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8300000013

第13章 广播与文学(4)

(二)编辑加工

广播中的散文,编辑对文字的加工不大,总的原则是要尽量保持作品的原貌。

即使文字过长,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文字的删节也要特别慎重,尽可能保留描写部分的文字,可以适当压缩叙述部分。为了使节目不露删节痕迹,编辑有时需要增补一些语言,这些语言一定要保持原作的风格,以求节目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尤其对于那些散文大家的作品,更要谨慎处理这些问题,丝毫马虎不得。

1.删节

广播中播出的散文,可以说百分之百都是从出版后的众多散文中择取佳作搬上广播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为广播撰写的散文。也就是说,这些佳作都是为读者而作,并非为听者而写。从读的文字转换成听的节目,总会有不和谐的地方。

(1)从听觉出发,有的似乎是多余的文字,需要删节。供读者读的作品,内容的涵盖面比较大。如果有必要,横向和纵向的内容都可以任意延伸,使情节和人物都更丰满,对时代的折射也更全面。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播出的广播节目,它的容量相对来说要更单薄一些,更直观一些。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日》,作者是按时间的逻辑组织文字,给人以清爽而自然的感觉。这篇文字在编辑成配乐散文时,删去约十五六处,删去的文字多是作者的遐想和引文。因为这些遐想和引文会分散听众的注意力,听众容易产生疲劳的感觉,影响播出效果。

(2)节目时间的限制。电台文艺节目时间的限制是非常严格的。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广播节目播出,首要的问题就是受到节目时间的限制。删节是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作品中留下的内容必须符合节目的要求:政治的要求、艺术的要求、内容含量的要求(也就是节目时间的要求)。这种删节一定要抓住听觉艺术的特殊要求,在尽量尊重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删节,使节目长短达到最佳的播出效果。

2.语言

(1)不易听懂的。文字是给人看的,文字中即使有些生涩的语言,一眼如果看不明白,还可以稍加思考、琢磨,乃至细细思考,以求得作者的真意。而广播节目可真正称得上是一次性的艺术,它的声音语言稍停即逝,如果感到稍有迟疑,稍加思索,后面的语言又紧跟了上来,丝毫不会给你留下思考的余地。这样一来就造成前面的没听清,后面的又没听见,这就等于给听众的审美设置了一个不小的障碍,搞乱了听众的审美情趣,以致造成关机或调台。广播中的语言应当是一听就懂的,无须左思右想地斟酌。如果有些需要思索的语句,编辑将其搬入广播中来,就一定要重新改写。

(2)从听觉上容易引起误会的字句,需要编辑重新斟酌。中国有许多同音而不同义的字,这在印刷传播中不存在任何问题,而在听觉上往往会引起误解,甚至会导致相反的意思。所以对于广播文艺编辑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马虎不得。

(三)音乐、音响在散文中的作用

散文,在广播中基本上都是配乐播出。音响效果在散文中的使用,要比音乐稍后了。

音乐在广播的散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的参与要比只是用声音语言播出的散文节目,多了些许浓重的艺术色彩,使之更散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充分显示出听的散文比看的散文更具有韵味和美感。音乐在散文中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烘托意境,推动情绪的发展,以造成一种美的氛围,给听众强烈的艺术感受。这里所说的“情绪”,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散文中人物的情绪;一种是散文中作者的情绪;一种是散文欣赏者的情绪,对广播来说也就是听众的情绪。也就是说,配乐散文中的音乐能够烘托意境,推动散文中人物的情绪,推动散文写作者的情绪,推动听众的情绪。

音乐在节目中是有机的组成部分,它和散文应形成统一体,不能使人感到音乐是硬加进去的,是可有可无乃至是节目的多余部分。散文中所使用的音乐素材,多是写景或是写情的音乐。音乐的作用主要是表达情感。它能强烈地作用于人物的情绪,抒发人物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情感,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在散文中通过音乐的表情作用、音乐和作品的内容结合,渲染气氛,创造所追求的艺术意境。

