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的驴子
一头驴子和一头野牛十分要好。它们经常在一起玩耍,吃草。
一天,它们发现一个农夫的果园,果园里有绿油油的青草,还有成熟的果子。于是它们偷偷地进入果园在里面悠闲地吃着青草和树上的果子。而园丁一点也没有察觉。驴子吃饱之后,很想引吭高歌一曲,野牛就对驴子说:“亲爱的朋友,看在上帝的分上,你就忍耐一下,等我们出了果园,你再唱歌吧!”驴子说:“我现在真的很想唱歌,作为朋友,你应当支持我才行!”“可是,可是,要是你一唱歌的话,园丁就会发觉,我们就跑不掉了!”驴子觉得野牛根本不能理解自己现在的心情,它说:“天下再也没有什么比音乐和歌曲更优雅,更能感动人了。可惜你对音乐一窍不通,我怎么找了你做朋友呀?”驴子终于还是没有接受野牛的建议,开始高歌起来,它一唱歌,园丁马上发现了驴子和野牛,就把它们全给逮住了。
故事启思:
驴子不听野牛的劝告,结果既出卖了朋友,又出卖了自己。
想一想,你是否也曾因不听朋友的劝告而做过既损人又害己的糊涂事呢?
驴子和野牛原本是好朋友。它们偷入园丁的园子,十分悠闲自在地吃草和果子,可以想像它们当时的心情。驴子想唱歌来表达一番自己兴奋的心情,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要看到它们毕竟面临着危险。因为一唱歌就肯定会被园丁发现,驴子不听野牛的劝告,一意孤行,结果它刚开口,就被园丁发现了。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也是这样。一旦侥幸得逞,就盲目乐观,不顾自己的真实处境,看不到自己面临的潜在威胁,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任性妄为,结果引火烧身,给自己和朋友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所以,你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审时度势,千万不能放纵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而情绪是一种很难控制的东西。但不管怎样,你一定要牢牢控制住它。否则一点细小的疏忽,可能贻害无穷。
大多数成功者,都是能够把情绪控制得收放自如的人。这时,情绪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感情的表达,更是一种重要的生存智慧。
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随心所欲,就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情绪控制得好,则可以帮你化险为夷。
正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所以需要表达自己的情绪,但是你们千万要记住表达情绪一定要分清场合。在参加一个朋友的葬礼前,你得到一个关于自己的好消息,但是你就不能在参加葬礼的时候表现出来,否则就会招来死者亲友的反感,认为你不识时务;同样你在参加一个朋友婚礼的时候,即使再有悲痛的事情,你也不能在婚礼上号啕大哭。
心灵感悟: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历来被看作是情绪控制自如的至高境界。也许,我们一朝一夕不能达到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但学会在不同的时机表达自己的情绪,是每个人的必修课。
集中营里的心理学家
弗兰克是一位犹太裔心理学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关押在**集中营里受尽了折磨。父母、妻子和兄弟都死于**之手,惟一的亲人是他的一个妹妹。当时,他本人常常遭受严刑拷打,死亡之门随时都有可能向他打开。
有一天,他在赤身独处囚室时,忽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就客观环境而言,我受制于人,没有任何自由;可是,我的自我意识是独立的,我可以自由地决定外界刺激对自己的影响程度。
弗兰克发现,在外界刺激和自己的反应之间,他完全有选择如何做出反应的自由与能力。
于是,他靠着各种各样的记忆、想像与期盼不断地充实自己的生活和心灵。他学会了心理调控,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他的自由的心灵早已超越了**的禁锢。
这种精神状态感召了其他的囚犯。他协助狱友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找回了自己的尊严。
弗兰克后来这样写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的工作和使命,他人是无法取代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可重复。所以,实现人生目标的机会也只有一次……归根到底,其实不是你询问生命的意义何在,而是生命正在向你提出质疑,它要求你回答:你存在的意义何在?你只有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才能理直气壮地回答这一问题。
在弗兰克生命中最痛苦、最危难的时刻,在弗兰克精神行将崩溃的临界点,他靠自己的顿悟,靠成功的心理调控,不仅挽救了他自己,而且挽救了许多患难与共的生命。
故事启思:
日常生活中会让我们产生压迫感的事情多得不胜枚举,其中,失去控制感就是最令人头痛的一项。我们之所以会感受到自己拥有控制感,就是因为我们有选择的权力,要是有人硬生生剥夺了我们这项天赋权利,就等于要我们不能自主地思考、言语、行动……要我们没有受压抑、痛苦的感觉都难。
正因为这是上苍赋予人类的礼物,所以,不论面对何事,我们都可以自行决定是不是要插手;选择权永远在我们自己。暂且不管我们做了什么选择——勇于面对事情也罢,逃避现实也好,只要一抉择,我们就会感到那种控制感又回到自己的身上。
很多人老是抱怨自己活在别人阴影底下,什么事都由别人控制着,自己就像是傀儡一样任人摆布。殊不知要怎么活、该怎么过都是自己选择而来的,哪能怪得了他人。
没错,人总是有很强的控制感,除了想完全控制自己之外,也想控制别人。无形之中,他人的一举一动会侵犯了你的权利领域,但是,当碰到这种外来的侵犯时,你本身的控制感难道不曾抵抗过吗?
