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5500000006

第6章 广播媒体主持人的基本素质(3)

听众即时参与的方式体现了广播媒体的魅力之一——伴随听众,并且建立交流关系。同时,这也为广播媒体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说广播媒体主持人的反应能力都要高于电视媒体主持人,但是,广播媒体即时传播的特点决定了主持人必须具备“话题的快速判断能力”和“语言的快速组织能力”。

再来看看内容层面。在广播电视传媒领域,每一次技术上的突破,实际上都影响到节目内容的革新,甚至是传播形态的变革与发展。

“伴随性”在内容上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来实现:话题(或节目的主体内容)、主持人的语言面貌以及主持人的个性和形象。广播媒体“伴随性”的特点决定了节目的主体内容是极具“亲民性”的,是听众在当时或一段时间内所需要的;节目的主体内容又决定了主持人的语言面貌是极具“亲和力”的,是具有服务意识的;这种亲和的服务意识又决定了主持人的个性与形象——在“同”中求“不同”,在“不同”中求“同”。

这三点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会分别详细地加以阐释。

为了进一步说明具有“伴随性”的节目内容和即时交流的直播媒体相加会给听众带来怎样的收听效果,让我们回顾这样一个事件:2005年2月4日,在当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神州夜航》节目播出时,主持人向菲发现一条特殊的短信:“向菲你好。我是一个曾经犯过错误的人,我现在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无从选择,望提醒一下。”向菲凭借专业经验,判断这条短信绝不是“无聊”的听众发送的普通短信,这条短信背后肯定隐藏着更大的秘密。于是,向菲一方面按照短信平台的显示,向发送短信的号码回复了自己的手机号,并告诉这位听众节目后可以单独联系;另一方面,向菲不动声色地通过节目“进行开导”,引用一些“知错能改、迷途知返”的案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收音机前这位特殊的听众。节目结束后,向菲第一时间拨通了这位听众的电话,果然,这位听众身上隐藏了巨大的秘密。通过13天几十个电话的沟通,杀人后逃亡11年的辜三来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由向菲陪同向警方投案自首。之后,另一个潜逃4年的犯罪嫌疑人袁也向她求助,经过向菲近十天的劝说,他于4月1日自首。9月18日,第三个在逃犯罪嫌疑人余通过向菲向警方自首。

在上面的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怀有负罪心理的潜逃犯罪嫌疑人如果没有长期关注向菲的节目,如果没有建立对节目主持人的信任,如果没有在发送短信后得到迅速有效的回应,如果没有在节目中持续获得缓解负罪心理的有效信息;而主持人向菲如果没有通过情感和语言建立比较宽松的节目氛围,如果在粗心大意之下把短信按照一般听众留言处理,如果没有负责任地主动与潜逃犯联系,如果没有及时调整话题、传达影响这位“特殊听众”心理的话语,很可能这位“特殊听众”不会自首,最起码不会很快决定自首,也就更不可能影响另外具有同样经历的“特殊听众”。

我并不是说拥有“伴随性”的“即时的”“交流互动的”广播媒体一定会给听众带来多么大的影响,甚至改变社会风气。但是,最起码在听众需要的时候,有一种媒体是可以倾听他们的声音,并且与他们交流的,这对于听众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这种互动中,与其说是听众与媒体在互动,不如说是听众与主持人在互动。而且主持人也是广播媒体“伴随性”的“贯彻者”和“执行者”。所以,在认识了广播媒体“伴随性”这个总的特点之后,接下来主持人就要调整自己的语言状态,在节目中“落实”伴随性的定位要求。

(3)广播媒体的“服务性”

主持人要认识广播媒体的“服务性”特点,为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生活、情感、心理等服务,并加大节目中的信息量,提供充足及时的信息服务。

