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说起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艺术”,大部分业界人士都会不假思索地感叹: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行业。这就是说,“主持”形成的艺术标准,是无法用绝对量化的方法来评定的。但是,广播和电视节目的“主持”,又是被列为“艺术类”的分类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就很需要一份解释和说明,进而理解这一行业具有的特点,更要了解那些高频率出现在自己生活里的节目主持人是持怎样的理解来驾驭这个行业分工的。而在媒体传播国际化日趋显著并成为必要的今天,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对外广播的主持工作就愈发显得重要。这样,对运用非母语主持节目所具有的基本技巧及其蕴涵的说法探讨和掌握,就成为一种“艺术”。这里,权且称之为“英语节目主持艺术”。

这是一本专门为探讨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广播和电视节目主持艺术的著作。本书紧紧围绕“英语节目主持艺术”这个中心点展开分析。这一“艺术”,并不是大家所熟悉的演唱、舞蹈、演奏、表演般的纯艺术,而是引导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们如何达到“返璞归真”的“艺术”。而之所以提炼出“返璞归真”这一要点,主要是源于在目前的从业领域里,大家越来越意识到:“有些‘主持人’,干着干着就不把自己当‘人’了。”也就是说,很多主持人说话也不是生活中的腔调了,穿着打扮也时尚得如同橱窗里的模特了,在生活中也戴上墨镜来享受不同于“民众”的“演艺明星”的感觉了。

但是,这本书会直言不讳地说:“英语节目主持艺术”,是只属于对外英语广播的“新闻人”而非“艺人”的掌控节目的能力呈现。

既然是对“主持艺术”探讨的著作,就自然会以运用和表现这一“艺术”的“主持人”为中心。由于电视传播的发展、节目具有的渗透影响力,“主持人”这三个字在人们的头脑里形成的概念化形象越来越具有独特的位置,同时,也越来越模式化了。然而,人们从来没有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主持人”这一职业就会形成如此大的影响?当然,答案也是一般人所不屑的,那就是“主持人”属于“公众人物”。更是因为媒体特有的传播渗透力,形成把“主持人”有形无形地带进受众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从而,使得“主持人”成为受众的没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由此形成的近距离,使得受众自然而然地,理所当然地对这一“家庭成员”进行毫不吝啬地“评头品足”。于是,就有了大家“非常喜欢”的“主持人”,其程度达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效应。同时,也有了大家“非常讨厌”的“主持人”,其程度达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结局。当然,还有就是大家“没感觉”的,因而对他们“熟视无睹”或“从来就没有认识过”的结果。

那么,同样是头顶“主持人”“光环”的“公众人物”,为何令受众形成如此不同的“反应”呢?是那些“主持人”相互间的差距太大?还是那些“主持人”彼此的知识水平悬殊得没有了可比性?抑或是“主持人”就是一个“有人喜欢有人厌”的职业角色?

回答这些问题,就会引出一系列的思辨结果:

第一,“主持人”不是一般概念的“艺人”。

第二,“主持人”不是在从事人们熟悉的“艺术工作”。

第三,“主持人”是“说话的人”而不是“塑造角色的艺人”。

因为对这些引起头脑风暴的思辨问题的不懈思考与探讨,加之一年一年的从业经验及教训的积累,与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英语节目主持方向)”的学生们一起经历多年的探索,终于开始将多年对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广播电视主持的规律性及特殊性的探索和研究结果形成了文字的总结。可以说,这一过程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时间,如此长时间的“攀登”,主要是因为对这一部分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充满了挑战与困难。现在梳理一下,可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解释。

首先,主持艺术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议题。

对于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主持艺术,并不像其他职业那样,只要定下一个硬性的、具体的标准,就可以如同运用“标杆儿”般的尺度对主持人所做的工作进行评价和定论。毕竟,凡涉“艺术”,必然会牵扯到“口味儿”、“角度”及“不可比”等等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对“主持”这一“艺术”的研究令很多探索者望而却步,因为倍感“无所适从”、“无法切入”。对运用母语汉语的主持艺术的研究尚且如此,那么,要把运用非母语英语来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的特点、规律、审美定位、跨文化交流及传播等方面,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探讨与分析,所要超越的方方面面就更是难以想象了。

就目前笔者对国内外从业人员的调查得到的回答是:“说不清。”、“挺难的!”、“it is so demanding.”、“有些技巧,但是‘艺术’还没有总结呢。”等。这样答案的形成,对担任过主持人,尤其是对外广播领域里的主持人,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处于这一位置的从业者,展示给受众的印象是通过几十分钟的节目形成的。但是,作为主持人所要积累的,却是经年不断的过程。