音乐是抽象的声音艺术,它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是社会特殊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所描述和表现的对象,是它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首要的是这个社会的主体——人。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每个历史时期都有自己的特点,作曲家正是通过自己的观念、感受、体验,用音乐的形式表达出来,所以,音乐的体裁、样式和风格特点都有着极其鲜明的时代烙印。

音乐作品有着极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点,这是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逐渐形成的。音乐的民族特性和各地区的语言音调特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定的环境中固有的旋律、节奏调式特点直接反映出不同民间旋律的音调,使其展现出各自不同的地域风采。在广播的配乐散文中,音乐和散文的风格、情调一定要相吻合。特别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散文,更需要注意这个问题。

恰如其分的音响效果,能为文字的表情达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广播中的诗歌

诗歌进入广播,那还是20世纪5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电台的初衷,只是把诗歌作为一种宣传的武器,是对群众的一种鼓舞和革命的鞭策。开始只是把选来的诗歌让台里的播音员朗诵,没有任何其他的装饰。后来发展到配乐诗朗诵,即诗朗诵和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广播文艺节目形态,具有诗朗诵的诗味和配乐后的音乐魅力,声情并茂,动人心弦。

我国素有“诗之王国”的称谓,因为诗在各种文学体裁中是诞生最早的。

文学界的人最容易提到的是“创作冲动”,这便是由生活激起的强烈的创作愿望和创作激情。对诗人来说也是如此。自古至今,凡是优秀的诗篇都是情感的火山喷发的结果。屈原的《离骚》是忧国忧民时的悲愤之作,司马迁说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传》),这说明,正是感情的激流推动诗人进入创作的过程,成为名篇佳作的“催化剂”。广播中诗歌的创意与制作,同样也需要有强烈激情的泼洒,方可向听众展示其艺术的震撼力。

诗歌在文艺广播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并拥有它的听众群体。因为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本身就富有韵律感、节奏感,非常适合上口,适合朗诵,听起来耐人寻味,使人浮想联翩,所以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吟诗”之说。中国的诗歌“诗中有画”,再加上富有表现力的四声的语言表达,着实令人神往。有人曾经说过“朗诵能给诗歌插上翅膀”,这话一点不错。加之诗歌在广播中的传播,它可以一夜之间飞进千家万户,使人从内心深处得到抚慰。诗歌这种艺术形式,不但能诉诸人的视觉,而且能诉诸人的听觉。广播能使诗歌传播得更广泛、更深入,可以渗透到不同文化层次的听众中去,更好地发挥它的艺术感染力,使人受到启迪、鼓舞,陶冶情操。所以,诗歌在文艺广播中是一种重要的节目形式。

诗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受众的青睐,是因为它自身独特的优势,再加上广播为它插上了金色的翅膀,使之更散发出迷人的风采。

(一)诗歌的敏锐性

从诗歌的内容来说,它对社会现实的把握很敏锐,能够及时迅速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它比小说、电影、电视剧、话剧、戏曲等艺术形式反映得更迅速,并可以直抒胸怀,所以人们都愿意用诗歌这种形式言志、抒情。在广播中及时播出反映人民群众心声、触动人民群众脉搏的诗歌,会引起意想不到的强烈共鸣。

(二)诗歌的歌颂性

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人世间真挚情感的诗歌,能陶冶人的情操,给听众以优美的享受,使之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美好的生活。

(三)诗歌的抒情性

在诗歌中,抒情诗占有一定的比重。从美学上看,对于抒情的作品,一种是优美的,一种是壮美的。所说的优美,就是阴柔、纤细、情意绵绵的。以古诗来说,李清照的作品就要优美、缠绵一些。所说的壮美,就是阳刚、激情、奋发一些的。比如苏东坡“大江东去”的气势。凡是这些健康的、引人向上的诗歌,都可以在广播中播出。

在选材中还要注意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所选作品是否容易听懂。广播中的诗歌是供人听的,即使是瞬间即逝,也要让人充分理解,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因为广播没有给人留下思考的余地。诗歌与最现代化的电子传媒——电视的亲和,产生了“电视诗”这种新的节目样式。在电视诗歌中,是否容易让人理解的问题就不像在广播中要求那么严格,因为它可以把诗句打在屏幕上,令观众一目了然,再加上主持人的注释,观众比面对印刷文字理解起来还要容易得多,心情也会显得更轻松。

