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5700000005

第5章 导论(4)

但是有关中印经济比较研究的论文,在近几年来,随着印度经济的高速发展,可以说日益增多,这些文章主要有:树静的《中印基尼系数比较及影响》,《财经界》(中旬刊)2007年第8期;石良平的《龙象命题:中印两种增长模式之比较》,《中国统计》,2007年第1期;赵建军的《当代中印经济改革比较》,《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李磊、赵旭、张嵎喆、王君的《中印第三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经济纵横》,2007年第6期;赵建军的《当代中印经济改革比较及两国经济发展模式成因分析》,《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华民的《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相似的原理与不同的方法》,《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6期;于海莲、杜振华的《中印经济竞争力的比较分析》,《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第6期;《中印经济发展的优势比较》,《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5年第7期;田小伟、张潇化的《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李文华的《中印利用FDI的比较及经济效应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第15期;权衡的《中印经济增长模式之比较》,《党政干部文摘》,2006年第11期;郑利的《中印经济优势分析》,《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第1期;狄承锋的《中印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道路比较》,《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唐朱昌、杨特的《试论政府在经济转型和改革中的作用——中、俄、印三国之比较分析》,《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第3期;马致远、赵娇的《中国与印度外贸比较研究》,《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吴晨瑜的《中国与印度直接利用外资的比较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2006年第16期;唐以今的《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之比较研究》,《现代财经》2005年第5期;李天华、李良明的《中国与印度“赶超战略”之比较》,《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江勇、王磊的《中国印度经济发展比较》,《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任世红的《20世纪末期中印经济发展绩效及成因之比较》,《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等。

国外有关中印经济比较方面的论文也不少,如Barry Bosworth and Susan M.Collins的Accounting for Growth:Comparing,China and India;Steve Hamm的WHAT’S GOOD FOR INDIA;Trying to sell the West on India as a stable,democratic counterweight to China Yasheng Huang,Tarun Khanna的Can India Overtake China等。

在这些论著和论文中,既有对于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综合性比较,也有中印经济发展的某一个方面的比较。既有对于中印经济的起点比较,也有对于中印经济的发展绩效比较。

对于比较的起点,一般而言,都是把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为两国经济发展的起点。(当然也有把50年代开始作为比较起点,或以中国的70年代末和印度的90年代初分别作为各自起点的)根据这一起点,很多学者指出,两国在经济改革之初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赵建军在《当代中印经济改革比较》一文中就指出,两国的经济改革背景有如下相似之处:1、改革前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中国是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中央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印度则是在公私混合经济基础上,建立经济计划组织机构,政府对经济进行调控;2、改革前两国都走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3、改革前两国都严格限制私营经济,大力发展公营经济,其中中国是完全取消了私营经济,印度则是严格限制私营经济的发展;4、改革前两国都坚持自力更生,实行进口替代发展战略。但两者也有一些明显的不同之处,如华民在《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相似的原理与不同的方法》一文中就指出,两国的初始条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的初始条件是:有数量庞大的过剩劳动力,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也没有真正的企业家,并且还是一个典型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结构国家,这样的初始条件使当时中国的经济具有如下特征:第一、劳动几乎可以无限供给;第二、内需因为过剩劳动和农村居民数量庞大而严重不足;第三,中国城乡居民虽有很高的储蓄倾向,但是由于企业和企业家的高度稀缺而不能把国内的储蓄有效的转化为生产性资本来增加国民财富和居民收入。印度的初始条件则是:有比中国更好的企业制度和比中国更好的金融体系,但是劳动力的素质不高,基础设施非常糟糕,并且因为过早地推行西方式民主而导致政府效率非常低下。

