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电视剧还大胆汲取其他艺术样式的营养,在电视语言的审美能力的拓展和探索运用上做出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如电视诗剧、电视小品,电影插播的运用,电影美学、戏剧美学的营养吸收,都对电视剧视听语言的丰富和完善产生了积极作用。由王扶林、滕敬德导演,根据描写**英雄事迹的长诗改编的《告别山城》;由胡家森、刘湛若导演,孔蘩信、蔡渝歌主演,高志煌、王明玉串讲,根据越南英雄阮文追的故事改编的《阮文追》;由金成编剧,金成、赵玉嵘导演,孔蘩信主演,王明远、师英杰等摄像,蔡渝歌、吴韵琴朗诵,歌颂海军战士麦贤德的英雄事迹的《麦贤德之歌》;由孟浩编剧和导演,马加奇、李树荫、张锡福、王显、陈铎主演,陈玉嶙、陈承藻、徐文燕、赵玉嵘串讲,表现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怕牺牲英勇战斗故事的《火人的故事》;由高方正编剧,胡旭、笪远怀导演,陈聪、邹道语、莫萱、张平平主演,提倡美化生活的《穿花布拉吉的姑娘》;由王扶林、滕敬德、金成导演,马加奇、王明玉主演,冯英杰朗诵,根据李季同名长诗改编的表现日本民间爱情故事的《海誓》等,都采用了电视诗剧的形式,除了演员表演外,还加入了串讲、朗诵等艺术表达方式。又如,由曹惠编剧,姜坦导演,徐恩祥、赵玉嵘等主演的反映干群关系的《待客》,王扶林导演,马加奇、张健民主演,赵忠祥、于孜健朗诵,表现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战友的革命情谊的《自豪》,姜坦导演,李晓兰、邹道语、陈嘉芩、梅承藻、纪维时主演,表现农村姑娘养猪先进事迹的《养猪姑娘》等,则采用了风趣幽默的电视小品表现形式。再如,由曹惠编剧,姜坦、梅村导演,悦怀怡、高志煌等主演,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描写山村美少女战胜山妖为民夺回清泉水的《长发妹》,则尝试了神话剧的民间艺术形式。此外,蔡骧等导演还曾一度借助于16毫米电影胶片,搞电影“插播”。
但不久就发现,这种做法并未增加电视剧的魅力,反而使电视剧变得苍白贫乏,风格也不统一。
显然,早期电视剧语言形式的探索为后来电视剧声画语言拓展审美能力,积累了经验。
从早期的创作队伍来看,中央广播电视实验剧团是全国唯一从事电视剧制作的专业团体。该团的前身是1954年2月成立的广播剧团。它因1958年增添了电视播出任务改名,其成员一部分是“老广播”,即原北京、上海两地多年从事广播事业的艺术工作者,一部分是从部队调来的专业文艺干部,一部分即是来自艺术院校的毕业生及从京沪等地招考进来的年轻艺术人才。全团共七十余人。从专业行当来讲,包括编剧、导演、演员、音乐、音响、美术、置景、照明等。化妆、服装、道具由演员兼任,摄像及技术部门人员则由电视台配置。该团任期最长的主要领导人为陈庚,曹惠、姜坦、胡家森分别为编剧、导演、演员部门的负责人。
音乐音响、舞美部门的负责人分别由李景志、吕学先担任。电视台参与电视剧较多的摄像、音效部门的负责人分别是文英光和曾文济等。编剧组主要成员有高方正、曹惠等。导演组主要成员有姜坦、梅村、王扶林、蔡骧等。蔡骧同时还兼任了部分编剧工作。地方台像上海电视台初创时期,没有专职创作队伍。每次生产电视剧都是由台里抽调相关人员组成剧组,上下一齐同心协力来完成任务。1960年上海电视台成立广播艺术团后,才有了制作电视剧的专业团体。黑龙江电视台在初创时期同样没有电视剧的专职创作队伍,有的只是一个包括了民乐、舞蹈、合唱、演剧各队的综合性广播电视文工团。要制作电视剧,一般都是由台里编辑部门牵头,联合技术部门和文工团共同完成。这便是中国早期电视剧创作蹒跚行进的历史脚步。
第二节 电视报道剧
如果说电视小戏的故事建立在虚构的叙事文本基础上,它在电视屏幕上呈现给观众的故事带有强烈的艺术假定性,那么,电视报道剧则与此相反,它是根据真人真事创作的电视剧。
对此,不妨把它看做是纪实性电视剧的早期形态。关于电视报道剧,冯冠军在《电视报道剧在新闻和艺术的边缘》一文中有一个简单明了的界定:“所谓报道,是指真实地发布新闻;所谓剧,是指艺术地反映生活。报道剧就是报道的剧,剧的报道。电视则作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为其所用,所以叫电视报道剧,三大基本元素全在其中了。”这里涉及到电视报道剧的几个核心元素,如新闻性、艺术性、电视手段等。这些关键词完全可以成为理解电视报道剧的突破口,但作者并未对此做深入的探讨。
从新闻学的角度看,如果报道不是确凿的真人真事,那就不是新闻。电视剧不是新闻,因此电视报道剧如果和新闻存在某种联系,那就是电视报道剧体现了实有其事的新闻的“真实性”的要求,即其真实性的内容与新闻相同。首先,电视报道剧将艺术求真的功能建立在事实信息的获取上,体现了对作为新闻本体的“事实”的尊重。电视报道剧描述的事实,与新闻的客观要求一致,但电视报道剧带有艺术色彩的陈述突破了新闻报道的时空限制和报道方式的限制,通过艺术的“情景再现”向观众提供的事实不再是新闻事实,而是对新闻要素做形象化处理后更加丰满、更加形象生动的“报道”。1958年9月2日,电视台正式对外播出时创作的电视报道剧《党救活了他》,就是依据上海钢铁厂工人邱财康为抢救国家财产被烧伤,医务人员全力救活他这件新闻事件改编的。该剧根据《人民日报》报道编写,一开始就采用了演员扮演,以区别于新闻纪录片、专题片,显示出“演剧”的虚拟性特征,这种虚拟性显示了电视报道剧的艺术性特点。
电视报道剧和新闻的关联还体现在对时效性的追求上。在“迅速反映当时涌现的先进人物事迹”方面电视报道剧与新闻的时效性是一致的,时效性是电视报道剧的生命力之所在。
由此可见,电视报道剧是与电视新闻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艺术品种。它不仅源于新闻,还在新闻本质、新闻题材、新闻价值、新闻效果、新闻立场等多方面承续了新闻的品质和特征。
而电视报道剧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运用,又使得它不同于新闻,成为新闻与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样式。
电视报道剧所记录的是实有之事,但是这些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已不再可能被直接感知,因此,真人真事在电视剧中大多是由演员扮演的,剧中再现的事情也都是过去发生的真事的一种“模仿”。几乎所有的电视报道剧都是由演员搬演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演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真实故事。例如,歌颂海军战士麦贤德的电视报道剧《麦贤德》,描写小英雄刘文学和恶霸地主作斗争故事的电视报道剧《刘文学》,反映焦裕禄先进事迹的电视报道剧《焦裕禄》等,都是真人真事的艺术化。这几个方面构成了电视报道剧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体现了电视报道剧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和魅力。
思考题:
1.什么是电视小戏?结合具体作品谈谈电视小戏的艺术特点。
2.什么是电视报道剧?结合具体作品谈谈电报道剧的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