而在广播中,听众失去文字的依据,如果遇上多音多义或费解的词语,心里一下就没了底。如果进一步地琢磨和思考,毕竟耽误了后面的部分,这就会使得听众心烦意乱,以至于关机或调台。当然,一般来说,看起来是好诗,听起来效果也会好。但是有时也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比如,有的诗阅读起来很好,但只要一上口,听起来就有些令人费解。

从内容上我们探讨了什么样的诗歌适合广播播出,那么从艺术上说,什么样的诗歌能得到好的播出效果呢?就目前广播播出诗歌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种类型是真正能激动人心的抒情诗。这种诗中的情要真、要浓。首先要真,只有真才能打动人心,这必须是作者真实感情的倾泻,而不能是装腔作势、无病呻吟。

只有作者动情了,朗诵者动情了,听众才能动情。例如安徽台播出的抒情长诗《生命进行曲》,讲述的是作者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其坚强的生命意志,揭示出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的主题,为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指明了方向。

第二类,实际上也属于抒情诗,但和上面我们所谈的诗歌相比,这些诗歌都有一些简单的情节和人物。也可以说,诗人是就某一件事、某一个人而抒情。听众往往是被诗歌中具体的形象而打动。

第三类,叙事诗。更多的人可能会喜欢这一类的诗作。作为一名文学编辑,选择这一类诗作的时候,要注意全诗自始至终抒情、叙事不能脱节。叙事要有新意,不能总陷入套路;抒情要紧紧结合叙事和人物形象,不能脱离叙事。编辑在选择这一类诗的时候,要注意有这么一种现象:那就是有的作者叙事时忘了抒情,全诗看起来只是分行写的小说,文字干巴,没有光彩,抒情时又和叙事脱节,这样全诗就形不成一个有血有肉、丰满统一的整体。

第四类,讽刺诗和寓言诗。这类诗歌如果能和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的思想变化结合起来,在电台播出时,肯定会得到强烈的反响。

诗剧,是在艺术上适合广播指出的第五类。诗剧,顾名思义,是诗与剧的结合。

这种艺术形式的题材既要富有戏剧性,又要富有诗情画意。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诗歌广播的编辑加工问题。

一般来说,编辑除了把叙事诗改编成广播诗剧要做比较大的加工,如有的要在情节上有所变动,或对某些句子有所增加或删减以外,通常对单人朗诵或双人朗诵不可有大的改动,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貌。但对某些不容易听懂或意思容易听拧的句子可以增删,或可以做适当的改动。

在诗歌的播出中,对篇幅短的诗可采取重新组合的办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是按诗歌的内容组合,就是把主题相同的诗歌组合在一起。比如,把歌颂祖国的诗歌组合在一起,可以把歌颂伟大领袖的诗歌组合在一起,也可以把表现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诗歌组合在一起,等等。这样组合可以突出诗歌广播鲜明的主题。第二种是按诗歌的形式组合。比如,可以把几首讽刺诗组合在一起,尽管这几首诗的内容不尽相同,但它们的形式都属讽刺诗。这样的组合,实践证明也可以收到较好的播出效果。第三种组合方法是对某位诗人诗作的选播。比如,“毛泽东主席诗词选播”、“郭小川同志诗词选播”等等。当然,这些都是作者最闪光的作品。

诗歌既可以朗诵的形式播出,也可以配乐的形式播出,电台称之为“配乐诗朗诵”。节目中有时还可以加上主持人的述评,也可以单纯地只播送诗歌。

诗歌中的音乐能起到深化作品主题的作用。它绝不是作品的外在附加物,更不是花边式的点缀,而是诗歌语言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达兰贝尔说:“音乐是说话甚至是语言的一种,借助这种语言表达各种不同的内心感情,说得更正确些是表达内心的各种不同的激情。”这充分说明音乐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情感语言。

