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300000004

第4章 境外媒体 记者与报道(4)

一、境外媒体驻华机构类型及特点

(一)新闻通讯社

目前,在中国最常见的外国通讯社包括美联社、道·琼斯新闻、路透社和法新社等。另外还有为世界各地不同的媒体集团服务的其他组织,如Cox Newspaper和Knight-Ridder。这些通讯社的记者关注的重点是突发性的新闻,因此他们非常关注本地的中文媒体,并能在一天中的任何时间进行报道。通讯社大都对记者每天的发稿量有明确要求,一个通讯社记者一天之内通常报道十几条新闻。另外,大部分在华的通讯社还安排摄影师与记者同行,通过专线将来自中国的照片发送到世界各地。

(二)日报

许多世界级报纸都在中国有派驻机构或记者,其中包括美国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芝加哥论坛报》、《华尔街日报》,英国的《泰晤士报》、《独立报》,日本的《读卖新闻》、《朝日新闻》等。在报道风格上,很多日报记者与通讯社记者一样对突发性新闻感兴趣,对新闻特写也十分看重。日报记者在撰写新闻时往往比通讯社记者更加深入,所报道的新闻会体现出他们所代表的报纸的倾向性。此外,不同于通讯社对记者每日发稿量有定量要求,日报通常要求不漏报重要消息即可。

(三)杂志

驻中国的新闻杂志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时代》(Time)、《新闻周刊》(Newsweek)和《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之类的周刊,另一种是《福布斯》(Forbes)和《财富》(Fortune)之类的月刊。周刊由于周期较短,竞争非常激烈,通常采用攻击性的报道风格。同时,经常采用专刊的形式,进行大量的调查。月刊则用更长的时间报道一个新闻事件,跟踪报道的范围可以从一个月到三个月不等,而且通常会进行深入的专题报道和分析。

(四)电视和广播

知名的国际电视广播公司都在中国设立了派驻机构,不过大部分公司仅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派遣员工来这里工作。这是因为电视和广播新闻具有高度竞争的特点,而且安排播放外国新闻的难度较大。仅有CNN和BBC这样设有24小时新闻台的机构能够经常性地报道有关中国的新闻,有时一周报道几次,而其他大型的美国和欧洲电视台则可能每月仅报道两到三次。另外,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电视新闻出现了标题化和娱乐化倾向,新闻长度也逐渐缩短,难以实现全面报道。对电视和广播而言,具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新闻事件才更具有报道价值。

(五)互联网

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一种新的媒体报道形式,成为紧随主流媒体之后的快速传播新闻的强大渠道。

二、近年来境外媒体驻华机构、记者及涉华报道新变化

(一)规模和人数逐年扩大

根据外交部新闻司的数据,截至2008年1月,共有来自54个国家及国际机构的378家机构、700名记者在华常驻。其中驻京机构322家、记者577名,驻沪机构107家、记者108名,驻穗机构8家、记者8名,驻渝机构6家、记者3名,驻沈机构3家、记者4名。

其中美国驻京媒体机构最多,有52家,记者达126名。

相比2002年,2006年驻华外国新闻机构增加了93家,记者人数翻了一番。而从2006年到2008年,短短两年时间,驻华外国新闻机构就由291家增加到378家,记者人数增幅更达36%。其中,《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已经达到5名,成为该报最大的外国记者站。仅2005年,《纽约时报》就刊登了3000多篇涉华的报道,其中445篇出自驻华记者之手,86篇新闻上了头版。

与1995年同期相比,报道总量是原来的3倍多,头版文章数翻了一番。而英国路透社则是最大的常驻机构,共有30名记者常驻中国,其中北京22名、上海7名、广州1名。很多驻华媒体机构纷纷表示,还将不断地扩大规模,以应对越来越重要的中国报道及各家媒体之间的激烈竞争。

(二)“伞兵”记者成为对华报道新力量

在中国生活工作的700名常驻外国记者,大多会讲普通话,不少人都有中文名字。当然也有一些驻华记者不懂中文,需要中文秘书随行。这些长期驻华的记者,是报道中国新闻的中坚力量。

除此之外,每年还有数以千计的到中国来进行短期报道的记者(习惯上称之为“伞兵”)。他们或是隶属于某家境外媒体,或是以自由记者的身份来到中国。例如,英国《卫报》就曾于2004年11月派遣了一个由十几名记者组成的特别采访小组(“伞兵”组),在上海展开为期一周的采访,然后将采访小组写成的十几篇角度不同的报道,集中发表在《卫报》的“上海特刊”。而诸如北京奥运会、四川地震这样的重大新闻事件,都促成了“伞兵”记者来华进行新闻采访报道。由于部分“伞兵”记者是初次来华,在中国停留的时间周期又相对较短,对中国缺乏一个长期和直观的认知,所以其对中国的报道有时候会根据预设目的去采访。