对于两国经济改革后的发展模式,一般认为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明显的差异。相似的地方主要体现在:(1)都推行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中国经济自1978年以来就开始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化,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就明确提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此中国就完全走上了市场经济之路。印度则自1991年经济改革开始就加快了市场化的步伐。(2)都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对国有企业改革之前,就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私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印度则自改革开始就取消了对私营经济的很多限制,鼓励私营经济参与很多原来由国营垄断的行业。(3)都实行对外开放。中国在1978年后完全改变了以往对外资的态度,彻底地融入到了全球经济之中;印度也从1991年开始积极鼓励外国私人投资,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对于两者的差异,一般学者都认为,两国明显的不同在于主要驱动产业的不同,中国是由制造业带动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道路,而印度则是以软件业为龙头、服务业驱动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也有很多学者更详细的分析两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差异。如权衡的《“世界加工厂”与“世界办公室”——中印经济增长模式比较》一文中就详细的阐述了中印经济增长模式中的六大差异:

第一,印度式经济增长中政府直接推动的因素比较少,更多的是“自然而然”的增长,而中国经济增长中则有显著的“政府推动”的特点;

第二、印度式增长是一种主要依靠企业家精神的充满活力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私营企业成长为主导的增长,而中国经济长时期以来主要依靠国有经济为主导,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第三、印度式增长是一种内资经济和内需拉动为主导的增长模式,而不是依靠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而中国式经济增长是以投资驱动和外资依赖型的经济增长,容易造成投资过热和经济增长的不稳定;

第四、印度式增长是一种以产出效率较高的集约式增长方式,经济增长质量比较高,而中国经济增长是一种粗放型的高投入和低效率的增长,经济增长的方式急需转变;

第五,印度式增长是一种依赖于良好的金融环境和证券市场、法制环境等支持的增长,特别是比较发达的金融体制为私营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而中国的金融环境效率则极为低下;

第六、印度式增长是一种以IT行业(信息技术产业)高速增长为引导并产生较大的世界影响,具有较强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经济增长,相反,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急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然这样的一种分析明显有抬高印度贬低中国之嫌,有一定的学者对这样一种分析持有明显的相反的意见,例如华民在《中印经济发展模式的比较:相似的原理与不同的方法》就认为:是由于印度糟糕的基础设施、较差的劳动力素质以及较好的精英教育再加上英国殖民统治留下的语言遗产使印度无法采取大力发展制造业以及大力吸引外资的道路,而只好采取大力发展软件业的道路。并且华民教授认为,不能因为印度主要从事软件业就认为印度在国际生产分工的产业链中就高于中国,也不能因为印度“软实力”上的相对优势就认为印度的经济潜力就一定强于中国。实际上在当前的国际分工,中国和印度都处于产业链的底端,中国处于国际制造业的底端,印度处于国际软件业的底端。另外,中国的制造业由于具有较长的产业链和更大的溢出效应,从而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来更为公平的经济增长;相反,印度的软件业由于产业链相当短,并且其产业的溢出效应也比较小,因此,印度的软件生产只创造了有限的就业机会,由此导致了“软件新贵”和普通劳动者之间收入分配上的巨大鸿沟。而陈继东和陈家泽的《中国与印度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转型之比较》则主要从制度创新的层面分析了两者的差异,认为中印两国在发展模式上有如下差异:第一、土地制度的不同决定的农村生产关系差异。

印度虽然废除了柴明达尔制,但绝大多数农民仍然以租佃形式附着在土地上,中国则由于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为核心的农村生产关系的制度创新,使我国农业逐渐产生出了大量的“产出剩余”,进而使数量庞大的剩余农村劳动力得以游离出土地的依附,这是中国在全球独创的“乡镇企业”这一“低成本工业化”得以发轫、发展并在中国大获成功的原因。第二、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化的路径创新差异。印度的重工业优先战略延续的时间长于中国,在改革之初由于国际债务和财政赤字已经达到极限,所以首要考虑的是解决债务和稳定经济局面的问题,故而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而中国由于建立了大量的“乡镇企业”,从而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离土不离乡”的转化道路,这是一个重要的制度创新。第三、基于不同体制创新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战略差异。中国从改革之初就非常重视体制改革,后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位和出口导向战略也非常清楚,在体制改革层面出现了很多创新。事实上并没有受到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而印度在体制创新的力度上则远不如中国。其在工业上的“国有、国营情节”似乎远远超出比他更正宗的、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几十年历练出来的中国。尽管90年代初拉奥政府开始了较大力度的工业领域的改革,但是,以价格形成机制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方式的力度远远不及中国。这些创新力度的差异,正是中印两国发展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中国之所以走在印度前面关键在两个字:创新。