如果说“以家庭为主的媒介休闲方式”给电视媒体带来的好处是“半强制性的接受”。那么,这个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强大的优势给广播媒体的挑战则是:如何有针对性地建立“满足特定群体需求”的媒介表达方式。比如:在道路上驾驶汽车的司机朋友,在厂矿单位值班的朋友,在固定环境里(比如校园)没有条件接受复杂媒介形式传播的朋友等。而某些特定群体在某种程度上讲是真正需要广播这种媒介形式来获知外界信息和满足精神需求的。

如果说广播媒体“伴随性”的特点类似于总体定位和指导方针,那么“服务性”这个特点就是落实“伴随性”的“具体措施”了。

以北京为例:在古老的历史文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北京“原住”市民经历了北京高速的发展,他们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精神变化;北京是文化之都,高校云集,青年人才聚集,他们紧跟时代步伐,但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成熟;北京外来人口多、人口流动量大,外来务工人员的思维意识不可能跟国际大都市快速接轨;经济高速发展和精神层次提升之间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真空……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城市特点的大布局,让身处其中的人们的困惑骤然增多:有精神需求层面的问题,也有实际生活层面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广播媒体的即时“服务性”实际上成为了广播媒体的又一大优势特色。

广播媒体的“服务性”大致有三个出发点,但最终是以具体的节目形式和节目内容表现的。

第一个出发点——为审美需求服务。每隔几年,听众的审美需求就会有变化,这种变化不是以个体为单位计算的,而是以一种潮流的方式出现的。作为媒体,应该善于捕捉这种潮流到来之前的气息。当然审美需求的潮流没有明确的标签,也没有具体的说明,即将到来的潮流会是什么?媒体应该如何应对?这需要媒体去揣摩、判断。如果判断准确,那么媒体将成为引领风潮的标杆。

比如,由于听众人群细分,从而建立专业频道,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经营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审美需求问题。听众之所以能够细分,是因为个性的审美需求逐渐取代了共性的审美需求,以个性化为主导的审美潮流主导了专业频道的建立——所以,各地电台、电视台纷纷建立了文艺频道、体育频道、新闻频道、音乐频道、外语频道,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还建立了故事广播。这些特色鲜明的专业频道就是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个性化的审美需求,为了适应新的、个性化的审美潮流而建立的。

再说得细致一点,就电台而言,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为听众带来笑声的只有“文艺节目”,“娱乐节目”几乎没有。文艺节目有评书、歌曲、曲艺等形式,这些内容逐渐不能满足听众的审美需求了,于是出现了“笑话”、“竞猜”、“对抗”、“明星参与”等形式。比如《欢乐正前方》就是很好的例子。传统相声的包袱需要太多的铺垫,而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大家需要的欢乐越来越多,于是讲笑话的节目出现了,相同单位时间内,《欢乐正前方》的包袱要比传统相声多得多。基于《欢乐正前方》为当代听众的审美需求提供了比较适合的服务,它历经十年依然受到大家的欢迎。当然我对《欢乐正前方》进行过两次比较大的革新,这也正是为了满足听众不断提高的审美标准而进行的创新。

再说说《1039交通服务热线》,它原本是一档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公共服务栏目,可我们把它加入“娱乐化服务”概念之后,一档在“弱时段”的节目居然活了。从形态上讲,是创新带来了跨越;从内涵上讲,是我们满足了听众对于“幽默”的审美需求。