鉴于这样的从业特点,笔者就对外广播主持人应了解的“掌控与呈现艺术”做了依据,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及传播理论的提炼和理解的探讨。

其次,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节目主持形成的语义表达特殊性。

此点也是这一研究过程中必须突破的领域。因为,这部分的研究完全不是像语言学家般来聚焦英语语言的结构、语法或词性,而是如何根据节目的内容及所涉的文化现象来使用英语语言的探索。事实上,这也就触及了“应用语言学”的部分内容。

对于我们中国人如何运用英语进行广播电视节目主持的研究成果非常少,而对运用非母语英语来主持广播电视节目的研究完全是空白。所以,这又是形成对“英语节目主持艺术”研究的展开所迎接的一大挑战,即:需要研究者长时间的积累,又需要研究者不放弃对从业实践的总结。因此,笔者此处说“终于开始……”,读者也就可理解一些了。

就目前“全球化”传播形势下的“新新闻生态”特点而言,对外广播所具有的传播本土文化精神气质的作用,已经同沟通异域文化的功能齐头并进了。在这一过程中,语言所具有的沟通效果,就完全有赖于使用者的传播理念和方法了。

基于这一认识,笔者在对各节目类型的掌控方法分析的前提下,总结了语言对各类节目的影响方式及有效使用的方法。

再者,颠覆既定的、惯性的“英语”主持模式。

就目前国内存在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形成的影响效应而言,更多的只是把播出的内容英语语言化,而没有表现出主持人的特点和风格。更是完全没有考虑到其所应达到的跨文化传播与沟通的作用和效应。究其原因,就是由于主持人们还是使用主持汉语节目的思维方式来使用英语呈现节目。鉴于这一关键点,如何寻找到突破现有主持模式的具体方法与理论支撑点,就形成了又一个新的挑战点。

虽然目前在我们中国内地播出的大部分对外英语广播电视节目是由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主持播出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就应该形成让母语为英语的受众看不懂,或似懂非懂。事实上,这关乎到节目策划组是否建构了符合对外英语广播的理念,呈现节目的主持人是否对既定的异域受众的接收心理有恰当把握的原因。

由这一原因而突出一个点,即:对外英语广播的节目掌控者们必须明确的是,其所策划的节目并不是以英语语言的形式播出,就符合了对外英语广播的传播理念定位;并不是具体呈现对外英语广播的主持人说一口标准和流利的英语,就一定能让懂英语的受众看懂节目的内容了。所以,建构和掌握符合我国国情和文化的对外英语广播的理念,不仅会使对外传播更有效,更是对节目主持人的掌控方法与风格形成具有方向性的决定作用。

在这一部分,就是因为笔者对这一理念的探讨,使得符合对外英语广播的主持方法与风格有了一定程度的凸显。希望对从业者有所启迪。

最后,主持风格与对外广播传播效应的互补。

因为英语节目的播出定位主要是对外广播的,所以,主持风格是否与国际接轨、是否符合身处多种文化情境的受众的接受习惯,也是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主持时必须明了的关键因素。这一因素所形成的对主持艺术的要求,并不是主持人通过丰富自身的英语语言文学修养就可达成的,而是如何通过对语言的应用来驾驭节目风格定位,从而将主持人的个人魅力结合起来,达到节目内容与主持风格的体现水乳交融的效果。这又触及了英语节目主持艺术对主持人和所主持节目的关系的探讨。虽然国内目前的英语节目栏目设立了固定的栏目主持人,但是,是否形成所要求的“水乳交融”,也是研究过程中需要剖析的一个重要部分。而在剖析的基础上,建构具体的有效方法,又是一个不能回避的挑战。

显而易见,要面对如此多的挑战,克服如此独特的困难,所需要的时间是不言而喻的,权且不提对研究者理论探讨所要求付出的辛劳了。当然,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至少是因为经历了这些,才有了本著述的承载内容。