对于两国经济发展中各自优势的比较也是比较的重要内容,在这方面,一般学者都认为,两者各有优势。如郑利的《中印经济优势分析》一文中就详细的分析了两国经济的优势。他认为,和印度相比,中国的经济优势主要表现在:(1)中国经济决策的效率相对更高,在宏观上的竞争力明显比印度要强,经济稳定、快速发展有一定的保障;(2)中国经济开放程度更高,融入世界的程度更大,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远远好于印度,更有利于长远发展。而和中国相比,印度也有自身的优势,这主要表现在:(1)印度的法律法规比中国更加完备。(2)印度的私营企业竞争力更强,资本与金融市场更加成熟,使印度经济植根于更加坚实的基础之上。(3)印度的科技竞争力更强大,人才优势比较明显。

近几年来,由于对印度经济研究的重视,对于两国经济中某一方面的比较的文章也日益增多。比较多的有对于两国利用外资、外贸、农业、工业等等的比较。如唐以今的《中国与印度利用外资之比较研究》一文中就对中印两国利用外资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比较,认为,两国在利用外资有不同的特点:第一、中国FDI的流入量远远多于印度。2003年印度FDI的流入量只有中国的8%,截止到2003年,印度所吸引到的FDI存量也只有中国的6%。第二、FDI流入的产业结构不同。在中国FDI更多的流向硬件制造部门,而在印度,FDI更多流向软件部门,流向离岸服务业。至于两国利用外资量及结构差距较大的原因,文中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两国的总体引资环境差距较大,中国的引资环境总体上好于印度。其二、两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侧重点不同,中国积极推行开放型战略,对FDI提供比本国企业更优惠的政策,特别是对出口导向型FDI的特殊待遇更加明显。而印度长期奉行的是进口替代战略,并没有对出口导向型FDI提供特殊的鼓励措施。其三、中国的海外华人网比印度的海外印人网更广泛。中国海外华人众多,而且很多与国内企业有家族关系,他们有兴趣也有能力投资于中国大陆,而印度的海外侨胞远远少于中国,而且多数为职业性集团,也很少与国内有家族关系网,所以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投资于印度,这也是印度FDI流量少于中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同类推荐
  • 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当你学到越来越深入,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在转行学数学了!确实,现在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借助数学这个工具,甚至有人莫名其妙地认为,如果你的研究中没有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肯定就算不上高深、前沿,称不了“专家”,拿着这样的“研究成果”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是,本书完全没有数学公式,规避数学公式深奥难懂的缺点,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一个个关于经济学的故事。并从这些有趣的故事中教会读者什么是经济学,经济的逻辑是什么,以及怎样运用经济学理论来撬开经济之锁,还原会融真相。
  • 粮食危机:利用转基因粮食谋取世界霸权(增订版)

    粮食危机:利用转基因粮食谋取世界霸权(增订版)

    转基因食品正在走向人类餐桌,国际粮价跌至近年来最低,这一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阴谋,粮食与“优生学”有何关系?本书作者以地缘政治的独特视角,无与伦比的超强思辨,无可质疑的详实史料,条分细缕,层层剖析,为我们揭示了围绕粮食正在进行的一场不为多数人所察觉的阴谋。这是一个由少数人策划的阴谋,他们正在图谋控制全世界的粮食供给,控制世界大多数人生存的物质基础,从而让全世界的人们成为他们猎食的对象。这是一个设计巧妙而又隐蔽的阴谋,他们以科学的名义,开展转基因工程研究,获得大批专利,并控制某些重点粮食品种;以援助为名,强迫别国的农民采用由他们控制知识产权的农作物种子,等等。
  •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

