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0700000004

第4章 台海问题的由来(1)

第一节 台湾的历史沿革

翻开中国地图,我们一眼可见,在我国广阔无垠的东南海面上,散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其中最大的一个岛像飘浮在波涛滚滚大海上的一叶芭蕉,它就是台湾。台湾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台湾岛南北长394公里,东西宽144公里。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台湾自古即属于中国,古称夷洲、流求。大量的史书和文献记载了中国人民早期开发台湾的情景。距今1700多年以前,三国时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等对此就有所著述,这是世界上记述台湾最早的文字。公元3世纪和7世纪,三国孙吴政权和隋朝政府都曾先后派万余人去台。进入17世纪之后,中国人民在台湾的开拓规模越来越大。17世纪末,大陆赴台开拓者超过10万人,至公元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时,总数达到50.7万余户,254万余人。200年间增长25倍。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方式,由南到北,由西及东,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大大加速了台湾整体开发的进程。这一史实说明,台湾和中国其他省区一样,同为中国各族人民所开拓所定居。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中国历代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早在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政府即已派兵驻守澎湖,将澎湖地区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元朝政府在澎湖设置行政管理机构“巡检司”。明朝政府于16世纪中后期,恢复了一度废止的“巡检司”,并为防御外敌侵犯,增兵澎湖。1662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在台湾设承天府。清朝政府逐步在台湾扩增行政机构,加强了对台湾的治理,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设“分巡台厦兵备道”及“台湾府”,下设“台湾”(今台南)、“凤山”(今高雄)、“诸罗”(今嘉义)3县,隶属福建省管辖。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派员测绘台湾地图,勘丈全境里数。1721年(清康熙六十年),增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改“分巡台厦兵备道”为“分巡台厦道”。尔后又增设“彰化县”和“淡水厅”。1727年(清雍正五年),复改“分巡台厦道”为“分巡台湾道”(后又改为“分巡台湾兵备道”),增“澎湖厅”,定“台湾”为官方统一的名称。1875年(清光绪元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经营和治理台湾,再增设“台北府”及“淡水”、“新竹”、“宜兰”3县和“基隆厅”。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正式划台湾为单一行省,命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行政区扩为3府1州,领11县5厅。刘在任内,铺铁路、开矿山、架电线、造商轮、兴办企业以及创设新学堂,大大推进台湾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海峡两岸中国人为反对外国侵占台湾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15世纪后期起,西方殖民主义者大肆掠夺殖民地。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南部。1626年(明天启六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台湾北部。1642年(明崇祯十五年),荷兰又取代西班牙占领台湾北部。两岸同胞为反对外国殖民者侵占台湾进行了包括武装起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斗争。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于次年驱逐了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翌年,清政府战败,在日本威迫下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消息传来,举国同愤。在北京会试的包括台湾在内的18省千余举人“公车上书”,反对割台。台湾全省“哭声震天”,鸣锣罢市。协理台湾军务的清军将领刘永福等和台湾同胞一起,与占领台湾的日军拼死搏斗。大陆东南各地居民为支援这一斗争,或捐输饷银,或结队赴台,反抗日本侵略。在日本侵占台湾期间,台湾同胞一直坚持英勇不屈的斗争。初期,他们组织义军,进行武装游击抵抗,前后达七年之久。继而,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他们又会同大陆同胞一道,先后发起十余次武装起义。及至上世纪20和30年代,岛内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群众运动更加波澜壮阔,席卷台湾南北。

1937年,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明确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马关条约》自属废止之列。这一布告同时郑重宣布:中国将“收复台湾、澎湖、东北四省土地”。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的抗日战争,于1945年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收复了失土台湾。台湾同胞鸣放鞭炮,欢欣鼓舞,祭告祖先,庆祝回归祖国怀抱的伟大胜利。国际社会公认台湾属于中国。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斗争的一部分,得到了世界人民的广泛支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反对德、日、意***轴心国,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法国等结成同盟国。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同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中的条款”。10月25日,同盟国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仪式于台北举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国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湾及澎湖列岛已正式重入中国版图,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于中国主权之下。至此,台湾、澎湖重归于中国主权管辖之下。

第二节 台海危机的由来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美日等外国势力的介入,尤其是美国的介入,是两岸解决台海问题的最大阻碍。

一、台湾问题与中国内战。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爱国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战争胜利后,两党本应继续携手,并肩振兴中华大业,唯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依仗美国的支持,置全国人民渴望和平与建设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的强烈愿望于不顾,撕毁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发动了全国规模的反人民内战。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被迫进行了三年多的人民解放战争,由于当时的国民党集团倒行逆施,已为全国各族人民所唾弃,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党集团的一部分军政人员退踞台湾,造成了台湾海峡两岸隔绝的状态。

