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手机记者,是指那些利用手机的信息发送、录音、照相和摄影等功能采集素材或内容并提供给媒体使用的非新闻专业人士。由此可见,所有手机用户都有可能成为手机记者。
手机记者用手机这一工具从百姓的视角去捕捉新闻事件,以其贴近性反映群众的呼声,以其遍在性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对新闻事件做出更迅速地反映。例如:美国“9?11”事件,东南亚海啸、英国伦敦地铁爆炸案等重大突发事件,在第一时间发出现场报道的都来自普通民众。手机记者在采访报道社会新闻和突发事件具有优势,可以为电视媒体提供新闻线索,是职业记者队伍的有益补充。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社会环境日益开放,民主化进程日益完善,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视角不断扩大,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强烈,并且人们的公共意识、参与意识和意见表达也越来越强烈。在文化环境呈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电视媒体同质化的节目内容已经不能再吸引广大受众了,而新媒体的“去中心化”的特点,符合了大众希望参与到新闻传播活动中的愿望。现在在网络上已经形成用手机拍摄、录制视频作品的拍客一族,为手机记者的推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3G技术的推广使得用手机随时随地快速传递视频内容成为可能。
2.视频短片
网络博客、播客的流行,很多人都有表达自我,彰显个性的愿望。许多来自草根的创意制作,受到网民的拥趸。让人们参与到电视节目的制作中,给人们更大的发表评论的自由度,甚至直接播出来自民间的视频作品,并进一步为对同一节目感兴趣的人群搭建他们之间可以交流的平台。
例如:《后舍男生》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等网络视频作品的火爆,引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微视频,这些视频短片内容题材广泛,具有“短、快、精”的特点,十分适合通过手机来播放,是手机电视值得开发的一种节目形式。
3.其他
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开创了让观众利用“手机短信”参与节目进程的模式取得成功,有效地调动了观众参与传播活动的积极性,以至于现在许多电台、电视台纷纷效仿。但手机短信还是属于比较简单化的参与方式,“其实质只是人际交往活动的一种延伸,是传统互动模式的技术化。”所以寻求新的互动模式是开放性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结束语
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开播,以及三网融合战略出台,手机电视必将在今后几年有巨大的突破,手机这个“带着体温的媒体”将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多媒体终端。
作者范淼红,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在职研究生。现就职于中央电视台技术制作中心。在央视工作已十余年,参加过包括春晚在内的上百台电视晚会的制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传播学视角下对手机媒体社会效益的思考
李益倩
摘要:手机媒体逐渐成为大众媒体,即要遵循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虽然手机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黄色网站、垃圾短信等不良现象,但其本身的便携性、互动性等优势使得用户迅猛增长,加之3G时代的到来,使得手机上网用户数量也突飞猛进。当手机作为媒体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时,当越来越多的人探讨如何用手机媒体盈利时,社会效益应作为重中之重,才能保证良性发展。可以利用手机处理危急事件、发布日常信息、开展文化传承、丰富百姓生活等。要保证有序进行,还需要对手机媒体行业进行规范管理。
关键词::手机媒体、社会效益、传播学、大众媒体、管理
媒体的功能决定了大众媒体的第一原则是社会效益。在当今西方新闻理念里,大众媒体社会功能的重要性可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基于自由报刊理念,认为媒体只能客观地报道,要监测社会环境、传递社会信息;二是基于报刊社会责任理念,认为媒体应该传递社会不同人的声音,协调各方利益,推动社会进步,强调媒体的守望、选择和诠释功能。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手机媒体逐渐演变成大众媒体,应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实现大众功能。否则,媒介低俗化、虚假广告、有偿新闻等问题将会日益突出,进而影响社会的安全与稳定,阻碍社会文明的进程。
一、手机媒体的不良现象
(一)黄色网站
截止到2009年11月26日,中国移动公司共关闭564个手机色情网站,其中136个网站服务器在国内,428个网站服务器在国外。被查获的一个色情网站月平均点击率达到千余万次,月平均访问该网站的手机数量达200余万台,网站收藏20余万张色情图片,该网站人员达7人,并已经形成公司化运作模式。
(二)垃圾短信
目前国内垃圾短信可以概括为五种:骚扰型、非法广告型、欺诈型、短信业务提供商违规群发型、目的转发型,扰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
(三)隐私问题
很多手机都具有摄影、摄像、录音功能,因此出现偷拍、偷录现象,流传到网上造成很坏的影响。
(四)手机病毒
手机病毒可利用发送短信、彩信,电子邮件,浏览网站,下载铃声,蓝牙等方式进行传播,可能会导致用户手机死机、自动关机、被删除资料、对外发送垃圾邮件、自动拨打别人电话等,甚至还会毁坏SIM卡、芯片等硬件。
二、手机媒体现状
虽然随着手机的发明,出现种种不良的现象,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手机本身的优点及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
手机媒体本身有很多优点:1.可移动便携性。手机媒体突破了时空限制,可以方便地带在身上随时随处进行信息的收发;2.互动性。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有传播权和知晓权。手机媒体受众既是信源又是信宿,可以收到照片、视频并发布到网络上。传播学的信息理论认为,信息传递的层级越少,失真越小,手机媒体最大化地提高了信息的真实性,因而使得互动传播越发普及;3.受众资源丰富精准。到2010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将从2007年的5.40亿增长到7.38亿,遍布各个阶层,可以对用户进行数据库细分,形成不同的受众资源。如果手机实名制实现将会使资源更加精准;4.传播内容丰富。从文本到图片,从音频到视频,手机媒体均可展现。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09年1月6日对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公司发放了3G业务经营许可证,标志着3G时代的到来。3G,即第三代数字通信技术,它在兼容第二代系统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并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能够为手机终端提供包括高速网上冲浪、电子商务、电话会议、视频电话等多种信息服务。随着不断提高技术,手机在原有通话和短信功能基础上增加了音乐、广播、摄影摄像、录音、视频播放、上网等娱乐功能;在智能手机上可以装通讯软件、股票软件、办公软件等商务功能;还有读书软件、电子词典等学习功能。截至2009年10月,我国3G用户达到977万。截至2009年6月30日,手机上网用户达到1.55亿。
