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0400000026

第26章 报纸新闻标题的简单与才情(1)

杨明森

本文系作者给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2009级博士生授课讲义。

关于新闻标题的制作问题,有很多经典教材。如果从美学欣赏和创作的角度来研究,我认为主要涉及四个基本的原则,分别是:

恰当性原则——强调简单而富有诗意;

整体性原则——强调主题、引题、副题的配合以及版面的布局谋篇;

生动性原则——强调才情和文气;

可信性原则——强调表达的真实和准确。我们这里只讨论两个问题:简单和才情,也就是恰当性原则和生动性原则。

一、关于新闻标题的简单

一个好的新闻标题由很多要素组成。从审美的角度来评价,好标题首先要简单。我们经常说,艺术表达要以少胜多,要计白当黑。这就是简单。与简短、简明、简练、简洁、简要相似,又有不同。新闻内容要尽可能丰富,而提炼新闻标题应该走最节约的路线,以简单把握复杂。

新闻内容要丰富而简单,新闻标题要简单而丰富。

(一)简单第一层次——字数恰当

4-5栏,标题栏宽与读者视野

最佳字数8-13

我们这里说的都是主题。

读者阅读标题的基本方式是扫视,而扫视所能够接受的文字信息非常有限,新闻标题内容既要丰满,又要使读者在扫视的瞬间就能辨识。一厢情愿地往标题里充塞文字,以求增加信息含量,肯定是徒劳的。

那么,标题的恰当有没有数量的标准呢?有。很多报纸在实践中都有明确的或者约定俗成的要求。

1.标题栏宽与读者视野,4-5栏

研究字数的恰当问题,必须先说标题的基本栏宽。如果把一张对开报纸分为8栏的话,那么读者阅读的视野大致在4栏上下,相当于16开或者A4纸,杂志、稿纸等等都是这么个宽度。视野宽度应该是确定16开以及A4纸的宽度的依据之一。超过4栏宽,阅读时就需要横向移动目光,影响对标题文字的扫视。超过4栏之后,读者印象最深的还是4栏之内的文字内容。同样道理,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正文的基本栏很少超过27个字了。

大多数对开报纸的主要标题都控制在4-5栏之间。《人民日报》的主题一般不会超过5栏,最适合读者阅读。作为标题的基本栏宽,4-5栏也成为一种规范,偶尔有重大新闻则加大题宽,与平时形成鲜明对比,这本身也是在传递某种信息。

十几年前开始,有些报纸曾经片面地讲究大题区,标题大字号,这确实让人觉得新鲜。这是对中国报纸几十年风格的积极否定。但很快,大多数报纸又回归到4-5栏。这是对传统的否定之否定。

有些版面整版只有一篇长稿或者由若干篇目组成一个整体,它的主题和大标题当然应当比较大,因为整版只有一个主题或者大标题,读者会自然放慢扫视速度。从版面布局来说,也需要面积比较大的题区来实现版面的平衡。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2.最佳字数8-13

阅读视野的4-5栏之内,读者一扫之下就能辨识的字数是多少呢?

经验和有关实验说明,最佳字数是8-13。

超过13个字,读者的辨识和理解程度开始下降。字数越多,效果越差,直至忽略不读。来看下面的例子:

今年普通高等学校计划招收新生60万

普通高校计划招生60万

同样5栏题区,效果不言而喻。

4-5栏8-13字,既强调上限,也包括下限不要少于8个字。字数太少,就会加大字号或者字距,两种选择都有消极后果。字号大小是根据消息重要程度决定的,随意加大不合适。字距太大,会由于松散而削弱新闻的质量感。消息与通讯不同,后者可以加大字距或者装饰题区,那是一种联想的暗示。但消息不能。即使字数少了,也不能随意缩小标题栏宽。题宽是根据新闻分量以及版面布局确定的,不能颠倒主次。

(二)创造诗的意境

有人说,诗是删减的艺术,写诗之难不在取,而在舍。标题也是一种剪裁的艺术、舍弃的艺术。标题经过锤炼,直到不能再减少一个字,就称得上至真、至精、至美。越是精炼,越接近于诗句。这时候,标题不仅能够叙述事件、表达思想、抒发感情,而且像诗句一样,可以形成一种气象,生成一种境界。

1997年初秋,第八届全国运动会不断创造新的纪录,《人民日报》这条消息的标题是:

未及金风过已是桔橙黄

是不是诗一般的语言?

