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9500000004

第4章 成长岁月(3)

杭州是我1975年去的,从早晨5点下火车到晚上八点上火车,在西湖畔整整走了一天,留给我的是朦胧的静谧,是飘忽的温柔,是幽远的神秘,真美。在1987年第二次昆明之后,有许多机会去杭州,但我一直不去杭州,怕原来的感觉破灭,直到1994年。我惊喜地发现,除了不再有过去的安静之外(恐怕各地都没有了),西湖还是那么美丽。夕阳之中和几个朋友漫步在苏堤上,谈论的是老子的遁世哲学和俄罗斯的民歌,我打趣他们:怪不得杭州人留有帝都遗风,酒桌上好的是吟诗作对,怪不得在当年中国已经火烧眉毛的时候毛主席的感觉还是莺歌燕舞,生活在这么一个诗情画意的地方,谁也会变得诗意盎然。

除了工作之外,我在部队里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书。那时候我特别迷信印成铅字的东西,凡拿起一本书来,不论是什么内容,我都会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从不跳过一字。直到后来自己写的一些文章也变成了白纸黑字,才知道印成铅字的东西不一定就是金科玉律,才开始对别人的铅字在认为用处不大的时候一目十行。

那个时候的书不多,特别是在部队里。于是一方面在回北京的时候拼命补课,妈妈还记得,我出差路过北京在家的三四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是躺在床上看书,什么书都看。另一方面在部队里读马列主义著作,当小说读。当我结束自己的18岁时,已经读完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列宁选集和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八大厚本。有一个星期日,几个战友来找我玩,看见我躺在床上捧着一本厚书——恩格斯的《反杜林论》,过了好长时间还拿我打趣,以为我在骗他们。其实我真的在读,还写了不少笔记,只不过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念字”而已,并不是很清楚这些到底是什么意思。

我总觉得不能浪费时间,而不浪费时间的最好办法就是读书,那时我相信“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直到现在,逛书摊还是我最大的享受之一,每半个月都要到书摊上买几本书回来,但是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要想读完所有的书籍是不可能了,于是许多书买回来就放在架上了。

上大学

1977年3月,回家的日子终于来了,然而我似乎感觉不到原来期望复员时的那种兴奋,反倒是随着日期的临近,心头常常掠过一种默默的忧伤。摸着睡了八年的木板床,看着操场上的篮球架,踏着每天都要踏过通往食堂的小路,听着听了八年的同伴们的声音,我突然明白了将要告别一个经常想告别却其实非常留恋的过去。直到今天我仍然感谢着那段时光,若不是那八年,若不是老同事新战友,我也不会有今日的辉煌。我一直想回去看看,看看那路边的山沟里夏天还有没有溪水,看看那门前的山坡上秋天还能不能找到酸枣。但是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是没有如愿。不是没有机会,也不是没有时间,为什么呢?我时常问自己,然而自己也说不清楚。是不想重提那种眷恋,是不想失去那种回忆?

坐上每年要坐好几次的从太原到北京的列车时,我哭了,并且一路无语。

1977年10月,传出消息说要恢复高考。一开始我没有在意,因为随着年纪的增长上大学的欲望已经不那么强烈了,另一方面当时讲大学毕业后要全国分配,而我在八年外地生活之后实在是不想再到外地去了。11月,爸爸拿给我一张《北京日报》,上面登着招考通知,通知里边有一条规定:工龄满五年者原则上哪来哪去。这时候我才决定考大学,距离高考的日期不到一个月了,但我当时有一种近乎盲目的自信,认为自己一定可以考上广播学院。

北京广播学院当年是提前招生的院校之一,报考电视摄影专业和播音专业的考生先要经过广院老师的面试,而且是两次,大概因为当时广院总共招收三个班一百名学生,却有四千多人报名;而且摄影和播音专业都有特殊的要求,例如摄影专业的学生要求身高在170厘米以上,视力要求在1.0以上。面试合格者再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达到录取分数线者广院再择优录取。

记得第一次面试分区进行,我是在海淀区的彩和坊小学里参加的。试题已经记不得了,很简单,每个人不过三五分钟,主要是看看反应能力。印象最深的是我坐在一张桌子前面,面试的两个老师一个正对着我,头仰靠在墙上,嘴里叼着一支烟,另一位打横坐着。尽管我已经有着八年的部队经历,在清华摄影组也是经常在众目睽睽下出堂入室,但在这个场合还是有些双腿发颤,觉得是在受审,好在顺利地通过了。