手机媒体的特点和现状从某种程度体现了“使用与满足”研究,即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手机作为移动媒体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满足了人们的工作、学习、沟通、娱乐、实用等需求。麦克卢汉曾说过,我们发明了机器,而机器也在渐渐地改造着我们自身。当越来越多的人使用手机媒体的时候,我们在不经意间已经被影响。至少,很多人已经离不开手机了。
三、手机媒体的社会效益
如前所述,手机媒体正在迅猛发展,虽然产生一些不良现象,但可利用性还很强。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施拉姆在《传播学概论》一书中,分析人们选择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时提出一个选择性公式,即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选择的或然率。人们在选择信息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时是由“费力的程度”和“报偿的保证”两个变量决定的。即“报偿的保证”作为分子越大,同时“费力的程度”作为分母越小时,选择的或然率越大。所谓“报偿的保证”就是指手机媒体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意义、价值、感染力和吸引力。“费力的程度”即利用手机媒体进行信息传递和接收的费力程度。手机媒体的优势是“费力的程度”小,那么怎样使“报偿的保证”增大,最大限度地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提供优质的内容,感染受众,吸引受众,将会决定受众的选择。
(一)处理危机事件
2003年广东爆发“非典”疫情,首先是因为人们用手机发送短信传播消息,引起了百姓的恐慌,后来政府也是利用短信的方式解决了这场风波。2005年天津发生了牛奶中毒事件,政府迅速部署移动运营商发送短信通知信息,避免事情的进一步扩大。2005年我国沿海遭遇多次台风的袭击,政府通过手机短信向市民发布台风来临最新信息,预告台风登陆的时间、地点和风力,同时将应对台风的知识传播给市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面对2005年公众的反日游行时,北京市公安局向将近900万的手机用户发送了手机短信,传播政府的声音,及时消除了谣言。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政府通过手机及时向公众发布灾区的最新消息、政府采取的抗震救灾的行动及国家领导人所做的工作,这些信息稳定了民心。种种事例表明,政府利用手机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程度地将信息及时传达到公众,使公众享有知情权,从而推动民主社会的建设。
(二)发布日常信息
人的行为已经不再是对客观环境及其变化的反应,而成了对新闻机构提示的某种“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的反应。“拟态环境”即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受到信息的影响。日常信息包括和人们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教育、就业、医疗等必要的信息。对于不同的群体可以发布定向信息。例如当发生一些突发的天气和病虫灾害的时候,向农民及时传达,可以有效地保护农业生产。信息时代的一个目标,是社会个体在工作生活中可以及时得到所需的信息,这样的社会可称为“充分告知的社会”(sufficiently informed society)。要实现这样一个目标,需要好的制度,还需要有相应的信息平台保障。霍夫兰所做的“信源可信度”实验证明了信源的重要性。通过确立一些特殊号码,建立权威发布平台,确保信息准确可信。拉斯韦尔和赖特都提到大众媒体的功能之一,是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必要的预警,对人们身处的世界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为人们的决策应对提供信息支撑。这一功能肯定了大众传播对人类生存发展的意义。因此,手机媒体日常信息的发布也将提上日程。
(三)开展文化传承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曾举办“多彩贵州?唱享古老的歌谣”原生态音乐展暨DIY彩铃体验活动,把古老动听的歌谣通过手机这一新兴媒体进行推广。该活动以“寻找迷失音乐、解读古老歌谣、倾听天籁之音、录制个性彩铃”为主题,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各个移动营业厅设置20个录音棚,苗族古老歌谣爱好者可以免费录音,并设成手机铃声。唱得好的就可以进入移动公司的彩铃库,供手机用户免费下载。通过手机彩铃的方式传播苗族古老歌谣,不仅向世人展示了古朴独特的原生态音乐,保护了民族音乐,而且对当地旅游业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拉斯韦尔和赖特分别从不同视角做出了“社会遗产传承”和“社会化”的界定。传播是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的重要机制。
(四)丰富百姓生活
大众传播中的内容并不都是务实的,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例如文学的、艺术的、消遣性、游戏性的内容等。手机彩信报包括每日的重点新闻、天气预报、各种资讯等。多家报刊推出自己的手机报刊,利用自身优势,精编内容,为用户提供增值服务。WAP网站的研制开发,使手机也能逐步像电脑那样上网冲浪、聊天。此外大容量的空间使手机可以存储视频、音频、电子书、游戏等。人们携带手机,随时随地可以消遣解闷。
四、保证手机媒体良性发展
要保证手机媒体能够健康良性地服务于大众,建构和谐社会,避免产生不良影响,就要对其进行规范监督。
(一)建立行政干预机制
制定法规。目前我国已颁布的关于网络传播的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互联网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办法》和《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等。这些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手机媒体社会效益的实现。但是,由于新闻管理法规还不够完善,对手机媒体过度商业化的限制就显得苍白无力。法律作为一种事后权力手段应该起到有效地惩罚、警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