二、台湾问题与美国干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对峙的态势下,美国政府基于它的所谓全球战略及维护本国利益的考虑,曾经不遗余力地出钱、出枪、出人,支持国民党集团打内战,阻挠中国人民革命的事业。然而,美国政府最终并未达到它自己所希望达到的目的。美国国务院1949年发表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白皮书和艾奇逊国务卿给杜鲁门总统的信,都不得不承认这一点。艾奇逊在他的信中说:“中国内战不祥的结局超出美国政府控制的能力,这是不幸的事,却也是无可避免的”;“这种结局之所以终于发生,也并不是因为我们少做了某些事情。这是中国内部各种力量的产物,我国曾经设法去左右这些力量,但是没有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以后,当时的美国政府本来可以从中国内战的泥潭中拔出来,但是它没有这样做,而是对新中国采取了孤立、遏制的政策,并且在朝鲜战争爆发后武装干涉纯属中国内政的海峡两岸关系。1950年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宣布:“我已命令第七舰队阻止对台湾的任何攻击”。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了台湾海峡,美国第十三航空队进驻了台湾。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中国的台湾省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美国政府继续干预中国内政的错误政策,造成了台湾海峡地区长期的紧张对峙局势,台湾问题自此亦成为中美两国间的重大争端。迄今,台湾问题成为中美之间最敏感、最复杂的问题。

三、台湾问题与日本介入。美国的干涉造成台海问题久拖不决,而日本的介入加剧了解决台海问题的难度。二战后,日本在外交政策方面紧跟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更是亦步亦趋。二战后的日本,为了早日结束被占领状态,采取向美国一边倒的立场。新中国成立后积极谋求与日本尽早结束战争状态,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然而日本政府另有打算,它积极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不承认新中国的合法地位,并于1952年4月28日与退踞台湾的国民党当局缔结《日华和平条约》。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日本迅速改善对华关系,并于当年的9月29日与新中国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日由此实现邦交正常化。但是在表述上,日本的态度含糊其辞,在台湾问题上则只是讲“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立场”,却从来不提“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72年9月29日签署的《中日联合声明》第三条载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的这一立场,并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第八条的立场”。

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国家甚嚣尘上,极有市场。日本早已将中国看成“潜在威胁”和“东亚地区的不安定因素”。日本尽管也急欲染指台湾海峡的事务,但考虑到中国的态度和它过去曾殖民台湾的历史,只能含蓄隐晦地表达其意图。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日本唯美国马首是瞻,积极配合美国在台海问题上的战略意图。因为“分裂”和“遏制”中国是日美两国心照不宣的默契。1996年日美发表“安全合作共同宣言”,并据此开始修改1978年制订的“防卫合作指针”。1997年9月,日美正式确定防卫合作新指针。

日本历来把台湾看作其海外生命线上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在日本右翼看来,大陆打压“台独”,也会影响日本的国家安全。日本对台湾进行过50年殖民统治,日本国内浓烈的“台湾情结”挥之不去。事实上,最早打出“台独”旗号的不是美国人,不是台湾人,而是当年占领台湾的日本少壮派军人。日本殖民者曾荒谬地宣称,台湾自古是日本的领土。日一些议员甚至至今还认为台湾是“不在日本版图内的日本国土”,企图使台湾有朝一日再次从中国“独立”出来,并入日本。

今天,日本国内仍旧有不少人鼓吹“台湾地位未定论”和“日本对台湾有恩论”,与台湾的分裂势力一唱一和。2006年2月4日,当时的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在福冈市举行演讲时,竟公然美化日对台殖民教育。他说:“正因为(当时)上乘教育水平和识字率的大幅度提高,才得以成就台湾现在极高的教育水平,让台湾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中国内战造成两岸的对峙,而国际势力的粗暴干涉,给台海问题又蒙上厚厚的阴影。

第三节 大陆台海问题的策略演进

1949年后,由于国民党残余势力自祖国大陆逃到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因国共内战的延续出现了人为分离的局面。早日结束这种局面,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自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摆在了中国共产党的面前。

从1949年至1978年近四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在探求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途径。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的口号,防止蒋介石集团盘踞台湾并成为美国的附庸。

1949年6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一再电告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局,请他们注意认真研究解放台湾的问题,努力以较小的代价,在较短时间内解放台湾。

以武力解放台湾,尽快、彻底地消灭国民党的残存力量,把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初对台斗争的方针。但是,正当中国人民解放军积极准备解放台湾之时,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军事力量的介入使海峡两岸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因而所谓台湾问题也就出现了。

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局使朝鲜南北分裂,越南南北分治也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美国也力图使其侵占台湾合法化、长期化,中美之间围绕台湾问题出现了准军事对抗。显然台湾处在美国的军事庇护下,使解放台湾成为一场复杂的、严重的国际斗争,这就决定了围绕台湾问题的斗争由主要同国民党当局进行军事较量转变为同时还必须与美国进行政治和外交斗争。

