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意志力提高的基本方法
滴水可以穿石,锯绳可以断木。如果三心二意,哪怕是天才,势必一事无成;只有仰仗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日积月累,才能看到梦想成真之日。勤快的人能笑到最后,而耐跑的马才会脱颖而出。
用认知引导意志力
为什么把“用认知引导意志力”作为意志力锻炼的一个基本方法?让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则人物故事。
巴尔扎克的父母一心想让巴尔扎克在法律界出人头地,于是在巴尔扎克中学毕业后,他们便强迫巴尔扎克到巴黎的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并让巴尔扎克早早地到律师事务所实习。可是,巴尔扎克对法律这在当时又有名声又赚钱的专业并不感兴趣,他真正喜欢的是文学,他希望能用自己的笔描绘人世百态,鞭笞社会的丑恶现象。尤其是在律师事务所实习期间饱览了巴黎社会种种腐朽不堪的面貌后,他更加坚定了做一个文人的决心。
巴尔扎克的父母见儿子决心已定,也不好强行阻挡,便跟巴尔扎克签订了一份协议:必须在两年内成名,否则必须服从父母的安排,继续攻读法律。巴尔扎克的父母虽然表面上与儿子签订了协议,却对巴尔扎克的生活费用一扣再扣,让这位过惯了好日子的年轻人不得不放下架子,住到贫民窟的阁楼去。他们认为这样,巴尔扎克尝到苦头后,就会知难而退了。可是,巴尔扎克是一个意志坚定的人,他执著地追求着理想,他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下夜以继日地创作。半年过后,巴尔扎克饱含心血和激情的处女作——诗体悲剧《克伦威尔》脱稿了,可是,上演后观众的全盘否定,给这位满怀期望的青年当头一击!
首战失利的巴尔扎克一边顶着家中的压力,一边承受着自尊心的敲打。另外,这时他想从印刷出版业中赚一笔钱的梦想也破灭了,身负巨额债务。处在这样的关头,是退缩,还是坚持?巴尔扎克很快从困境中抬起头来,毅然在拿破仑像的立脚点写下了那句著名的座右铭:我要用笔完成他用剑未能完成的事业。
就这样,饱尝磨难的巴尔扎克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斗志,踏上了严肃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道路。从19世纪30年代到19世纪50年代这段时间里,巴尔扎克每天工作18个小时。贫穷、饥饿、债务、孤独一直围绕着他、纠缠着他,但这些全被他抛到九霄云外,他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中。随着一部部反映社会现实的气势恢宏的经典巨著的问世,巴尔扎克终于成为举世瞩目的伟大文学家。
巴尔扎克顽强的意志源于什么?源于对真理的认识和追求。
由巴尔扎克的事迹,我们可以看出意志与认知过程密切相关,意志的产生是以认知活动为前提的。
首先,意志的自觉目的性取决于认知活动。人的任何目的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认知活动的结果。人只有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运行规律,认识了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才能自觉地提出和确定切合实际的行动目的。
其次,意志过程的调节依赖于认知。在意志行动过程中,要随时认识形势的不断变化,分析主客观条件,根据新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动,以矫正偏差,加速意志行动的过程,以最终实现目的。
再次,实现目的的方法等也只有通过认知活动才能形成。目的的实现,必须有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以及有关步骤等才行,这些方法也只有在认知活动中才能掌握。人的认知越丰富越深入,选择的方式和方法也就越合理。人为了确定目的,为了选择方法和步骤,必须要依据相关的认识,从实际情况出发,拟定合理有效的活动方案,编制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并对这一切进行反复的权衡和斟酌。
最后,困难的克服也与认知有关。人只有对困难的性质有了清楚的了解,并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才有可能采取相应的办法去克服它。如果对困难的性质没有清楚透彻的认知,头脑中没有相应的方案,人们对困难的克服只能是盲目的,因而也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
既然人的意志是在认知基础上产生的,所以在意志锻炼中,我们就理所当然地应以认知引导作为首先的基本方法。
我们应该怎样运用认知引导法来锻炼意志呢?
