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100000012

第12章 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例(3)

志愿活动·奉献关爱收获感动

尽管地震已经过去了两个月,我们还是遇见几批来自不同高校的志愿者。

我们刚到安置点便在位于A、B两区之间的党员活动室看到了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十多位志愿者在组织小朋友开展活动。

他们比我们早一天来这儿,“看厕所和浴室的卫生还行吧,这是昨天我们打扫的”,一个志愿者说。

随后的两天他们都在党员活动室开展活动。通过广播叫来了安置点的小孩,开展各种游戏和表演。活动进行到一半时,有个孩子在独唱《感恩的心》,也许这首歌触动了大家心中共同的情感,到后来竟成了40多个小孩的合唱,志愿者们感动不已,“这几天大家特别辛苦,但是看到这样一幕,真的感觉所做的一切都很值得”。

对居民的采访中,无论何时只要谈起志愿者时,气氛就会变得相当温馨。“我们很感谢他们,那么远地来帮助我们,关心我们”。由于我们自我介绍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居民们便拉着我们的手不停地说谢谢。

之后与西南财经大学志愿者们联系获悉,当他们离开安置点回学校打车到汽车站时,的哥坚持不收他们钱,还说:“你们是来帮助我们的,怎么能收你们的钱呢。”大家还是执意留下了钱,同时,也将这份情谊留存在心底。

媒体·无冕之王的“靠近”与“疏离”

5.12地震后,媒体迅速及时的报道受到了各界的好评。对于受灾的群众而言,媒体是他们了解灾情、了解中央政策、了解外部信息的主要方式。那么,作为被报道的主体,他们又怎么看待媒体在此次报道中的表现呢?

媒体选择·期待“靠近”

要了解安置点居民对于媒体的看法和态度,首先要知道他们平时主要的信息来源。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出了结论:

不难看出,在了解外部信息上,报纸成为了居民选取的最主要媒介,电视紧随其后排列第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人看报纸是因为这是他们最方便接触到的媒体。“没办法啊,电视又看不了,就只有看点报纸了”,采访中,很多居民这样表示。加上报纸的传看度高,一人买的报纸会在几幢安置房传看,也是报纸占有率高的原因之一。

现在安置点内还没接入电视闭路信号,不少居民花几十块钱购买了简易的卫星电视信号接收器,但只能收看中央一套、四川电视台等几个频道,图像的质量也是时好时坏。即使这样,能看上电视的家庭还是很引人羡慕,有电视的家庭基本都把电视作为了信息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年龄较大的居民看报纸等相对比较困难,电视直观的表达方式更为他们所接受。广播曾经是灾后初期信息不畅通时,居民使用最广的媒介形式之一。在生活稳定后,它也渐渐为其他媒体所替代。在本次调查中,仅有4位受访者选择了“广播”这一形式。

在此次调查中,有两位未满18周岁的青少年。这两位被访者在此题中均选择了“网络”,也是整个调查中仅有的两个选择该项的被访者。

安置点内未能接通网络,但附近有几间网吧。我们到达都江堰时几间网吧早已恢复营业。网吧生意不错,里边多为或玩游戏或聊天的青少年。

3位被访者表示,他们了解外部信息主要依靠他人讲述,其他亲戚朋友看了电视,读了报纸,有什么新奇的东西,就来告诉他们。这部分人受灾严重,家中没有能正常使用的电视机、收音机,看报纸又因为自身经济实力或文化水平而存在困难,只能通过他人讲述。

另有3位被访者选择了“其他”项,备注的说明几乎表达了同一个意思——自闭状态,不了解外面的情况。他们在很多方面和选择“依靠他人讲述”的被访者相似,但他们往往由于新搬入该安置点,或者性格比较内向,和周围的邻里不熟,连“讲述”都难以听到,便形成他们口中所说的“自闭”。

真实·害怕“疏离”

我们初到幸福家园安置点时曾遇到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志愿者。他们告诉我们,这里的居民由于采访太多,已经开始厌倦和反感了。

问卷中就居民对媒体记者的态度做了调查:

有近四分之三的被访者表示欢迎记者。有很多居民说:“他们那么远来关心我们,我们当然欢迎,感谢他们。”也有2位被访者明确表示“不欢迎”。

“报道太假了,根本不说真话”,这是B22幢一位表示“不欢迎记者”的先生给出的原因。他认为媒体在报道中,对事实取舍的政治性、目的性太强。报道的内容只是“部分”的真实,媒体刻意隐瞒了一些信息。这不过是“走过场”,而他们反映情况只是“浪费表情”。还有1位被访者选择了“其他”项:希望记者作真实报道。