再者,对于配乐诗朗诵中的音乐,编辑在选择时,不能只从其“好听”或“不好听”考虑。即使所选择的音乐再“好听”,而其表意与诗歌并不搭配,这种配乐也是失败的。所以说,选配音乐不能只从编辑的个人爱好出发,而是要根据诗歌的意境、情绪来选择音乐,更好地发挥音乐的艺术魅力,使节目富有感染力。

诗歌的播出,并不一定只是诗与诗的组合,也可以是诗与歌的组合,可以把主题相近的诗歌和音乐穿插起来播出。这种组合方式显得活泼,更能受到青年听众的欢迎。

同类推荐
  • 百喻经故事全集

    百喻经故事全集

    是印度古代佛教寓言故事集的汉文译本,全名为《百句譬喻经》,列入汉文大藏经,原文尚未发现。百喻经原著者为第五世纪印度僧伽斯那。古文汉译本为南朝齐(公元497~502)时来华僧人,伽斯那的弟子求那毗地。与其他经书不同之处在于,全书通过九十八个浅显、易懂、通俗而目幽默的故事,把佛教的基本教义,如因果报应、从正道、布施、持戒等向大众讲解得清晰明了。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典型的佛经寓言,而目也是众多佛经中少数的平民化、大众化经典。由于《百喻经》成书较早,目均由文言文译写而成,阅读起来似有些难度,因此,特将白话译文一并推出,并做相应点评,同时还配以相近相关的小故事来加以深化。希望对大家的阅读理解能有帮助。
  •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英语节目主持艺术》通过对“对外英语广播‘硬新闻’直播连线报道”、“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主播掌控能力”,及“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主持人驾驭能力”等内容的分析,使得与国际接轨的对外英语节目主持呈现方式与解释、掌控原则与理解、表现度与规范化几个方面,都兼具对外广播跨文化传播的特质。尤其是通过对以节目主持人掌控广播电视声像传播产品方式的分析,来探索达成有效跨文化传播的视角,为有志于从事或研究这一职业角色所涉及的理论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及新闻传播学研究人员,提供了具有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研究分析。
  •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婚恋危机

    中国现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这是中国的幸运;但是中国出现了婚恋危机,它已经给中国造成了损害和困扰,它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是中国的长远忧患。我们讲抢险救灾,解决中国婚恋危机,就是一场特殊领域的抢险救灾。抢救中国婚恋,特别是救助“80后”,就是抢救中国的未来,抢救中国的“后独生子女”一代,使我们在独生子女之后依然有后代。
  •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和谐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东汉碑刻复音词研究

    本书是刘志生的博士论文,也是他出版的第一部学术著作。该书以大量的东汉碑刻的复音词为研究对象,把这些对象当作一个全封闭的系统,并制成ACCESS语词数据库,再对这个封闭性的语言材料的复音词采取通常所使用的专书研究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分析,其目的在于提示出东汉碑刻语料复音词的面貌、特徵、发展演变的情况和内容规律,借以考察东汉时期浒使用的部分复音词的使用情况,从而对整体把握处于汉语史重要阶段的东汉段的词汇系统的复音词内容规律乃至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资料和参考。
热门推荐
  • 星空至尊

    星空至尊

    外星人的入侵,让地球人陷于绝境,大地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地球上最后一名抵抗者陈浩,在入侵者一次围剿行动中,不幸被雪崩埋没在雪山之下。一梦二百年,苏醒后的陈浩,面对着一个光怪陆离的未来世界,和一个天才辈出、亿兆种族的宇宙世界。且看陈浩,步步为营,疯狂修炼,历尽万千世界,成就星空第一至尊!
  • 飘摇的白大褂(1)

    飘摇的白大褂(1)

    有两件事我愈是思考愈觉神奇,心中也愈充满敬畏,那就是我头顶上得星空与我内心的道德准则。——摘自一个医生的手记。江东历史上五十年不遇的一场大雪,下得大气磅礴,山川、河流都在雪中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往日喧嚣得不可一世的城市,这时也老老实实地放慢自己的脚步,蠕动、爬行的样子,笨拙又可爱。但江东医科大学附属仁华医院的门前,却始终安静不下来。一辆救护车呼啸而来——机场高速路上两辆车相撞,连带五辆车追尾,大约五人受伤,其中一位是孕妇……
  • 天庭仙客