为适应新形势对台斗争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开始踏上了探索新的解决台湾问题之路。

同类推荐
  •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

    《文艺作品演播选》是配合《文艺作品演播》一书而编写的训练教材。《文艺作品演播选》针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专门选取了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艺作品(包括散文、诗歌、寓言,童话、小说,广播剧以及影视剧等)。秉持全面性、针对性,技巧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对所选文艺作品的创作要素、文体特点、语言处理、演播方法及技巧运用等方面都给予了一定的训练提示和指导。《文艺作品演播选》对训练学生学习文艺作品演播非常有帮助。
  •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

    《中国党政公文解疑全书》共四篇,第一篇公文文种解疑;第二篇公文格式与行文解疑;第三篇公文写作技巧解疑;第四篇公文处理规范解疑。所列题目,均是长期研究和讲学实践中积累的,是与公文工作者及教学人员广泛接触和交流中的经验总结。 这些题目反映的问题源自公文处理工作的第一线,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实用性。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全面地掌握公文写作中的规范与技巧,了解公文处理实践中的热点、 焦点和难点。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日常生活,并成为广大民众人人奉行、时时奉行但其自身并不自知的日用常行,才能称得上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作为“兴国之魂”的立国价值,此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的要旨。本书以日常生活为研究视域和思维框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分析,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尝试性探究。
  •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涉外文书写作大全

    涉外文书概述涉外文书,是在涉外活动、涉外工作中制作和使用的各类文体(文书)的总称。涉外文书,是涉外活动中用于发布和贯彻执行国家的对外政策,执行法律,证明身份,叙述事实,申述立场或观点,表示态度,交涉问题,传递信息,建立友谊与合作。
  • 传播与文化

    传播与文化

    本书是作者2005年出版的《跨文化传播的后殖民语境》一书的延伸。《跨》奠定了从事跨文化传播必须解释清楚的后殖民“文化语境”,本书在此基础上,又引入传播和新媒体(新媒介)语境,以“文明演进”为横轴,以“文化变迁”为纵轴,探讨传播科技和新媒体为世界和中国的文化变迁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本书梳理和重新界定文化与文明的含义和关系,建构了一个二者的逻辑函数关系模型,提出了“新媒体成就中国”的理论假设并作了论证。这本书也是为作者下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建构一个中国视角下的跨文化传播学科所需要的理论体系一一在解决了研究语境、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概念问题之后。
热门推荐
  • 十年懵懂百年心(全集)

    十年懵懂百年心(全集)

    网络纯恋小说领军人物李李翔宫心催泪大作!十年懵懂百年龄,纠怨心中似梦。侠剑江湖儿女,阴谋帝后廷宫。相思相恨又相争,何奈相思更盛。建武十三年,宫廷斗争使得云罗一夜间家破人亡。云罗也因此身受重伤,昏睡了整整八年。当云罗终于醒过来,却因为寒毒深入骨髓,丧失了记忆。重生后的云罗和自小被人遗弃的东方弃相依为命;临安城行事狠辣的太子燕苏和云儿不打不相识,情愫渐生时却猛然被少时的那场惊天血案惊醒,爱恨纠缠,心碎成灰。爱而不得的感情纠葛,谜一样的事实真相,峰回路转的情节铺展——原本以为这是故事的全部,没想到仅仅只是冰山下显露的一角而已!
  • 拨亮我们的精神灯塔

    拨亮我们的精神灯塔

    “繁荣文艺事业,拨亮精神灯塔”,这是中共陕西省委书记赵正永在深入学习讲话精神之际,在第一时间面向全省文艺界和社会各界发出的强音。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我省有陈忠实、贾平凹、赵季平、陈彦等四位当代著名文艺家应邀出席会议。一省四人出席如此重要的会议,这是陕西文艺界的无上光荣,也是对陕西全国文艺大省、文化大省地位的有力佐证,它在陕西文艺界和社会界引发了强烈的精神冲击和思想震撼。陕西是伟大的延安文艺传统的发祥地,也是对这一传统进行经典传承和塑造的当代精神高地。
  • 万三金的主母时代

