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2800000002

第2章 不信教的叛逆者

我从小就被大人教着去信从上帝,可上帝真的存在吗?

我自幼受东正教①的教育和洗礼,此后,它伴我度过了少年和青年时代。然而,当我十八岁并从大学二年级退学后,便不再相信他们教我的任何东西。

现在回想起来,我任何时候也不曾真正地相信过什么,只不过信任那时人们教我的一些东西,信任大人们在我面前对主忏悔时说的话──其实这种信任是不可靠的。

我还记得在十一岁时,有一个在中学读书的男孩,名字叫沃罗金卡·M(他早已去世了),来我们家过周末,把一个新发现作为重大新闻向我们宣布:其实根本就没有上帝,我们所学的有关上帝的一切,统统都是谎言(这事儿发生在1838年)。记得当时哥哥们对这个爆炸性新闻非常感兴趣,还叫上我和他们一起讨论。我记得当时所有人都非常兴奋,认为这件事情太有趣了,也完全有可能是真的。

我还记得,我的哥哥德米特里在大学读书时,突然以他性格中特有的狂热,疯狂地信起教来,并且开始虔诚地吃斋、礼拜,过起了纯洁、高尚的生活。但是我们大家,甚至是长辈,都觉得他的做法非常好笑,还莫名其妙地给他起了个绰号“诺亚”。记得当时喀山大学的督学穆辛·普希金邀请我们去他家跳舞时,用连大卫王②都在方舟上跳舞这典故,幽默诙谐地劝说拒绝参加舞会的哥哥。那时我很赞同大人的这些玩笑,并且从中总结了一些道理:

背诵教义、去教堂礼拜是应该的,但别太认真。

记得我在很小的时候,读了一些伏尔泰③的作品,他犀利的语言非但没有让我感到气愤,反而使我觉得很愉悦。接受过我们这类教育的人,有的已经脱离了宗教,有的正在脱离。我也像他们一样,不再信宗教。

我认为,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大家的活法其实都一样,都是按照人生存的基本原则在生活。这种基本原则不仅与教义毫无共同之处,而且大部分与之背道而驰。教义不参与生活,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从来不涉及教义,个人生活中也不能参照教义行事。这种远离生活并独立于生活之外被信奉着的教义,即使涉及,也应该被当作一种表面现象,与生活没有丝毫关系。

无论现在还是过去,根据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都无法判断他是否信教。如果公开承认信仰东正教的人与反对东正教的人有所不同,那么这种说辞似乎不是对前者的夸赞。一直以来,公开承认信仰东正教的人,往往都是愚昧、残酷和不道德的,这些人大都自以为是;相反,不信教的人,大多都是睿智、诚实、正直、善良和高尚的人。

国家虽然规定学校要教授学生们教义,并派学生去教堂做礼拜,官员也要开具参加圣餐仪式的证明。但是,我们这类人,既不在政府任职,也不继续学习深造,浑然不知自己已经在基督徒中生活数十载了,甚至觉得自己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这种情况现在如此,过去更是如此。

因此,不管是现在还是过去,人们因信赖或是因外界压力而接受的教义,随着人们不一样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正在慢慢地失去其意义。一个人往往会活得很久,他自认为心中会完整地保存着童年时学过的教义,其实到时候这些教义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C是一个聪明而老实的人,他曾给我讲述过他是如何放弃信教的。二十六岁那年一次外出狩猎,晚上露营时,他遵循童年养成的习惯开始祷告。当时他哥哥也和他一起狩猎,躺在草地上看着他。当C做完祷告,准备躺下休息时,他哥哥问他:“你现在还一直这样做?”

后来他们也没有再谈下去。从那天起,C不再去教堂,也停止了祷告。就这样他三十年没有领圣餐,没有祷告,也没有去教堂。他这么做不是因为知道了哥哥对信仰的看法并认同他的观点,也不是因为他内心做出了某一决定,而恰恰只是因为哥哥说了那句话。他的信仰之墙,本来就由于自身的重压变得摇摇欲坠,而哥哥的话就如同手指在这堵墙上轻轻地戳了一下。哥哥的话让他明白,他以为心中那个满是宗教的地方,如今早已空空如也。他祷告时说的话、画的十字、行礼膜拜都变成了毫无意义的肢体动作。

