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1900000006

第6章 分化与融合并存(5)

从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广播电视节目(主要是电视剧)的输出额已达4200万美元,总体的卖出规模在各文化产业类别中居第二位,而且超过其进口额。MBC的电视剧制作人士认为,由于韩国的国情,电视领域的三大广播公司垄断国内电视剧市场,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拍片及向海外推介,如果过于分散,将难以形成规模发展。韩国经济模式的特点之一就是几大公司垄断经营,在媒体领域也是如此。三大报纸垄断报业市场的74%,三大广播公司垄断电视市场的75%左右。在政府新的文化产业政策中,将推动和扶持地方报业的发展,限制三大报的市场占有率不能超过60%;在广播电视方面制定社会制作节目的配额比例等。传媒业力图“赢家通吃”,政府却试图拆分,这里面既有政治原因,比如家族性的三大报的保守立场,与现政府的敌对等因素,也有经济原因,政府要重新调整经济结构,吸引更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更要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

政府为了向海外推介韩国的文化、历史,大力介入电视剧的海外营销。韩国历史上有许多传奇故事,也有非常独特的传统文化。以前每拍一部历史影视剧,为了寻找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相关资料,电视台都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还很难做到准确。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韩国政府创立了“原创文化数码机构”和“故事银行”。前者涵盖了韩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风俗习惯、服饰、音乐、饮食、兵器等相关资料,后者则收集了大量的韩国历史故事,仿佛两个巨大的“文化数据库”。只要输入关键词,相应的资料便一一呈现,从而大大方便了影视制作,而且还能确保准确无误。对于优秀的历史剧,韩国政府还会出资购买版权,向海外推广,鼓励影视剧发掘历史文化。各地方政府建立韩国广播公司历史剧外景基地,吸引游人文化观光,开发影视剧的外围产品,带动和延长文化产业链条。

2.“中国模式”:政党倡导、政策调控、经济扶持、内部整合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长期以来没有将文化作为产业来经营,对其商品属性、产业属性存在论争,文化被赋予了更多的意识形态色彩。相比之下,传媒领域的产业化发展是我国文化产业体系中起步较早的“领头羊”,从20世纪80年代初便开始“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改革,逐步尝试多种经营,90年代中期又率先进行集团化重组。200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17号文件”,对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的产业组织政策进行调整,推动各媒介产业向一体化、同步化迈进,扩大媒介产业的链条。此后有人预测,文化娱乐产业也将与媒体业共同发展,“从2002年起,随着本土文化产业的成熟,市场一度热捧的传媒概念将逐渐被文化产业概念所代替”。果不其然,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文化领域面临冲击,文化体制的改革已经箭在弦上。2002年4月9日,集印刷、出版、发行及进出口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的中国出版集团挂牌,由人民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八家国家级出版社和新华书店等组成,下辖出版公司、发行集团和印刷公司三个子公司。“入世”效应开始在文化领域显现。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深化改革同调整结构和促进发展结合起来,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深化文化企业单位内部改革……”党和政府推动文化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正式浮出水面。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中说,“文化产业一般是与公共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文化产业是一个发展中的概念,其范围随着国家管理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我国现实情况看,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艺演出业、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和艺术品业等。从国外情况看,文化产业的范围涵盖了文化艺术产业、广播影视业、新闻出版业、信息网络服务业、教育业、旅游业、体育业、广告业、会展业、咨询业等。”

2003年7月,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集体学习中,邀请了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做专题讲座,介绍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可以说,这是党对中国文化发展重新确定思路的重要信号。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颁发了《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试行)》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试行)》。其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提出“通过股份制改造使文化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符合条件的可申请上市”。中国传媒大学金梦玉撰文介绍,“国办发105号文件就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的有关政策,从财政税收、投资和融资、资产处置、工商管理、价格等方面,作出了适用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试点地区的具体政策规定,还从国有文化资产授权经营、资产处置、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人员分流安置、财政税收、法人登记等方面,作出了适用于转制单位的若干政策规定。”

在这次改革试点确定的名单中,报刊、出版社、广播电视领域试点单位居多。

而改革方案最大的体制突破表现在把事业部分留住,剩下部分则大胆地放开,比如,把其经营部分剥离出来,转化为企业,报业集团下属的子报、子刊可以有选择地转制为企业试点;对于那些产业属性强的科技、专业类报刊、图书等出版单位,进行试点转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国传媒体制转制改革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被明确提出。对于中央确定改革试点的八家报纸进行的合作改制,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负责人重申,“都是局限在经营领域,是委托经营,本身没有出版权和媒体所有权。