(三)城市区域特征明显

一般常驻北京的外国记者都是擅长采写政治题材的新闻记者,而常驻上海的外国记者往往是财经记者,他们的关注点往往聚焦在中国经济的发展。这些驻华记者都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背景以及较强的新闻敏感。从驻华记者的分布,也可以看出城市的特征和他们的报道重心。

当然,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聚集了最多的驻华记者,这也意味着驻华记者的报道重点是北京和上海。对于其他城市的一些常规性新闻,驻华记者并不十分感兴趣。能够引起他们关注的城市,一般都是发生了突发性新闻事件,或是发生了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新闻事件。比如在报道金融危机这一热点主题时,驻华记者无一例外都会涌向广州。而2007年,杭州凭借着“经济强市”、“文化名城”、“旅游胜地”“天堂硅谷”四大名片吸引了全球19家知名境外媒体,如美联社、彭博新闻社、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日本共同社、法新社和凤凰卫视等聚焦杭州。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外国记者涉华报道的目的是发现新闻、报道新闻。如果充分了解了他们的这种需求,与他们打交道会成为一种对外宣传的良好契机。

(四)传播手段更趋形象化、快速化、网络化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驻华记者使用的传播手段更趋形象化、快速化和网络化。

如美国《时代》周刊网站2007年专门开设了一个“中国博客”,由4位驻华记者主笔。主笔之一的奥斯汀·拉姆茨在博客里曾质疑青藏铁路建设的必要性。现在,这位从2003年开始就在香港为《时代》做中国报道的记者认为铁路通车为西藏地区发现的矿藏带来了开发的价值,同时为拉萨带来了建设豪华酒店、迎接四方游客的热潮。这些都告诉当初对此怀有疑问的人,西藏的发展对绝大多数人都有好处。另一主笔比尔·鲍威尔现在是《时代》驻上海的记者,曾经被《财富》杂志派往北京。他在该博客既讨论中国国内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也关注外国人在华投资的情况。其他两位分别是驻北京的苏珊·杰克斯和艾西门·埃勒根特。其博客中的文章涉及中国股市过热、中国春晚传统地位动摇、中国整改不规范英文标志牌等社会热点话题,也提到了南京大屠杀相关电影对中日关系的影响、中国在伊朗问题中的态度等时政问题。然而,这个博客也没能摆脱西方媒体对中国负面消息的一贯猎奇心理,其博文中不乏负面报道和误解,如渲染中国贩卖人体器官等。

(五)特刊、系列片增多

早在2004年10月23日,加拿大的英文主流报纸《环球邮报》(Globe and Mail)以《中国崛起》为题在周末推出大型报道,共分10组、65个版,气魄宏大,一时洛阳纸贵,不到一天报纸便被销售一空。《环球邮报》为了刊出这组报道,派出36名记者和学者到中国采访,历时3个月。加拿大报纸协会把它称为“从未有过的最成功的报道”。

一年后的2005年10月29日,《环球邮报》再次推出《中国特刊》,继续讲述中国崛起的故事。加拿大广播公司(CBC Television)与美国《纽约时报》联手,在2006年初推出了4辑题为《中国崛起》的电视系列报道,从政治、经济、环保、社会四个方面报道中国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惊人成就。

俄罗斯著名的旅游杂志《周游世界》在2006年8月份推出了《中国特刊》,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还介绍了北京、上海、苏州、香港等城市。CNN北京站曾派摄制组前往四川、山西、温州、上海等地进行采访和拍摄,制作了《第三只眼看中国》的系列片,连续一周在CNN国际频道向全球播出,每天早间播出两个故事,内容涉及三峡大坝落成、北京的奥运准备工作、传统文化和古建筑保护、浦东的工业贸易繁荣等有关中国发展的各个方面。而《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也纷纷推出中国特刊。这些特刊和系列片的制作报道,有很大一部分是出自驻华记者之手。

当然,这些特别报道中也不乏对中国的误读。德国《明镜》周刊就以“远东入侵”为题推出中国专刊。杂志封面上手里捧着汽车、手机和数码相机排排站立、身披银盔的秦兵马俑,表情严肃而且阵势吓人。这样的封面更加突出了“中国威胁论”的主题。

(六)接触中国百姓,关注普通百姓生活

除了一贯的对突发性新闻和重大政治经济新闻关注之外,近年来,驻华记者对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是兴趣浓厚。日本共同社驻华记者芹田一郎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以街头的年轻人身着“我爱中国”的T恤衫为报道素材,写成了一篇专题报道。他认为日本人会关注这些文化现象。而信用卡的消费热、中国年轻人的婚姻状况、老百姓的房贷等,都受到外媒们的关注。

