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400000001

第1章 前言

中国体育新闻的发展严格地说始于20世纪80年代,那时我国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量十分有限,更不用说有专家学者致力于体育新闻学的研究了。2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短短的一瞬,然而对于中国新闻界和体育界来说,这20年却是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没有这些年的努力和发展,就没有风光无限的中国体育成就,就没有春光满园的中国体育传媒。

应该说,是我国蒸蒸日上的体育成就促进了体育传媒的发展壮大,而体育传媒的丰富实践经验又为体育新闻理论的研究提供了良好时机和重要依据,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客观情况是,我国的媒体与新闻理论的研究机构并未建立起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在体育新闻界,媒体不太注重理论研究,专家学者基本不从事报道策划,理论与实践出现严重脱节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发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莫过于我国体育新闻的理论体系尚处于初建时期,在社会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不足以引起媒体的广泛注意。

在20年间蓬勃发展起来的我国体育媒体,出现了人才培养的需求,从而催生了以上海体育学院为首的高等院校兴办体育新闻的教育事业。从1985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项写作班起到现在,我国共有十所体育院校、四所综合院校和一所师范院校开办了体育新闻专业。截至2005年,我国高校总计为1794所,15所院校体育新闻专业的开办率远远高于在世界上占有体育传播强势的美国,后者高校总计4182所,而开办体育新闻专业的院校仅为16所。

我国高等院校开办的体育新闻专业从培养本科生开始,逐渐上升到培养硕士研究生,直至培养博士研究生。从人才培养的规模看,全国各院校加在一起,每年体育新闻专业在校生达到4600人,而体育媒体却不会像办新闻教育这样不断地发展下去。这样就带来两个问题:一是高等院校体育新闻人才培养过剩;另一个是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第一个问题相对容易解决,教育规模最终会依据市场需求作出自身的调整。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却非一日之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教材、教学的任何环节解决不好,都会影响到教育质量。特别是我国体育新闻理论基本上是依照美国的模式,再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加以改变,仍处于初创时期。我国体育新闻的理论研究底子很薄,体育新闻学教材到目前为止也只出版过三四本,有关体育新闻、体育传播的书籍加在一起不超过25本,与我国蒸蒸日上的体育新闻教育相比形成了强烈反差。

目前,我国从事体育新闻教育的主要有两类人:一类是科班出身的理论学派,即来自新闻学院的硕士、博士;另一类是实力派,即来自各类媒体。当然,也有人将两种类别的特点合二为一,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兼备。无论是哪一类人,都为培养我国体育新闻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我本人应该属于第二类,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1982年大学毕业后却来到媒体工作,先后在《北京周报》《中国体育报》做记者和编辑,采访并组织策划了多届夏冬季奥运会、各单项世锦赛、世界杯赛。24年的体育新闻工作实践留下了不少经验教训,使我萌发了写作体育新闻学教材的念头。从体育媒体到高等院校,工作和身份的转变充满了种种挑战。但我认为,应该努力找到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结合点,将自己的教育岗位当做一块实验田,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

身为体育新闻教育工作者,编撰系列教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尽管尚缺乏教学经验,尽管新闻理论功底不够深厚,尽管首都体育学院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历史只有短短的四年时间,但教育形势不等人。就这样,首都体育学院新闻教研室的几位教师共同投入了编写工作。这部体育新闻学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编写,其间经过了几次内容的调整,特别是当接近完稿时,北京奥运会即将举行,我们耐心地等待,增补了最新的数据和案例。由于水平有限,我们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交上这部拙作,希望受到媒体的关注,得到其他院校同行的指导,获得体育新闻学生的反馈。我们相信,在所有体育新闻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体育新闻的理论研究会一步步走向深入,待到成果累累的那一天,我们也可以问心无愧了。

本书在内容上分为四个方面:中外体育新闻史、体育新闻理论、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世界著名赛事采访报道业务。这样的内容设置与其他同类著作相比有较大的不同,没有专门设置采、写、编、评等章节,而是对不同类别媒体的体育报道分别加以阐述,并通过总结国际大型比赛报道规律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这也是我们编写此类著作的一个新的尝试。

在中外体育新闻史中,用了较大篇幅详细地介绍了世界体育新闻与中国体育新闻发展的历程。由于受到历史文献的局限,我国此前对世界体育新闻史的研究成果较少。本书对中国体育新闻史的研究从1840年起,将发展过程分为自在时期、传入时期、凝变时间、拓展时间、繁盛时期等五个不同时期加以阐述,梳理体育新闻在我国各个发展阶段的规律与特点。

