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6900000013

第13章 自然灾害与生态安全中的大众传媒(1)

大众传媒面对自然灾害或生态安全的威胁时,媒介安全的功能就特别明显。这一领域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论述集中在“风险传播(crisis communication)”、“灾难传播(disaster communication)”、“应急传播(emergency communication)”、“健康传播(health communication)”等几个方面。从学术上看,风险传播、灾难传播和应急传播这三个方向非常接近,甚至有的是同一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政治地域间使用上的变化和替代而已,所研究的对象和问题都是和自然灾害与生态安全的威胁有关。例如国际卫生组织在2004年专门就“风险传播”(crisis communication)举行过国际论坛。国际卫生组织认为:风险传播的定义,与在灾难或紧急状态下的传播关系密切。风险、紧急或灾难这三个术语都界定了这一状态不同但有共性的特点。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有区别地运用这三个术语。国际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在灾难性事件中可提供的资源不平衡,因此用“紧急”这个概念比较多,而在西欧国家,“灾难”和“紧急”用于潜在的流行疾病,风险则更加具有政治意味。因此,将这些研究成果运用到媒介安全中,具有非常现实和可持续的意义。

第一节自然灾害面前的大众传播

如果说恐怖袭击是直接人为的、高可控度的,那么自然灾害就是非直接人为的、低可控度的。“与其他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一样,生态或环境问题也存在一个安全化的过程。”(余潇枫,潘一禾,王江丽,2006:126)关于如何通过大众传媒实现抗灾救灾,传播学界对此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积累,并形成了“灾难传播”的研究。学者索德(Sod)等在《自然灾害中新闻媒体如何运作》一书中指出:灾害中的新闻报道对于公众、议程、政策以及行为都有多样而重要的影响力。研究表明,在媒体报道作为灾难事件重要性的“现实世界感应器”和公众对风险的感知之间有显著的因果关系(Rahul Sod,Geoffrey Stockdale,Everett M.Roger,1987)。也就是说,通过大众传媒对灾难新闻的播报,可以使公众更加关注灾难,从而及时有效地规避风险。

大众传媒对灾难有预警的作用,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克里利森城和夏威夷州的希罗两个经常遭到地震和台风袭击的城市,传播可以让不同的公众得到必要的信息,从而在自然灾害来袭之前和灾害之中,使公众得到必要的预警信息,并采取有效行动(Williama Anderson,1969)。

大众传媒在灾难中发挥了比作为第四权力的民主更重要的作用,其监督作用在灾难中也越发明显。首先,政府并不擅长在突发事件中收集一手信息;其次,政府部门内部之间沟通很有限且缺乏合作,而大众传媒不仅擅长迅速有效地收集信息,而且能够直接向公众传播,节约了宝贵的时间;再次,在自然灾害中公众对于灾难信息的渴求成倍增长,而大众传媒能够借此影响更多的人群;最后,大众传媒还扮演了批评者的角色,媒体不仅提供关于灾难的信息,而且重新建构了作为新闻故事的灾难,并为灾难故事提供了更加宽广的文化共鸣和更加丰富的政治、社会意义。很难想象政府失去了新闻机构的报道还能对灾难作出积极、正确、有效的反应(Andrea M.,G.Robert,2009)。

波多黎各大学的马拉教授(Marla Perez-Lugo)在《灾难状态下的大众传媒》一文中指出,过去的文献研究都集中在灾难中媒体如何作为管理工具来将信息从官方机构传递到志愿者和人数极多的受众中。然而马拉通过对在波多黎各的乔治飓风的研究表明,媒介-受众关系是公众应对危机的重要策略,公众在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都受到了大众传媒的影响。在抗灾准备阶段,公众通过大众传媒寻找关于自然威胁的信息,并没有开始准备的行为,也并不急需媒体通过采访专家所发布的常识信息。在灾难影响阶段,公众通过媒介获得情感支持来抗击灾难,这可以建立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打破因自然灾害而造成的隔绝。在抗灾恢复阶段,公众想了解其他社区的情况。

因此,马拉的研究表明,人们主动地寻求和媒体接触的机会。他认为这个结论很难用现有的传播理论模式解释(Marla Perez-Lugo,2004)。但是如果引入媒介安全的概念,这一切就变得容易了。公众在自然灾害中主动寻求媒体接触的机会是为了获得安全感。马拉的研究还显示,在面对自然灾难的传播过程中,获得怎样的由媒介传递的信息反而是第二位的,而最重要的是受众认为他具有怎样的“媒介-受众”关系。“媒介-受众”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在危机中,这种关系成为重要的情感支撑并具有了“建构社区”的能力。