因此,假如你也有过丧失了控制感的迷思,你该自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了解自己的选择权利何在?有没有充分运用它?
想要对自己好一点,就该善用你的控制权,才能减少压迫感。
没人能完全左右自己的命运,但至少该充分掌握选择的权力,若抉择之后,又全力以赴,成败就不必计较了。
心灵感悟:
小罗斯福总统夫人曾说:“除非你同意,任何人都不能伤害你。”以圣雄甘地的话来说就是:“若非拱手让人,任何人无法剥夺我们的自尊。”令人受害最深的不是悲惨的遭遇,而是“默许”那些遭遇发生在自己身上。
焦虑中的老板
石油公司的一些运货员偷偷地扣下了给客户的油量而卖给了他人,而老板却毫不知情。有一天,来自政府的一个稽查员来找老板,说他掌握了老板的员工贩卖不法石油的证据,要检举他们。但是,如果他们贿赂他,给他一点钱,他就会放他们一马。老板不能认同他的行为及态度。一方面老板觉得这是那些盗卖石油的员工的问题,与自己无关;但另一方面,法律又有规定“公司应该为员工行为负责”。另外,万一案子上了法庭,就会有媒体来炒作,名声传出去会毁了公司的生意。老板焦虑极了,开始生病,三天三夜无法入睡,一直在想:我到底应该怎么做才好呢?给那个人钱呢?还是不理他,随便他怎么做?
老板决定不了,每天担心,于是,他问自己:如果不付钱的话,最坏的后果是什么呢?答案是:他的公司会垮,事业会被毁了,但是他不会被关起来。然后呢?他也许要找个工作,其实也不坏。有些公司可能乐意雇用他,因为他很懂石油。至此,很有意思的是,他的焦虑开始减轻,然后,他开始思考解决的办法:除了上告或给他金钱之外,有没有其他的路?找律师呀,他可能有更好的点子。
第二天,老板就去见了律师。当天晚上他睡了个好觉。隔了几天,律师叫他去见地方检察官,并将整个情况告诉他。意外的事情发生了,当老板讲完后,那个检察官说,我知道这件事,那个自称政府稽查员的人是一个通缉犯。老板心中的大石头落了下来。这次经历使他永难忘怀。此后,每当他开始焦虑担心的时候,他就用此经验来帮助自己跳出焦虑。
故事启思:
焦虑是一种没有明确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紧张状态。适度的焦虑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度,充分调动身心潜能。但如果焦虑过度,则会妨碍你去应付、处理面前的危机,甚至妨碍你的日常生活。
以下步骤可以帮助你勇敢面对焦虑:
第一步:评估
我怕什么?(或是我焦虑什么?)
我为什么怕?(或是为什么会焦虑?)
要对这些做直截了当地探索,越具体越好,最好拿出纸笔来,清楚地写下来,问题才会明朗,仅用头脑想是不够的。
第二步,理解
纵然我所怕的事情真的发生了,或是最坏的结果发生了,是否真的是那么可怕?
他人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遭遇?他们是不是就完蛋了?
如果真的发生了,我就无法再活下去了吗?
评估及理解是很重要的消除焦虑的两大步骤,因为只有面对可能发生的最坏后果,我们才能从容地面对现在。有句话说:“人死不过如此,就算砍头也不过碗大的疤,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连死都不怕了,还焦虑什么呢?人需要看破看透,才能放得下,只有放下人的欲念,才有自信。
第三步,再次评估现在的情况
现在的真正问题是什么?(例如担心高考失败的真正问题是什么?可能数学不好,所以会担心高考失败。)
问题的起因是什么?(数学不好的原因是什么?是数学的某一部分不好?还是数学基础不好?)