一旦意识到这一切毫无意义,C便停止这样做了。

我想,大部分人都是这样。我所说的大部分人,是受过我们这种教育的、表里如一的人,而不是那些把信仰的对象当作一种手段,获取某些眼前利益的人(那些人其实是彻头彻尾的伪教徒。因为,如果宗教对于他们来说只是满足生活需求的某种手段,那么这大概已经不是宗教了)。和我们教育背景相同的人们,通常会陷入那样的一种境地:当生活和知识的光芒融化这座虚假的大厦时,有的人已经发现并扫除了它,有的人仍旧没有意识到。

与其他人相同的是,我自幼接受的教义在心里已经消失了;与其他人不同的是,我很早就开始大量读书和思考,从另一个角度说,我是有意识地脱离宗教的。从十六岁开始,我就停止祷告,不主动去教堂,不做斋戒和礼拜。我不再相信小时候他们教给我的东西,但是我仍有自己的信仰。我究竟相信什么,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我相信上帝,或者更确切说我不反对上帝,但是上帝是什么样的,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不反对基督教及其教义,但是这教义的内容究竟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现在,当我想起那段往事,依然能够清楚地回忆起,除动物本能之外,能够推动我生活的动力是──也是我当时唯一真实的信仰──“自我完善”。但是“完善”究竟是什么,它的目的为何,我说不清楚。

我努力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所有我能学的知识,学习生活必需的知识;我努力地完善自己的意志,给自己制定一些准则,并努力去遵守;改善自己的身体,通过各种体育运动使自己更有力量,动作更灵敏;克服各种困难来培养自己的韧性,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我认为,所有这些都属于完善。当然,最根本的是道德的完善④,但是没过多久,这一切都变成了“一般”的完善。即不是希望在自己或是上帝面前表现得更好,而是希望在别人面前能够出人头地。很快这种愿望又被另一种愿望所代替,即要比别人更有名、更有地位、更有钱。

①东正教:与天主教和新教并列基督教三大宗派。公元988年,当时的基辅大公弗拉基米尔接受了来自拜占庭帝国的东正教作为国教,从此奠定了后世俄罗斯人一千余年的思想根基,使东正教成为俄国的宗教传统。

②大卫王:以色列的第二任国王,庄严且富有正义感,以跳舞礼敬上帝。

③伏尔泰(1694──1778):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人物,曾尖锐抨击天主教的黑暗统治。

④托尔斯泰深受基督教和中国道教思想影响,热切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人称“托尔斯泰主义”。

同类推荐
  • 当下的觉醒

    当下的觉醒

    生活之中,困难总是难免的,痛苦也是免不了的。用佛教智慧启迪人生,以佛的智慧看待人生。明了如何面对人生之顺逆,如何看待生活中的种种修行。以淡泊之心,看待生活,乐于活在寂寞之中。面对金钱等的种种诱惑,以佛教智慧去面对,超然于物外,终不为富贵所累。
  • 治学·修身·养性

    治学·修身·养性

    古往今来,世人对治学·修身·养性有着不同的研究,但真正能悟透的人少之又少。只有博学多才的圣人,才能在自己的天地里享受心灵的闲适。圣人之所以能做到身心如一的平静,是因为他们具有异于常人的智慧,他们凭借一双犀利之眼看穿了人世间的是是非非,向往安宁与恬适的生命方式,力图避开现实留给人们的烦恼,追求心灵的自由。
  • 孟子大讲堂

    孟子大讲堂

    孟子,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是中国人推崇的文化大师,像钻石一样成为后人最珍爱的宝物。本书以《孟子》为基础去观察孟子的管理思想,融注着真实感,文笔挥洒,是一部可读之书,对大家提升自己管理能力大有益处。孟子与孔子并称中华“双圣”,不管在做人还是在治国之道上,都极力推行“仁政”,孟子的治国之道当中,丰富的仁政管理思想对我们当今的企业管理思想是一个极大的启示。
  • 厚黑学(全集)

    厚黑学(全集)

    “厚如城墙”,岿然不动,静观其变,一旦时机来到,就需断,“黑如煤炭”,决然出击,勇猛果决。“厚”在伺机,“黑”在决胜,一件事要成功,二者缺一不可。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东欧和苏联学者卷(上)

    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热门推荐
  •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搭建心灵沟通平台(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经典故事)

    每个人都在梦想着成功,但每个人心中的成功都不一样,是鲜花和掌声,是众人羡慕的眼神,还是存折上不断累积的财富?其实,无论是哪一种成功,真正需要的都是一种健康的心理。有了健康的心理才是成功的前提与保证,在人的一生中,中学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心理健康对以后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 流血的股市