第一,增加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
人只有掌握知识、运用知识,才能认识客观规律,有效地影响客观世界,充分实现意志的能动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相反,愚昧无知的人,满足于现有的一丁点肤浅认识,他们看不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没有上进的意识与动力,他们很容易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认识世界,认识人生,增强才干,增强力量,成为意志坚强的人。要切记,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是与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程度成正比的。
第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的认知活动的定向工具,是人的行为的最高调节器。用科学的世界观武装自己,是锻炼自己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基本条件。因为只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才能正确地确立自己的行动目的,并对思想和行为做出实事求是的正确评价,明辨是非、善恶和荣辱。只有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才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行动中自觉地遵照社会的发展规律,激励自己强大的意志力,去做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情来。
第三,掌握有关意志锻炼的专门知识。
掌握专门的意志锻炼的知识,有助于引导自己积极主动地锻炼意志。
比如可以阅读一些人物传记,获得意志锻炼的感性知识,或是掌握意志力的相关理论知识。这些理性和感性的知识,都会提高我们意志锻炼的效果。
用情感激励意志力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就是说,情感是由客观事物与我们需要的关系决定的。在活动中,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产生肯定的情感,从而对人的行为产生激励作用。强烈而深刻的感情可以给人以巨大的意志力量,从而推动人去克服前路上的一切困难。
宋代大将军李卫,一次带兵杀赴疆场,不料自己的军队势单力薄,他们寡不敌众,被敌军围困在一座小山顶上。
李卫眼见大众士气低落,心想怎么作战呢?于是有一天,将军集合所有将士,在一座寺庙前面,告诉他们:“各位部将,我们今天就要出阵了,究竟打胜仗还是败仗?我们请求神明帮我们做决定。我这里有九枚铜钱,把它丢到地下,如果正面朝上,表示神明指示此战必定胜利;如果反面朝上,就表示这场战争将会失败。”
听了这番话,部将与士兵虔诚祈祷磕头礼拜,求神明指示。
将军将一块钱朝空丢掷,结果,铜钱正面朝上,大家一看非常欢喜振奋,认为是神明指示这场战争必定胜利。
于是,每个士兵都士气高昂、信心十足,他们奋勇作战,果真突出重围,打了胜仗。班师回朝后,有部将就对李卫说,真感谢神明指示我们今天打了胜仗。这时李卫才据实以告:“不必感谢神明,其实应该感谢这九枚铜钱。”他把身边的这九枚铜钱掏出来给部将看,才发现原来铜钱的两面都是正面。
在这场战斗中,聪明的将军巧妙地运用了铜钱来鼓舞战士们必胜的士气,靠着这股强大的激情,他们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强大的情感可以给人以巨大的意志力量,从而战胜一切。因此,在意志锻炼中我们应该恰当地运用情感激励法,通过情感来激发自己的意志力量。
应该怎样利用情感激励法来锻炼意志呢?