    《金融潜规则》所讲述的故事是在帮助人们回答以下一些问题:从古老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到塞里格曼的发家史中,人们是否可以发现在那个年代里,争做权贵代理人是攫取财富的重要途径?黄金作为贵金属货币,是否曾经引发许多不同阶级之间的金权较量?法律在金融家面前到底是什么?是套在头上的紧箍咒,还是一纸空文?战争吞噬许许多多无辜的生命,却致富了一批又一批居心叵测的阴谋家?商业并购到底水有多深?金融市场中的欺诈何其多,然而这一切又是如何发生的呢?金融市场是赌场?谁在背后操纵着世界各国的政坛?金融机构的“保护伞”是什么?谁主宰着这充满着贪婪与杀戮的金融江湖?
  • 经济热点面对面

    经济热点面对面

    中国的经济到底是怎么了?经受了这些打击和考验,中国的经济会大幅下滑吗;通货膨胀率还会上升吗;中国的石油安全吗;中国的粮食安全吗;中国的中小企业能起死回生吗;中央政府会怎么办;宏观政策会走向哪里?这些原是经济学家们关心的话题,在这一年都成了老百姓迫切想要弄明白的问题。
  • 危机不慌

    危机不慌

    何谓“变态”管理能力?如何找出危机中隐藏的诉求?管理层如何“小题大做”,将危机控制在萌芽状态?如何通过制度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危机?危机广泛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遇到危机,无需恐慌!危机让所有的元点迸发,释放原本潜伏的机会。机智的人假手危机,取最可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一点,演绎一出新秩序,这就是对危机和混沌应该持有的“潜优势”世界观!本书是对危机的一次新探索,阐述危机发生的基本环境,分析何为变态管理能力,帮助读者找到危机下潜伏的优势,并在混沌的环境中厘清新思路,指出新出路。
热门推荐
  • 明月出天山

    明月出天山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爱你情出于蓝

    爱你情出于蓝

    于蓝爱了盛又霆11年,自卑到了骨髓。当她爱不下去将他剔除后,才发现那一场剥离不仅仅是疼,还让她差点丢了性命。原来爱惯了一个人,若停了下来,不成疯便成魔。为了保住孩子,也保住自己,于蓝假死脱身,孤身一人的盛又霆这才意识到自己早已深深爱上了于蓝,他一蹶不振,直到和于蓝重逢,一切都引导着他去探寻当年的真相……
  • 守候瞬间的永恒

    守候瞬间的永恒

    若琳代替好友馨语相亲,谁知遇到极品男人韩皓轩,阴差阳错的是韩皓轩居然看上了冒牌馨语。真相终究会浮出水面,韩皓轩得知若琳并非馨语,却仍旧为若琳着迷。就在此时,若琳的母亲生病了,而对她伸出援手却是她多年来的暗恋对象穆景言。如果说若琳是灰姑娘,那么韩皓轩无疑是白马王子的典范,后来出场并且魅力不亚于韩皓轩的穆景言就算得上一匹黑马了。
  • 全球陷落

    全球陷落

    突如其来的病毒风暴,摧毁尽文明世界,形单影只的弃子韩泽,却发现身世谜题!变异怪物?强化人类?飞天怪龙?一场末日路上的挣扎寻爱,一场阴谋浮沉的种族战争。 末世,正在逼近…… 读书交流群413942197
  • 飞鸟集·新月集

    飞鸟集·新月集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世界上最杰出的诗集之一,由名家郑振铎翻译,意境优美、文笔隽永。引领世人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源泉。如同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清晨,推开卧室的窗户,看到一个淡泊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亮丽,可是其中的韵味却很厚实,耐人寻味。
  • 职商