所以,广播节目能够摸准听众的“脉”,看清审美发展的大方向,为审美需求服务,才能被听众所喜爱。

第二个出发点——为社会人群情感服务,这个出发点就具体一些了。我们刚才也提到:社会转型带来情感困惑,社会发展越快,人们越需要宣泄情感,越需要与人交流情感。比如音乐节目的增多,甚至建了专业频道,实际上说明了听众对情感宣泄和情感交流的渴望,因为歌曲是表达情感的很直接的方式。生活压力大了,人们就需要减压,所以娱乐节目多起来,只为让人哈哈一笑,慰藉一下心情。更直接的,心理的、情感的谈话节目、热线节目长期播出而不衰,是因为人们太需要找人倾诉了,太需要让人指点精神上的困惑和情感上的迷茫了。所以说,为社会人群情感服务的功能在广播节目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第三个出发点——为某个具体主题服务,这就更具体了。广播节目为了服务听众的实际需求而设置的节目,其目的就是为了答疑解惑、为您服务。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纷纷出现交通广播,就是为了解决日益增大的交通压力而建立的,其主要功能是向司机提供交通信息。现在资讯类节目比较受听众欢迎,是因为听众想要获得出行、生活、消费等方面的信息,这类节目的审美功能减低,信息量增大,从另一方面满足了听众的需求。以《1039交通服务热线》为例,专家坐镇现场,及时回答听众用短信发来的问题,直接向听众传递有效信息,这就属于主题服务类节目。除了传递有效信息,我们还探索增强节目的“美感”——开创了服务节目娱乐化的先河,结果一举突破了非黄金时段节目收听率的瓶颈问题。

小到答疑解惑,大到引领风潮,这是广播媒体“服务性”的具体体现。这种特性就决定了广播媒体主持人不可能是高高在上的,他的语言面貌应该是引导式的、沟通式的、朋友式的,而对这种大语言风格的把握恰恰来源于主持人对广播媒体专业知识的理解。

(4)广播媒体的专业频率细分

什么是“媒体专业细分”?美国传播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认为:在当代信息社会中,无论是社会生产还是消费需求,乃至价值观念,都体现出从单一到多元、从整体到分化的发展走势,并预言信息传播领域内“非群体化传播时代”的到来。“非群体化传播”要求传播者不再把受众视作一个无分别的整体,而是针对受众的不同群落和不同需求层面,分别实施特定的传播策略。

正如托夫勒所预言的那样,媒体专业细分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潮流。以美国为例,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十年为一个周期,受众与媒体的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洗礼:大众受众(Mass)时代,该时代的特征是媒介数量较少,受众选择媒介的余地不是特别充分,媒介以面向最广大的受众为主要任务。细分受众(Segment)时代,该时代的特征是报刊数量、广播电视频率数量急剧增加。受众的个体需要日益突出,媒体开始细分自己的目标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播。适合受众(Niche)时代,该时代的特征是卫星电视、有线电视以及数字技术的应用使得广播电视频道、频率呈几何级数增长,受众的需求开始再次细分。一对一受众(One-to-One)时代,该时代的特征是互联网的应用与普及,带来了个人化的一对一信息服务模式,使个体需求和交互性信息消费成为可能,再一次改变了受众消费媒介的形式。

受众的分流和技术的推动导致广播走上“窄播”道路。美国广播的专业化进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至今,专业化电台的种类大约有70多种(电台总量在12000个左右),包括谈话台、社区台、体育台、农垦台等。以纽约市为例,全市70个电台由28个调幅电台和42个调频电台组成。28个调幅电台的专业分配基本上是:3个新闻电台、4个谈话电台(其中2个是西班牙语电台)、1个轻松调幅(基本是交通台+CNN新闻)、1个新闻加谈话及公共事务电台、1个谈话加综合电台、2个谈话加加勒比音乐电台、3个体育电台、2个中老年音乐电台、1个儿童音乐电台、1个西班牙音乐台、2个中文电台、1个韩语电台、5个宗教电台、1个种族电台。42个调频电台的定位是:11家校园电台(主要是摇滚、爵士等各类音乐和新闻综合节目,发射功率普遍较小)、1家新闻谈话和公共事务电台、2家综合(教育)台、1家宗教电台,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各种类型、适合不同年龄层的音乐电台。除校园电台、一些公共事务电台、宗教电台是非盈利的公共电台外,绝大多数的新闻、谈话、体育和音乐电台是商业电台。如此细分的广播市场,使得几乎每一个纽约人都能拥有自己喜欢收听的电台。

中国广播的专业化细分发轫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经过对行业的认识和摸索,每个城市的广播都逐步形成了一台辖多频率的模式。

