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8700000007

第7章 表达自由概说(3)

这样,斯坎伦的“自主主体论”就以表达的接受对象为限制标准,而不是以表达的结果为限制标准,大大缩小了政府法律对表达自由实施干预的范围,并把一部分表达视为绝对的东西。比如,主张言论自由的约翰·密尔认为应当限制那些“在粮商门前的愤怒的群众以口头方式宣传或者以标语方式宣传”。但这种情况,在斯坎伦的“自主主体论”看来,就不能一概而论。根据斯坎伦的理论,首先要看宣传对象是不是一个“自主主体”,如果是,这种宣传行为就不该受到限制或惩罚。同理,对于密尔认为的可以给予出版的色情的、有伤风化的言论的出版物,同样也要看其接受的对象是什么人。如果出版者明知其传播对象是“一个小孩或一个弱者的人,没有法定的能力的人”,则出版者的表达行为就该受到限制或惩罚。作家王小波在他的《艺术与关怀弱势群体》一文中,也曾就此加以探讨。文中开头说,北大戴锦华教授盛赞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时,有人问她:假如你有个女儿,想不想让她看这本书?戴锦华教授答曰:否。于是,该人就以为真理在手,作文以告世人。王小波觉得这是一片歪理。因为以小孩子为准绳衡量文艺,是对更普遍范围的读者或文艺欣赏者的不敬。社会福利事业是为关心弱势群体而设的,但他以为科学、艺术不属于福利事业,不应以关怀弱势群体为主旨。他以反讽笔调推论说,如果艺术的主旨是关怀弱势群体,恐怕大家就得去看屎画的图案。如果科学的主旨是关怀弱势群体,恐怕大家都得变成蜣螂一类。最后,他在文中明确地说:“我以为科学和艺术的正途不仅不是去关怀弱势群体,而且应当去冒犯强势群体。使最强的人都感到受了冒犯,那才真叫成就。

以爱因斯坦为例,发表相对论就是冒犯所有在世的物理学家;他做得很对。艺术家也当如此,我们才有望看到好文章。”他的意思显而易见,是希望先把科学和艺术的接受者当成“自主主体”来尊重,而不是先把人们预设为鉴别力不成熟的儿童或缺乏鉴别力的低智人。

这样,斯坎伦的“自主主体论”以保护作为表达或沟通的接受方的权利不受干预的方式,保护了表达方,从而保护了作为关系范畴的整体权利——表达自由。而以主体间性看表达,接受方和表达方是一种身份兼容、随时互换的角色关系。从这个角度看,“自主主体论”为表达自由权利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平台,并在更大程度上保护着每个公民享有表达自由。第二节 表达自由的主要特征与价值表达自由作为受法律保障的政治权利,不同于其他政治权利的地方是什么?为什么说通信自由不属于表达自由?这是表达自由的特征所决定的。表达自由为什么应该受到法律保障?或者,为什么说表达自由权是人权之最基本的权利?这是表达自由的价值所决定的。

一、表达自由的主要特征

甄树青在《论表达自由》中将表达自由的特征一一罗列,分别为:公开性、目的性、非实践性、政治性与社会性、法律性和内容的广泛性。笔者认为,判定某物所具有的特征,足以使之与他物区别开来即可,不必周全。因此,笔者看来,使表达自由区别于其他政治权利的特征,主要包括表达的公开性、法律性、非实践性,以及政治性与社会性。

公开性

公民要让别人或社会知晓本人的观点、见解,传播自己所欲传播的信息,必须采取公开表达的方式。否则,不公开,则属于思想自由,或属于隐私权范围。

比如,夫妻情侣间的喁喁情话,知心好友间的促膝谈心,公民之间的通信往来,个人内心的思想、信仰,日记本里的自我诉说,等等,都属于这种情况。张华金在《自由论——一个热门话题的反思》中指出:“言论自由含义的特点是指通过各种形式在公开场所发表自己意见的权利。如若在空谷僻野个人高谈阔论,或在密室私宅个人喃喃自语,都不应属于言论自由的范围。”显然,他的意思不是说上述行为不受法律保护,而是认为不属于表达自由权利的范围。

再则,表达自由里包含着沉默自由。但不公开表达并非沉默自由的内涵。

沉默自由往往是公民在被强求表达时,以沉默的方式表达其内心的不满,实为一种抗议。在我国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人的底线就是沉默自由。然而,那个时期,连沉默自由都被取消。近年来,兴起一股所谓的“忏悔”热,或者说是“要求别人忏悔”热,以至于连钱钟书等人都不能幸免。在那个时代,能不落井下石,保持沉默,已经是难能可贵,不可能悬之高格,强求个个都像遇罗克、张志新。当然,沉默自由是底线。而能保持底线自由的人,虽然不是战士,但也应该赢得我们的尊重。而在主张表达自由依然成为受国家法律保护的一种权利的时代,强求别人“忏悔”,反倒是对公民表达权之沉默自由的冒犯。总之,“如果是在非强迫的情况下有意沉默,则不属于这里所讲的沉默自由,而是纯粹的思想自由或隐私权问题”。

