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4600000010

第10章 材料(3)

即使在散文、杂文或抒情性的文章中,对人、事、感情以及细节的描写也要求真实准确。例如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到“月夜蝉声”,就有读者提出疑问。作者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专门请教了昆虫学家,自己又几次听到夜晚的蝉鸣,才最终确定了夜晚也有蝉声这一事实。

以上要求的都是“生活的真实”。与生活不符,就会导致失实,难以让人信服。而对于文学创作,如小说、戏剧、诗歌等,作品中所写的一般不是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允许运用想象和虚构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但却要求“艺术的真实”,材料要能反映生活的本质。像历代文学大家笔下的人物、故事、情节等,都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的。符合生活的本质和规律,作品才有生命力。

(三)选择典型的材料

典型材料就是能够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代表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它可能是一个典型人物、事件、场面或者故事,也可能是人物的典型语言或典型动作。凡是典型材料,不论大小都具有普遍意义,具有同类材料最完备的特性,有较强的吸引力和说服力。选择这样的材料有助于使主题深化,以一当十,以少胜多,起到“见一斑而窥全豹的作用”,能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比如,同样是描写吝啬鬼的性格,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刻画严监生,用的是他临死前还嫌点两根灯草费油而迟迟不肯咽气的细节。巴尔扎克却这样描写老葛朗台临终时的表现:“……神甫把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给他亲吻基督的圣像,他却作了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十字架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这两个材料不仅具体、生动地显示出被描写对象的性格特征,而且还折射出他们所处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严监生的举止,活脱脱地体现出一个封建地主老财的吝啬、刻薄;葛朗台的行为则更带有资本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贪婪、疯狂。如果把这两个材料调换一下,就显得不尽合理。如果改为描写他们如何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一心想着怎么把一个钱掰成两个花,人物就会缺乏个性,没有深度,代表性也就无从谈起了。

如果是写议论文,典型材料则是支撑论点的有力论据。如新华社记者的通讯《奔向二年》中有一个论点:“落后就要挨打”。作者选了这样一则材料:

1901年2月3日,入侵我国的八国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写了一个“奏议”,其中有这么几句话:“(中国)武备之虚弱,财源之衰竭,政象之纷乱,实为一个千载难得之实行瓜分时机!”

这条材料非常典型。它不仅活现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自供状更能说明问题,因而更能强有力地论证“落后就要挨打”的观点。所以说,选择材料在于精当典型,并非以多取胜。

(四)选择新颖生动的材料

现代社会文章写作的目的,不再单纯是为了教育读者,更主要的是要和读者平等交流、对话。这就需要认真考虑什么材料是读者喜闻乐见,并容易产生感情共鸣的。选择那些新鲜的、生动有趣的材料往往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新颖的材料就是能反映时代精神的,给人以新鲜感的材料。陆游曾说,“文章最忌百家衣”,新颖的材料对读者具有一定的魅力,更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这对于实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着积极的作用。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的,新事物、新现象、新观念不断出现,作者必须要及时、敏锐地捕捉住这些新鲜的材料。

新颖的材料可以有这样两种类型:

一是新出现的,或者是以前就有,但别人没有用过或很少用过的材料。这样的材料都具有新意。例如,中外作家塑造的吝啬鬼形象:莫里哀在《悭吝人》里写阿巴贡,早安也要借给别人,请客时让仆人在酒里兑水,把客人吃剩的点心送回铺子;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临终时拼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去抓神父手里镀了金的十字架。同样是吝啬贪财的本性,但作者却选择各自不同的、别人没有用过的材料,写出了人物独具的个性。

二是旧材料翻新意。也即旧材料的活用,突破固有的思维定势,站在新的立场,从新的角度,推陈出新,揭示材料的新内涵。比如,余秋雨创作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文明的碎片》等散文集,把历史材料和自己的游历感受结合起来,文章透出浓浓的历史意蕴和文化氛围,被称为文化散文。而他在文章中所使用的历史材料,或许被很多学者或作家采用过,但是他却能从一个新的视角发掘出材料的新意来。

生动的材料,指材料有趣活泼、富有感染力,能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的材料主要有如下一些表现形态或特征:(1)具体、形象。对事物的描写有形、有色、有声,显示着鲜明的感性特征。(2)富有情节和悬念,使材料曲折生动,而且能唤起读者的期待心理。

(五)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材料

熟悉的材料,是指了解得最清楚和感受最深刻的材料。自己熟悉的材料,易于找到最佳的表现角度,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还能写出别人看不见、想不到、没有体会到的东西。如冰心写母爱系列的文章,都源于她对自己母亲的熟悉以及她对母爱的独特体验。俄国作家冈察洛夫在《迟做总比不做好》中谈到自己的创作体会时说:“我只能写体验过的东西、我思考过或感觉过的东西、我清楚看见过和知道的东西。”