解决的办法有哪些?(再加强数学学习、请家教……)
我决定用哪种办法?(请家教)
什么时候开始做?(明天就开始)
第四步:方法的有效度评估
目的是了解此方法有没有帮助,若没有,立刻就改变。
心灵感悟:
焦虑,是人类情绪的杀手,常常使我们的心智蒙上阴霾。一个人,只有当他的内心保持平静,才能奔溢出智慧之源。诸葛亮曾说:“宁静以致远。”惟有静,浮动的心绪方才得以回归。
海明威之死
以创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生活经历中,充满了紧张与压力,他的内心经受着剧烈痛苦而复杂纷呈的变化。他企图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摆脱和逃避沮丧的情绪,如不停歇地旅行冒险,寻求各种刺激性生活等。他在身体上企求生存,而在心理上却渴望死亡。小说《老人与海》的主人公桑提亚哥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经历与内心活动诠释了这一矛盾的心态。
打鱼老头儿连续84天在海上一条鱼也未捕到。第85天出海,经历了三天两夜的搏斗,终于捕到一条巨大肥硕的大马林鱼,归途中却不断遭到鲨鱼的袭击。为不使马林鱼被鲨鱼吃掉,老人奋力还击,凭着超人的勇气和力量,一次次把凶残的鲨鱼击退,但最终船上的马林鱼只剩下一副骨架。尽管老人失败了,但“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老人的内心独白,简直是海明威一生的写照。作家诺曼·迈勒鲁入木三分地剖析道:“海明威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之真正的根源,是他的一生都在跟沮丧、恐惧和自杀的念头做斗争。他的内心世界犹如一场噩梦。他的夜晚是在同死神的搏斗中度过的。”
为挣脱焦虑与沮丧的罗网,海明威寻求女人与烈酒的刺激,他跟许多女人有过关系,结过许多次婚,搬过很多次家;饮酒从红葡萄酒到威士忌,最后到伏特加,但是仍无济于事。他像只被凶恶老雕穷追不舍的猎物,被追得走投无路、无处躲匿。在1961年夏天的一天,海明威终因沮丧的困扰而用子弹结束了其顽强拼搏的一生。
故事启思:
沮丧是常见的一种轻微发作的抑郁症。一般来说,自尊心极强、缺乏抑制力或对不幸和生活的艰难缺乏准备的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沮丧表现。
沮丧症的主要症状既有生理上的,也有情绪、思维方面的。如精神上的持续忧郁,有烦躁感和空虚感,对生活失去信心;对前途悲观失望,有一种深深的负罪感,认为生活毫无意义;不能接受外界的影响,对日常生活(包括性行为)无任何兴趣;严重的失眠,行为异常;精力不能集中,记忆力衰退或优柔寡断;周身疼痛,常想莫名其妙地哭泣。
在一生中,人都会偶尔感到沮丧。如果对其放任不管,延误治疗,会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极有可能转为慢性抑郁症。
台湾罗兰女士说:“人人都有柔软的时候,只看他有没有方法使自己平安度过这阵心绪上的低潮。假如你有力量,够坚强,就会发现总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捡起一只上面爬满了蚂蚁的罐子,几秒钟之内,蚂蚁就会爬到你身上,你会赶忙将它们扫落。如果你长时间与思想消极的人在一起相处,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你开始走进屋子时心情很轻松,可是过不了多久,你就会感觉到他们消极的思想,甚至还会和你的消极思想融为一体。
如果我们把人生看作一条曲折的历程,那么道路上的障碍自然是越少越好。那些思想消极的人却在你面前设下了不必要的障碍让你去克服。只有越过他们的怀疑、异议和非难,你才能取得成功。
心灵感悟:
裴斯泰洛齐说:“沮丧是一个敌人,它会窃据我们的眼睛,用滔滔的细雨蒙蔽我们的视觉,使我们找不到前进的路径。”振奋起来,抛弃沮丧的心态,勇敢地去挑战,我们才能在挑战中改变自己的命运。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桶,总是能将满满一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子到达主人家时,却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桶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非常羞愧,他为只能负起责任的一半,感到很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