法律性

如前所述,表达自由是法律意义上的自由。法律对表达自由的意义,分两层。其一,法律的核心是对自由的保护。其二,法律的作用之一,还在于以法律的刚性明确表达自由的权限,依法对表达自由进行限制。应该说,法律是表达自由唯一的刚性限制办法。对表达自由来说,限制就是追求更好的保障。

王锋的《表达自由及其界限》一书就是从权利相对论的视角研究表达自由的法律界限,从表达自由的界限下手,最终归结到表达自由的保障,而对表达自由设定法律界限,只是手段,目的还是保障表达自由。王锋在其书的内容提要中这样说:“本文的主要立场是,表达自由作为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也具有相对性。表达自由的界限是其相对性的具体表现,表达自由的界限只能由法律来设定。法律本身要满足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双重要件,这是法律限制表达自由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所在。”

政治性与公共性

表达自由的内容确实无所不包,凡是法律未明文禁止的任何领域、任何话题,公民都可以畅所欲言。但历史和现实都在提醒一个简单的道理:表达虽然是人的天赋能力,表达自由的获得却很难说是轻易得来的。虽然天赋人权说令人愉快,但更具说服力的说法是:在各国的政治实践中,表达自由是人们在不断的斗争中争取到手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原因主要在于表达自由的对象往往是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即表达自由具有政治性和公共性”。对表达自由而言,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回避内容对象的政治性和公共性,表达自由的命运就只能沦落成为政治体制中的一个装饰性道具。

在现代世界,公民是否真正拥有表达自由,已经成为区别民主政体与专制政体的最佳试金石。没有表达自由,公民就不能行使其监督权、参与权,对政府的公权力实行监督。而缺乏监督,则容易导致绝对的权力,一如阿克顿勋爵的名言:“权力产生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而以公民的私权利监督政府的公权力,正是抑制腐败的绝好力量。表达自由权的根基也正立于此。马克思历来重视表达自由的政治性和公共性,他支持一份文件中关于表达自由的观点:“认识到自由社会言论的崇高价值和内容尊严,自由社会言论在国家生活的其他领域,在首先感到需要这种言论的领域——政治信仰的领域,在国家生活的这一真正主要的精神领域也可以通行无阻。”深研马克思恩格斯新闻传播思想的陈力丹教授也曾断言:“毋庸置疑,马克思讲的出版自由或发表意见的自由,不是聊天扯淡和出版闲书的自由,而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发表与政治有关的意见的自由。”笔者认为,“马克思讲的出版自由或发表意见的自由”,虽然“不是聊天扯淡和出版闲书的自由”,但是应该包括“聊天扯淡和出版闲书的自由”甚至是以“聊天扯淡和出版闲书的自由”为全部表达自由的基础,因为如果没有“聊天扯淡和出版闲书的自由”,“按照自己的意志,发表与政治有关的意见的自由”更无从谈起。当然,应该明确的是,政治表达的自由确实是表达自由的核心。

非实践性

非实践性是表达自由的一个特别重要又特别难以说明的特征。甄树青还把这一特征称之为“非物质性或精神性”,主要着眼于行使表达自由权后所产生的影响。每个公民以公开表达的方式传播信息,展示思想,教授知识,评议时政,都必将对他人、对社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甄树青认为“这种影响是精神性的、非物质性的,不能对他人、对社会造成实质危害或侵犯,产生物质性的后果。如果(后果)与此相反,则不属于表达自由的范围”。他还举例说,侮辱、诽谤他人,制作、传播淫秽材料,煽动暴力、犯罪,泄露国家秘密、他人隐私,干扰司法审判等等,就不属于精神性或非物质性的行为,而是物质性的、实践性的、直接产生危害后果的行为,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而不能受到表达自由权利的保护。笔者以为,“非实践性”主要指表达方式不能直接导致及时的、见诸实践的危害性后果。

二、表达自由的价值

价值是什么?简单地从实用主义的角度说,价值指东西的有用性。但索之于哲学领域,价值则既是一种属性,又属于一个关系范畴。一则,它是主体所利用来满足自身需要的客体的属性,或者说是使用价值,表现为客体有实际效用,使人愉快等;再则,它表明的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要与满足的对应关系,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表达自由作为受到法律保障的政治权利,其价值必然体现为法律价值。而什么是法律价值?“法的价值是以法与人的关系为基础的,法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是法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人关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它是“在人(主体)与法(客体)的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法律积极意义或有用性———只有法律符合或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人与法之间形成价值关系,法律才有价值(有用性)可言”。而之所以把表达自由作为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加以保护,就是因为它具有其他权利无法替代的价值和作用。

