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79100000009

第9章 关于组织结构:政府新闻发布的三种模式(3)

1.信息收集与分析模块的整合

1942年6月13日,在罗斯福总统的命令下,“战时信息局”也有将其翻译为“战时新闻局”或“战时情报局”,笔者认为“战时信息局”或许更贴近其本意,并且与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建立的“公共信息委员会”在通用的译法上实现统一。(Office of War Information)得以建立,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的新闻评论员埃尔墨·戴维斯(Elmer Davis)被任命为首任局长,任职之前他还曾在《纽约时报》做过10年记者。戴维斯这样表述该局的任务:

不仅使美国人民知道战争的进展情况,也要使他们知道战争是怎样发生的及其发展前途——它的性质和起因,我国政府是怎样指挥这次战争的,以及(除了国家的生存以外)我们还希望从胜利中获得什么东西。

除了如上所谓公开的告知功能外,“战时信息局”实际上更像它的名字所体现的那样担当起为美国政府收集信息的职能。“战时信息局”能够像报纸的本地新闻部一样发布关于战争的各种消息,得益于它开创性地将“信息分析”模块——“事实与数据统计局”嵌入新闻发布体系。

战时信息局直接对总统负责,分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国内部由“政府报告局”、“事实与数据统计局”、“信息协调局”和“应急管理局新闻处”4个主要从事国防信息采集和发布的政府部门合并而成。战时信息局下设新闻处,其主要职能是代表国家发布战争新闻。新闻处的年度预算为100万美元,有250名固定雇员。有关战争的新闻稿件(包括消息、图片等)和背景材料由此发送到国内各地的新闻媒体和海外新闻处,然后再通过海外新闻处向世界各地发送新闻。

国外部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战时信息局的海外延伸,即设在欧洲、非洲和亚洲等地建立的26个分支机构——美国新闻处(U.S.Information Service),1945年8月31日,杜鲁门总统发布9608号行政令宣布解散战时信息局,但是保留了其海外的分支机构,划归国务院(U.S.Department of State)美国政府重要的内阁部门之一,主管外事的行政机构,相当于中国的外交部。领导。

其二是将广播电台作为对外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即美国之音广播电台(Voice of America,简称VOA)。1942年2月24日,珍珠港事件后的第79天,VOA首次播音。这天,播音员威廉·黑尔(William Hale),从当时的VOA总部纽约,用抑扬顿挫的德语说道:

美国之音开播了。直到今日,美国已参战七十九天。从今日起,每天在这个时间,我们将播报美国和战争的情况。新闻中可能有好消息,也可能有坏消息,本台将如实报道真相。

奉行“如实报道真相”的VOA在开播不到四个月之后,便由罗斯福下令收归政府所有,成为刚刚组建的战时信息局的直属电台。

从组织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美国政府对“战时信息局”各下属单位的职责划分是比较清醒的,连命名都很到位。国内部的四个单位,有专司信息处理与分析的“事实与数据统计局”;有专司在各部门之间互通有无的“信息协调局”;有对外发布成型的信息产品的“新闻处”;还有向上级部门汇报信息的“政府报告局”。除了对信息收集这一环节的分工没有明确体现在这一结构中之外,可以说这一体系几乎涵盖了信息循环的基本过程,因此这一体系也成为“二战”之后美国政府整合信息系统的基础模版。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杜鲁门下令取消战时信息局的国内部,并将其国外部包括“美国之音”一起划归国务院。但是战时信息局的相应职能并未因为“热战”的结束而结束,继之而起的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冷战”,使政府对信息发布管理的需求进入到常态化,信息发布的任务也因此有了新的、更加常态化的归属部门。

2.信息发布模块的整合

1953年,艾森豪威尔总统建立了一个新的政府部门——美国新闻署按照字面的翻译实际上仍然应译为“信息署”,鉴于目前国内的相关书籍均将此译作“新闻署”,为不致带来读者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困扰,此处遵从后者的翻译。美国新闻署的官方网站是:http://www.usia.gov(United States Information Agency,USIA)。新闻署署长由总统任命,直接向总统报告工作。VOA也便归于新闻署的领导,但在外交政策上接受国务院的指导。

