是个收入不高的工程师。他想要房东减低房租,当时,其他房客也曾想让房东减低房租,可惜都没有成功。他们告诉司马欣,这位房东极难对付,要多加小心。于是,他便写了一封信给房东,司马欣在信中说,他等期限一到,就打算搬出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