传统的认为大众传媒只是传递信息功能的错误,就在于忽视了这一重要的方面。马拉认为,应进一步研究灾难中大众传媒的表现与功能,特别是要从灾难受害者的角度去分析。他就重点研究了电台DJ、电视评论员等多样的重要传媒因素,这些因素一年365天伴随公众,却被社会学和风险传播学的研究所忽视,而正是这些被信任的公众人物在灾难中,通过媒体给予了受众强大的心理暗示和安全感,从而激发了友情、承诺、尊敬等我们在灾害和风险中最需要的力量(Marla Perez-Lugo,2004)。

在灾难发生时,向公众开放信息,及时进行公关应对,已经成为我国的突发事件信息公开机制的题中之义。2007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实施,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综合性基本法律,旨在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活动。其中大量针对的是自然灾害,进一步规范了突发事件信息公开。

2008年,我国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在这次地震中,大众传媒发挥了积极的救灾作用。传播学者们纷纷对汶川地震中的传播遗产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大众传播媒介可以在自然灾害中通过传播安全信息实现公众和社会的安全(何镇飚,2009)。南京大学杜俊飞教授认为:“这次的汶川地震报道,央视、四川台以及其他一些中国主流媒体的直播、特写,成为震后全国人民获取准确信息的最好渠道。国人因此感受到了信息公开透明的威力,与此同时,信息公开推动了抗震救灾的开展,也减少了谣言的滋生。”(杜骏飞,2009)中国人民大学危机学者胡百精则认为“媒介仪式”在汶川地震救灾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此次地震期间,各大媒体自发举行了多种形式的仪式活动,尤其是网络媒体因其操作性强、参与程度高的特点,具有鲜明的代表性。”(胡百精,2009)

第二节大众传媒的环保理念传播与生态安全

生态安全又称环境安全(environment security),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近年的报告中都反复强调“环境安全”。著名学者特里·特里夫指出,“当我们谈到环境的时候,指的是什么?环境包括我们居住的行星上所有的生物与非生物:岩石圈、生态圈、大气和同温层。而环境与安全相关联或许还应包括军事战术中的地形与植被,战略思考中的地缘影响,以及自然资源冲突中的竞争。”(Terry Terriff,1999)巴瑞布赞认为,环境概念过于丰富而复杂,包括了生态系统、能源、人口、食物、经济、国内斗争等方方面面,而其中最纯粹和最重要的是生态问题(巴瑞·布赞,2003:102-103)。

国内著名非传统安全学者、浙江大学教授余潇枫教授在其专著中指出,生态安全是人类的“第一安全”,突出表现在四个特点上:首要性、全球性、紧迫性、代际性。生态安全会直接威胁以下几个方面:人口、大气、水、土壤、森林、能源、生物物种等(余潇枫,潘一禾,王江丽:133-146)。

从非传统安全的角度看,大众传媒可以通过及时播发信息和长期改变受众理念来有效维护生态安全,实现媒介对非传统安全的贡献。

全球气候变化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面临的最大的风险和环境不安全之一,但是大部分公众并不会从学术期刊的专业词汇中了解身边的气候状况,而是通过大众传媒获得环境信息(Kris M.Wilson,2000)。因此大众传媒承担着越来越多的将科学概念翻译成公众能够理解的内容的责任。“对于公众而言,科学的现实是他们从媒体里学到的。”(Nelkin D.,1987)大众传媒承担着向公众教化,使其具备应对环境变化的知识与技能,从而给予公众更现实的安全感。

大众传媒把关于气候变化的错误的信息传递给了公众,从而引起了不必要的或者方向错误的恐慌,这源于新闻记者对相关领域的无知,对行业术语的错误理解,和态度上的只求热点、敷衍了事。公众对科学、环境、气候、生态等信息的获得都是通过媒介,大众传媒把科学家的观点搬运给了受众。

科学家经常批评媒体误解或曲解了他们的意思,可是又无法指出媒体到底错在哪里(Nelkin D.,1985)。原因之一是,全球变暖等生态安全和环保问题,并不是短期、突发事件等适合媒体报道的,相反,这是一个漫长的故事,媒体难以通过报道类似事件引起公众足够的关注,也难以将生态安全在短期内有效纳入媒介安全。但是,正是因为生态安全的重要、媒体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媒介安全在这一领域的难度,才使研究变得不可或缺。

