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9200000003

第3章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与现状(1)

本章要点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现状、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及其成因

不同时期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外传播自一开始就是国际政治斗争的产物。一个新鲜事物在被大多数个体接受之前,总要经过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而事物的发展过程往往孕育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这就是为什么有人说,历史是用来预测未来的。既然我们要了解对外报道,那么首先就要回顾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从无到有的成长历程,从而分析对外报道是什么、为什么以及该如何进行。在本章中,我们首先将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对外报道、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时期的对外报道以及改革开放后的对外报道,希望通过介绍和分析这三个不同时期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发展历程及趋势,增加读者对我国对外报道的基本认识。然后,从两个方面分析我国新闻对外报道的现状和所面临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是世界对华舆情分析,旨在通过分析我国国际舆论环境的现状,明确我们已经取得的成就和仍然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从根源、动力和内外部原因等角度,分析造成我国国际舆论环境现状的原因,寻找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一节 中国新闻对外报道的历史

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经历着从无到有的过程。追溯对外传播的起源,其与世界战争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前苏联率先用非本国语向外国人进行对外广播,成为第一个用广播进行对外报道的国家。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强国也纷纷加入国际广播的队伍。到了“二战”期间,国际广播已经成为参战各国进行心理战的重要工具。“二战”结束后,冷战随之展开,国际广播也旋即成为服务于西方国家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在反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斗争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对外报道

对外报道,最简单直接的理解就是对外宣传。“宣传”二字由来已久,早在《三国志·蜀志·马忠传》中就有“延熹五年,还朝,因至汉中,见大司马蒋琬,宣传诏旨,加拜镇南大将军”。而作为“向人讲解说明”的意思,“宣传”最早出现在宋代王禹偁的《为宰臣谢赐御制歌诗表》:“帝庸作歌,高视康哉之咏;上以风化,远追皇矣之诗。灿然三章,诞敷四海,深形教诲,特有宣传。”晋朝葛洪在《抱朴子·勤求》中谈到:“徒以一经之业,宣传章句,而见尊重。”唐朝的不空在《谢恩许新翻经论入目录流行表》中提到:“不空所翻圣典四十余年,三朝已来,赞修功德,志在宣传,上资王室,下润生灵。”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们做宣传工作的同志有一个宣传马列主义的任务。这个宣传是逐步的,要宣传得好,使人愿意接受。”

(一)抗日战争前的对外报道

也许由于三面环山一面环海的地理原因,或者是因为中国地大物博,我们长久以来就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联系。虽然自秦朝开始,我国就与周边以及欧洲的国家有所往来,不过长久以“天朝上国”自居的优越感阻碍着我们主动向世界介绍自己。当元朝的版图扩大到欧洲,打开了欧洲和亚洲的通道,马可·波罗用他的所见所闻开始向西方世界描述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17岁时他跟随父亲和叔叔,途经中东,历时四年多到达蒙古帝国。他在中国游历了17年,曾访问过当时中国的许多城市,到过西南部的云南和东南地区。回到威尼斯之后,写下著名的《马可·波罗游记》,该书记载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对以后世界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大概可以算是中国最早的对外报道了。

在抗日战争之前,可以说中国的对外报道几乎都是由外国人进行的。中国第一份近代意义上的报刊《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于1815年在马六甲诞生,是一份由英国传教士创办的宗教报刊。实际上这是一份杂志而非报纸,而且登载的主要内容多为宗教性信息,是为传教(扩大基督教在中国的影响)服务的。中国出现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报刊是19世纪中晚期的事情。但是,戈公振认为在这段时间最初创办的外报即为“现代报纸”:“我国现代报纸之产生,均出自外人之手。最初为月刊,周刊次之,日刊又次之。”