接下来的高考是许多人都经历过的,而且恐怕很难忘却。当时的那一个月我的脑子是高度紧张,出奇地好用,随身带着一个小本,上面记着各科复习的要点,而且当时不像现在,有老师给画重点,有各式各样的辅导教材。那时什么都没有,全凭自己的感觉和积累,这也是我自信的原因,我觉得自己的积累够用,感觉也不错,所以复习完全按照自己的一套方式进行。四门课考完之后,我竟然能够将作文一字不落地背下来。但是毕竟近十年不在课堂读书了,若不是我语文考得好,就有可能失去那次上大学的机会。原因是在面试的时候广院老师告诉我们数学分数只起参考作用,而且由于我们这批人的实际数学水平是小学毕业程度,即使使出吃奶的劲来也不会有多大长进,因此我根本就没有复习数学,仅凭着在部队时因工作需要自学的一点三角函数就上去招呼,结果只考了36分。好在其他三门的成绩还不错,总分数超过录取分数线。

在报上登出消息,高考录取通知已经发出时,我真的体会到了什么是“期待”,那是一种既自信(深信它会来)又没把握(又怕它不来),既充实(心里塞得满满的)又空虚(心吊在肚子里显得空荡荡的)过程,这种感觉一辈子有这一次足矣。那天下午快下班的时候,宣传部打来电话,有我的信!骑上车就往工字厅跑,刚到半路就看到我的组长郑永泽飞骑而来,高举着一封信,向我喊:“录取了,录取了!”原来他比我还沉不住气,一个下午都在宣传部里等。

大学的生活真好。踏入北京广播学院的那天距我25岁的生日不到两个月,现在以这个岁数而言研究生都该毕业了。因此我对大学生活好的感觉首先是如鱼得水,就像一块干硬了的海绵浸到了清水里,我不敢也不愿浪费一点时间。从那时起到今天,我从来没有感觉到时间够用过,总是在追赶,总是在问自己:如果18岁时上大学,现在应该是什么样子?当时有我这种想法的不在少数,因此老师根本用不着督促我们学习。但是老师们也常常头痛,因为这些人虽然珍惜时间,却并不十分珍惜听课的机会,只有专业课除外,我们更希望利用这四年时间学得更多一些,而那些文学概论,党史等科目我们认为考试之前用几天时间通读一遍,应付及格就行,实在用不着每周都要听讲。

在大学里我看的最多的是两类书,一类是文学作品,读完了那时图书馆里几乎所有的外国小说;另一类,其实不能算做一类,而是一种,那就是英语。在前两年里除了公用外语课以外(我认为那时的公用外语课基本没用)我买了一套四本《精粹英语》,给自己规定:每周必须学完一课,不论它有多长。为达到这个目标,我每天用于学习英语的时间不少于三小时,一直学到了最后一课。

现在英语课本多如牛毛,不少人经常换教材,我还是以为学语言只应该用一套书,因为所有的教材的目的是教人学语言,所以不管是多么时髦的教材都万变不离其宗,如果过于追求书本的时髦,有可能这辈子都停留在ABCD上面。到了三年级我开始翻译作品,并不为发表,只是觉得看着英文变成中国字心中有一种丰收的喜悦,而且也加强了我继续学下去的信心,否则每天背单词可就太枯燥了。

现在想想当初为什么对英语下那么大的功夫呢?没有想到出国,尽管那时考个外国大学很容易,可我觉得中国挺好。也没有想到今后有用,那时根本没想过今后的去向。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不愿意眼前摆着自己不懂的东西,听着别人用我不知道的语言说着或许自己本来是知道的事情我就觉得心里运气,所以我一定得懂一点。

这四年硬着头皮学的英语后来还真的管了大用,它成了我职业上的工具。否则我不可能在后来每天处理几十页国外来的传真,也不可能作为中央电视台的代表每年参加亚洲广播联盟和亚运会奥运会的会议。我不会让别人来干这些应该是体育部主任干的事情,因为我无法忍受每句话都要通过别人的口来说出的心理上的不平衡。老一点的人或者是官再大一点的人或者是很正式的国家场合带翻译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我觉得还年轻,如果让我带着翻译到处走,我自己会看不起自己。