第三节大众传媒在生态安全中的难点与成因分析

传播学者和生态学家在最近几年找到了大众传媒在生态安全中安全作用受限的症结所在。主要有四大原因。

首先,不同类别的媒体对生态安全的关注层面不同,导致了公众对议题范畴的混乱。通过对全美报刊媒体的生态安全进行内容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国家级报刊重点报道国家和国际的气候可变性及其衍生后果,而地方报刊则只报道本地的气候变化及对本地居民的影响(Moorti,1995)。因此,公众在界定生态安全的边界时,在不同媒体上会获得不同的范畴,这类彼此成为噪音的现象削弱了公众对此议题的关注度和延续性,从而使媒介发挥此类安全功能遇到了阻力。

其次,在文字表述上,大众传媒经常出现混淆。科技类记者使用“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一词来描述生态和气候的核心问题,而这个词,到了非科技类记者和专栏作家那里就变成了“全球变暖(global warming)”(Wilkins,1993)。可以想象,新闻记者尚且如此,对于更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公众来说,他们怎么可能知道这两个完全不同的词汇,论述的是同一个主题呢?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只有15%的学生知道“全球变暖”和“温室效应”是可互换的概念,这个数据在专业的报道环境问题的记者那里是30%,也就是说将近三分之二的记者并不知道这两个术语没有任何差别(Kris M.Wilson,2000)。这一发现来自学者克利斯·威尔逊(Kris Wilson)的实验,他把调查对象分为大学生和环境记者两组。大学生组的调查表明,大众传媒是他们获得环境信息的主要渠道。50.7%的学生表示大众传媒是他们的首选信息源。这个数据相当可观,反映了电视等大众传媒在环境和生态安全问题上的重要地位。在众多传媒中,电视比报纸更受学生喜爱,这个数据和1988年卢卡斯和施密特对大学生把电视作为第一媒介来源的53%的数据相差无几(Lucas,Schmitz,1988)。但是,在威尔逊的实验中,两组观众同样收看了一期关于环境问题的新闻节目,对节目所要表达的意图,大学生组和环境记者组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观点和分歧。反观对比的环境记者组,在对于“温室效应”这样一个已经是科学事实的认知上,和没有相关知识储备的大学生组的认知程度完全一样。所以,记者自身缺乏科学素养和研究态度的文字表述混乱,使大众传媒在环境和生态安全上的影响力受到了削减。

再次,媒体报道的“新鲜性”需求和环境变化的缓慢与长期性,使环境与生态安全的议程设定不适合大众传媒。报纸广播电视需要的是能迅速得到结果的故事,但气候变化或环境问题却是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效果的议题。

记者会认为没有新的进展或乏善可陈,而放弃或不关注环境议题(Stocking,P.Leonard,1990)。

同类推荐
  •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问题解构与战略选择:中国广电产业发展研究

    本书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我国广播电视资源状况和配置实用效率研究”成果,详尽分析了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在国民经济和文化产业中的地位、产业现状与结构、发展趋势,并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从产业理论、行业实践、国家发展战略等角度,对我国广播影视产业进行了深刻剖析。本书既适用于高校传媒专业师生,也可为广播影视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指导。
  •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语文知识小丛书)

    《语文知识小丛书:中国古代文化知识》以国家正式颁布的语言文字规范为依据,以中学课本经典文章为实例,对常见的语文现象进行明晰透彻的辨析。从字、词、句、段、文,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地讲析,包含了语文常识的方方面面。是酎亍各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读者的好帮手,特别有助于学生提高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 袁枚:性灵人生 (文化怪杰)

    袁枚:性灵人生 (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胡适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胡适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本书收录胡适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28篇。所选文章多为胡适先生的教育心得,能够代表胡适的教育思想,如《大学的生活》《学生与社会》《杜威的教育哲学》《大学教育与科学研究》《谈谈大学》等,包括一些演讲稿;此外也选编了胡适先生关于文学、人生、读书、自由等方面的文章。
  •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

    《巴黎烧了吗?》是新闻史上的一部杰作。非常值得新闻专业的从业者和学生学习借鉴。对宏大事件报道的掌控能力,对涉及众多被访者、拥有海量细节素材的再现、穿插、配制和平衡能力。译者董乐山先生在“译序”中说:两位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分别是美国《新闻周刊》和法国《巴黎竞赛》的记者。
热门推荐
  • 聊斋志异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聊斋志异选(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聊斋志异选》在选辑过程中,着力挑选出其中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代表作。其中既有反映民间疾苦、揭露官场黑暗、抨击科举腐败的愤世之作,也有阐释人伦事理、颇具教育意义的寓意故事,更有讴歌美好人格、纯洁爱情的佳美篇章。
  •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拿来就用的实用心理学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需要心理学:言辞透露一个人的品格,表情反映一个人的内心,衣着、坐姿、手势会在不知不觉中表达着内心的真正意识,其实人的一举一动都在“暴露”自己。本书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为人处世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心理现象多角度挖掘隐藏在人们内心深处的奥秘,让你拥有超过常人的洞察力,使你具备了解和掌控他人的心理策略技巧,使你在获得人心的同时,也能够在生活、事业、爱情等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 人生高起点:追求富裕人生

