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2700000003

第3章 总论(2)

[1]王淑章.由格林斯潘的转变想到的——评《经济学是如何忘记历史的》[N/OL].科学时报,[2008-03-13].中国经济学家育科研网.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 articleid=31414.

[2]贾根良,等.西方异端经济学主要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曹念祖)

卡尔·门格尔

经济学方法论探究

Untersuchungenüber die Methode der Sozialwissenschaften und der Politischen?konomie insbesondere①

一、作者简介

奥地利经济学家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1840—1921)与英国的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William Stanley Jevons,1835—1882)、法国的列昂·瓦尔拉斯(Léon Walras,1834—1910)并称为经济学边际主义革命的“三剑客”。1840年出生于加利西亚②的一个律师家庭。先后在维也纳大学、布拉格大学和克拉科夫大学就读,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871年,因向维也纳大学提交其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获得维也纳大学教职,一直工作至1903年退休。1921年,门格尔溘然长逝,享年81岁。他在长达30年的经济学教学生涯中培养和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经济学家,如维塞尔、庞巴维克、米塞斯等著名人物。

①[奥]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著姚中秋译新星出版社2007年版

②加利西亚在今波兰东南境,属维斯瓦河上游谷地,富有农林和石油资源。居民西部为波兰人,东部为路得尼亚人,历史上长期为俄、奥争夺目标。1795年波兰第三次被瓜分时,西加利西亚被奥地利占据,1867年东部亦被占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瓦解,加利西亚归还波兰。

门格尔进入经济学界始于其《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此书中,门格尔介绍了他的主观效用价值理论,并为之构建了一整套的经济学概念体系,成为奥地利学派的奠基之作。1883年,门格尔出版了第二本著作《经济学方法论探究》(德文译名为《关于社会科学,尤其是政治经济学方法的探讨》,以下简称《探究》),对德国历史学派的方法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由此引发了两个学派之间长达20年的方法论大论战。奥地利学派即在这场论战中逐步成型。

二、本书精要

门格尔的《探究》一书,其核心观点在于宣扬精确的研究取向和“原子论”式的个人主义方法,并以此反对德国历史学派片面的经验—实在研究取向和整体主义方法。作者所提倡的精确研究取向是指以精确的方式探究并理解经济人在满足其物质需求的活动中其自利之心的种种表现形态。所谓原子论是指将复杂现象还原至他们的构成要素,还原至其因果关系中的个体因素,通过探究个体因素(个体人的经济现象)的规律来理解复杂现象的发展。

此外,本书还强调包括经济学在内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关联,探讨了经济活动主体知识的不完备性问题,以及制度的自发形成问题。

三、论著内容

1.多元主义的方法论视角

门格尔所处的时代,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正在解体,众多学者都在试图修正经济学体系,不同的经济学范式之间正在展开激烈的竞争。在《探究》一书中,作者将之描述为:“一种思路是,在前人关于我们学科的性质、问题的看法和亚当·斯密所创建的学说的基础上,从政治经济学诞生时的基本观点予以完善,或者也可以开辟新的研究路径。……人们还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思路……革新政治经济学,依然可以从以前的立场出发,但又应当寻求开辟新的研究取向。”

对于各种研究取向,作者采取一种多元主义的立场。他坚决批评单一的研究取向立场。他说:“单纯一种研究取向(research orientation)不可能涵盖所有的研究课题。相反,要提高我们对于现实世界及其发展过程的认识,增进我们的理论和实用知识,就必须不断地发展获取知识的新的取向。单纯一种研究取向,即使本身完全正确的,若从我们的学科所要解决的全部问题角度来看,也是不够充分的。”

作者认为,当时德国政治经济学发展的主要障碍是德国历史学派的单一研究取向的立场。因此,提出对方法论原则的探究是当时经济学发展的迫切问题。

2.精确的研究取向与“原子论”个人主义

门格尔将有关经济领域的学科分为三类①:“首先是有关经济的历史性科学(历史学)和统计学,它们的任务是探究和描述经济现象的个别性质和个别联系;第二类是理论性经济学,其任务是探究和描述经济现象的一般性质和一般联系(即经济现象的规律);最后一类是国民经济的实用性科学,其任务是探究和描述在国民经济领域中据以采取恰当行动(根据条件的不同)的基本原则(经济政策和财政科学)。”作者强调理论经济学的形式化性质,反对当时德语区占主导地位的历史主义研究取向。他认为历史学派的谬误在于将历史科学与经济学理论混为一谈,将对于经济现象的历史与理论理解混为一谈,将理论性知识与实用性知识混为一谈。