在居民心目中报道的真实性究竟如何呢?我们用一道题的四个选项来做了简单的衡量:只有不到三成的被访居民认为媒体的报道“完全属实”,而过半的被访者觉得媒体的报道只能算是“基本属实”,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不实报道。有6位被访者甚至觉得多数都“不太真实”。

为了证明他们所说属实,居民们向我们举出相关事例:平价食堂建立伊始,各大媒体就“平价”二字做足了文章,强调食堂价格如何便宜。其中当地某报报道说平价食堂咸菜免费,而事实上咸菜都要5毛钱一份。

调查后记

直到坐上去都江堰的车,我们两人还在争执——去灾区是要唱赞歌,还是要挑“毛病”。踏上那块土地,面对倾颓的房屋和忙于生活的人们,我们突然发现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真实,真实得让之前的争执失去意义。我们所能做的,只是真实地记录“真实”。这场灾难没有把四川变为地狱,当然,无言的大爱也没有把这里变成天堂。这里的人,有感恩的,有抱怨的,有坚强自救的,也有浑浑噩噩的。这里毕竟是凡人世间,有着大同和不同,同于不同都不是我们能简单地从某一角度,用某一模板去刻画的。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我们尽力传达了灾区人民对祖国和所有好心人的感恩之情,也记录了灾区人民为新生活所付出的努力。我们还捕捉到了一些问题——生活的不便,安全的威胁,信息的不畅等等。我们很庆幸自己没有用“好”、“坏”将这里简单定性,而是客观地记下了许多真实的瞬间。

在都江堰的几天,我们经历着余震和高温,被大雨浸湿的地铺和日夜不休的蚊虫。但,我们骄傲,作为四川人,作为传媒学子,我们传递了灾区真实的声音。如果说我们有什么遗憾,那便是遗憾自己能力有限。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无力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调查和记录,只是写下这样一个报告。

对这里的人而言,他们需要的不是镁光灯,而是安定的生活。他们的希望是问题能够解决,生活能够改善。在报告撰写的一个月中,已有媒体报道安置点厨房安全隐患引起了管理层的重视。这样的信息让我们感觉很欣慰,因为只要有所记录,有所传达,现存的问题便有解决的可能,这便是我们辛苦调查的意义所在。

在调查中,我们得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党总支、都江堰市幸福家园临时党支部、幸福家园管委会等机构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同时,我们也衷心感谢“幸福家园”安置点居民对此次调查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我们衷心祝愿我们的四川老乡们今后的生活有如这个安置点的名字一样幸福美满!

教师点评

这是一份来自四川地震灾区安置点的调查报告,也是一份震后灾民生活图景的真实记录。〇七级传播学专业的袁月、周昱衡两位同学选择了“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这一颇具新闻性与挑战性的题目,以富有典型性的个案入手,旨在探讨四川地震灾民安置工作的经验规律和缺憾,使选题呈现出显著的实际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2008年7月。当四川震区惊恐未定之际,当余震仍在继续之时,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系的两个四川孩子住进了都江堰灾民安置点,他们以一颗关爱之心去走访灾民,睁大眼睛去观察周边的点点滴滴。几天时间里他们马不停蹄,采集积累了全面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给予了系统而全面的归纳整理,圆满完成调查并最终形成了这份观点鲜明、分析透彻、图表精准、行文畅达的报告,为四川灾区更好地实施安置工作提供了可以借鉴和操作的样本。

学以致用固然是大学生努力达成的最佳境界,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更是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应当融入血脉的意念。两位同学的独特选题体现出他们已经具备的新闻敏感,丰厚的调查资料呈现出他们已经具备的专业素养,完整顺畅的报告表现出他们良好的文字功力,这些足以使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而渗透在选题、资料以及报告之中的那份追求真实的勇气、那份悲天悯人的情怀、那份坚定的社会担当,更让教师感到骄傲和自豪。

(张燕)

同类推荐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本书主要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产生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些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其中在阶层矛盾中深入剖析了贫富矛盾。通过考察这些矛盾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并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视角提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藉此希望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选取张伯苓谈教育文章48篇,集中体现了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一些在公众场合的演讲则体现了张伯苓对于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向的认识。张伯苓(1876—1951),现代教育家。早年入北洋水师学堂,执教于家馆。1904年,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定名敬业学堂。1907年,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即民间所称“南开”,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1917年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次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大学。1919年秋正式开学。先后担任校长四十余年。
  • 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