在麦克法夸尔和费正清担任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革命的中国的兴起(1949~1961)》一书中,费正清认为“西方观察中国的新闻媒介阶段”,即西方对中国认识的新闻阶段始于19世纪90年代,这时出现了广泛传播的报纸和外国记者,诞生了现代新闻业。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之后,《天津条约》允许英国人在中国内地居住和游历。1894年,乔治·厄尼斯特·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862~1920年)来到中国西南旅行三个月,对湖北、四川、贵州和云南做了详细考察,写成游记《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这位澳大利亚出生的苏格兰人因为这本1895年在英国伦敦出版的书,成为了英国伦敦《泰晤士报》的记者。1897~1912年,莫理循担任了《泰晤士报》驻北京的记者,随后的八年里他又担任中华民国北京政府的征集顾问。被称为“北京的莫理循”或者“中国莫理循”的他在中国清末民初社会动荡的二十几年里,一直活跃在中国的政治中心。他居住的王府井大街在来华外国人中以“莫理循大街”而闻名。不仅如此,他在王府井大街的寓所建立的图书馆收藏了关于亚洲特别是中国的书刊,且不乏珍本。这些宝藏成为日本东京东洋文库的前身。莫理循的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他通过手中的笔和相机,向世界介绍近代中国的发展变化、风土人情、地理面貌,揭露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的利益争夺以及八国联军侵华后的暴行。他同情维新、革命人士,对辛亥革命爆发后的中国表示欢迎和支持,迅速向世界报道中国的事态,说明中国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新国家。而他向西方世界报道清末“新政”改革的活动则把列强对中国的看法从一无是处中提升出来,打破了《泰晤士报》长期以来对中国悲观、指责的论调,他“成为向西方世界提供中国政治领袖们的动向的消息灵通人士,最终他被一些中国领袖聘为顾问”。

中国有组织的、成建制的对外报道,始于中国国民党在大陆执政时期的中华民国。1927年3月22日,《中央日报》在汪精卫主政的汉口创刊,它是国民党中央的机关报,社长由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顾孟余兼任,总编辑为陈启修。陈启修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所以有一批共产党员和左翼人士参加编辑工作。该报每天出中英文版各一张,其英文版对开一张,内容取自中文版,由林语堂、杨贤江等人任编辑。同年夏天,国民新闻社成立,这是一个在上海的国民政府半官方的电讯机关,向驻华外国记者提供中国的官方消息。

1928年8月1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广播无线电台(简称“中央广播电台”或者“央广”,暂定呼号为“XKM”)在南京国民政府的中央大礼堂揭幕。这是国民党建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32年1月28日,日军进犯上海,爆发了淞沪会战。为了向日本人说明事件真相,“央广”开始对日本广播,这成为了中华民国国际广播之发轫。1932年夏天,国民政府建立中央广播无线电台管理处。日军侵略中国时期,每次轰炸都以“央广”为主要目标,但是都未能得手,被日军称为“炸不死的重庆之蛙”。

1932年,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先后与路透社、美联社、哈瓦斯通讯社、塔斯社制定交换合约,购买新闻稿,并用中央社的国内新闻交换外国通讯社的各项新闻。此举虽然意在收回国际通讯社在国内发行中文通讯稿的权利,但是在客观上却促成了有组织的中国对外报道事业。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前后,执政的中国国民党同转入武装割据的中国共产党分别形成了各自的新闻事业系统。国民党建立的《中央日报》、中央社通讯社和中央广播电台形成布局和功能比较完备的新闻统治网络,而此时中国共产党也在江西瑞金建立了自己的新闻事业系统。

1931年11月7日在江西瑞金,红色中华通讯社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同时成立。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曾经被改为新闻台,后于1937年4月在延安更名为新华社。在成立当天,红中社就向国外播发了英文稿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对外宣言》,这篇新闻稿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的最早的对外报道。但是1934年10月16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红中社停止向外发稿,只是继续抄收新闻电讯。也就是说,由于军事封锁与技术制约,此时的中国共产党虽然组建了自己的新闻事业系统,但没有在根据地直接向对象国开展常规的对外报道。

然而,在此期间,外国记者就中国事务与中国问题开展的对外报道在时间上是要早于中国本土有组织的对外报道的。美国人在上海办的具有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色彩的英文周报《密勒氏评论报》就是一个例子。该报于1917年6月创刊,创办人为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驻远东记者T.F.密勒,这也是报名中“密勒氏”的由来。美国记者斯诺1928年9月来华曾任此刊助理编辑,他采写了许多重要新闻,同时也包括他在延安时期的见闻。后来该报改名为《中国每周评论》,1953年6月,美国政府对其实行禁邮,被迫停刊。