1注意培养自己的高级情感需要
一是培养理智感。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在人的认知活动中有着巨大作用。没有这种理智感的参与,就不可能使认知得到深入。理智感是认知活动的强大动力,它激励人积极地从事各种智慧活动,并激发出强大的意志力去克服活动中的困难。
二是培养道德感。道德感是由道德生活的需要与道德观点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感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它表现在对待祖国、集体、人与人的关系上,也表现在工作、事业、学习等诸方面。杜甫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说的就是一种远大的道德情感。古往今来,众多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英雄豪杰,在他们身上,无不凝聚着这些崇高的道德感。正是这些高尚炽烈的情感,推动他们为理想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三是培养美感。美感是由审美的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绝不是仅仅有助于人的艺术鉴赏,美感对人的社会生活及其社会行为也具有积极作用。
比如:爬山、游泳、打球,可以强健我们的筋骨,锻炼我们的意志;看戏、看电影、游览参观,可以活跃我们的精神,开阔我们的视野;吟诗、读书、绘画,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雄浑豪放的音乐,使人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轻松愉快的曲调,能使人心旷神怡;棋类活动、扑克游戏对人的智力、耐心、判断力都有陶冶作用,等等。一个人的业余生活越是丰富多彩,精神就越能充实和愉快。喜悠悠、乐陶陶、美滋滋的愉快心境,常产生于自己所喜爱的业余活动之中。越是烦闷、困苦之时,越需要有益身心的健康情趣和娱乐。充满情趣的生活,能使我们更感到生活的美好,感到生活充满阳光,从而更加热爱生活,振奋斗志。
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在把毕生精力献给人类解放事业的同时,生活情趣也都是十分广泛而高雅的。他们都喜欢诗歌、小说,爱好下棋。马克思是一位跳棋能手,恩格斯则是一位高明的骑手,假日里经常骑马跨越壕沟和篱笆。列宁的象棋棋艺能与名家对弈。那些在科学上有重大建树的伟大科学家们,也并非整天埋在书堆里。爱因斯坦爱好拉小提琴,喜欢划船。居里夫人爱好旅行、游泳、骑自行车。巴甫洛夫喜欢读小说、集邮、画画、种花。我国科学家钱三强喜欢读古典文学、唱歌、打乒乓球和篮球。苏步青爱好写诗,喜欢音乐、戏曲和欣赏舞蹈。华罗庚喜欢写诗填词,等等。充满美感的业余生活,不仅不会瓦解人的斗志,相反,能够活跃人们的情绪,调节神经系统,使人的精力更充沛,性格更健康而坚强,因而,对于人生是十分有利的。
2从情感的两极性来激发意志力
情感的一个基本性质是它的两极性,如满意与不满、快乐与痛苦、狂欢与盛怒等,一面是肯定的态度体验,一面是否定的态度体验,这就是两极性。从意志的激发来说,两极的情感即肯定的情感与否定的情感,都能具有激励作用。
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给父亲报仇,亲自带领人马攻打越国。越国连吃败仗,抵挡不住,遂向吴王求和,答应向吴国称臣。勾践夫妇留在吴国伺候吴王,为吴王当马夫,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终使吴王放他回国。回国后,越王立志报仇雪恨,睡在柴草上。为了磨炼自己的意志,他在身边放一苦胆,每天尝一口。在他的感召下,众大臣励精图治,使越国很快富强起来,终于灭了吴国。
首先,肯定的情感可以起“增力”作用。如自信会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增,也就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其次,否定的情感有时也具有“增力”作用。如不满、愤怒、痛苦等,常常极大地激发出人的力量,促使人不畏艰险,不惧困难,奋发图强。因此,我们尤其应注意通过情感两极的体验来激发意志力量。
3注意提高情感的效能
我们已经明确,人类的情感是有其效能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任何人的任何一种具体情感体验,都有实际的足够效能。不同情感的效能有高低差别。高效能的情感体验,可以激励人的行动,鼓舞士气,增强信心,排除困难,给人一种动力;低效能的情感体验,往往只是陶醉或沉溺其中,不能把情感转化为行动的力量,没有激励作用。比如郁郁寡欢、灰心丧气就是低效能的情感体验,并不能对意志行动有推动作用。因此,应克服消极情感,学会由情感走向行动,使情感具有激励作用。
为了在自己的内心激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你可以运用自我沟通的力量。
一旦你开始从事一件事情时,你就不妨对自己说:“现在,我做这件事是最恰当不过了。我必定会取得成功。你在自我沟通时要不断地对自己说一些催人奋发、鼓舞人心,使人勇敢、坚毅起来的话语,这样,你就会惊异地发现,这种自我沟通会迅速地使你重新鼓起勇气,使你重新振作起来,使你重新拾起已经丢掉的意志力。”
借用榜样督促自我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榜样教育正是通过榜样的言论、行为、活动和事迹,把抽象的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受教育者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