体育新闻理论是本书的一个难点,因为如何界定体育新闻学目前在国际新闻界尚无统一认识,甚至有观点认为,体育新闻学不能作为一个学科存在,它不过是新闻学的一个分支,以何种理论为基础开展研究众说不一。本书以新闻学、传播学、社会学的理论为依据,对体育新闻传播的价值、体育新闻的类型、报道范围以及体育新闻的特点加以阐述。同时,对体育新闻的功能与作用进行了剖析,论述了体育与社会的关系,回顾了体育新闻功能的演变过程,归纳出体育新闻在我国的五大功能,即体育信息传播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和娱乐功能。

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在本书也占了较大篇幅,这是因为新闻传媒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和重大突破起到了推动作用。如果说中国公民的体育意识在近20年发生了巨大转变,那么媒体功不可没,媒体的体育新闻报道应该成为体育新闻学重点研究的内容。本书用了四个章节详细论述了平面媒体、通讯社媒体、广播电视媒体及新兴媒体网络的体育新闻报道,对各类媒体报道的演变过程、报道形态及特点一一做了阐述。

世界著名体育赛事是本书的一个重点。目前对体育赛事的分类有多种,本书以在世界各大洲影响力最大、媒体关注度最高为依据,选择职业和非职业的七种赛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阐述。这些赛事是:奥运会、足球世界杯、田径世锦赛、F1、NBA、网球四大公开赛、环法自行车赛。从赛事发展与运作方式、媒体报道的规模与特点、采访报道的技巧等角度作出剖析。这一部分的撰写由于缺少文献资料而增加了写作难度,相当一部分素材来源于本人多年的媒体工作经历,对赛事报道素材的积累,或者昔日同行的经验传授。在写作中发现,我国体育新闻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对赛事报道却缺少理论研究,而这正是新闻媒体和体育新闻教育者值得去做的一件事情。

本书共有9个章节,在写作分工上,第一章国内外体育新闻发展概况由张宏伟写作,这部分内容基本上来源于他的博士毕业论文。第二章、第四章第二、三节由王静写作,第三章、第七章由兰馨写作,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的学习经历为她们打下扎实的新闻理论功底。第六章、第四章第三节由姚治兰写作,多年广播电视教学经历以及电视媒体的实践经验为其写作打下良好基础。第九章由骆秉全完成,数年的新闻系领导工作、专业建设的研究经历,为其写作记者应具备的素质提供了必要条件。第五章、第八章由本人完成,写作主要依赖于新闻从业经验。

值得提出的是,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昔日同行的无私帮助,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素材,他们是中央电视台马国力,新华社高殿民与杨明,《中国体育报》周继明、杜文杰与杜婕,《体坛周报》程征,《汽车之友》黎明京,《篮球先锋报》苏群等,他们长期从事体育新闻报道与策划,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体育新闻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在这里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为本书作出贡献的还有我的第一批研究生黄梅、王佳琪和孟媛媛,她们多方查找资料参与写作,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一并表示感谢。

编者

2008年12月22日

同类推荐
  •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论问题研究》力图通过对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争论内容的全面收集,并在对相关材料进行整理的基础上,对争论展开全面的审视和反思,以尝试弥补相关研究的这一缺失。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取向与实现路径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阅读、教师继续教育和教育思考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知识经济时代给教师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和理性思考,创造性地提出了教师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对当下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2012,玛雅预言

    2012,玛雅预言

    预言真的会发生吗?如果发生,人类将要如何应对?现在的科学手段,是否能起到足够应对的措施?在预言应验之前,人们应当选择何种姿态面对?在本书中,这些都将一一为读者解答。
  •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教出会生活懂生命的孩子

    本书针对当代社会孩子成长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套颇具科学性的教育方法。
热门推荐
  • 我的师傅是孙悟空

    我的师傅是孙悟空

    【火爆新书】萧飞被齐天大圣收为徒弟,练成了铜皮铁骨,七十二变,火眼金睛……神通广大,本领高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再次进行一场,现代化的,都市西游记。本书内容,比《西游记》还要好看。
  • 帝临诸天

    帝临诸天

    [穿梭爽文]:新书《万界主宰系统》踏星辰、踩日月,一剑寒光耀九州!偶获系统,穿梭各个位面,掠夺主角机缘,女人,资源,誓要做那至高无上的主宰!“诸天万界,谁主沉浮,这里,我才是主角!”
  •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中非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非传播史中国对外传播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为中国对非传播提供了生动范本,从中可选择中国的对非传播战略和外交战略。本书以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为研究起点,详细剖析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关系,认为非洲形象是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的产物。进而提出中国对非传播实施精英化与大众化起头并进的传播战略,从而巩固中非关系,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从事国际新闻报道、非洲问题报道、非洲问题研究、媒体传播技巧研究、对外传播研究等工作和学习的读者能从本书收益。
  • 成为仙兽师的小民警