    流血的股市

    普通的寒门弟子,如何两次将资金做到5000万?股票论坛上八年两万倍的名人,是传说还是骗子?“涨停敢死队”的背后,又是怎样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什么很多股民熬过了熊市,躲过了牛市,最后却死在了救市?谁一再主导了股市的暴跌?这是一本资深股民的亲历故事,在文中,作者将惊心动魄的个人经历和深刻感悟结合娓娓道来,并将股市的起起伏伏和股民们的悲欢离合写得淋漓尽致。
  •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以诗为食粮果腹,以诗为空气呼吸,以诗下酒,以诗会友,以诗传情,最后以诗殒命,以诗殉葬。作者以文字传递一种温柔的、唯美的、无际涯的细微知觉。深信:每个人内心的曲折宛转,如若不断,终会触及那些遥远的相同的灵魂深处。
  • Captains of the Civil War

    Captains of the Civil Wa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魔战天下之舍身成魔

    魔战天下之舍身成魔

    从前生到今世,是宿命的轮回。从相知、相识到相爱、相守,是缘份的牵绊。魔者有逆天的帅性,有战天的勇性,更有不世的豪情!世上并不止修行一条路,出身仙门却无灵根的他,立志要在仕途上为家族再造辉煌。可是,家怀异宝,招来横祸。一夜之间,满门被屠。如此的仇恨,他能否逆天改命?报仇雪恨?毅然入魔,能否再创辉煌?天地神魔、道有定论,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就是一个“战”字。无论挡在前面的人是什么样的对手,那怕是大罗金仙我也要取了你的命,这就是一个男人身上应该有的“热血”。且看主角如何战天、战地、战人、战神,仙若挡我,我便弑仙。佛若挡我,我便杀佛。且看主角入魔之后,如何联合众魔,“魔战天下”。且看主角如何诠释真情,“爱的生死与共、至死不渝”。
  • 听香赋

    听香赋

    太康二年洛阳有人焚香引百鹤来贺世人趋之若荷传闻那娘子的香就像奈何桥头的孟婆汤问之忘生死忧愁听之通前尘往事
  • 不是结局的结局

    不是结局的结局

    从小他俩就在一起,一起小学,一起初中,一起高中,却不是青梅竹马。从小他俩一个学校,却不是同一个班。小学四年级之前,他们俩都是同一层楼的教室,到了五年级女孩就比男孩高了一层楼,每每他们俩相遇,女孩都只记得男孩的白色短袖T恤,其他的,连男孩的样貌都是模模糊糊的。到了初中,男孩又比女孩高了一层楼,后来的追问,女孩因为老师的办公室在楼上,就总往楼上跑,可女孩却一次都没有遇到过男孩,或许是他们俩都相遇过的,可都不记得彼此了,所以忘记了。不过啊,听说男孩在初中交往了一个女朋友,却不是特别的喜欢,再加上旁边有一个漂亮的小姐姐,也因为有班主任的阻挠,所以分手了。到了高中,两个人也因为某些关系,也是一个楼上一个楼下的关系,不过那时谁也不知道,直到高二的文理分科,命运吧,两个人终是在一个班了。后来的后来,男孩总是让着女孩,怕她受委屈,怕她会吃苦,恨不得什么都替她做,每次的上学放学,男孩总要去接送,每天早中晚餐都是男孩亲手端到女孩的面前来,让女孩吃。女孩每次与同学的疯闹,都是男孩护着顾着,不许她乱跑,而自己却去做了女孩的角色。不过,毕业的那天的散伙饭,女孩真的是傻。班主任说让男孩女孩以后好好的,结果女孩傻傻的问了一句“老师你知道了我们的事?”老师说“我早就知道了。”女孩问“老师你什么时候知道的啊,我怎么不知道啊。”老师则笑笑不语,让女孩小心回家。也就是那天晚上,女孩与男孩的关系更进一步。
  • 法华灵验传

    法华灵验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

    摩诃僧祇比丘尼戒本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重磅大佬

    重生之重磅大佬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诛之。什么都不缺就缺个男人,男人嘛...军官?不不不,貌似哪里会这么简单....人们都论两王相碰必有一方独霸、一方伤亡惨重。呵呵,狼狈为奸最为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