    人生高起点:追求富裕人生

    人生的智慧丰富多彩,成功的方法许许多多,如果你想把握住未来的人生,那末,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就会裨益多多。这套《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将精彩的人生哲理、实用的人生途径、最有说服力的人生经验,尽收囊中,送给广大读者,目的就是启迪读者对人生的思索,引发读者对生活的感悟,让读者在智慧的海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 越战的血

    越战的血

    一个在现代只知道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来到了他父亲所在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代,他又会怎样面对这样一个血与火的世界,怎样面对自己曾经痛恨过的父亲呢?越战的血,为您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讲述一段不同寻常的战友之情!
  • 无尽鬼武

    无尽鬼武

    鬼武末世新纪元时代,一次无辜被卷入某种阴谋中的奇异经历,穆开森意外得到穿越无尽鬼片电影世界的能力,且看他在无尽穿越中成长,踏翻无数鬼武强者,最终立于鬼武时代之巅……
  • 垃圾日记

    垃圾日记

    你好,我叫南旧人,这里是我的日记,我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有兴趣了解吗?为我那垃圾又偶尔灿烂的生活提提建议吧,欢迎加入我的世界。
  • 娘子,为夫被人欺负了

    娘子,为夫被人欺负了

    婚礼大堂“我叫龙卓越,以后可以跟你做好姐妹吗?”男子眼中晶亮的光芒闪烁,恐怖丑陋的脸上布满了令人寒碜的笑“真的可以和你做好姐妹吗,太好了,小越越。”女子掀起红盖头,倾城惊艳的容颜满是激动的握住了他的手,左右摇晃“…”参加婚礼的众人齐齐雷倒!◆颜暖空越了,醒来正在大红花娇里头,被人设计嫁给传说中半人半妖,容貌似鬼魅般恐怖的傻子。可是,她新房里这个似从画中走出来仙人般的男子是哪个?人家穿越当王妃,斗姨娘,训小妾,整恶夫,活得风生水起。她也穿越当王妃,却与自个的王爷夫君在拜完堂后成了好姐妹。人家夫君拿的是刀枪剑棍,武功天下无敌她家夫君拿的是绣花银针,绣技天下无双人家夫君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她家夫君则是水做的,手中的帕子换了一块又一块,整日一副梨花带雨状:“娘子,为夫被人欺负了!”◆某夜醉酒“呜…呜呜呜,你可恶,昨晚欺负人家,呜呜呜。”某男躲在床角,咬着被子,俊美的脸上泪珠儿滚落,楚楚动人“月月,放心,我会对你负责任。”某女拍着他抖动的肩,欲哭无泪,貌似她才是吃亏的那一个“真,真的吗?你保证以后只对我一个好,只疼我一个,只看我一个?”“我保证,以后只疼越越,只看越越,只对越越好。”某女指天发誓,却有种怪怪的感觉,好像被人给下了套她没有发现,那躲在角落里小媳妇似的某男,氤氲雾气的眸底闪过一丝狡黠◆他,单纯,无辜,爱哭是他的表相,实则腹黑至极,实不实蹭在她的怀里占尽便宜她,装巧,卖乖,爱笑是她的武器,实则嚣张狂妄,保护夫君成了她人生道路上的头等大事她护他,疼他,罩他,她的男人,只有她欺负的份,谁敢动他,找抽他宠她,爱她,腻她,他的女人,只有他宝贝的份,谁敢觊觎,找死本文宠文,一宠到底,温馨无限
  • 完美田园人生

    完美田园人生

    在帝都闯荡多年的陈牧终于回到了农村老家,采药,捕鱼,种菜,养小动物,这样的生活倒也无忧无虑,悠然自得,陈牧原本打算就此度过他的孑然一生。。。。可他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一个端庄美丽的女人和一个宠萌可爱的小萝莉突然降临家中,自那天以后,寂静的生活被打破了,陈牧的苦逼日子将再一次到来。。。 ~~新书《完美画家》已经发布,关注一波啊!!!
  • 实用节日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实用节日手册(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我历史悠久,是世界最古老的文明发祥地之一。中国文明的博大精深育化出丰富多采的民族节日。这些节日主题不同,特色各异。
  • 点心单

    点心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