前文提到的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应该是最为国人熟知的外国新闻记者了。他于1928年9月被聘为上海《密勒氏评论报》助理编辑和代理主编,同时任《芝加哥论坛报》驻华记者。此间,斯诺曾在中国各地游历采访,亲眼所见中国人民的疾苦,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和1932年的“一·二八”事变等重大突发事件中,斯诺亲自到事发地采访,采写了许多优秀的新闻,并与鲁迅、宋庆龄等中国名流结识。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的当晚,斯诺便向美国《纽约太阳报》播发了独家新闻。当然最为国人所熟悉的还是他关于陕北苏区的出色报道。1936年6月至10月,斯诺从陕北苏区到甘肃、宁夏西路军前线,行程3000里,进行了历时一百多天的采访。他与毛泽东进行了十多个晚上的访谈,在《密勒氏评论报》上发表了《与共产党领袖毛泽东的会见》、《毛泽东访问记》等数十篇关于陕北苏区的考察报道和上百幅新闻图片。这些报道第一次向世界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斗争和中国工农红军万里长征的英勇业绩,突破了国民党当局长达九年的新闻封锁,向世界传播了中共对世界时局的看法和主张,为中国人民的进步斗争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理解、同情和尊重。

与此同时,世界上一些著名的通讯社也纷纷来华开展对外报道业务。1929年,美国合众社在上海设立分社,开始在中国活动,还与国民新闻社签订了电讯交换协定。同年底,法国哈瓦斯社在上海设立远东总部。1934年底,中央通讯社与路透社、哈瓦斯社签订了交换新闻合约,中央社上海分社开始播发英文稿件,供本市各英文报纸刊登。

同类推荐
  •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

    展现十六大以来党报改革、发展的新成果;交流十六大以来党报新闻宣传、经营管理、人才培养的新经验;探讨今天和明天党报应对诸多挑战的新方略,既是“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三届(2006)年会的主题,又是业界和学界大力支持年会的原因。据统计,年会共收到论文、演讲稿105篇,反映了近五年来党报工作的基本面。现取89篇,辑成《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2006年卷》以飨读者。
  •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

    《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是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凌宗伟老师的一本阅读随笔集。全书收录60篇文章,按作者的阅读思考,分为“我这样理解教育”“寻找理想学校的走向”“改变从自己开始”“在热闹纷繁的教育世界中”“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从孩子的角度来思考”“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等七部分。作者立足于对教育经典著作的阅读、理解,思考中国当下教育的生态,反思现实教育存在的种种问题,追寻教育的本质,提醒广大教育者重返“为了人”的教育。
  •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

    《为了折翼的天使:清平教育之全纳教育》一书,由清平小学校长武际金主编,是对清平小学实践全纳教育3年来的一个阶段总结。该书以一所普通学校接纳孤残儿童开展全纳教育的生动教育实例向我们揭示了:只要我们的学校愿意接受并运用全纳教育的理念作指导,只要我们的校长和教师真心实意地将全纳教育理念运用于教育实践,通过长期的坚持和努力,通过不断的教育创新,依托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那么普通的学校也能办成优质的、理想的全纳学校。清平小学的教育实践又一次证明了全纳教育在中国也是可行的。
  • 儿童学习障碍100问

    儿童学习障碍100问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详细回答了儿童学习障碍的常见表现以及在不同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并且回答了教师和家长在有关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供了解决策略。本书内容全面而丰富,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是一本很实用的了解和帮助具有学习障碍的儿童的书籍。
  • 马航MH370失联十七天

    马航MH370失联十七天

    (限时促销价5.99元,原价18元,欲购从速哦)2014年3月8日,马航MH370客机失联,从“失联”到“失事”,MH370牵动国人走过了煎熬的一年。安邦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功从信息分析的角度,从MH370失联的当日开始,以大量的事实信息为基础,进行了连续17天的追踪,并在极短的时间里建立起专业的分析模型,提出预测和判断,率先建议将搜索区域锁定在南印度洋。在信息的洪流里捕捉理性,从混乱和无序中找出逻辑,是信息分析实战运用的极佳案例。时值事故一周年,这本书的出版既是对事故的全景回顾和深度分析,也是对生命的彻底尊重。这一天已经过去一年了,而事情远未结束,只是掀开了耐人寻味的新篇章。
热门推荐
  • 贾平凹经典