1.以少胜多之简约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汰去杂质,脱去藻饰,以少少许胜多多许。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一本报纸编辑教科书里有个典型案例,说是一条报道鲁国都城遗址开发的新闻,两家报纸的标题完全不同。

第一条是:

两千多年前鲁国都城遗址

勘探发掘工作已基本完成

第二条是:

两千多年前鲁国都城相当繁华

勘探结果表明,都城面积近四十万平方公里,有十几座城门,城内有八条交通干道,并有多种作坊遗址

两者的区别在两点:一是繁杂与简单,二是单薄与丰富。前一个标题用了20个字,虽然折成两行,实际上是一个长句子,只是平庸地叙述了工作进程。后者一行主题13个字,包含了两层意思:发掘基本结束和对发掘结果的形象描述,显然这是节约的、简单的。第一个标题是浪费的、不美的。

2.一字不冗之练达

标题毕竟不是诗,我们强调的是用诗化的方式凝文炼字,最起码,要去掉多余的字。

1987年4月新华社播发的一条消息导语的第一句是: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今天在北京接见了刚刚被授予上将军衔的17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同是这条新闻,三家报纸给出了三个不同标题:

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接见十七位被授予上将的解放军高级将领(《北京日报》)

邓小平主席接见解放军十七位上将(《工人日报》)

邓主席接见十七位上将(《人民日报》)

越往下读越简单,读到第三个你会感叹,原来可以这么简练!邓小平当时唯一的职务就是中央军委主席,因此可以直接用邓主席;上将当然是高级将领,当然也只能是解放军;最糟糕的表示还有“被授予……的”。第一个标题26个字,虽然占了6栏,仍然密密麻麻,非常小气。

3.含藏不露之高妙

我们先来看1989年1月6日新华社一篇报道的导语和第一段:

尽管读书无用论在许多地方有所抬头,但广州不少在职青年却深感学而知不足,竞相上业余高校学习科学知识。

夜晚9点以后,广州市区的东风路、中山路、人民路等街道,每每涌现出骑自行车的人流。那爽朗的笑声和清脆的车铃声交织在一起,为羊城之夜增添了风韵。这些从夜校归家的青年男女,无论寒来暑往、风里雨里,从不间断。

《人民日报》的标题是:

不夜羊城车铃响

问君可从夜校来?

前一句描画了羊城的独特一景,车铃响,三个字,由声及形,烘托了一种动态之美。后一句“问”字最妙,自然引出“夜校”,设问句式又平添了几分情趣。标题有时间(不夜)、地点(羊城)、事实(夜校来),每行7个字,有声,有景,有问,有暗含的回答,前后贯穿,珠联璧合,寥寥数笔勾画出消息所提供的复杂内容,比消息本身多了一种含藏不尽的高妙味道。假如构建一个“广州青年争相上夜校”之类的标题,那就一点诗意也没有了。

(三)炼意炼句和炼字

关心始于注意

重点来自概括

简化直至唯一

学者和诗人论诗,强调炼意、炼句、炼字。制作标题也一样。所谓炼,就是由浅入深、由粗而精的创作过程。

1.关心始于注意

读者对新闻标题的关注,最先从注意开始。提炼标题,就是最大限度地省略次要的东西,把最能引起读者注意的内容凸现出来。

2009年12月3日,《新京报》有这样一条消息,内容涉及北京市流动人口数量、集中居住地区、管理工作的重点等。这条消息谁最感兴趣呢?是暂住人口。《新京报》的标题是:

明年起居住证

将取代暂住证

这就抓住了暂住人员最关注的内容。

2.简化直至唯一

标题内容确定之后,就要推敲文字,尽可能剔除可有可无的文字,直到字字有着落,缺一不可。锤炼文字也是一次再创作。

求得最简分数。精简文字就像简化分数,如果是繁分数,就一定要约分。不要以为字数多一点才能说得明白,其实文字越精炼,表现力越强。

换个角度去考虑。实在不能简化的时候,就需要换个角度。

“大学生积极参加首都义务植树造林活动”,强调的是大学生做了什么,比较简化。换个角度,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就可以构造出一个简短的标题:

大学生为首都添新绿

省略某些句子成分。新闻标题有许多特殊和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特别是主题,具有一定的语感跳跃性,有些助词等成分可以省略。由于读者大都是扫视,只要能意会,读者会不自觉地把省略的部分补上去。有时候,状语、定语、宾语、补语都可以删去,只保留主语和谓语,甚至只保留谓语。

题区空间非常宝贵,标题又具有一定的语感,所以基本不用标点符号。在各类报纸中,标题用得最滥的是引号,有的一个版面竟有三分之一的标题带引号。

哈尔滨“液化气”怎么了?

说的就是液化气,引它何用?

中小企业搭上信息“快班车”

快班车本是形象说法,加了引号反倒像是所谓快班车。

(四)双行主题的得与失

标题的主题绝大多数是单行,为了化解主题太长而又不好简化的矛盾,偶尔可以使用双行主题。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成功的双行主题。下面是北京某一报纸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两个标题,堪称败笔。其作者把一行主题按字数拦腰斩断,读起来令人啼笑皆非。

败笔实例之一:

市府号召全市人民扎扎

实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由于每一行都语义不完整,读起来非常别扭。其实,可稍微改一下:

市政府向全市发出号召

扎实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败笔实例之二:

通县表彰抢救十二名

烧伤工人的白衣战士

这样的标题不仅别扭,而且容易引起歧义。这个标题难做吗?不难。可改成:

白衣战士抢救烧伤工人

通县召开大会隆重表彰

也有大量实例表明,双行主题做好了,通过两行之间逻辑、语气、语义等呼应关系,可以产生单行主题不具备的独特韵味。

1985年11月,新华社曾经发一通稿,标题是:

除尘煤机可以消除锅炉烟尘对环境的污染

18个字,显然太长了。这条消息我当天夜里扫了一眼电稿,几乎没有看懂,心想这个标题由于专业术语太多,不好改。第二天,《人民日报》见报了,题区只有两栏宽,但改成了双行主题,却清清楚楚。《人民日报》的标题是:

锅炉烟尘污染环境

除尘煤机扫除乌龙

有一次,中宣部举行经济形势报告会,针对一些人担心的通货膨胀问题,强调充分肯定成绩,正确对待可能出现的困难。

为报道这一消息,很多报纸的主题都是:

充分肯定成绩,正确对待困难

不仅空洞,而且无趣。《人民日报》的标题是:

对通货膨胀如何看?