归纳起来,本书由以下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解构“对外英语广播综合‘硬新闻’板块”主播的掌控和素质体现方法。在这一章里,笔者将根据国际分类来详细介绍“硬新闻”的主要构成因素及运用非母语英语的主播驾驭时的具体方法。另外,对于受众已经非常熟悉和关注的“新闻直播”过程中的“直播室”与“现场出镜记者”间的“连线”驾驭艺术,也会按照内容的分类来介绍。就主持艺术而言,能否通过运用非母语英语达到既体现节目风格定位,又能展示主播个人独特魅力的境界,就是这部分要特别分析的。而对于受众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构成一档综合新闻节目的主持,要形成既切合异域受众的“理所当然”的期待,又具有“独一无二”风采的展示境界,又是这一章要聚焦的一个重要部分。

第二部分是介绍“对外英语广播‘软新闻’板块”类节目主播的艺术。在此部分,“软新闻”类节目主要被分为三种形式,即:“事件深度分析”(新闻杂志类)、“演播室深度访谈”(专家评述类)及“现场报道”(实地访谈类)。首先,由于受众对“事件深度分析”类节目的期望值较高,使得驾驭这类节目的主播也成为极高的“关注点”,因为这类节目的主播呈现的驾驭能力,直接影响到节目所涉内容与之是否“融洽”的传播效果。其次,这类节目的主播个人气质和魅力也是受众“审视”与“裁决”的重要因素。因此,本部分第一步就引导读者理解如何驾驭“事件深度分析”这类节目的艺术方法。第二步是对如何有效地掌控形成于演播室内的深度访谈类节目的方法和解释。这类节目对于主播的驾驭能力要求既高又多面,笔者将通过心理定势、语言表现及沟通技巧几个方面来分析和解释。与演播室相对的,就是演播室外的节目类型了。本章的第三部分,笔者介绍对主播具有极大考验的“现场报道”的记者型主播的技巧。

第三部分的中心内容是关于“对外英语广播‘综艺类’节目”的主持理念与呈现方法。这其中,主要探讨和分析这类节目主持人与综合艺术类节目具有的特质“艺术”间的关系,也就是,这类节目主持人如何与所驾驭的节目“水乳交融”成为一种完整的“艺术体”的各种因素。

第四部分的核心是对前三部分的探讨进行实体提炼后的总结体,进而形成对英语节目主持艺术的实质作理论化的概括。结论是:英语节目主持艺术的理论是“情境诠释演播”。对于掌控节目的主持人来说,最具体的体现是在每一档节目主持上的特点和要求是“能说”、“善问”及“会议论”。而这三个职业素质的理论解释,是基于在当今媒体传播全球化的形势下,对那些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和风格定位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的理论点。

我国的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队伍还很年轻,回顾走过的路,也只是28年的时间。而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与主持的时间,虽然广播时间较长,但是,还是只局限在播报新闻的“播音员”层次上,对“主播”的探索几乎没有成型的研究成果,更不要说研究对外广播的电视节目的“主播”和“主持人”所驾驭的艺术之道了。因此,笔者希望通过本书里的探索与分析的总结,能为所有从业人员及准备献身于这一事业的人们,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启发业务能力的灵感。更希望本书能为即将开始对这一领域展开探索的硕士、博士研究生与研究员们,起到“投石问路”和“抛砖引玉”的作用。

林海春

2009年9月28日北京

听众听的不是你的声音是否动听悦耳圆润,

观众看的不是你是否漂亮英俊耐看,

受众关注的是你在说什么和怎么说。

同类推荐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国际传播概论

    国际传播概论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国际传播尚是一个相对稚嫩的分支。稚嫩的优势在于生命力的旺盛和生长点的繁多。《国际传播概论》对国际传播进行了综合的梳理,书中章节延承传播学学科研究的基本问题,侧重介绍国际传播本体及其各构成要素,同时关注国际传播的一些专项问题以及中国国际传播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国际传播概论》力图在国际视野、全球眼光、人类胸怀的总体观照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全书由刘利群、张毓强统稿。
  • 胡适故实

    胡适故实

    胡适是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位重量级人物,在文学、哲学、历史、教育、外交、政治诸方面、诸领域,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产生过很大影响。虽然被“冷冻”了许多年,如今却又成为学术界的热门话题。综观胡适的一生,值得著之书帛的事情的确很多。本书将胡适主要从事或参与的17项重大史实,以及130则逸闻趣事,分为“要事”与“逸闻”两篇,借此呈现给读者一个完整而多面的胡适总体形象。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 科技与传播

    科技与传播

    科学技术的传播是人类社会科学与技术系统得以产生和存续的基本前提,是科技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科技工作者进行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的基本支持。科技传播是科技和社会的自我发展循环系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在当今社会,科学知识比人类历史上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已经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创新、传播和应用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的能力和效率。
热门推荐
  • 张小毛流浪记