实际上,这一过程并不像想象中的从一个名字换到另一个名字那么容易。1953年1月29日,艾森豪威尔组建了由他最亲密的朋友纳尔逊·洛克菲勒出任主席的总统政府组织咨询委员会,委员会力劝总统,“建立一个新的对外信息机构,整合现在美国国际新闻署、技术合作署、共同安全署和被占领地区政府有关的、国务院负责实施的各种最重要的对外信息计划和文化教育交流计划”。洛克菲勒委员会还建议,“新的部门将根据类似于1947年《国家安全法案》中阐明的有关中央情报局的安排,在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现在授予国务卿的权力和责任应该转交给新部门”。洛克菲勒委员会的建议意味着,美国政府的大部分国际信息传播计划将从国务院转到另一个单独的机构中。问题是,当时的国务卿杜勒斯并不认为这样有什么意义。杜勒斯认为宣传就是最传统的传单、广播、海报等,但是艾森豪威尔显然更倾向于洛克菲勒委员会的建议,他认为国际信息机构的重组计划是可行的。

1953年6月1日,艾森豪威尔向国会递交了核心内容是建立美国新闻署的1953年第8号改组计划。艾森豪威尔在论述这个改组计划时说,把各种信息计划整合进一个机构“看来是一个提供真正统一的和更富效率的合理方式。此外,这个举动把所有用于对外信息行动的资金置于统一的管理之下”。艾森豪威尔还提到,考虑到信息活动和“处理外交事务和实施国家安全政策”之间的“直接关系”,授权国务卿“掌控美国信息计划的内容”,但是,“美国新闻署的署长将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向我汇报,并从我这里得到指示,或者我以其他方式指导他的工作”。这种安排事实上使即将成立的美国新闻署成为总统的代言人,而艾森豪威尔本人则通过美国新闻署对美国政府的国际信息计划拥有了更大的影响力。

1953年7月30日,艾森豪威尔总统任命曾担任美国共同广播系统委员会主席以及“美国之音”顾问的西奥多·斯特赖伯特担任美国新闻署的第一任署长。两天之后的1953年8月1日,美国新闻署正式建立。此后不久,斯特赖伯特便对新闻署的内部编制进行了改革。

斯特赖伯特设立了政策计划办公室,统筹规划目标、调整信息政策、全面负责计划的内容,并任命了主管美洲、欧洲、远东、近东、南亚、非洲等几个主要区域的助理署长,要求他们每年至少有一半的时间在他们主管的地区工作,而且给予他们很大的海外活动自主权。美国新闻署驻世界各地的办事处名为美国新闻处(U.S.Information Service),沿用了“战时信息局”时期的命名。在驻在国首都的美国大使馆中的公共事务官员(Public Affairs Officer,PAO)指导在这个国家中的所有美国新闻署雇员的工作。这种由华盛顿的美国新闻署总部提供政策指导、资金、行政支持、设备和供给,由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负责具体工作的运行模式既能保证政策、行动的统一、协调和延续性,又能兼顾针对不同地区具体情况的灵活反应。也许正因为如此,美国新闻署的内部机构编制几十年中几乎没有什么改变。

整个“冷战”期间,新闻署卡特总统在任的一段时间里,新闻署曾被更名为“国际交流署”(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Agency,ICA),为了不致将其与美国的中央情报局(the 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CIA)混淆,1982年该机构又重拾“新闻署”的名字。成为美国政府向外发布信息的一个重要的整合性平台。美国新闻署前职员费祖·格林(Fitzhugh Green)称新闻署的产品是:

观念、理念、信仰、知识、事实、数据和文化,它们以书籍、电影、手册、杂志、电视、广播、照片、图片、电子信号等形式源源不断地输出到外部世界中。

美国新闻署将如上产品通过“美国之音”、国际广播局及其下属的国际广播网体系输往全球,完成着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其创立之初便设定的任务:

①美国新闻署的目标是利用传媒技术向其他国家的人民表明,美国的目标和政策与他们对自由、进步与和平合法的抱负是协调一致的,并将促进他们这些抱负的实现。

②美国新闻署实现上述主要目标的活动包括:向外国的人民解释和阐明美国政府的目的和政策;富有想象力地描述美国政策与世界其他地区人民的合理期望之间的相互关系;揭露和回击对美国的目的和政策进行扭曲和阻挠的敌对措施;描述美国人民生活和文化中有利于人们理解美国政府的政策和目标的重要方面。

③在必要的情况下,除了美国之音的工作外,美国新闻署有权就其他国家政府能够设想出其归属的事件与其他国家的人民进行通话。

据1980年的统计,美国新闻署在128个国家设立了211个新闻处和2000个宣传活动点,在83个国家建立了图书馆。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与制作,每年向别国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