王锋站在相对自由的立场上,指出:“对表达自由设定法律界限,目的就是通过法律价值的引导,保障表达自由充分发挥其价值”。因为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制与表达自由的价值关系极其密切。当表达自由的价值与社会追求的其他价值发生冲突时,就不能不涉及到表达自由的限度问题,这一限度也只能由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法律来设定。简而言之,对表达自由实行法律限制只是手段,而发挥表达自由正当的价值才是目的。正是通过对表达自由施以适当的法律限制,表明了什么是表达自由权利发挥所期望的正当价值的条件。

关于表达自由的价值,专家学者已经作了充分的总结归纳。早年的密尔就意见自由和言论自由曾做如是总结:“讲到这里,我们已经从很清楚的四点根据上认识到意见自由和发表意见对于人类精神福祉的必要性了(人类一切其他福祉是有赖于精神福祉的)。”接着他具体阐释这四点根据,以证明意见表达和言论自由的必要性。因为,表达自由的过程实际上是不断在纷乱的言论中检验真理、获取真理的过程,表达自由则是寻求真理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此,要捍卫每个人表达意见的权利,不管是对是错,其价值都甚大。因为“假定全体人类都执有一种意见,而仅仅一人持有反对意见,这时人类要使那一人沉默并不比那一人(假定他有权力的话)要使人类沉默更为正当……迫使一个意见不能发表的特殊罪恶乃在于它是对整个人类的掠夺,对后代和现存的一代都是一样,对不同于那个意见的人甚至更甚。假如那意见是对的,那么他们是被剥夺了以错误换真理的机会;假如那意见是错的,那么他们失掉了一个差不多同样大的利益,那就是真理与错误冲突中产生出来的对于真理的更加清楚的认识和更加生动的印象。”从这段话还可以看出,表达自由权利里蕴含着民主的内在机制,不是多数人压制少数人的权利,而是在多数人自以为是的时候,依然要保障执不同意见的反对者的表达自由权。

同类推荐
  • 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

    大学该怎么读:给大学生的75封回信

    本书是新华社原总编辑南振中在担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期间,利用一个寒假给75位大学生的回信。书信的内容涉及大学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选书、如何读书、如何做读书笔记以及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与就业前的准备等。内容丰富,语言朴实,对当代大学生真正上好大学这堂人生课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和谐家庭建设,古往今来积累了丰厚的和谐家庭建设的宝贵经验。本书有目的、有计划、有章程地介绍和谐家庭建设,并总结出系统经验。全书分前言及家规、家风、家长、家教、家庭关系、家务管理六章,全面规范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 传媒实践力

    传媒实践力

    来自传媒一线学者的经验总结。内容涵盖新闻、传播、出版、公关以及广告等方面,描绘新媒体发展现状,阐述传统媒体的行业特色;探讨手机媒体的优劣,分析网络媒体的趋势;详解新闻传播理论,梳理伦理法规脉络。持论有据,案例经典,既可领略草根博客的犀利,又可触摸学术论文的深邃。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二卷(1603-1840)

    进入江户时代,历来颇受尊重的中国文化受到日本儒学、国学、兰学各家的质疑与挑战。朱子学之外的儒家各派,或为复兴中国先秦孔孟之道,或致力于儒家思想的实学化和日本化,都对朱子学的诸多命题提出了质疑。国学家出于狭隘的民族主义,以日本为世界中心,对中国进行了全面否定。兰学家以西方科学和思想为依据,出于实用主义,提出了中国思想已经不合时宜。“江户三学”对中国的认知虽然不尽相同,但都不同程度地否定了中国及中国文化,并对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热门推荐
  • 红楼幻梦之我非黛玉

    红楼幻梦之我非黛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林家双玉,一个是绛珠草转世要还神瑛侍者灌溉之恩,一个是善财女下凡要报答林家的救命之恩,一个是生生死死要为了贾宝玉,一个是费尽苦心要拆散这段孽缘,到底谁是谁的真爱,谁是谁的良缘,且看红楼幻梦我非黛玉。
  • 小青梅超萌哒

    小青梅超萌哒

    【已完结】【青梅竹马、超级甜宠文】“小哥哥,你有女朋友吗?没有介不介意有一个?有了介不介意换一个?不想换介不介意多一个?”初见,锦乔对隔壁的小哥哥一见钟情,从此开始了日常撩男神的生活。“如果有一天,我说想你了,不是说这天想你了,而是这天我憋不住了。”“我喜欢你已经超过两分钟了,不能撤回了。”“你现在不珍惜我,我告诉你,过了这个村……我在下个村等你。”……后来的后来,她挽着别的男生笑颜如花,“二哥,这是我男朋友!”他冷冷一笑,“当初是谁说做人要礼尚往来,她喜欢我,我就得和她在一起?”【月逐江水,我逐你,落叶归根,我归你……从问候到情话,从校服到婚纱,全世界70.57亿人,我的故事里,只有你的名字。】
  • 迫嫁:帝妃难宠