    成为仙兽师的小民警

    宠物和民警的生活文。——“警察叔叔,我的大苹果手机丢了。”“……伸手,让黑毛土汪嗅嗅,好了,我知道在哪了,跟我走吧!”——“警察叔叔,金月湾小区六号楼楼顶有人失恋要跳楼!”“美女蛛,别装修你的盘丝洞了,人命关天,赶紧在底下倒腾十米三层大丝网,务必保证人员安全。”——“警察叔叔,第一医院有人聚众闹事!”“把分局门口芒果树旁的黄大仙叫上,放个超级生化臭屁,一个两个全安生。”——“警察叔叔,唉,我一个人孤单寂寞,孤苦伶仃,终日食不知味……”“周奶奶,您明年都七十大寿了,别喊我警察叔叔。”“哎呀,反正你帮我找只猫作伴,就要你给我隔壁周老太领养的那只胖橘猫,会跟她一起跳广场舞的。”
  • 青春的悔恨

    青春的悔恨

    葛虎黑红的脸有点发潮,他骑在自行车上像喝醉酒似的身体左右摇晃。是她吗?葛虎又使劲地摇晃了一下脑袋,嘴里不停地发出一种谁也听不懂的“叽里咕噜”的声音。是她,葛虎对她的身影太熟悉了,尽管已经分别了将近20年。一阵冷风吹过,正沉浸在无边遐思中的葛虎不禁打了个寒战,她看见我了吗?应该不会看见吧,我是骑车从她背后过去的。其实葛虎也只看见她的一个背影,一个经过20年岁月磨砺的中年妇女瘦弱而又充满沧桑的背影。她变得很多很多,但是葛虎一看见她的背影便认出她了,她那特有的身影葛虎有刻骨铭心的记忆。
  • 新书

    新书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吸血鬼的圣赞诗

    吸血鬼的圣赞诗

    我所知的塞西尔公爵是一个勇敢的人,他从不在世人面前显露他脆弱的一面,关爱别人又充满正义感。而我最爱的,是他有着一颗诗一样忧伤的心。我被黑夜了解,撕碎天使的纯洁,以恶魔的王威吞噬天堂地狱,直至世界化为废墟归於寂静。于是再也不用去抉择,地狱还是天堂。生命的君王早已离我远去,剩下的只是连死亡都不屑的死亡。棺木外行走的是死人,而沉睡在棺木里的是思想的鬼。如果放纵本性不是错,那么抑制本性就是虚伪嘛,或者说你只能野兽般的活,欲望才是圣果。
  • 文学武侯

    文学武侯

    武侯,是一个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文化符号,也是一个散发着浓烈的区域文化气息的诗意名字。在这个名字背后默默矗立的人和事,像时间长河中一坛窖藏的老酒,我们路过酒窖,就能闻到历史的瓶塞边流溢而出的醇香,不同的人还会品出不同的风味,让人回味无穷。跨越时空,对话历史,我们乐意成为文化的朝圣者。与历史对话不是为了单纯地触摸、延续,而是为了传承城市的文化血脉。如今,我们身边活跃着这么一群文化的守望者、探索者。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工作岗位,用文字孜孜不倦地耕耘着,用真心的投入丈量着生命的里程,凝聚、聚集、沉淀着武侯作家群落的内涵。
  • 孩子的村庄

    孩子的村庄

    毕堃霖,汉族,笔名诗经女子,生于1987年,陕西商洛山阳人。创作长篇小说《天使的笑》《花样年华草样心》,散文随笔集《花染禅意》,中短篇小说集《花一开满就相爱》《孩子的村庄》,诗集《梦为马》等300万余字。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省青年作协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现供职于山阳文联,《天竺山》杂志编辑。二峪河是隐没在陕南秦岭深山中一个小至没影的村庄。纵横交错的陕西地图上你是找不见它的,除非将搜索的范围从省缩小到市县,才有可能看到,细细短短的两条线汇到了一处,旁边标着“二峪河”的字样。沿着河川前前后后扯了十多公里的村子也随了这条河命名为“二峪河村”。
  • 等我去江湖

    等我去江湖

    “你知道要去哪吗?”“那还用说,当然是去江湖了!”他转过身,学着小说里那些游侠儿的模样,抹了一下自己的鼻头。那个时常抱怨自己生不逢时的少年,终有一日,奔向了那个心向往之的世界,正是所谓: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与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上流云借月章。诗万首,酒千觞。…………这是一个不是主角的少年,将自己的经历活的像主角的故事。(主题曲:山海——草东没有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