    贾平凹经典

    书稿精选著名作家、散文大师贾平凹散文代表作23篇,按照“生活与记事”“人物与精神”“风物与民俗”三个门类予以分类,从日常生活、今古奇人、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呈现贾平凹创作的丰满和深度,更是给读者进行类似话题与题材的阅读写作示范。书稿由扬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王舒成老师导读,充分结合学生情感诉求和阅读特色,使本书更适合课堂内外阅读使用。
  •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

    本书精选了福克纳最有代表性的7个短篇,讲述了美国内战爆发后,南方的传统文化与北方价值观经历的巨大冲击与转变,用奇特而扭曲的语言描述了在这种特殊环境下没落的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冲突。福克纳的绝大多数长篇和短篇的故事都发生在约克纳帕塔法郡中,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其主要脉络是约克纳帕塔法郡中属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个家族的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1800年起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系中共600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在各个长篇和短篇小说中穿插交替出现。
  • 如果只有彼此

    如果只有彼此

    不妨点进来看看初见之时,惊鸿一瞥,原以为不会再见,却不想,有些事是一早就注定了的,改变不了。 本可以更早成全,却偏要坎坎坷坷,如果世界只有彼此,那是不是哪怕在世界的彼端,也不会如此艰难吧? 一个又一个的阴谋,笼罩着她却不知,若非是他,恐怕就真的傻了吧?他曾承诺护她一世周全,终是没有食言,她曾暗暗发誓,一定会想起来他的,亦是没有食言…… 在她信仰破灭之时,幸得他在身边,陪着她唯愿守得云开见月明。不负此生。 另外,更新可能不定时,还望各位海涵☆彡▽`)ノ
  • 细节决定影响力

    细节决定影响力

    影响力无形无声,却力道刚劲。要提升个人的影响力,你就必须有无懈可击的个人细节。从细节处着手,你才可找到重塑影响力的便捷之路。本书从形象、情商、个人品牌、心态、为人处世、说话办事等生活的各个细节入手,为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人提升影响力,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提供了完美的实践指南。
  • 逃不开的诅咒

    逃不开的诅咒

    一趟神农架之行,八个个女大学生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地下陵墓,可是却接连遭遇死亡,这是一个可怕的难以逃脱的诅咒。难道世界上真的有鬼?她们擅入陵墓所以遭到惩罚?还是这一切都只是个阴谋而已?随着线索的发现,本以为事情就要水落石出了,可是没想到她们却陷入了一个自身难保的陷阱。那么她们还能发现事情的真相吗?
  • 彷徨

    彷徨

    《彷徨》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他在《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稀见地方志提要

    稀见地方志提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海贼之死神降临

    海贼之死神降临

    肖然因不知明的原因穿越到海贼世界,还被死神世界里的崩玉认主,初始获得蓝染传承,因此改名蓝染惣右介。师从耕四郎,学习剑道,救古伊娜。后加入海军,于大海之上斩杀海贼,终于积攒足够的灵魂能量,唤醒虚夜宫十刃众,扫平世界政府和天龙人,建立新的秩序。Ps:本人比较喜欢死神,第一次写,只是大胆的幻想,可能比较毒哈。
  • Castle Rackrent

    Castle Rackr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弃妃女帝

    重生之弃妃女帝

    建安二十六年,梁亡楚兴,新帝楚桓破城之夜,梁帝及其幼女梁清安都自杀殉国,梁清安魂魄徘徊不去,化为厉鬼,被楚桓派高僧收服,二十五年后,梁清安魂魄终入地府,她以魂飞魄散、永不轮回的代价,重回自尽那一年。从前朝公主,到新朝弃妃,再到天底下最尊贵的女人,一步步,她走得惊心动魄,蓦然回首,谁又在她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