①现代经济学应有第四类重要组成部分,即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如经济社会学、法经济学,等等。但这些学科大多在门格尔逝世之后才真正形成。

作者试图在德语经济学世界重新确立演绎方法的地位。他为演绎方法获得的理论的非精确性做辩护,认为“不管理论经济学的真理(truth)显示的严格性(strictness)程度有多大差异,理论经济学作为一门理论性科学的性质并不受影响——理论性科学对于认知和理解现象的价值,并不因其真理不那么严格而丧失。”

在此基础上,作者反对历史学派在理论研究中片面地采取实在的——经验的(realistic-empirical)研究取向,提倡一般的精确性的研究取向。他认为实在的——经验的研究取向所能获得的是关于实在的类型(real types)和经验性规律(empirical laws)的科学知识;而精确的研究取向则确定某类现象的严格规律,以及现象的相续的规律性。紧接着,作者探讨了这两种理论取向的性质、关系及其真伪判断标准。在作者看来,这两种研究取向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具有同等地位且可以产生互补。但是,这种互补性不是由于它们分别提供对不同研究领域的理解。而是由于实际的研究工作中,受到客观条件限制或研究技术层面的限制,在某一领域的研究中,其中一种研究取向可能取得主导地位,从而使这两种研究取向产生互补性的结果。他指出:“所面对的是某一经验领域的比较复杂的现象时,要获取理论性知识,主要依靠实在的研究取向。而在面对不那么复杂的现象时,主要是精确研究取向发挥作用。然而,从原则上说,这两种研究取向不仅都有能力研究现象世界的一切领域,而且,都有能力研究该现象趋于复杂的过程中的各种阶段。”进而,作者反对以实在研究的结果来检验或修正精确研究的结果,因为这实际上是取消了精确研究的独立价值。基于上述认识,作者认为,德国历史学派混淆了对社会现象的历史的与理论的理解,片面地将社会科学的理论课题视为仅仅包括实在性课题。

虽然不同意简单地将个人利益最大化与公共福利最大化等同起来,但作者却不遗余力地为经济学中人的自利性假设做辩护。认为精确取向的理论性研究的任务就是:“将人的现象还原至人的本性中最原初、最一般性的力量和内驱力(impulses)。……据此而考察,每个人在不受其他因素影响(尤其是不受错误、对于制度的无知及外部强制之影响)下,其天性中的自然倾向自由地发挥,将形成什么样的结果。”作者承认人们的现实经济行为受到众多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但又认为作为一门专门的科学理论,政治经济学并不承担对社会现象做整体性认识的任务,乃至并不需要对那些被统称为经济性的社会现象的整体进行解释。在作者看来,经济理论的任务只是帮助人们理解人的经济生活的某一方面。

最后,作者反驳了历史学派对“原子论”的指责,声称,历史学派“没有清楚地认识到精确取向的理论性研究的真正性质,而将某种特定的历史性研究的方法论视角运用于理论经济学之研究”。

3.对历史主义方法的批判

作者并不否定历史主义方法的价值。其对德国历史学派的攻击实质是以多元主义的方法论反对单一方法论的。作者分析了经济发展对两种不同研究取向的影响,认为经济发展对实在的——经验的研究取向影响是巨大的。他说:“只有当我们所认识到的不仅仅是某一现象在某一特定时间的性质,而是其全部个体发展的性质或其经验形态的发展性质,我们对于该经济现象的认识、对于其类型的认识,才可能是真正准确的。有关该现象的经验性规律,如果仅仅对应于其发展的某一特定阶段,则对于该现象的其他发展阶段,未必仍然有效。”与此相对,作者认为经济发展对精确的研究取向的影响并不重要,因为精确取向的理论研究既不否认也不拒绝考察经济现象的发展。

紧接着,作者批判了许多将实用经济学中的历史主义立场与理论经济学中的历史主义立场相混淆的观点,他称这些观点为“伪历史主义取向”。作者探讨了经济制度与规范性法律之间的相对性,提出:“一门经济政策科学最基本的方法论要求……必须教给我们公共当局能够在考虑所有特殊的条件之后,借以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这种方法正是我们历史学派经济学家所说的历史主义方法。”