不必大惊不可大意

看似轻松直白,信手拈来,实际上是有理有趣,神形兼备,必定经过了深思熟虑。

同类推荐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中华句源(超值金版)

    本书是对中华民族积淀传承下来的经典之作的深度总结提炼,涉及到修身、养性、学习、处世、心态等诸多方而,在每条经典诗句后均附有出处、释义及延伸阅读,以期在帮助读者了解每一句经典之作的来源及现代解释外,引导读者向更深的层次去探寻、去思考。好的诗句会给人如沐春风之感。《中华句源(超值金版)》能为每一位读者带来缕缕春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 杨敬芝论文选集

    杨敬芝论文选集

    《杨敬芝论文选集》是杨敬芝在从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三十余年中,紧贴时代主旋律,以匍匐的姿态体验、见证以及思考、研究、探讨和总结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时间与发展的成果,折射了一定时期、一定地区的基层公共文化情态,可供相关学者和文化管理者思考。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容易读错 写错 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容易读错 写错 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分“容易读错的字词”“容易写错的字词”和“容易用错的字词”三大部分,每部分内容的开始,都详细地介绍了导致错误的原因,并介绍了科学的区分方法,帮助读者建立科学的思考和学习方法。每部分的内容中择取了目前比较常见的容易出错的字词,并进行了适当的注释和详细、清晰的辨析,最后还附有例句,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和区分。《容易读错写错用错的字词大全集(超值金版)》中还穿插一些趣味故事、开拓思维题目和知识解读等内容,帮助大家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保证大家阅读起来轻松愉快,受益匪浅。
热门推荐
  • 万妖法界

    万妖法界

    据传万年前,妖人两族虽偶发征战,却并非势不两立。时日,天昏地暗,乌云压城,一利器从天而降,闪耀夺目,可开天辟地,亦可逆转时空!但非何人都得以降伏!此神物落于人族之手,引得妖族胆颤心惊,寝食难安!欲下决心,将其夺之!就此,人妖两族连年开战,人族节节败退,致使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惨不忍睹!从此妖人两族便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
  • 青年作家(2015年第1期)

    青年作家(2015年第1期)

    《青年作家》是一本老牌纯文学读物,创刊于1998年,由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撰写创刊词,曾被誉为中国文学刊物“四小名旦”之一。
  • 重生甜媳上位记

    重生甜媳上位记

    【新书上传求收藏:重生后我有了锦鲤运》重生的姚瑞雪依旧成了某人的血库,如此,她决定在孙家踩她血上位之前,抢先抱住大.腿不被其用,好以报仇虐渣,却不想大.腿太粗,不如攻其心直上位。某团长,抱什么大腿,快到我怀里来!!!
  • 找人办事有方法

    找人办事有方法

    人的谋求生存与发展,所要依靠的有两种能力,一种是专业技术能力,一种是在社会上的办事能力。提高办事能力就能提高生存质量,办事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本书讲述了该如何去编织自己广阔的人脉,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何与人交往,从而使自己可以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办好每一件事。
  • The Fairy-Tale Detectives (The Sisters Grimm #1)
  • 总有天使来爱你

    总有天使来爱你

    你以为世间皆是渣男,却在抬头时发现,总有天使来爱你!
  • 天涯明月之羽月传奇

    天涯明月之羽月传奇

    这是一个关于我穿越到天刀世界里成为太白狗的故事。
  • 爱上楼兰王:牵手梵花开

    爱上楼兰王:牵手梵花开

    故事纯属虚构]<br/>那一场顽皮的尝试,我带着戏弄和阴谋去诱他,却无可救药的爱上了那个木头...<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 元叟行端禅师语录

    元叟行端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帝王蛊,妾本无心

    帝王蛊,妾本无心

    乱世之中,谁人都想觅一场心安,得一世白首,可三千浮华之下,已事事疮痍。一曲帝王蛊,倾尽世事沉浮,说是无心,却也有心,一日君临天下,谁人陪我看尽天涯?然而一场不死心的争夺却令她陷入一段亡命天涯的旅程。救她的那个人,给了她一张假的但却很美的容颜,也给了她一个假的名字。当她随着他踏上那一段逃亡路,她心里就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自己除了他,就没有再可以相信的人,她把自己的一切都交给他,他一直都很爱惜。纷争的天下,叵测的人心,谁会踏上权力的最高处,当机关算尽,回首一望,那些已经被自己紧紧握在手里的东西,到底哪一个才是最珍贵的?是权力?地位?还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