3.信息循环系统的整合

当美国新闻署进入肯尼迪时代,其既有的“对外信息发布的整合平台”这一角色,发生了一次深刻地转变。可以说,这次转变标志着美国新闻发布的信息模式的初步建立。美国新闻发布系统不再只是传声筒,也不再仅局限于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汇报,而是完成了从“片段职能”向“整体职能”的过渡,“美国新闻署不再是拿到一份政策文件,然后被告知充分地利用它”。在信息循环意义上,新闻署开始了“信息收集→研究分析→决策咨询→新闻发布→信息收集”的运转尝试。

这一系统具有如下两方面基本特征:

(1)决策咨询职能的拓展

1962年1月25日,肯尼迪总统发表声明,授权美国新闻署承担“向总统和他在海外的代表以及那些负责介绍和策划美国政策、计划和官方声明的各种部门、机构提供有关国外舆论所具有的含义的建议,来帮助实现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肯尼迪政府时期美国政府的档案文件证实,肯尼迪总统的这份声明很快就由美国新闻署付诸实践。

决策咨询职能的正式确立无疑提升了新闻署的行政地位,长期被国务院忽视的状况也得到了改善。这些深刻地变化首先表现在美国新闻署的高层官员在外交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作用加强了。肯尼迪政府在制定外交政策时会咨询新闻署的建议,而新闻署的署长也获准参加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所有会议。除了署长之外,署长下属的主要官员也可以每天与白宫、国务院和其他联邦机构的同僚磋商。

(2)研究分析职能的常态化

为了发挥决策咨询的功能,美国新闻署必须实时监测国外民众对美国外交行动和外交政策声明的看法以及他们对其他重要事件的反应。“战时信息局”时期的“事实与数据统计”工作得到了深化。

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期间,美国新闻署每天两次报告全球的反应,然后根据需要陆续提出报告,并在恰当的时候全面评估形势。另外,美国新闻署舆论研究的范围和深度都增强了,开始既研究国际舆论当前的观点,也考察世界人民长期的价值观和理想抱负。1963年,美国新闻署的调查研究办公室进行了第一次旨在考察全球态度的世界范围的舆论调查。

同类推荐
  •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语文卷2)

    好课是这样磨成的(语文卷2)

    如何上一堂好课?把握教学细节,完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反思。本书通过实录和过程叙述,以情景和细节再现了名师课堂,既有众多一线教师对名师经典课例的思考、赏析,又有名师们自身对课例的教学反思。品读此书,您可以发现每个课例都有独特的色彩、丰富的内涵,每位名师都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广阔的教育视野。从经典课例中撷取精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
  •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

    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

    本书是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主要从职业发展与职业道德、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道德、各行业职业道德建设、科学精神及塑造、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也有对医疗、教育、科技等当前专业技术热点内容进行探讨并总结。
  •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

    谁绑架了中国父母

    一个曾经的高中语文老师对当今社会问题尤其是教育热点问题的一以贯之的冷静思考,一个全职爸爸十年陪读的心路历程,一个“特派记者”卧底教育的特别社会调查,一个五音不全的男人培养陪伴音乐才女的感悟和感动。作者以散文的笔调和生活的语言,借一个个平实的故事,娓娓道来中国教育的沉重社会现实,并为诸位父母开出了解决诸问题的良方。有理念,有做法,有见证。可读性和可操作性都很强。全书核心理念是:爱容易,爱到很难;随意的选择,就是故意的加害;大人在爱的名义下,爱孩子,爱死了孩子;小孩无错,大人要打。以“谁绑架了中国父母”为题,把父母置身于被同情被解救的境地,易于引起共鸣。
  • 经济法

    经济法

    《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精品系列教材:经济法》既系统全面又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的介绍,做到简明扼要,阐释清晰,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论述系统而又重点突出。《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精品系列教材:经济法》在内容上力求反映我国经济法制建设和经济法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内容设计上由浅入深,由点到面,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先介绍基本知识,再用知识拓展和知识链接的形式。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讲行剖析,结合同步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文学艺术家(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庚子国变记

    庚子国变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神级训练家

    神级训练家

    带着顶级饲育家、协调家、训练家的知识,带着常磐之力、重力来到神奇宝贝世界。超神从小开始,直至踏上巅峰。
  • 开创魔法时代

    开创魔法时代

    终有一日,神圣的教堂会倒塌,云端的国度将坠落,那高高在上的神明,亦必将陨落!到那时,唯魔法与世长存!——霍恩.梅姆海林ps1:魔法建设文,讲述主角霍恩依靠微薄的魔法传承,在魔法的荒原锡兰大陆建立一个魔法体系的故事。ps2主角不是穿越者,不要错误带入,本书读者Q群733347273 PS3:新书灾厄收容所,已发布,已签约,求支持。
  • 明诗评