4.认识社会现象的有机观

作者分析了将社会现象与自然有机体类比的理论。他虽然承认自然有机体与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相似之处,但强调这种相似之处是有限度的。他把社会现象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人们共同意志的产物,另一类是社会中的个人为实现目标进行努力的非意图的结果。作者将第二类现象的起源称为“有机的”(original)。这一类社会现象包括市场、竞争、货币、语言、宗教、法律和国家等。作者承认社会现象是有机的构造物,并不是反对“原子论”的方法论。与此相反,他反对整体主义的有机观,主张用精确方法来研究有机的社会现象。他说:“在有机世界领域中运用精确研究方法,并没有否认有机体的整体性。相反,它试图以精确的方式解释这种作为整体的构造物的起源和运转情况,解释这些‘实在的整体’是如何形成的,它们是如何运转的。”

为了描述他对有机的社会现象的起源的精确理解,作者列举了关于货币、国家、市场等社会制度起源问题的例证。他认为,这些经济现象不是具有社会目的的努力的产物,而是无数主体追求个人利益的努力的非意图的后果。因而,他主张:“可以通过将它们还原至其组成因素,即还原至其因果关系的个体因素,通过探究由这些因素一步一步形成这里所讨论的人类经济的这些复杂现象的规律,来获得对这些现象的理解。”

5.各个时代的历史学派

最后,作者回顾了历史主义方法的理论渊源,认为历史方法对于政治学的起源有重要作用,而对经济学起源的作用则相对较小。作者认为德国历史学派没有正确理解历史法学派的历史主义方法。然后,逐一批判了当时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的观点。

四简要评述

门格尔的《探究》一书试图在19世纪末的德语区经济学界重新建立以演绎法为基础的经济学方法论。它开辟了一条以精确取向和“原子论”个人主义为特征的方法论体系。这与其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所阐述的概念体系一起,共同构成了绵延百年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纲领。作者提出制度的自发形成问题,是较早地对制度进行理论研究的学者之一。但实际上是把制度当作个人行为的衍生品看待。这极大地限制了奥地利学派的研究视野,使得奥地利学派长期缺乏系统的制度分析。

门格尔的精确取向和“原子论”被奥地利学派所传承。经过米塞斯、哈耶克到拉赫曼,“原子论”被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家们强化、发展和修正。虽然以拉赫曼为代表的这一派奥地利学者,则以现象学与解释学的“主体间性”(inter subjectivity)理论和社会学的“嵌入”理论来反对“原子论”个人主义。他们认为人们行为的意义并非是主体的心理意思,而是主体间的客观存在,嵌入于社会和制度化的实践之中。但是,米塞斯将之发展成为“方法论个人主义”和先验论,使得门格尔的研究纲领得以复兴。

参考文献

[1]马涛,王洪磊.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之争[J].财经研究,2011,7.

[2][美]豪伊(R.S.Howey).边际效用学派的兴起[M].晏志杰,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3]贾根良,等.西方异端经济学主要流派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曹念祖)

同类推荐
  • 经济知识全知道

    经济知识全知道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多数人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晦涩的经济理论、经济术语,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早已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现象也随处可见,经济学的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影响力。《经济知识全知道》把那些实用的经济学常识用一种简洁、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在娱乐中尽情领略经济学的魅力。
  •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

    中国当下经济到底怎么了,大家众说纷纭,官员、企业家和老百姓大多一片迷茫。郎咸平教授在本书中明确告诉各位读者:中国经济萧条已经到来,这就是我们今天面临的惨状。萧条也意味着希望,如果没有“次货危机”,美国经济就不会像今天这样健康。郎咸平教授经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认为:政府推动的所谓调整结构,转型升级,其实都是伪命题。政府需要做的是管好自己那只好动的“手”,营造好的营商环境,才该是应该做的。今天的萧条,就是政府造成的。要走出萧条,政府也必须束缚自己那只好动的“手”。郎咸平教授在本书总结道:只有砸碎束缚中国经济发展的十大枷锁,中国改革的的新红利才能实现,中国经济才有走出萧条的希望。
  •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啤酒江湖:中国啤酒行业的前世今生