    迫嫁:帝妃难宠

    她是卫国多愁多病,心有七窍的盛名公主,嫁于雪国英明睿智,果敢狠绝的少年天子——靖元帝,赐封怡妃。正史对于她的介绍,只有寥寥数语。萧氏未央,卫国长乐公主,于康嘉三十五年,和亲雪国。靖元元年,被赐封怡妃。倒是坊间流传得多。传说,她曾三千宠爱集于一身,令后宫其他粉黛毫无颜色。传说,宰相范绍礼曾骂她是妖孽,并因此逼宫。靖元帝斩宰相满门于闹市,血流成河。传说,靖元帝宠她至极,却灭她母国,令其父客死异乡。后宫争斗,宰相逼宫,太后篡位,王位之争,卫雪大战......处于风口浪尖上的她,到底是他的一颗棋,还是烙在他心底最深处的女子?
  • 娘子是朵黑莲花

    娘子是朵黑莲花

    有人告诉罗佳筝,她生活在一本书中,本来是书中的女主角,可嫡女女配被人穿越,将要取代她,成为天选之女,而她会失去一切!罗佳筝只当那人疯了,胡言乱语。
  • 纯情大明星

    纯情大明星

    一觉醒来,顾独发现一切都变了,按照历史发展的轨迹本该出现的经典歌曲,还有电影电视剧,居然都没出现。最最重要的是,自己竟然成了一个渣男,娱乐圈公认的渣男。“喂,你说清楚谁是渣男”一本不一样的都市娱乐明星文,讲述了一个末路反派绝地逆袭的求生故事。VIP群:851014380书友群:871335981
  • 比尔·盖茨的10大工作法则

    比尔·盖茨的10大工作法则

    本书系统地从多个方面和角度深人剖析了比尔·盖茨从创业之初到功成名就的种种工作实践,为读者总结出了10大工作法则:1.独立法则:独立自信地开展工作;2.时间法则:惜时如金地有效工作;3.心态法则:积极地投入工作;4.珍惜法则:抓住机遇成就工作;5.行动法则:激情满怀享受工作;6.决策法则:准确果断地决策工作;7.情报法则:海量信息充实工作;8.协作法则:高效团队提升工作;9.律己法则:严于律己完善工作;10.处事法则:和谐人际润滑工作。
  • 胭脂脸

    胭脂脸

    警校毕业生陈晰怀着令他想起来就会激动不止的梦想步入警察人生,但他最初面对困难、危机、陷阱及林林总总的阴谋诡计时,毫无设防的他一度显得那样幼稚和弱不禁风。梦想曾在短瞬支离破碎,但针锋相对的较量却始终暗流涌动。陈晰的刑警父亲早年因公牺牲,凶手始终未能抓到,他把破获这起案子当作警察人生的最基本使命。然而,他与杀父仇人结为知己却全然不知。围绕着仇人卷起的漩涡,陈晰又丧失了意志坚强的朋友和战友,也丧失了心灵弱不禁风的爱人。这个漩涡里没有救赎,只有毁灭。为了掩盖狰狞,所有人脸上都涂抹着一层厚厚的粉脂,最终却全部面目全非。陈晰深怀对自己职业的无限执着,重新寻回自己的他与战友一道将真相剥茧抽丝般逐步呈现……
  • TheTenant of Wildfell Hall

    TheTenant of Wildfell Hal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试爱成婚,总裁大叔棒棒哒

    试爱成婚,总裁大叔棒棒哒

    林小月在婚前被男友劈腿。酒吧买醉,破坏了神秘男人的好事。她醉意朦胧指着对方:“就你了,试婚吧。”一觉醒来竟莫名签下试婚合同。从此,与人共居的生活一团乱麻。某个月黑风高夜,他钻进她房间。她猛然惊醒唬道:“你干嘛?”“试爱。”她一直觉得,这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老爷型男人小时候一定得过病,死不要脸症晚期。使唤她使唤的那叫一个得心应手。不过,他也不是没有优点。比如说,他总会在她落魄至极,需要人安慰的时候出现帮她。她以为,这是爱。直到电视上播放邵氏集团总裁与云氏千金云子安订婚的消息,她彻底傻了眼。她家这个娇弱症上身的男人居然跟电视上邵氏集团总裁邵昀霆有张一模一样的脸。
  • 凤握天下

    凤握天下

    一所贵族学院,一个宛若天使的转学生,玄幻的大门就此开启,寻找上古神兽?上古世家的传承者的使命?四大凶兽又将闹出怎样的风波……这一切的一切,都等着你们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