    明诗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位面无限重生

    位面无限重生

    一言不合就自杀,没有任务是死一次解决不了的,死一次不行,那就死两次!无限恐怖-生化危机,死亡一百五十五次。新铁血战士,死亡三十一次。虐杀原形,死亡十五次。魔兽世界,死亡???次。权力游戏,死亡???次。怪物虐人,死亡???次。……智多近乎妖?不不不,我只是读档读多了而已。艹,都死了那么多次,怎么还找不到隐藏任务!一个拥有死亡回放能力的青年在无限世界中的奇幻历险,又称叶思雨的一千万种死法。
  • 鬼门关志

    鬼门关志

    公元2000年,一座村庄离奇消失,远地上学的他逃过一劫。 时隔多日,接到久违的电话,他毅然踏上了这条传说中的探险之路,只为解开神秘过去的偏差。父辈的传奇,家族的诅咒,以及,世代的守护。 浮云弃岛,神封荫门,死煞凶宅,极地诅咒,山魈巫魁…… 一切的一切,真相,终将露出水面。
  • 宝宝很妖孽

    宝宝很妖孽

    她曾是A市的天才学生、泰拳界的骄傲,却意外死亡。当她再度睁眼,居然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成为被家族抛弃,顶着废物名头被殴打致死的杨家“公子”时,昔日的废材便成了万世不出的天才,令整个异界为之颠覆。父母为隐藏她身上邪魔的秘密不惜和家族决裂,自此,她不要再做拖累他们的废物,定要成为他们的骄傲!不被家族承认?那便成为被各大家族争夺的习武天才,让杨家挫胸顿足,后悔不跌!尊严遭受践踏?那便狠狠还上一拳,再跺上三脚,让世人知道何谓犯我者,必诛之!后悔了?求饶了?对不住,小爷便生了这么个贱性,敬我者十倍还之,恶我者吾恒恶之!内力修炼,精神控制、召唤、炼药,这一切对她来说仿佛是与生俱来的本领。在这个充满阴谋和压迫,诡计与争斗的大陆,她努力活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她相信终有一天自己会把世界踩在脚下,君临天下,舍我其谁。当武者为了修炼内力散尽家财购买灵丹仙药却依然修为难进,而她却凭借着变异的元丹肆无忌惮的猛窜越级。更变态的是,她还是一个出色的炼药师。当召唤师为了契约一头魔兽费尽千万苦时,却有无数圣兽跑来向她大献殷勤:我是最强壮的圣兽,真正的战士,若你喜欢我还可以幻变成人形满足女主人的特殊要求。“滚!我已有上古神兽为坐骑。”而这该死的“小子”却不领情。当精神师拼着老命才能控制一头神兽为己所用时,而她却能翻云覆雨、搬山造物。管你什么神兽,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你还是死路一条。面对各方势力的拉拢,“臭小子”却死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死不挪窝,并给出超级言论:“不喜争斗、只喜美男”。人们在恶寒这个男人的怪趣味时,谁看清了她才是倾城容颜、绝色天下。
  • 帝仙嫁到:殿下请接招

    帝仙嫁到:殿下请接招

    她本是一代帝仙,手掌帝仙令,号令天下修仙人。奈何一朝算计,就此陨落。只是,顺风顺水的时候突然出现一个美男自称是他夫君是怎么回事??某男邪魅一笑:“你是为夫的娘子,现在,以后,这一辈子,都是了哦。”左边是俊美夫君,右边是乖巧萌宝。嘿!大仇还没报怎么就开始过日子了??“娘子安心报仇,孩子有为夫照顾!”
  • 震撼中学生的101个故事

    震撼中学生的101个故事

    当我们阅读历史,阅读生活,总会被一些人的经历和故事所感动,不仅仅是这样,我们还会在他们的身上,得到一些十分有益的启示,而这些启示会激发我们奔向未来的勇气。本书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们对知识的实际需要,通过大量查阅资料,耐心细致地筛选出101个故事,其中既有名人小传、民间故事,又有情感小语、心灵故事、生活小文,还有人生哲理、生存之道,这些无不影响着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使我们积极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 倾风

    倾风

    谁不知天下第二的叶家有件趣事。明明兄长妹妹皆是卡尔大陆上数的上名号的天才,偏偏夹在中间的叶倾风是个举世闻名的废物。而且还是个万万不能欺负的废物,原因如下:叶倾天:“我弟弟再废也有爷照顾,关你们啥事?”叶倾云:“我二哥是废物?你们想不想变得比他更废?”叶倾风默默探头:“他们本来就比小爷废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