    张小毛流浪记

    本书的主人公——张小毛。我这次奇异的历险,被小主人用神奇的笔写了下来。这次历险,我认为它不仅是给我的狗生磨练。更是一场心的旅程。它教我懂得了什么叫做善良,什么叫做勇敢,什么叫做运用智慧。我要感谢我的主人们。是他们让我拥有了这个温暖的家。让我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我也要感谢帮助过我和欺负过我的人,是他们让我成长为现在这个坚强的我。至于那些和我一样有叛逆心理的孩子们,在你们还未强壮时千万不要离开家。这会让家人伤心欲绝。而且也不一定会像我这样能幸运的有惊无险。要知道,家才是我们最爱的地方!
  • 盛世女皇商

    盛世女皇商

    成亲七年,丈夫绝情递上休书,只因她没生下儿子!婆婆当着她的面,活活摔死刚出生的女儿,只因,“我们柳家,不养赔钱货!”痛失爱女,含恨而亡。重生回到八年前,那时,她刚及笄,风华正茂。命运让那些人再次纠缠到一起,这一世,她要亲手求得不同的结果。逆天改命,一切都还来得及!前世,她助他飞鸿腾达,跻身权贵,这一世,她要让他看着她,得到他向往的一切!前世的婆媳,今世的仇人,欠她的,她会加倍讨回!“知道柳家为何终不得子吗?因为前世,有人祝你,断子绝孙!”断情绝爱,她只求让仇人付出惨痛代价,不再任人鱼肉,可这个死皮赖脸缠着她的俊美王爷是有病么?想娶她?好好表现吧!真爱未凉读者群:317114854,欢迎亲们来勾搭~~~
  • 遇见快乐的自己

    遇见快乐的自己

    结合当代社会现状,从心理学的角度,赢视人们的内心世界,在一个个经典故事中聆听心灵的声音,让你遇见快乐的自己,发现一个不一样的自我,帮助人们打开快乐的心门,点亮快乐的十盏灯。
  •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

    圣无能胜金刚火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炮灰娇妻翻身记

    炮灰娇妻翻身记

    医院手术室中,整个手术室里面气氛凝重异常紧张,一身白大褂装的慕园园站在手术台前,手握着手术刀……
  • 我的部落系统

    我的部落系统

    江白一不小心一觉睡到了石器时代!什么还有系统?自此一个小部落的发展坐上了火箭!陶器,种植,驯养,冶炼一项项技术不断的颠覆着这个部落的认知!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倔犟的姑娘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倔犟的姑娘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季太子的初恋

    季太子的初恋

    桀骜不驯的季家太子爷初恋了,从此化身护妻狂魔,做老婆大人的第一忠犬,谁欺负老婆就咬死谁。季太子挂在老婆身上:“老婆,我负责虐渣,你负责貌美如花。”遇到情敌,季太子暴力捍卫:“老婆,对你虎视眈眈的几个歪瓜裂枣,被我打残了,我是你的唯一。”情人节季太子土味情话:“老婆,你虐我千万次,还是我初恋,爱你一万年。”某个吉日:“老婆,我们的结婚证,我会保管好,永远不会换证。”老婆小姐姐摸摸季太子年轻帅气的脸,姨母笑:“乖!”这是小姐姐和小狼狗老公的甜婚蜜恋,陪你一起相信爱情。
  • 千古孔子

    千古孔子

    本书的孔子不是一个神化的孔子,而是一个布衣孔子、一个有血有肉的孔子、一个真实的孔子。全书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洋溢着感人肺腑的师生情。本书不仅成功地刻画了孔子,史诗般地再现了孔子的伟大非凡,而且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孔子的十个著名弟子:颜回、子贡、子路、曾子、冉求、闵子骞、冉耕、冉雍、宰予、子夏,再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批杰出的贤人,讴歌了他们的情操人性和理想。该书文笔优美凝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魅力,既给人以历史感悟,又让人得到文学美的享受。
  • 系统之误入末世

    系统之误入末世

    她在车祸后再醒过来时,已经穿成了另外一名同样刚刚发生车祸的女孩,还来不及庆幸随之而来的金手指,就发现是穿进了一本末世小说的世界。好在没有穿成主角、配角、路人甲乙丙丁之类,她只要演绎自己的剧本就可以了。作品中所提小说为作者虚构!本故事纯属意外,请勿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