目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就有9个专业频率:交通广播、文艺广播、音乐广播、新闻广播、体育广播、故事广播、城市服务管理广播、爱家广播、外语广播。这9个频率有的是按照节目内容进行的细分,比如:文艺广播、新闻广播、音乐广播、体育广播,有的是按照受众群体进行的细分,比如:交通广播主要针对驾车者,外语广播主要针对外国朋友,爱家广播针对以“家庭”为单位的收听群体。

专业频率细分给专业主持人带来了更多的压力。但无论是按内容划分的专业频率,还是以收听群体划分的专业频率,给主持人的压力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知识储备上的,一个思维意识的改变:以分析听众对象为前提进行节目创作。

同类推荐
  • 学校教育学

    学校教育学

    本书讲述以往乃至今日,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有没有把人作为“工具”或“手段”的情况呢?毋庸讳言,是有的。我们曾把教育当作“市场”做;我们仍把“两全”的教育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窄化为分数、升学率,然后将之与自己的“面子”“位子”等所谓“绩效”紧密挂钩。《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教育工作中出现的误区的“纠偏”,是对教育本质功能的理性回归。
  • 那些“穿越”的孩子

    那些“穿越”的孩子

    农民工子女从不发达的乡村到繁华的大都市,从乡音、乡情到很不熟悉的语言与人文环境,从离别后的重逢到重逢后的离别,这些一次一次“穿越”的孩子值得关注。上海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离不开他们的子女,这些“穿越”的孩子也要有他们的精神家园,如何在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每一个具体的生命面前显示其温情,是本书提出的一个问题。
  •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

    《人之废除》是英国作家C.S.路易斯于1943年在杜伦大学的演讲稿,于同年出版,副标题为“从高中英语教学出发反思教育”。作者呼吁年轻人动用他们的想象力和感受性来体认和接纳柏拉图哲学体系所传授的、圣经启示所聚焦的、通往真理和品格的道路,并且援引中国儒家和道家文化中的“道”(the Tao)一词为其命名,彰显了其普世性的内涵。这在当时是一个具有前瞻性且颇具深度的主张。作者认为,在当时的英国,教育忽视了对最基本的道德和价值体系的教授和传达,片面狭隘地强调“理性”原则,使学生对伦理和道德的理解流于表面和功利。路易斯指出,这将对社会产生根本性的危害。
  • 社会信息论域下的社会真相

    社会信息论域下的社会真相

    站在世纪之初的门槛,社会信息的创制、传播与实现的水平高低已成为衡量时代演化的重要尺度,于是,社会信息与社会真相的关联研究尤其具有现实意义。本书涉及内容广泛,可以满足普通读者了解社会信息所具有的强大认知与实践功能,并可为相关理论工作者提供借鉴。
  • 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

    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

    妙趣横生——讲述美丽汉字背后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炼字佳句——读锦绣文章,品字字珠玑,悟写作精要;说文解字——挖掘方块汉字之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本书充分挖掘汉字所蕴涵的文化信息,用一则则故事连缀起一个个知识,用一个个趣话解释一个个问题。父母不妨翻开此书,给孩子讲述关于汉字的故事,使他沉浸于汉字带来的美丽动人、博大精深的世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给孩子讲点汉字故事》涵盖汉字的缘起与变迁、构造与间架、谐音撷趣、汉字典故、炼字之妙、字谜艺术、成语故事等内容,以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汉字史实及奇闻趣事。一则则妙趣横生的故事,让你忍俊不禁的同时,也了解到汉字的前世今生;一个个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带你去探索历史的同时,又让你品悟到汉字的瑰丽与神奇。
热门推荐
  • 拐个精灵当女友

