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9600000013

第13章 重用人才是促进报业加速发展的关键

刘庆鹰

现在,关于报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很多,遗憾的是执行力不够,效果不尽如人意。强化执行力靠人,靠人才。人才跟不上,效率、效益何来?

作为贵州省报业协会的负责人,我在省内外一些报社的调查研究中强烈地感到,很有必要认真地呼吁:把发展报业经济、将好决策落到实处的关键就是各级报社的领导同志,要善于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保护人才。

先谈发现人才。我这里讲的人才,主要是指那些德才兼备,为了报业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或有明显绩效的实干家们。不论行政级别,不论学历、职称,不论正式工还是临时聘用人员,不分老同志还是新员工,管他户口在城里还是在乡下,管他是男是女,等等,只要在报社的一个方面或者一个重点上有大的突破的,有独到贡献的,就是我定义的人才。具体地说,人才不论出处,好汉不讲出身,只要能干,就把他视为人才,就把他当成“掌上明珠”。当我们真正放开眼界,不拘一格,礼贤下士,唯才是举的时候,我们就会欣喜地看到,报社周围有一个富于创新精神、脚踏实地的“人才群”。他们能够托起我们的“事业”,他们能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扬弃中把“接力棒”一茬一茬地传下去。

再谈重用人才。我们常有这样的感慨:真正起用人的时候,发现要么晚用了几年,要么错过了使用对方的最佳时机,要么我们某些滞后的规定已经让“一条龙”变成了“一条虫”,要么又出现了一个个新的“范进中举”,要么因未起用一个人而影响了一串人的使用等等。于是,我们难受、后悔,但悔之晚矣,教训深刻。没有重用人才而耽误了人才、浪费了人才,这是多么可悲、可怕又要命的事呀。重用人才,要靠报界领导的远见卓识,要有胸怀、品质、气度、魄力,一句话要讲党性、讲人性、顾大局、树正气。报业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最终又取决于用人者眼光的竞争、用人者品质的竞争。让我们为了报业的发展,在用人问题上,少些坐而论道,叶公好龙,多些惜才如金,把人才当宝贝吧!一个人没有几个五年、十年……于公于私耽误不起呀!用人者最大的本事、最了不起的功德,就是让每一个员工乐得其所,就是让众生各安其位,促其竭尽心智去工作。

关于培养人才。就是既给人才压力,又给人才机会。放他们到报业竞争的江河湖海去游泳去呛水去扑腾,让他们到战场上去摸爬滚打,经受磨练,接受血与火的洗礼,同时给他们以充分的理解、帮助、支持和信任。特别要注意:人才要脱颖而出,形成良性循环,必须得有一个良好的大环境,这个大环境由三个互相联系着的条件组成:一个是老中青(青是重点)结合的“人才群”,现在这个“群”不是没有,但它小得可怜、可叹,在一些报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宣传、重视和公认,因而后继乏人;二是要有一个能培养、激励人才能干事、干成事的“土政策群”,这个“土政策群”的核心是为干事的人加油添劲、撑腰壮胆的,它使人才享有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甩开膀子把工作做得更好,得以善报、得以鼓励;三是除政策性激励外,还要有报社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的风险性担保,或者叫做职位担保、道德担保、良心担保、底线担保。当情况发生变化,条件有所调整,发现原来干的事出现不妥甚至失误时,只要不是谋私、违纪性质,领导者宁可个人受点损失,也要勇于为真正干事的人们承担应有的责任。领导为干事的人承担可能的责任,上级为下级尤其是年轻人承担工作中的责任,应该成为一种风尚,成为促进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一种趋势。列宁同志说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观念对了,培养人才何其易;观念出了问题,培养人才又何其难。报业竞争呼唤人才,让我们真刀真枪,真心实意,真金白银,把培养人才作为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抓落实。这是报业发展的纲,纲举目才张!

第四,说说尊重人才。办报重要,抓广告重要,上项目重要,但这都是人搞出来的。在生产力诸因素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而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切忌以一个标准,以自己的好恶,以形式主义的框框,以狭隘的心理,来看人才,对待人才。对人才开发的广度和深度,对人才问题的关注密度,直接关联到报业总体水平的提升,而这条链子的重要一环是对人才尊重得怎么样。“士为知己者死”。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构建和谐团队,什么是人性化管理,什么是人文关怀,在一定时空内,就是新闻单位的各层负责人从自身做起,正职对副职,上级对下级,领导对一般员工包括临时工,一定要给予充分的尊重,不仅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创造,尊重他们的奉献,还要尊重他们的性格,尊重他们的个性,尊重他们的隐私甚而尊重他们的牢骚,尽可能地满足他们多种合情合理的需求,如此这般何愁人才不前赴后继地工作,不雨后春笋般涌现!