出版权和媒体所有权由报纸的主管单位拥有”。“无论怎么改,党管媒体不能变。”

政府还通过一系列经济措施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税收方面,对政府鼓励的新办的报业、出版、发行、广电、电影、放映、演艺等文化企业,给予免征1~3年的企业所得税照顾。对试点报业、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集团,符合规定的可给予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在人员分流安置方面,对转制时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的人员,在与本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可以提前离岗,离岗期间的工资福利等基本待遇不变,单位和个人继续按规定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时,按企业办法办理退休手续。在无形资产处置方面,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作价入股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40%。目前,政府更多地以优惠的财税政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并没有像韩国政府那样加大财政投资。韩国政府已经将文化部门可获得的可支配预算提高到全部财政预算的5%的份额,仅次于国防和教育开支,强力支援文化产业的开发。

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以文化体制改革为“排头兵”,而传统的大众传媒领域成为先行者。2004年2月,北京青年报社控股了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并将其进行股份制改造。2004年12月,北京青年报社下属的北青传媒公司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中国传媒海外上市的第一家。传媒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并以传媒业带动、整合传统的文化领域,体制转换及产业化发展一步到位。

部门壁垒、行业壁垒、地区壁垒和所有制壁垒等四大壁垒,掣肘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内部整合是当务之急。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就是要逐步打破所有制壁垒,实行股份制经营,有利于筹集社会资金和外来资金。比如资产新闻实业有限公司就是由国内13家大型国有企业投资入股组建的股份制企业,该企业采用股份制形式,进行集团经营,以雄厚的资源为后盾,开发文化产业项目。新的文化产业集团必须与各种传媒紧密联合,加强创意和策划,发掘新的题材,把握时机,努力创建独立的文化产业品牌。现代高新科技革命对人类当代文化的发展正在产生着以往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当代科技的发展引起当代社会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而主导传媒形式的变化则引起了原有艺术生态格局的全面变化。

有人说,2003年是中国文化体制改革年,传媒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也全面提速。

中共十六大提出的“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在这一年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并成为文化领域令人高度注目的焦点事件。经过市场历练的报业集团正在成为这轮改革的领军方阵,媒介产业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中的主力军。

笔者曾于2003年12月专访了试点单位之一的新华日报报业集团,它于2001年9月成立,当时经江苏省委、省政府同意,注册为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为省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独立经营公司,并被列为全省35家大型国有企业之一,成为企业法人,而《新华日报》仍然以事业单位身份运行。公司与报纸,一个是经营性产业,一个是公益性事业。两种身份、两块牌子、两种思路、两个目标,中国的报业集团必须在这样的双元模式中探索。按照现代企业的发展轨道,新华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构建了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母子公司体系。由于产业主线的合理搭建,使集团进行公司化经营成为可能。2003年集团年收入超过12亿,并成功地将广告营业额占总营业额的比重由原来的90%降至60%。

一个集团内存在两种体制,事业与企业间的一些矛盾与摩擦在所难免,这也许正是文化体制改革中需要内部理顺的关键环节。比如在人事管理上就存在两种体制下人才交流的体制性障碍,也造成一个集团内员工福利待遇等方面的不平等,所以在管理层面的改革至关重要。在经营策略上,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不再单一使用密集型战略,而是同时利用自己的省级优势向外埠发展,更注重一体化战略和多角化增长。作为文化产业,必须依托其核心——信息资源和传媒平台。2002年10月,江苏的《宿迁日报》及其整合的四张县报整体加盟新华日报报业集团,使其报业的地域性联合走在全国前列。2003年7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报刊治理整顿工作,带动报业联盟再度扩大,《昆山日报》和《靖江日报》先后加入了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省报与地市县报的联合,最终促进了新闻信息资源的纵向渗透和传媒平台的延展,为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的未来发展获得了新的市场空间。发展报业经济和构建新的产业格局,利用核心竞争力对周边地区形成辐射效应。在这种背景下,报业集团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逐渐清晰,通过整合与之相关的多种元素,构建完整的结构体系,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报业体制也在渐行渐变。

2004年7月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中国证券报社整体转制为以新华社为出资人的国有独资企业,原则批准了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下属的中国保险报社整体转制为股份制企业的试点改革方案。“剥离转制主要适用于纳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党报(报业集团)。整体转制则是将原属事业单位性质的报社整体转制为企业,取消事业法人、事业编制和行政级别……成为真正的报纸出版企业,亦即新型的市场主体。”“中央已经明确党报、党刊、电视台、广播电台、人民出版社为非营利机构,纳入公益性文化事业范畴,因此,党报不在此次转制范围之内。”新华日报报业集团的体制改革属于剥离转制,而中国保险报社、中国证券报社的转制已经是整体转制,表现出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分类指导原则。