    拐个精灵当女友

    斯卡学院副院长:此子天赋异禀,将来必成大器。林沧:哈?我吗?黄毛公子哥:请收我做小弟吧!林沧:那就勉为其难...六阶强者:区区二阶,为何如此恐怖如斯!林沧:怕了吧,哥有wifi。S级三位鬼刀:听说你很强?林沧:......一番交手之后...林沧:大姐我错了!现在,是你比较强。且看宅男林沧如何逼扫异界【装逼需谨慎,做人不林沧。】
  • 年伯鸥先生外传

    年伯鸥先生外传

    我和友人上了车。年伯鸥突然变了业余警察,在我车前做出许多“卖萌”的动作,指挥起交通来。引起许多路人的瞩目,他却毫不愧怍。柯女士看着他慈爱地笑。那之后我心里留下了一分酸溜溜,还有一分对年伯鸥又嫉妒又羡慕的担心。我感觉我这“发小”肯定还要折腾。既然他终于算是真正有了钱。折腾什么,怎么折腾,谁也难预料。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 寞途仙路

    寞途仙路

    西钰,生于元年,幼年平凡无虞,中年逆流奋上,终成仙问道。没有人会在奋起拼搏后碌碌无为,前路即使坎坷,剑指亦将攻破。得偿所愿。
  • 时光与你皆心上

    时光与你皆心上

    在一起后,绾瓷发现“高岭之花”变成“沙漠之雕”,气得想退货,某人淡定地看了一眼旁边气急败坏的老婆,幽幽的应道“对不起,货既售出,概不退换。”绾瓷:啊啊啊简直要气死我啦,快还我男神!!!绾瓷刷着围博里“男朋友当初是怎样和自己告白的”看着各式各样的浪漫而又别出心裁的告白,忍不住踢了一脚沙发那头的某人,“你说你,哪有人和女孩子告白说教人家学习的,一点都不浪漫,死直男!”某人挨了一脚,不怒反笑,“还好你好骗!”绾瓷内心:滚吧,这样的老公我要来有何用???深受姨妈神折磨的绾瓷乱发好大一通脾气后,捂着肚子蜷缩在床上哭着,突然旁边的床微微下陷,接着后腰被贴上暖宝宝,整个人被抱了起来,肚子被塞了个暖水袋,某人不声不响,静静抱着绾瓷坐在床上。“呜呜……你这样会把我宠坏的……”“正好,宠到除了我没人能忍受的时候,你要和我吵架连娘家都回不去,只能待在我身边。”“……”
  •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

    叶衣观自在菩萨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金元四大名医现代养生方案

    金元四大名医现代养生方案

    本书以游记形式,由细微之处切入,将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这四个名留青史的金元四大名医缀连在一起,谈脏腑,论气血,读情绪,讲房事,繁而不芜,精而不碎,亦庄亦谐,挥洒成文。这是一本旅行随感,也是一册小说传记,更是一部养生秘籍,摄取养生经验,在一章一镜头的转换中为广大读者亮出精彩实用的养生智慧。
  • 宠妻无度:高冷燕少,轻点撩

    宠妻无度:高冷燕少,轻点撩

    风华绝代,佳人回归!她从一个弃妇成为一个王牌杀手特工,她!是来复仇的!抛弃之痛,弑子之恨,她要一一讨回来!可是,谁能告诉她,这个锲而不舍撵都撵不走的“大型蠢萌动物”是哪来的吗?四年不见,她那个高冷的前夫呢?(小虐怡情,大宠怡人,欢迎各位父老乡亲们前来捧场!!)
  • 彩樱森林

    彩樱森林

    在广阔的宇宙中,有一个云团。如果你走近一些会看见裹面有一颗很美丽的星球,尽管创世神把它的美丽藏在层层云海中,也包裹不住其绝色的锋芒。
  • 闪婚虐爱:总裁独宠小娇妻

    闪婚虐爱:总裁独宠小娇妻

    他曾对她深情说着余生请多指教,再次见面,却温情不再,处处以折磨她为乐!一次又一次,她从希望到请求再到歇斯底里,就为摆脱跟他的不幸婚姻,而他也一次又一次坚决回绝:“离婚?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