最后,讲几句保护人才。事修而谤兴,功就而毁来。站在一旁看别人干,平平静静地过小日子,“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什么事也没有的,安全系数也很大。但要改革,要开拓,要与几十年一贯制的做法有点区别,就会激起波澜;在一定程度上,改革的速度愈快,创新的步子愈大,取得的成绩愈晃眼,波涛愈猛,狂风暴雨的阻力愈强。有时不干事反而没有事,干了事麻烦就来了,这在全国一些报社是客观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人才难得,但人才很苦,人才很累,他们十分需要呵护。这不仅因为他们的改革主张会触动一些人的既得利益,也不仅因为改革是前人未做过的事,在探索中难免会有失误,会有“辫子”可抓,还因为他们被激烈的市场竞争逼得创新义无反顾、进取难留后路,其时间和精力绝大部分用在了琢磨事上,这样他们必然对于人际关系环顾较少。他们在工作上往往是强者,但在提防明枪暗箭上又往往是弱者,个人防卫能力极差;另一种情况正好相反,有这么一些人,他们或不想干事,或干不了事,或热衷于专干私事。工作上,他们是弱者,但在算计人上他们又老道得很,常常是强者。他们有能量让干事的人灰心、伤心、寒心。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种“外力”,既给人才雪中送炭,又给搞阴谋诡计者釜底抽薪,这种“外力”除了正确的政策和理论外,与报社领导的政治素质、道德修养、驾驭能力和整体水平密切相关。

客观而言,保护人才,光靠领导说几句话是不可能持久解决问题的。一定要通过完善机制来保护,形成良性循环。这样不光能保护人才,还能吸引人才。事关大局,很值得我们下功夫做得到位些。

报业改革愈深入,保护人才的担子愈重。因此,我认为,各省报协、报社的负责人,应该带头喊响一个口号:报业要发展,琢磨事光荣,琢磨人可耻;琢磨人者戒,琢磨事者彰。偶犯错误的“鹰”始终会比永不犯错误的“鸡”强!

当年,邓小平同志南巡时,在讲话中多次鼓励我们敢于闯,敢于试。对于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原则下,勇于从实际出发挑重担冒风险的人才,我们要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精神,与广大员工一起,给他们抬“轿子”,给他们吹“喇叭”,我们要把他们“捧红”,让这些报业的佼佼者享有应有的荣誉和地位。多少双眼睛在看着我们、期盼我们,各级“新闻官”千万不要落后于实践,落后于真理。一定要拿出切实的行动,在坚持以人为本上,与时俱进,多有建树。

眼下,市场经济、报纸改革风起云涌,对报业人才要求极高,而报界各类人才特别是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又太少。这种反差,某种程度一剑封喉,严重制约发展。有的报社在新局势面前,因缺人才而不断走下坡路,这是很危险的。

我们要有紧迫感,旗帜鲜明地奋起直追、奋起搏击,围绕建立和谐团队,树立科学的人才观,理直气壮地在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培养人才、尊重人才、保护人才上来场革命,来个竞赛,靠人才的推动力,迎接各种挑战,欢呼文化体制改革的春天,加快报业的全方位提速,真正让人才精气神抖擞起来,使办报、经营双轮驱动,互相促进。

人气旺,心情爽,底气足,事业兴!

来吧,各位同仁,为让人才成长与使用形成良性循环,共同努把力,努把力,再努把力!

(刘庆鹰:贵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贵州省报协主席)

同类推荐
  •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每天懂点好玩人性学

    了解人性,是一个人成功的前提。人性无法触摸,不被看透。这令许多人陷入迷茫和困境,本书是将会成为改变你生活的指南书。
  •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词解人生:成语中的生命智慧

    寥寥数言浓缩千年世事沧桑,短短百字演绎历史精彩瞬间,拈提古今开启过往经典之门,古为今用照亮人生智慧视野。成语,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本书精选脍炙人口、通俗易懂的成语典故,对其进行全新的智慧解读,缩短了时空的距离,在历史与当下间探寻智慧足音,为在繁忙生活中仍渴望提升自我修养的当代人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启迪。
  • 华商淘金莫斯科:一个迁移群体的跨国生存行动