50年代初老舍先生写了一个叫《春华秋实》的戏,却没有流传下来。戏中的主要人物是一个五毒俱全的资本家,按照当时的思想认识,资本家当主角怎么行呢?这把工人摆在什么位置上?于是作者写了一个工作组,当然就得写组长,写发动群众,于是又得写工会、工会主席、副主席、工会福利委员……还有运动如何开展,最后对这个五毒俱全的资本家怎么处理,等等。这些不是不该安排,但老舍先生没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他不熟悉这些人,结果只是写了政策,写了运动。我们知道老舍先生最熟悉、感受体验最深的是老北京的市民,他最成功的作品写的也是他们,如《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等。

这些创作经历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反复体味。如果选材脱离了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脱离了我们的生活感受,十有八九是要失败的。

三、材料的运用

如何使用材料,也就是所谓的剪裁,就是如何把选择好的材料合理地安排在文章中。古人说:“无意便无剪裁。”这里的“意”指主题,它是选材和剪裁的依据。材料如何选取,如何使用,都要根据主题而定。茅盾在《新的现实和新的任务》中说过:“一篇作品应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也就是说,作品中的人物、情节的描写,都不是可以随便增删的。也就是说作家在处理人物、情节、环境描写等等的时候,应当精心计划,该有的就必须有,该去的就必须去,该长的就必须长,该短的就必须短。这样的工作叫做‘剪裁’,是写作中一个重要的工作。”

使用材料时,需要剪裁的内容有:材料的先后顺序要合理安排,孰先孰后、孰轻孰重,要考虑好;材料的主次和详略要得当,恰当地分配笔墨,不平均使用材料,有关作品主要人物、中心事件和中心议题的材料要详写,次要的、辅助的,不能直接深刻表现主题的材料则应当略写。剪裁得当,既有重点,也突出了主题。

【思考与练习】

一、材料、题材、素材与资料的区别和联系。

二、选择你身边的人物或景物作为素材,写一篇观察笔记。

三、为了揭示某一社会问题的实质,自己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四、找一部由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剧,先阅读文学作品,然后再观看相应的电影或电视,比较两者在材料取舍上有什么不同?

五、先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从中提炼出一个中心思想,然后自己组织材料,写一篇600~800字的短文。

一次在取汽车钥匙时,李嘉诚不慎丢落一枚2元硬币。硬币滚到车底,汽车若一开动,就会掉到下水道中。李嘉诚及时蹲下准备去捡。此时旁边一名印度籍值班员看到了,立即代他拾起。李嘉诚收回硬币后,给了他100元酬谢。李嘉诚对此的解释是:“若我不拾这2元钱,这钱便会在世上消失。而100元给了值班员,他便可将之用去。我觉得钱可以用,但不可以浪费。”

同类推荐
  •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规则

    盛开·90后新概念·塔罗·规则

    作为盛开的最新特色塔罗系列,本系列2014年共计12本,本书是该系列第2本。本系列作品均来自90后获奖者的最新作品,主要收录历届全国新概念作文获奖大赛、萌芽、最小说获奖者的精华作品,有小说、散文等。这些作品空灵隽秀、质朴绵长,勾勒出了最独特的青春风貌和青春生活,表现了他们卓越的思维、丰富细腻的情感和超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对于青少年读者,是可读性非常强的作文学习辅导和课外阅读书籍。
  •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

    我们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是面向大学非中文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教育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欣赏、评判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整体文化修养,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精神和人格力量。大学语文课程的重心,必须放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进一步培植和文化修养的进一步提高上。应该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载体,使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吸收文化精华,得到思想熏陶,提高综合素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无论是体例的设立,还是篇目的选定,都遵循着“求精”、“求新”的原则,力求探索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的一种新型模式。
  • 记者型主持人语言智略研究

    记者型主持人语言智略研究

    “记者型主持人”这一提法近年来在内地的电视新闻界中十分盛行,对此,人们存在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这不过是按照日美电视台的称呼,将负责发布新闻的“主持人”或“记者”换汤不换药的称谓;有的说这主要指那些能够担任主持人工作的记者;有的说这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主要是指那些能够像记者一样去新闻现场采访的主持人;还有的说这是比播音员更高层次一点,能够即兴播音的主持人……
  • 保教知识与能力辅导用书

    保教知识与能力辅导用书

    本书根据教育部对幼儿教师的最新要求编著,以吻合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最新大纲,主要内容涉及:学前儿童发展、学前教育原理、生活指导、环境创设、游戏活动的指导、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教育评价七大模块。体例上先梳理相关的知识点,然后结合案例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运用,最后辅以模拟题或真题来帮助考生寻找解题思路。
热门推荐
  • 上古神卷之风云再起