    本书从一个在啤酒行业工作过长达11年的资深专业人士的角度,对作为中国快速消费品行业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啤酒产品的市场发展历史、行业特点,消费者洞察和行为变化,进行了详细深刻却不乏幽默睿智地描写,揭示了目前中国啤酒市场发展的规律,总结了行业中主要品牌公司成败的原因,同时对该行业的未来进行了科学大胆的预测与展望。可以说是中国啤酒行业的一部30年演变历史的高度提炼与总结,对该行业甚至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销售渠道成员、公司员工及投资者等)有非常重要的启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揭示了改革开放阶段中国的市场经营生态与消费者的演变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窥探未来,从而可以给人以启迪与思考。
  • 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人口预测模型研究及应用

    本书总结了人口预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主要应用模型:尝试将灰色系统模型应用到区域流动人口规模预测,以期更好地描述未来特大城市人口的发展趋势和变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其人口政策的调整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
  •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最受欢迎的哈佛经济课

    本书汇集了哈佛教授对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常识的生动解读,把深奥难懂的经济学知识以案例、故事的形式还原为浅显易懂的事理常规,细致讲解了我们每个人的收入、消费、缴税、投资理财、职业规划乃至婚姻选择背后的经济学原理和规律,使读者可以更加理性地规划自己的经济生活、找到投资理财的诀窍。
热门推荐
  • 极品小农场

    极品小农场

    喧嚣的城市,抛弃浮躁的立足之地,踏上异国他乡,做个悠哉小农民。喝啤酒,做小菜,吃牛羊烧烤,在小池塘养鱼,三五鱼虾,来一锅鲜美汤。春有百花姹紫嫣红,秋有明月皓皓长空,夏有绿荫凉风拂面,冬有白雪皑皑玉洁。于林间盖一小屋,陋室无名,无仙也灵,让灵魂自在飞
  • 老四哥

    老四哥

    每个人都无法改变自己的出生家庭及外部环境,我们能做的是适应这些,并挑战自己的命运,并实现自己的价值!四哥就是一个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斗终生的斗士……
  •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洞玄灵宝斋说光烛戒罚灯祝愿仪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夜不能寐

    夜不能寐

    风趣幽默的言语,引人入胜的情节。一场交通事故引发的故事。“小疙瘩”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就是这“捡来”的手机,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
  • 重口味心理学

    重口味心理学

    在当今这个复杂的世界里,存在很多奇怪的人和事,如果你看不懂,那么很有可能糊里糊涂地被利用。本书便结合社会现实,通俗易懂地讲述了各种重口味心理现象,少了些小清新,多了些重口味,给大家新鲜刺激的阅读感受的同时,让你轻松掌握心理掌控术、读心术和攻心术。
  • 李玫的价格

    李玫的价格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佛说一切功德庄严王经

    佛说一切功德庄严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屋檐下的缘分

    屋檐下的缘分

    萧健,一个普通的公司小技术员,因为一场偶遇平凡的生活产生涟漪。性格木讷、感情空白的他竟然做出了出乎意料的决定。同一屋檐下,发生的酸甜苦辣,随着故事的发展,他与她的爱与恨纠葛,让我们对他们爱情的破碎多了一声叹息
  • 琼心醉

    琼心醉

    仗剑一笑醉红尘,这纷繁尘世,只你一人心足矣。帝姬琼函,娇艳如花,妩媚不可方物。身为皇后独女,深得皇上宠爱。公主未必是草包美人,驸马切莫自以为是,缘份才是王道。
  • 流年记得我爱你

    流年记得我爱你

    那年的仲夏,颜亦潇喜欢上一个人,可是那个人,却并不喜欢她,所以她只能默默的喜欢着! 误会、阴谋、伤害,接踵而来,他恨得入骨,她爱得绝望。 终于,一个不算意外的意外,她彻底消失在他的世界,看着被烧得只剩下骨架的狱车,以及两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那一刻,他心痛如绞。多年后,一场天灾,那本已死去的人赫然出现在他的视线里,他欣喜若狂,却不敢上前半步,他的心,已经痛到撕心裂肺。 她,毁了容,瘸了腿,身边还有一个温情脉脉的男人。 在她与另一个男人的结婚酒席上,他笑得高深莫测,霸道嚣张的凑近那个男人的耳边,用彼此才能听见的声音说:“她是我睡过的,她没跟你说吗?”当她的心犹如冰山,再也捂不热时,他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