    职商

    HR硕士毕业生苗衿凭借丰富的产品及管理知识力压众多竞争对手走马上任人事经理,壮志满怀地投入到人事改革的洪流中,殊不知改革就是要破除陈规和触动既得利益.在各方利益的激烈较量中,疏于自我防范的苗衿尽管初步取得成效,但更大的漩涡却在一步步向她靠近。《职商》不同于其他职场书籍急欲传授专业技能,她以细节见长的故事性描述手法悉数关于招聘面试的实质、关于上下级的关系处理、关于同事之间的交道、关于对下级的管理、关于工作任务的安排、关于和客户的交往等等精彩故事。不同于当前书架上泛滥的“白领到金领”喜剧式的教科书,堪称一部求职入职者的警示录——在我们闯荡职场的过程中,知道哪条路不通和知道哪条路可行同样重要!
  •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

    佛说天王太子辟罗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才定位图

    三才定位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霸道校草的魔女保镖

    霸道校草的魔女保镖

    她,从小父亲失踪,与母亲相依为命,在学校备受排挤,可是,哪怕日子再苦,她也没有想过放弃,终于被“神石”选中,从此神力加持!考试第一!打人第一!虐渣第一!横扫各路地痞流氓黑涩会,整治各种恶毒女小白莲,看呆吃瓜群众!被贵族高中选中,成为精英班风云人物!他,跨国集团继承人,天之骄子,腹黑冷血,心思缜密,整个贵族高中上下都不敢对他有丝毫的忤逆。不过,眼前这个看似弱不经风,却能叱咤风云,总是给她惊喜的丫头,倒是让他觉得很有意思。她,是绝色魔女,保护他,从工作变成本能。他,是霸道校草,遇到她,所有霸道都变成了缠绵温存。她的梦想是寻找其他“神石”,找到失踪的老爸。他的梦想是完成她的梦想,护她一世周全。———————————————————————————————————————摘录:“你,做我的保镖,多少钱随便开。”“你这么强悍还需要保镖?”“一万?”“我也没当过保镖啊。”“两万?”“这不是钱的问题。”“三万?一天。”“啥时候上岗。”“今晚。”是夜,夏莫清看着眼前正要脱衣服的男子咽了咽口水:“怎么洗澡还要看?”“24小时贴身保镖。”———————————————————————————————————————搞笑小剧场:一、小清清:“我要集齐七颗神石,召唤神龙,哦,不,找我老爸!”某男:“你去哪里,我便去哪里。”小清清:“千年古墓你也去?”某男:“必须去,我可以给你准备工具啊,狗血、公鸡、洛阳铲?要不直接给你买个摸金符?”小清清:“千尺深海你也去?”某男:“我可以给你买大灰机、潜水艇,话说……在深海里亲亲抱抱,会不会很浪漫?”“滚……”“小清清,你真坏,居然想在深海滚床单。”某男作娇羞状。二、小清清隐身潜入某男的房间:“呼,还好没人,正好把东西拿回来。”某男洗完澡推门而出。小清清一瞥眼,What?衣服呢?暴露癖?一丝不挂!小清清受到一百点的惊吓,瞬间现身!某男:“你穿着内衣在我房间干什么?”“我……走错房间了……”小清清赶紧捂住眼睛,想溜。某男的声音实在性感:“我知道你就是垂涎于我的美色。”小清清从指缝里打量了下某男的盛世美颜和无懈可击的完美身材,不由得咽了咽口水。某男嘴角一勾,将小清清压在了床上:“既然来了,就别走了。”翌日中午,某男:“宝贝,是不是已经不想走了?”“我浑身都疼,怎么走?”
  • 海贼之火龙之爪

    海贼之火龙之爪

    格伦是一个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第二人格,这位病人被治愈后,格伦消失在病人的脑海中,却穿越到了海贼王的世界,被迫吃下一颗人造恶魔果实,获得了诡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