我真的很喜欢我的大学生活,在校庆40周年时,学校要出一本书,老师约我写了一篇稿子,我的题目就是《重做一回学生》。

我是打算留在北京广播学院做一名教师的,若不是它离家太远的话。学院也确实有过让我留校的打算,因为我当了三年学习委员,也因为我是班里唯一的市级优秀毕业生。当快要进行毕业分配时,班主任李兴国老师找我谈话,告之学院希望我留下来担任老师。我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回答:“从心里讲我很愿意留校,但是只有唯一的一个困难,从我的住所清华大学到北京广播学院骑车要一小时四十分钟,坐汽车要两个小时,上学时每周一趟倒也罢了,但是若要每天一次是断然不行的。我只有这么一个顾虑,因此希望学院能将我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在80年代初期,中央电视台并不是一个像今天这样热得烫手的地方,“文革”后第一批大学毕业生也好分配,于是学院对我的要求表示充分理解和认真考虑,最后通知我到中央电视台报到。

上面的回忆似乎和我后来在体育频道的作为有点儿不搭界,但是正因为是从骨子里对中国人生活的理解和对完美的追求,才给我不折不饶的对体育频道的热情,也才有了我对体育部里年轻的创造者的理解和支持。

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这个世界上的许多人如果能在我这个位置上,能够像我这样努力,肯定能比我做得还好。这绝对不是谦虚之言。

同类推荐
  • 诸葛亮文集译注

    诸葛亮文集译注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他不但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活剧,创造了彪炳千秋的业绩,而且以其精辟的著述,丰富了我国思想史的宝库。诸葛亮的著作,涉及内容十分广泛,既有论及治国富民的篇章,又有谈论发展生产的内容;既有治国治军的宏论,又有举贤斥佞的表文;既有畅谈外交、形势的文章,又有提出战略决策的雄文。其中,有关治军、用兵的论述,又成为诸葛亮著作中引人注目的、闪耀着朴素辩证法思想光辉的瑰宝。罗志霖译注的《诸葛亮文集译注》即对诸葛亮的著作进行了翻译和注释,题解着重介绍时代背景、著作内容,并简要揭示其思想意义。
  • 民族学如何进步

    民族学如何进步

    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由中国民族学学会、宁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由宁夏大学政法学院、阿拉伯学院承办。《民族学如何进步》汇集了2016年中国民族学学会高层论坛论文,围绕中国民族学理论与话语建构、民族学学科建设、民族学发展历程等主题展开论述,为中国特色的民族学人类学学派的建立建言献策。作者均为民族学、人类学界的著名专家,如杨圣敏、郝时远、王铭铭等。
  • 教育如此迷人:好学校是如何成长的

    教育如此迷人:好学校是如何成长的

    本书围绕“办一所有美好童年记忆的小学”的教育理念,从实践层面探讨了“如何让学校和教室变成孩子的美好记忆”等一系列主题,并从学校的文化与细节切入,鲜活指出何谓学校的精神和行动,给我们提供了好学校的管理范式。
  • 播音主持艺术论

    播音主持艺术论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是现实,播音主持艺术、是现实,话筒前,镜头前的有声语言创作,也是现实,如何面对广大的受众,更是现实。我们既然有志于研究中国播音学、那就要专心致志、矢志不移地为此而一往无前、永往直前。播音界公认的继往开来的领军人物,播音主持艺术理论的学术泰斗,中国播音学学科体系的开拓者,他是国家级数学名师,他以“为人师表”而自稁,以“塑造灵魂”为自律,他为电波里,荧屏上的“名人”们培根养心……
  • 北大人文课

    北大人文课

    北大人文泰斗畅言文化、美学、教育、哲学……高擎人文精神之大旗,体验独特的人文理念,感受大师们思想精髓的独特魅力。章太炎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季羡林怎样看待社会,周国平又有什么样的价值观……联系当下热点话题,涉及众多精神领域,谈人文思想、人文素养、人文关怀。本书借北大人文大师的智慧,深入探寻各个领域里深藏着的人文力量,立足生活、教育、文化、哲学、社会等各个方面,让读者把握当下,沐浴人文气息,修养人生智慧。也许你不能抵达大师的思想境界,但你能从中寻到一盏指引你前行的明灯,抵达人生的豁然之境。
热门推荐
  • 金刚錍科

    金刚錍科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奸妃不是黑莲花

    奸妃不是黑莲花

    生来被预言为祸水命,就意味着总有几个渣想要灭了她。前行的路上,她为了权倾天下,再也不敢奢求良人白首。她怎么也没想到,与皇宫中最狡诈的大狐狸斗智斗勇几个回合下来,竟然还斗出了别样情愫?“喂,你抱我这么紧干嘛?”她一脸厌倦地想推开那张狗皮膏药。“怕你被风吹跑了,被别人捡了去,不肯还。”
  • 陶记略