    万三金的主母时代

    万三金冷冷看着,俏唇薄抿,面无表情,脸色却是孤煞苍白寂寥无比。溺死后重生,锋芒毕露。现代富家女,撞见未婚夫与男人滚床单,好死不死被灭口;***破落户女儿,未婚夫婿见死不救险溺毙,可有可无被退婚:这两个,哪一个比较惨?万三金无时间比较,左手账本右手算盘忙的不亦乐乎无可奈何,破落户女儿可没有现代富家女娇惯的权利。振兴家业,没问题,强抢有主男人,没问题,改嫁无良未婚夫,也没问题,接二连三为当家主母,更加没问题,最有问题的是,她肚里孩子的爹,是生还是死,谁能鸿雁南方捎个信?※※※※※※万三金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若是犯到头上绝不忍让叶闻人如果我不是叶家闻人,我大可以尽情爱你,只可惜,对不起,我不敢爱你未轻寒你若主动投怀送抱,我可不要,你若拒人千里,我偏喜欢的紧(微微云:果然是个别扭的孩子啊)未清韵我可以赢尽天下所有男人,为何,偏偏赢不了你?※※※※※※片段一男人:你可会想念我女人:你若不消失,我怎会想念?片段二洞房花烛夜女人:你若继续效仿关公,天就亮了男人:你可知从何下手?片段三分娩阵痛时女人:混蛋杀千刀,给我滚进来!两个男人相视一眼,同时撞门:我在!
  • 意念力:疗愈自我的心理暗示法则

    意念力:疗愈自我的心理暗示法则

    为什么学骑自行车的人看见前方障碍物,越是提醒自己千万不要撞上,结果反而偏偏撞上了?为什么一个抢劫案被媒体报道后,类似的案件竟然不断出现?为什么一个病人连续三天依靠吗啡来控制疼痛,最后用生理盐水悄悄替换吗啡,病人却如前三天一样浑然不觉?结论非常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种巨大的力量,当我们不自觉地操纵它时,往往会受到伤害。如此一来我们不但可以自助,还可以帮助他人。这是一本可以帮助我们成长、觉知和改变的书,它将教会我们——拥有美丽的容颜、窈窕的身材、光滑的肌肤……只要你敢想象,那么它就有可能发生。就算那些心脏有问题的人,也可以通过不断暗示使自己愉悦起来,从而使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令人不愉快逐渐减少。
  • 不愿空城旧梦予你一世荒凉

    不愿空城旧梦予你一世荒凉

    她乃当今妖物,美人鱼。传说:得到她的一个吻就不再惧怕溺死深海,得到她的一滴血和泪便能多活上五十年。因此,许多人不惜一切代价想要得到她。你犹如天上璀璨的辰星,一袭雪白裘衣向我而来!若,人生只如初见!他乃当今世上一代剑尊辛蔚之。却甘愿为她剔去仙骨,贬为凡人经历生老病死痛苦的轮回!六月的江南春风和煦,莲花满池盛开。当初,他许她凤冠霞帔,喜帕出阁!本以为能和他在这温暖的江南了却此生,可到头来却不过笑话一场!比岸花谷一战,他的寒冰剑不仅刺穿了她的身,亦是刺死了她的心!曦斓:“你不是爱她吗?当日我用自己的血自己的鱼鳞为你而救了她,今日!你若不杀我,我就杀了她!”辛蔚之:“人生若只如初见,我眷恋你一世容颜!如今我才明白,原来初见那日我早已将生死托付于你。这一世,我终究是对不住你…待到下一世,忘川轮回,你再做我辛蔚之的妻子可好?”纪言初:“都说你眼中开倾世桃花,却原来一夕桃花雨下!”今生,你许我江南水莲,来世!陪我去看洛阳牡丹…
  • 投瓮随笔

    投瓮随笔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重生之我的阁下

    重生之我的阁下

    我们不叫黑衣人,我们的名字是人类观察员。至于你,你是我们的总司令!你问总司令是干嘛的?当然是认真贯彻《人类保护计划》的核心精神,维护世界和平。记住,这个世界没有神仙!没有上帝!没有妖怪!没有幽灵!没有魔法!没有外星人!也没有超能力!那刚刚咬掉我半只手的东西是什么……
  • 刀、妖怪与霍乱

    刀、妖怪与霍乱

    悬疑推理痴迷者,于四年前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已发表数十万字,喜爱松本清张、京极夏彦、三津田信三、连城三纪彦,文章追求绮丽,常涉及怪谈妖物、奇人异事,愿得京极之博学、连城之真挚。刀,明晃晃的刀刃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着微光,刀芒像一溜井水透出阵阵寒气。古朴的武士刀带着威压在半空中画出一道道令人胆寒的弧线,引出人心底的战栗感。
  • 灭秦(2)

    灭秦(2)

    大秦末年,神州大地群雄并起。在这烽火狼烟的乱世中,随着一个混混少年纪空手的崛起,他的风云传奇,拉开了秦末汉初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大秦帝国因他而灭,楚汉争霸因他而起。因为他——霸王项羽死在小小的蚂蚁面前。因为他——汉王刘邦用最心爱的女人来换取生命。因为他——才有了浪漫爱情红颜知己的典故。军事史上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他的谋略。四面楚歌、动摇军心是他的筹划。十面埋伏这流传千古的经典战役是他最得意的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