同时,名人和普通人一同出现的频率增加。“一些外国记者在介绍中国时,既关注流光溢彩事业有成的名人,也没忘记那些寂寞乡野的普通人。于是我们就看到,甘肃卖干蘑菇的妇人和范冰冰一起出现在外国媒体上,中国著名建筑师也与街头行人一同公开亮相。这是一个矛盾的中国,也是复杂的、充满贫富差别但看上去每个人都各得其所的国家。”

第三节 境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

一、境外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

世界上有一个客观存在的中国,那就是它在发展,逐渐变得富裕,与有陆地边界的所有国家都在改善关系。另外还有一个世界各国人印象中的中国,它的形象就复杂得多了。而决定这个形象的,除了我们自己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方大媒体公司,即它们如何向世界讲述这个变化中的东方巨人。那么,截至目前,美国等西方主流媒体是怎样反映和描绘中国形象的呢?

2006年6月,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向外界公布了一组研究数字,在2005年,美国的三家主流媒体即《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报》关于中国的243篇抽样文字报道中,肯定报道占报道总数的四分之一左右,否定报道约占三分之一,中性报道的比重是40%。国务院新闻办得出的结论是:在倾向性上,三家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的中性报道占多数,负面报道仍略多于正面。而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主流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报道占涉华报道总数的60%到70%。两相比较,可以看出,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妖魔化中国仍是西方一些媒体涉华报道的主题。

国务院新闻办有关人士告诉记者,他们综合了这三家美国报纸对中国形象的描绘,大致可以表述为———经济形象:高速增长,前景广阔,积极参与世界经济交往;政治形象: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但人权、民主状况不佳;社会形象:传统文化魅力久远,但公共卫生和环境状况比较差;政府形象:以中性和负面为主;企业形象不鲜明。我们不难发现,国际上对中国形象的总体评价分为两种趋向:一种是积极的、正面的,另一种是消极的、负面的,甚至是妖魔化的。事实上,在西方主流媒体的报道中,中国以负面形象为主,“妖魔化”、“威胁论”仍是隐约的主题。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既折射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又为中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决策提供了参照。在中国日益走向开放和加快进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新世纪,这种参照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从一些境外主流媒体的涉华报道的案例中来分析其涉华报道的特点和原因。

二、境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阶段性抽样

(一)《纽约时报》网站

平面媒体与网络联合,是当前新闻媒体的新特点。《纽约时报》作为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之一,拥有点击率极高的网站。相对于平面版《纽约时报》,网站突破了地域限制,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该网站关于中国的报道呈现的是什么样的中国形象,以及如何呈现中国形象,关系到我们的国家形象,并启示我们如何有效应对关于我国的正负面新闻报道。虽然《纽约时报》网站上的大部分新闻都来自平面版的《纽约时报》,但网站还有很多特色内容,包括多媒体新闻报道。鉴于《纽约时报》的国际新闻量居美国报纸之首,想要了解境外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以及其他国家的受众对中国的认识,我们首先对该网站进行分析。

王艾莎《〈纽约时报〉网站涉华报道研究》一文对《纽约时报》网站的涉华报道进行了研究。文章把《纽约时报》网站涉华报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与报纸相同的部分。文章对《纽约时报》2006年所有的涉华平面报道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首先对报道的整体情况进行勾勒,接着对涉华报道的常规议题、重大事件报道以及倾向明显的典型报道一一进行剖析。

同类推荐
  •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影响世界的100个演说(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对世界上下数千年重大历史演讲事件做了全景式的扫描,对世界历史的真实过程做了全面的阐述,从浩瀚的历史文库中,撷取精华、汇聚经典、分辨别类对历史上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打开了一扇历史的窗口。让读者在阅读中享受知识的乐趣,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的真实、演讲者的伟大。
  •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悦读MOOK(第十九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中国传媒经典个案(1998-2008)

    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传媒大学校庆55周年之际,《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也迎来了30周年刊庆。《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迄今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作为国内创刊最早的广播电视学术期刊之一,30年来我们向广大读者奉献了160多期刊物,5000余篇论文,发行总量50万余册,为中国广播电视学术与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中国古代教育家思想解读

    本书通过对古代教育家思想剖析,系统地分析了中国古代的教育现状。
  • 世界是网的

    世界是网的

    《世界是平的》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世界无疑是正确的。通过较长时期的理性思考,《世界是网的》作者钱志新认为在“平”的背后是“网”的,网络的巨大组织作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如果将这个认识扩展到世界各个领域乃至整个宇宙,则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世界是网的。”世界的多样性决定其表现形式是千差万别的,但在包罗万象的现象背后有着共同的本质,这就是网络。
热门推荐
  • 混在忍界的日子