    陶记略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狂妄总裁的前妻

    狂妄总裁的前妻

    本文已入半价销售,喜欢的亲们可以点击阅读此文~“我们离婚吧。”林子欣咬着牙怕自己的泪水会不听话的掉下来,脸上的狠绝从未有过。白夜寒从她的身上跳下来,不相信的看了一眼床上的女人,衣服的凌乱证明了他刚才的粗鲁。眼底尽是冰冷,像是要把她看穿一样。随后又大笑起来,“你确定不后悔?”眼底的邪魅让人不寒而栗,虽笑但却很严厉。“是的,我不后悔。”语气坚定,眼睛第一次敢这样直视他,但心却在不停的滴血。“ok,明天我会让秘书把离婚协议书拿过来给你,只要签个字,我们就各自解放了。”像是在陈述别人的事,没有半点悲伤。原来他一直在等这一天。原来他爱的不是她,原来他爱的是自由。“你又结婚了?”白夜寒不敢相信的看着眼前的一岁大的小男儿,他们结婚两年多,她也没有给他生个一男半女,离婚之后她居然有了一个儿子。“是的,而且我过的很幸福!”她看着儿子一脸的幸福,不想和他说实话,这是他们的儿子啊。”好,祝贺你!”白夜寒语气低沉,露出迷人的笑容,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心此刻居然不争气的痛了。“谢谢。”林子欣不再看他,因为她的心抽痛的滴血。
  • 父母,请这样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父母,请这样开启孩子未来的财富之门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孩子从襁褓婴儿长成大孩子了,不在需要父母的监护,更减少了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无形中与父母之间有了隔阂,孩子将去开拓属于自己的心中所想和人际交际圈,在此,本店掌柜提示家长朋友,无论您是成功者或是创业中、无论您有多忙应酬多多,请您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多陪陪孩子,多了解孩子,多听听孩子的想法,伴孩子走向成功。
  • 温热逢源

    温热逢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调皮甜妻:鼎爷抱抱!

    调皮甜妻:鼎爷抱抱!

    (已完结)【甜宠不虐,高级狗粮】当年一场卧底任务,她往他那个地方开了一枪,还一脚把他踹河里了,谁知道他竟然是赫赫有名的鼎爷,可她明明带着面具啊,为什么还被认出来了呢?从此以后,他经常拿枪指着她,各种威胁恐吓,就为了报当年的羞辱之仇。枪嘛,她也有啊,要打架吗?谁怕谁?可是为什么打架的地点在房间?打着打着为什么在床上?说好的枪呢?你讨的是什么鬼啊!“鼎爷鼎爷,你一世英名,作弊是要毁一生的。”某大爷傲娇的哼道:“我没作弊,我做你。”ps:后面各种小番外哦。
  • 你是人间千意

    你是人间千意

    宋金茉,S大女神,清冷优雅,智若近妖,但凡见过她的,莫不惊为天人,只叹是画中走出来的人物。白照清,S大金融系鼎鼎大名的才子,家世显赫,英俊多金,偏又腹黑狡诈如斯。他一步步接近,究竟是她棋高一手,还是他魔高一丈?当清冷如她碰上腹黑的他,会有什么样的火花呢?
  • 床下有妃

    床下有妃

    十八线女演员的穿越故事,当替身,被困大火当中,穿越剧本《床下有妃》,龙套变女主!我的剧本我做主,装傻充愣,卖萌撒娇,专业演员演技爆表,寻找放火真凶,得知姻缘计谋,智斗内外情敌,傻女也有桃花开,中秋宫会露锋芒,王爷夫君入我怀。夫君太厉害,总有坏人害,王妃虽然傻,虐到你变傻,傻千金浴火重生,“傻”妃传奇就此上演!【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穿越之傀儡娃娃

    穿越之傀儡娃娃

    人寿有限,物欲无穷;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现代女孩夏翎一朝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古代世界。这里人人拥有通天彻底之能,却人情冷漠,物欲横流。阴差阳错之下,她附身于一具拥有着倾国倾城美貌的傀儡,其主人竟是让整个修仙界都为之胆寒的魔修——韩煜。夏翎为求生存,在韩煜手下战战兢兢挣扎听命,却依旧逃不脱被狠狠伤害利用的命运。宿世的缘,轮回的孽,仿佛交错纵横的命运轨迹般,终于汇聚到了一点。当天道覆灭,阴阳逆乱,晋海凫峦烽烟四起,究竟谁才是那血染苍生,手握乾坤之主?当神魔相遇,宿世轮回,究竟谁才是夏翎可以选择的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