    上古神卷之风云再起

    这是个人与妖共存的时代,三百年前,镜国开国元帅将妖族统治者妖帝封印,人族便成为了大陆的统治者,然而三百年来,妖族也仍未停止活动。妖帝冲破封印,两族之战即将到来,与妖族同有血海深仇的陌殇雪与白羽偶然间相识,一路上的历练,他们越来越强,两人之间的羁绊也越来越深。
  • 宠物小精灵之虚无之瞳

    宠物小精灵之虚无之瞳

    穿越,在这从零开始。然后迎来了一个,既没有背景,又没有多啦A梦百宝袋还开局被追杀的设定。为了在这个暗流涌动的世界生存下去,为了不过那种傀儡般的日子,只能先隐忍、伪装,一步步向前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成长,不断收割路人经验,打怪升级。现在,属于他的冒险,在这已经正式开始了……
  • 雕刻在囧囧背后的密码

    雕刻在囧囧背后的密码

    “囧”字的含义是什么?“囧”字本意是光明,它从字典里复活,被赋予的新意是:悲伤、无奈或者极为尴尬的心情。安理解这一点非常容易,如果把“囧”字看成是一张脸,那么“人”就是两道因悲伤和沮丧而下垂的美貌,“口”则是张口结舌的那个口。当一个人说“我恨囧”的时候,可以想象他的那副表情完全和“囧”一样。但就是这样一个字,现在被赋予更多的意义,并发展成为一种奇特的网络文化。而“囧”字的发音和“窘”完全一致,简直再完美不过了。《雕刻在囧囧背后的密码》以流畅的语言,详实而饱含哲理的事例,介绍了人生逆境的众多应变术,文字优美隽永,感人肺腑,发人深省,值得我们揣摩。
  • 风雨轩

    风雨轩

    一个少年重生在异世——一个魔幻大陆,可是自己却以一个千年废材的姿态出现,经过一些奇遇,主角——轩辰麟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大陆盛行魔法与武技。开始了一场波澜起伏的人生,最终建立了他自己的风雨轩···风起,听天叹息……雨来,看天哭泣……
  • 邪王作妃

    邪王作妃

    前世为了逃避相亲,她嫁给了一个根本不爱的男人。再次醒来她成了王妃,而王爷居然还是前世的丈夫?前世离不了婚,这世一定要王爷休妻!为达目的,她拼命作!只要作不死,就往死里作!
  • 人生三论

    人生三论

    真实人生的幸福没有绝对的答案,关键在于我们的生活态度。只有善于抓住幸福的人才能懂得什么是幸福;只有懂得取舍,善于放弃,宽容待人,才是快乐之本、幸福之源。本书为广大读者提供心灵的甘泉,涤荡平淡生活中的单调和苦涩,帮助人们营造更加幸福的人生……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不生气

    在这个世界上,能够事事如愿以偿的人本就没有几个。你一心一意做事情,付出很大努力,结果却不是自己想得到的,你会因此感到沮丧。其实,沮丧或生气,对结果来说根本没有任何意义。无论你怎样沮丧,怎样生气,结果已经产生,不能够再回到开始。这时,你所要做的就是回忆过程,寻找下一个出口。不必留恋昨日的失败,也不必介意已经成为事实的结果。无论你是否如愿以偿,都要及时从中跳出来,看清它在整个世界中的真实位置,即它在无限时空中的微不足道。这样,你得到了不会忘乎所以,失去了也不会气愤难当。
  • 良言写意(珍藏纪念版)

    良言写意(珍藏纪念版)

    她所拥有的能够伤害他的利器,居然就是他给予的爱。人气作家木浮生口碑成名作。读者公认深情温暖的言情经典。彼时,他是她的阿衍,她是他的写意。她像向日葵迎着暖阳一样,始终追随在他的身边。然而懵懂又无畏的初恋,一度输给无常的命运。十年的时间,回忆是发酵成美丽的果实,还是成为刻在心底的伤?或许都不重要。她只记得,在亿万人之中,他只会对她一个人这样笑,也只会对她一个人那样生气。如今,他还是她的阿衍。惟希望,她还是他的写意。
  • 畅享斗罗

    畅享斗罗

    一个勉强算的上是斗罗大陆的爱好者,穿越到斗罗大陆。拥有洪荒世界的所有资源的他,会掀起怎样的故事呢?
  • 甜婚蜜爱:腹黑前夫惹不得

    甜婚蜜爱:腹黑前夫惹不得

    简西回国当天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年前离婚的男人,她被梦吓醒了。然后恶梦成真,他们又开始纠缠不休。那些过往也顺着轨迹一一回来让人无法喘息。命运之手也将本来可拥有的美好破坏七零八碎。顾凛说:“不管它破成什么我都可以修补回来,简西,你只能是我的妻子。”简西说:“如果我累了,你就放手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