    天庭仙客

    绥山有一道士,拿着刀具在山崖上雕刻山石,可人们却说他是仙家宗师。一个走街串巷,看上去天天四处骗钱的无良相师,实际上是位算无遗策的天师。三清山有一人,手持三尺长剑,以浩荡天威,请送他师兄离去。这是那个纪元留下来的印记,一个苟延残喘的纪元,一群与世力争的修仙者们。在这个黑暗的年代,他是对这个世界摇了摇头。不屑的目光很是洒脱,离开前,他高喝:数尽千年风霜苦,只一言,快哉!
  • 我家公主路子野

    我家公主路子野

    【甜宠到齁】【男强女强】【双洁】她是王朝最尊贵的公主,天命之女,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却遇人不淑。被枕边人算计,被亲姐妹背叛,失了王朝,夺了身份,一剑穿心而死。一朝重生,携恨归来,掌先机,断生死。……他是王朝最神圣的国师,手握重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却命犯孤星。本以为一世孤独终老,却偏偏被一颗崩坏的天命之星,歪打正着破了命盘。前世倾尽所有,逆天改命,却终究是血满盈亏。……
  • 那年旧梦雪落留痕

    那年旧梦雪落留痕

    简介:一段或远或近的故事,也许还不曾去走远……在这里借用友人的一处签名,不觉任思绪,却引出一段故事:若我们多年未见,时隔经秋,相遇该如何问候,以眼泪?以沉默?那年旧梦,雪落留痕。又会在彼此的记忆里,留下怎样的一笔?沧桑一瞥,夏承冬至,不觉已是一场夜幕。漫长这一世,却又匆匆于一时。冯与雪的难舍之恋,又会得到怎样的祝福与结局?回首忆曾萧瑟处,好在你我那回忆,在雪舞飘飞之时,得到了彼此间的答案……
  • 萌学园之魔法新星

    萌学园之魔法新星

    萌学园第三季,以星盟与吸血族的斗争展开,主要角色为萌骑士后代
  • 快穿女配要上位

    快穿女配要上位

    (推荐枕头新书《惹火娇妻,撩上瘾!》日更~)作为命定的快穿终极女配,东方娇玥的任务就是逆袭女主刷三观,带着系统开外挂,挖墙脚、装偶遇、抢男神、卖萌打滚求抚摸、吵架撕逼样样来!被剧情雷得外焦内嫩不说,偏偏找上她的男神个个是‘奇葩’!太子殿下囧萌呆傻超粘人!狐狸跟班高冷傲娇不忍直视!男神保镖动不动就以身相许!娇玥表示——一入系统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
  • 恶鬼索命

    恶鬼索命

    警笛声打破了这个依河而建的小村庄的宁静。紧靠河堤的一座砖包皮的四间老房前,聚集了这个三百多口人的小侯村中的一半人。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这小子也该死!赌博不算,还经常把媳妇打得死去活来,只可怜他那受罪的媳妇竟和他一起去了。”一位头发有些花白的老人小声说。声音虽小,但却引起在场不少人的共鸣,纷纷点头,“还有那可怜的孩子,平常就可怜兮兮的,现在才十二岁就成了孤儿。”“哎!苏二叔,你可是苏田不远的兄弟,以后,他的孩子就全依靠你了。”
  • 累害篇

    累害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医娘子锦鲤运

    神医娘子锦鲤运

    前世,她隐藏卓越的医道天分,成就了妹妹的第一医女之名,却最终惨死在亲妹妹手里。重生归来,她再也不做任人摆布的傀儡。她的医术出神入化,活死人肉白骨。天下只有她不想救的人,没有她救不了的人!“女子无才便是德!”好!先把我教会你女儿的医术废了!“姐姐,让姐夫入赘吧!”不行!我的男人顶天立地,要活得恣意潇洒!暗杀、投毒、诬告,都留不住神医苏寒月与农家子明昊过男耕女织的小日子的脚步。本想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身份却一变再变:世子妃!王妃!皇后!女皇!后面,还有一个更高的身份等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