    华商淘金莫斯科:一个迁移群体的跨国生存行动

    2012年和2014年,作者两次深入莫斯科华商群体,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跟踪调查,生动地描述了这一群体在当地所面临的淘金环境和真实的生存状况,探究了他们的生存策略。本书从这些华商的日常生活世界入手,进行了民族志式的研究和铺陈,不仅充分展示了海外华人群体的生存状态,更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迁移主体如何利用外在环境等结构性因素和自身资源,构建出全新的生存空间。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巅峰大姐

    重生之巅峰大姐

    她是F市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一代枭雄人物,然而在她事业帮派如日中天的时候,如花的生命却陨于一个凉薄的情字,她发誓,若苍天有眼,若她能再生一次,她定要血刃F市!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抱恨重生,冷血无情,枪林弹雨,杀戮嗜血,她蓄势崛起,一次次的超越极限,只是为了活下去,珍惜这一次来之不易的重生活下去!生来的第一幕,她灵魂旋起漂浮在天际,天台上站着一个纤瘦稚嫩的少女,对着一个看不清容颜的男人歇斯底里的嘶喊着,那声音是那么的悲痛,决绝。再一次醒来,她发现自己躺在一家医院里,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我告诉你楚星,即使你为我再跳楼一百次,我也一样不会爱上你,永远不会’被打破的病房内安逸流淌着的气息,那熟悉的轮廓再次出现在了楚星的眼界里,她的眼瞳,倏然间变得冰冷无比,是他!——☆——☆——☆——☆——☆——☆——不断的超越,攀登,问,巅峰之路,路在何处,楚星答:“路,在我脚下!”——☆——☆——☆——☆——☆——☆——巅峰之路,黑道军嫂。
  • 丫头狠狠爱

    丫头狠狠爱

    两岸文学PK大赛 暧昧——能天长地久?想起她?嘴角会含笑? 现实——又是如此不堪,喜欢她更想保护她。 女人,爱上了就注定一辈子都难以忘记,即使老去,想起他都会微微笑。 他——何尝不是。
  • 火影之穿越万界

    火影之穿越万界

    火影世界,一灵魂带着系统穿越而来成为自来也,精彩不断,满世界到游历,且看豪杰自来也一生传奇!!
  •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纸、刊物、书籍、文件上,出现在一般老百姓的话语中。如今,恐怕很难找到不知道“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是什么的人了。然而若要给教育下个定义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也很熟悉家庭的含义,然而,当我们给家庭这个词下定义时,却感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社会学、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是这样解读家庭的。家庭也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意在为家长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指导。
  • 晴空3

    晴空3

    安冉虽然变瞎,却依然念念不忘乔欢,甚至在广场与其失之交臂。江舟为了她和乔欢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并且捐献出眼角膜。重见光明的安冉不知道江舟已经死去的消息,直到最后,她都以为江舟终于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去了远方。安冉费劲千辛万苦,终于和因为患病而失去记忆的乔欢重新认识,像普通的情侣那样过日常的温馨生活。
  • 王直方诗话

    王直方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枭的千亿宠妻

    冷枭的千亿宠妻

    上辈子,韩小语对钱权倾天下的冷易天一见钟情,死缠烂打。一心想要跟着他,有没有爱她都愿意跟着缠着。受尽侮辱的她终于明白,冷易天是没有心的,然而却不料老天要她重活一世。再次回到十八岁,她初见他的那年盛夏,她决定再也不要爱上他。她要躲着他,再也不要迷恋他。可是,老天却仿佛是在跟她顾小语开玩笑。她要远离,他却死缠烂打的缠了上来。还步步紧逼,越勒越紧二十八岁的冷易天,在那年盛夏遇见了韩小语,钱权倾天下他,发誓无论如何也要得到她……
  • “大刀神将”秦基伟

    “大刀神将”秦基伟

    秦基伟(1914年-1997年),湖北红安人。参加过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大革命时期,历任红31军274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西路军总部四局局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司令员、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15军军长等职;建国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回国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4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97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自1959年以来的第一次大阅兵,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隆重的首都大阅兵。
  • 读故事练口才

    读故事练口才

    美国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把“口才、金钱、原子弹”看做是在世界上生存和发展的三大法宝;60年代以后,又把“口才、金钱、电脑”看成是影响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宝。而“口才”一直独冠三大法宝之首,足见其作用和价值。成功学大师卡耐基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5%取决于知识和技能,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的确如此,无论是古今还是中外,口才都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
  • 公孙龙子注

    公孙龙子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