2004年1月,国内第一个全省性广电集团——南方广播影视集团挂牌成立。

它是广东省委宣传部领导下的事业性集团,以资产和业务为纽带联合各地市级广电系统。集团各成员单位将可经营部分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通过评估,以资产入股方式组建广东广播影视产业控股公司,并按各投资主体的资产状况确定股权。

通过股份制等形式,对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实现整个广东省“地下一张网”。集团对各成员单位将探索建立统分结合的管理模式,对节目导向、总量、布局、结构、质量等宏观调控,统一挂牌统一呼号,而且建立了“分级管理、多级核算”的财务体制。

同类推荐
  • 时政谈屑

    时政谈屑

    争取和平环境、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市场经济存在的基础、理论界要为宁夏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市场体系 、关于新时期干部理论教育改革的几点思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等内容组成。
  •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这是一个医生放下手术刀,在工作之余、旅途之中执笔剖析诊治社会病症之作,是一个医生对社会、人、事物的一种另类思考和感悟。一种后现代文化与智慧的表达,一种脱俗的、似不经意的,更是深刻、泼辣的理性认识。它也许是一种调侃,却绝非庸俗的黑色、灰色或黄色幽默。它可能看似怪异,却着力维护人性,维护真、善、美,揭露虚伪、空话、大话、套话的假、恶、丑,用意在于分清是非,明辨荣辱。
  •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近代以来日本的中国观第三卷(1840-1895)

    从1945年日本战败到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27年间,中日两国处于无邦交的敌对状态,随着冷战的开始和两大阵营的对立,分属于两大阵营的中国和日本,长期处于“既近又远”的隔绝对立状态。本书对如何把握这一时期的日本对华观,以及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日本的“对华行动选择”,作了系统的梳理。
  •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

    《国际传播发展战略》以全球化为切入点,结合当今世界主要传媒集团的发展现状,对国际传播发展战略进行详细评析,并以对国际传播能力的评价体系为基础,对中央提出的增强国际传播能力、打造国际一流媒体等发展战略,进行理性思考和经验总结。在编写过程中,《国际传播发展战略》力图做到宏观战略与中观策略、微观措施相结合,既充分体现国际传播理论研究的全球眼光,又体现出国际传播实践的中国视野。
  • 信仰追问

    信仰追问

    这本小册子,所说的信仰,不同于日常生活中人们恪守的个别信念或信条,而是关于信念的系统化的理论思考,是作者二十多年来关于信仰问题的不懈探求与追问。在论述信仰这一哲学味很浓的较为玄奥的问题时,作者梳理出101个问题,采用哲学随笔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何谓信仰、谁在信仰、信仰什么、怎样信仰、信仰何用,极富哲理的语言,给人以思辨的体验和一种精神的愉快。
热门推荐
  • 希拉里传:我想成为那个冠军

    希拉里传:我想成为那个冠军

    作为第一个在韦尔斯利学院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的学生;第一个罗斯律师事务所女性合伙人;第一个在联邦法院大陪审团前作证的“第一夫人”;第一位竞选公职的“第一夫人”;第一位纽约州女性参议员;第一位竞选美国总统的前“第一夫人”——在以前“第一夫人”身份走进美国国务院后,希拉里又开始了角逐总统的历程。本书通过探寻希拉里每一个不为人知的人生细节,编织与众不同的人生节点,勾勒出客观真实、主观倾向的希拉里,旨在带你认识不一样的美国,了解人前人后最真实的希拉里。
  • MACBETH

    MACBETH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狼国度

    人狼国度

    一个原本靠在路边卖肉汁饭为生的小厨师,居然斗胆向皇帝的女儿求婚,所有人瞠目结舌,皇帝开玩笑似的说了一句:“如果你能给我带回一具人狼的尸体,我便将女儿许配给你。”小厨师并不是不知道从来没有人从人狼国度活着回来过,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上路了……本书系《还我江湖》系列继《异星魔蝎》和《爆裂金刚》后第三卷,独立成书,原名《死亡掮客》,全书一百万字,为本系列作了最终的结局,欢迎收藏。(空灵天下出品)想欣赏《还我江湖》系列第一卷《异星魔蝎卷》的书友请点击链接:http://m.wkkk.net/book/15517/m.wkkk.net爆裂金刚:http://m.wkkk.net/m.wkkk.net?Bl_id=40630
  • 天才宝宝律师妈