    两汉风俗观念与社会软控制研究

    风俗是长期相沿、积久成习的社会风尚,对社会政治的整合起着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是一种软控制。两汉时期是中国传统风俗观念的形成期。本书通过对两汉时期的风俗观念进行政治文化考察,探讨两汉风俗观念和社会软控制之间的联系,可以认识到:两汉士人及统治者往往从政治文化角度来阐释和理解风俗,比较偏重于探讨和处理风俗与政治之间的相互关系,试图通过美化风俗来实现对社会的软控制。因此,两汉风俗观念表现出比较鲜明的政治文化特性。
  •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迷与迷群:媒介使用中的身份认同建构

    本书通过以“伊甸园美剧论坛”为例的个案研究,运用以深度访谈和观察法为主的质化研究方法,从“社会文化性”受众研究的取径切入,对中国的“美剧网上迷群”做了一次全面和深入的观照。研究发现,中国的“美剧迷群”以网络社区的形式在美剧论坛中逐步形成和发展壮大,这些能动的“迷”积极主动地使用媒介,形成了跨媒介、多元化的媒介使用方式,并在这媒介使用的过程中进行了身份认同的建构,同时本书的研究结果也为受众研究中探讨媒介使用与受众身份认同建构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现实依据。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热门推荐
  • 我在异界开健身房

    我在异界开健身房

    你想变美吗?你想变帅吗?你想拥抱白富美、钓上金龟婿走上人生巅峰吗?游泳健身了解下吧!只要998只要998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什么?你没钱?我这缺个打杂的一个月三千干不干。
  • 凤惊鸿:一代女帝

    凤惊鸿:一代女帝

    踏雪惊魂,眉色染霜,清寒空渺如他;执玉扇,倚红楼,鲜衣怒马如他;挽清酒,贵如胄,神圣无俦如他;犹记那年初雪,嫁衣璇鸿似血,泪目泣红绡,她扬袖飞衣剑指苍天:他死了,你们谁也别想活,这天下,我替他夺!
  • 一世为后

    一世为后

    重生归来,她誓要为前世枉死的爹娘与胞弟复仇,一步步的迈入权利的漩涡中心,却不料遇见了多年前在那桃花树下的男子。“四哥,你若要这天下,我陪你,无论输赢,我都与你携手与共!”
  • 易学滥觞

    易学滥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霸宠:许你一世情深

    总裁霸宠:许你一世情深

    她是离过婚的少妇,他是别人眼里的冷漠总裁,高高在上的他却只愿为她倾尽所有。她眼里含泪:你为什么总要揪着我不放?他用舌头一点点舔去她的泪水:宝贝不哭,如果有一天你亲口跟我说,我不爱琛子了,那么我一定会从你的世界消失。另注:谢谢支持和喜欢本文的亲,本文现在已设有书友群(许你一世情深)群号码:欢迎加入遇见最美的你,群聊号码:59.93.78.339欢迎亲的加入,么么哒
  • 动物植物的故事

    动物植物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博弈学(历代经典文丛)

    博弈学(历代经典文丛)

    对博弈论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囚徒困境”这个名词,这是博弈论中一个基本的模型,也是“非合作性博弈”的典型模式。简言之,这一模式代表了处于相同困境状态下,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几种选择,最后必将背叛其他人,作出最利于自己的选择的一种情况。
  • 马鸣菩萨成就悉地念诵

    马鸣菩萨成就悉地念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恶质冷少:坏男请自重

    恶质冷少:坏男请自重

    (正文已完结,番外连载中)他,商界王国的继承人。她,一枚受尽欺辱的私生女。他说;“嫁给我,你就拥有了一切,包括所有遗失的骄傲与自尊,条件是,你不能爱上我。”她说;“放心,我的心早已给了另一个人,绝对不会爱上你!”然而婚后……
  • 农门俏妃

    农门俏妃

    只不过看了一本小说不满意吐槽了几句,然后摔了一跤就到了书中,成为了故事中的女角?看着四面漏风,岌岌可危的土房,李思南悔不当初啊!自己多嘴惹的祸。既来之则安之,不是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吗?想要在这个时代生活好,不止心中要有爱,手中还得有利刃!什么退婚,什么极品亲戚,她李思南信手拈来,依靠着上辈子的潜能,她李思南照样把生活过得风生水起,有滋有味,从农田到战场,最后还到皇宫走了一番,顺带还拐了一个皇子来帮忙种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