    混在忍界的日子

    木叶58年,是个很普通的年份。这一年,木叶十二小强还在学校里当着熊孩子;一代孝子黑绝正在为自己的救母计划而努力行动着;情圣宇智波带土还没开始收集他的尾兽;宇智波鼬正做着自己的无间道生涯;大蛇丸正努力得建设一个新的忍村;自来也还没找到真正的未来之子;纲手的赌运一如既往的差……就在大家都很忙碌的时候,火之国某地,一个小小的贵族后裔正在为他能不能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而奋斗着……
  • 毒妃惊世:绝代丹药师

    毒妃惊世:绝代丹药师

    “君天策......你别过来!”“夫人,你不乖,偷了我的种就想跑?”洛千雪这辈子最怕两件事,一是某帝君逼她成亲生娃,二是某帝君发现她偷了他的种跑路。仇敌找上门她都能一巴掌拍回去,但帝君缠上身?她惹不起还躲不起吗?她跑,他追;她想好好虐渣复仇崛起,他动动手指就把她的仇敌清理了一个二净。他将她紧紧拥入怀,一宠成瘾,再宠上天!
  • 友古词

    友古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苍穹霸体

    苍穹霸体

    【最强玄幻热血爽文】一尊武魂,可寂灭乾坤!一滴霸血,可化道韵规则!一把轩辕,可斩天穹横裂万界!他从地球而来,身怀绝世苍穹霸体。武侠招数,随手便来!动漫大招,翻手用出!游戏技能,任意推演!“天不容我,我便诛了这天!”
  • 余生,请将我遗忘

    余生,请将我遗忘

    程雨霏说:余生,你将我遗忘沈越苦笑,云淡风轻地反问道:没有你,我哪有余生?四年前,她淡淡一笑,容颜惊艳却不经世俗沾染,世界都为她失去了光泽。从此他便认定了她。可她心里有个秘密,横亘在两人的爱情之间;再次见面,她却与旁的男人过往甚密;他道:我不同意分手。她苍白一笑:可你已与别人有了婚约。他握住她的手,目光灼灼:我可以悔婚。她倍感讽刺,婚都可以悔,誓言又算得了什么?……时光荏苒,事过境迁。一日,她泪眼朦胧地问他,“那年你说娶我,现在还作数吗?”他笑着将她揽入怀中,“作数,一辈子都作数。”
  • 我在这迷路

    我在这迷路

    跟随你的步伐,我已迷路,可否指引我再次前进
  • 这片星域归我了

    这片星域归我了

    在这片神秘的星域里,有能加速疗愈的命金,有能使人狂乱的癔石,还有各种未知的神奇矿物。因为意外流落至此的银河联邦调查员林介,带着两名来自土法师星球的女孩,一群从海盗手中解救下来的人质,开启了他的星域领主之路。秘法,秘劲,魔法,科学……星空如此浩瀚;日常,斗嘴,种田,劫掠……想必会很精彩。
  • 穿越古代当皇后:独宠妖后

    穿越古代当皇后:独宠妖后

    <腾讯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刚穿越过来,就全身光光的被一个只穿小裤裤的大帅哥抱在怀里!还是个古代美男!这是怎么一回事!什么?他竟然是本姑娘的未来夫君,现在的皇帝大人?不行不行,虽然他确实温柔得要死,并且本姑娘对他印象还不赖,但本姑娘真的不想成亲啊。所以对不起了,皇帝大人,本姑娘要逃婚了,你的皇后就另选高人吧!本文开篇小白,其实男主是个腹黑帅哥啊,大家千万不要被他的温柔外表所骗(汗,我是在剧透。。。)反正后文有点小虐(脆弱的亲们请自备纸巾哦呵呵),不是和有些亲想的那样简单的剧情,风吟写的文一向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大家接着往下看,就能彻底见识到了,希望到时不要暗叹阴谋太多啊,呵呵。此文腾讯首发,倘若有与本文名字一样的文文,请别说风吟抄袭,请认真看本文的内容再来说话,名字一样的事情很常见,请别拿本文名字来说话。
  • 末日之丧尸侵袭

    末日之丧尸侵袭

    贺豪,一名死刑犯人。在押赴刑场的途中遭遇末日的陨石浩劫,意外失去右臂的他获得了名为渡鸦的机械手臂。且看他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封为末世王侯——“胜利的喜悦,令我咆哮不已!”
  • 音乐之神2016

    音乐之神2016

    原计划单女主,不过根据读者意愿~主四代,红毛、宇少、粉墨、兔瓦斯及其他四代、五代女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