    天才宝宝律师妈

    毕业旅行的第一站萧莫就被人下药送进了邵驿的房里,却在药物的催化下让她与同样被人下药的洛锦谦疯狂缠绵一夜。本是一次意外雁过无痕,她不知他是谁。却没想到他们还会再有交集。六年后,一此擦肩而过,一场暗杀,让他再难对她放手。而她却是一副“有子万事足”的样子,他威逼利诱终于让她成为了他的法律顾问。宝宝们各自有着自己心目中的爸爸人选,一个是国际知名的大律师,另一个是跨国集团年轻的CEO。洛锦谦这个正牌老爸又该如何力挽狂澜,获得宝宝们的心?明知他的出身,想要保持距离。可是一次次的危机获救的不仅仅是身体,还有那颗淡然的心,面对洛锦谦的深情,萧莫又要何去何从?片段一:“你应该知道我是谁吧?”一副小大人样子的萧逸寒抱着双臂,冷冷的看向对面的洛锦谦。“小子,你是不是应该叫我一声爸爸?”洛锦谦也环抱着双臂,一大一小不仅动作相似,就连动作和表情都如出一辙。“我这次来可不是认亲的!我问你,你爱我妈咪吗?”男孩一脸的认真。“我不知道。”洛锦谦如实回答,并没有因为对面的是个孩子,就敷衍了事。“那你就离她远一点吧!我已经有更好的爸爸人选了。”盯着洛锦谦冷冽如冰的眼睛,萧逸寒神情自若的侃侃而谈。“而你……实在太不合格!”片段二:走了那么久回到家里萧莫就直接将自己摔进了沙发,抬起脚对洛锦谦微笑,意思很明显。洛锦谦无奈单膝跪地,将她的一只脚放在自己腿上,然后小心的脱下鞋子。“这鞋看上去不错。”心情好看什么都好。“自己买的?”“别人送的。”萧莫打了个哈欠,慵懒的回答。只听“啪”的一声,鞋子被扔到了门前。萧莫嗔怪道:“你小心点,三千八一双呢!”洛锦谦一边给她不轻不重的揉着脚,一面愤愤的说:“这鞋就是太大了,一看就知道不合适。”这话有点一语双关,然后危险的问:“谁送的?”故意忽略了某人漆黑的俊脸,心里笑的内伤。很无辜的回答:“你儿子!”片段三:“总裁,这个案子不用上法庭这么严重吧?”秘书手里拿着一份资料,小心的询问。“夫人最近闲的慌,给她找点事做她会开心的。”洛锦谦好心情的解释。“可是夫人看过材料说如果这种小case都要上法庭解决,那她还有什么脸在律师界抬头。”秘书将夫人的原话转达。“既然这样,直接把这家公司收购了吧!另外限你三天内给夫人制造出一个有挑战性的案子。”洛锦谦头都没抬,果断的命令。
  • 九州春秋

    九州春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之男神恋爱秘籍

    快穿之男神恋爱秘籍

    【新书已发《快穿空间界之男神请矜持!》欢迎跳坑。】洛倾尘作为混沌时空一只死了三万年的孤魂,为求不被灰飞烟灭,她与高冷系统绑定,穿梭于各个时空之间完成任务!遇到小白花?直接打脸不解释;遇到傻炮灰?帮忙攒宝两不误;遇见真男神?通通只剩宠宠宠!系统:启禀主人,#宿主成天都欺负我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某男神:换个系统。系统:ヽ〔?Д?〕丿粉丝群:439663519;
  • 向左,遇见花开

    向左,遇见花开

    你见过梨花吗?大片大片的梨花,簌簌如飞雪,那样极致的美丽,今生今世,四月只见过一回,那年她八岁。四月不知道,她在梨树下邂逅的那个翩翩少年就是莫家二公子莫云河,她同父异母的兄弟。命运翻云覆雨,六年后母亲受辱自尽,四月潜入莫家用一根蜡烛燃起大火,莫家顿成废墟,酿成滔天惨剧,而死者中就有莫云河……其实,真相远比设想来得更诡异。
  •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

    李氏小池亭十二韵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明刻话本四种

    明刻话本四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星之海

    星之海

    命运象强盗,一样样剥夺你拥有的珍宝,然而纵然相隔一光年的距离,我们的心却仍在一起。一如光年的遥远,一往情深的想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