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1700000002

第2章 当前现状概说(2)

学院现设有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动画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管理学院、国际文化传播学院、音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和社科部、公体部等9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开设了广播电视新闻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工程等28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和部分专科专业。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学院开设了“3+2”专升本专业,面向浙江省高职高专优秀应届毕业生招生,学制两年,公办标准收费,学生毕业后发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证书,毕业后享受国家普通本科毕业生待遇。学校目前全日制在校生逾9000人。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隶属于播音主持艺术学院。该系现设有3个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礼仪文化方向)、公共关系(非艺术类)。其中,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开设于1986年(专科1986年招生,本科2003年招生),2000年被评为浙江省重点专业。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学校致力于广播、电视、电影、网络、出版、报刊及新媒体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一所文、工、艺、管、理、经、法、教多学科协调发展,以信息传播为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位于中国北京东郊古运河畔,校园占地708亩,校舍总面积46万平方米。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成立于1996年9月16日,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二级学院之一。它的前身是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始建于1963年。播音主持艺术学院是中国建立最早、影响最大的培养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高层次人才的教学基地,也是中国广播电视语言传播研究和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科研基地。

学院目前下设播音系、播音主持艺术研究所、语言传播研究所、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等系所,并建立了全国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培训交流中心。

经过4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如今已经形成了博士、硕士、学士以及继续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优秀播音主持专业人才成长的摇篮。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中国传媒大学的优势专业,也是学校的品牌专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以上我们仅列举了六所院校的基本情况,更多院校的状况无法一一罗列(具体院校名录可参见附录)。据了解,目前开办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院校达150多家,大致可分为五个层次:一是专门性院校,如中国传媒大学、浙江传媒学院等;二是综合性院校或专业院校中所设置的广播影视二级学院,如四川师范大学电影电视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等;三是综合性院校或艺术院校中所设置的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科,如广州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等;四是各省、自治区广播电影电视局开办的广播电视中等学校,如新疆广播电视学校、江西广播电视学校等;五是民办院校。看来,目前开办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院校规模、办学层次等参差不齐,较为复杂,这一方面反映了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空前繁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这一市场亟待规范。

2003年12月,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与人才培养研讨会在北京广播学院召开,全国30多所院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代表倡议,成立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学会。2004年7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正式批准成立中国高教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筹)。2005年6月,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中国高教学会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理事成立大会。

应该说,播音与主持艺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很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强对专业建设方面的引导,加强对专业教育、教学的规范,以此来保证播音主持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学会的建立标志着专业教育进入了一个良性竞争、规范发展的新阶段。

第二节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发展分析

如何看待蓬勃发展的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其繁荣的背后又有哪些因素值得研究和深思?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飞速发展的广播电视事业是播音主持专业教育成长的直接动力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成长发展,是与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密不可分的。

从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算起,播音事业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光辉历程。60多年来,人民广播的播音员由最初的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全国的万人大军;播音理论建设由陕北台“十天工作总结”,发展到现在的《中国播音学》、《播音创作基础》、《朗读学》等;播音业务的研究、播音队伍的培养,由最初学习苏联的经验,发展到现在高等学府有专门的系科、专业,有一支包括教授、专家在内的师资队伍,能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的播音专门人才。这一切的发展变化都与广播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息息相关。

广播电视作为科技进步的产物,成为20世纪影响最重大的人类发明,也成为最受人们喜爱和最为普及的现代传媒。自90年代以来,尤其是1993年以后,中国的广播电视,特别是部门、类别的发展,其速度之快超过了社会许多的其他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广播电视中出面的传播者大多是播音员,从事播音工作不仅业务上要求高,政治上审查也很严格,能从事这一工作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随着广播电视事业改革的推进,主持人节目蓬勃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节目主持人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一大批热爱主持事业的人希望加入到这个方兴未艾的队伍中来。后来,许多电台、电视台实行栏目化管理,需要把人固定在栏目中,还主张主持人要参与采访和编辑活动,即使不考虑后来增加的频率、频道以及节目数量,原有的播音人员也已不足以应付节目大量增加的需要。于是各台纷纷解散播音部(组),除了几个人专职播新闻以外,大多数播音员分到了节目组,从事主持工作。当然这还远远不能满足主持人节目扩张的需要,只能不断从社会上大量招聘,招聘的标准也与以前有很大不同。据统计,1986年我国专职的播音员主持人仅有1607人,到2000年增加到16600人。截至2002年,全国广播电视系统播音员主持人总计22600人(其中具有播音职称的共有18000人),[国家广电总局人教司副司长李金荣在“首届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高级讲习班”上的讲话,2004年7月22日。]而实际从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人员,就有五六万人。目前,在省(市)级台(包括各频率、频道)的主持人,一般都超过百人以上,比过去增长了近十倍。有些台还长年大批聘用编外人员从事这项工作,其数量之多,难以统计。

大量的播音主持岗位需要高校为其输送优秀的人才,一部分没有经过语言规范训练的主持人急需充电提高,与之相适应,播音主持教育事业亟待发展壮大。

1984年,中央电视台召开了一次会议,研究播音。当时北京广播学院的张颂教授在会上提了两句话,“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这作为播音员主持人的两大基本功训练一直沿用至今。20世纪80年代的后期,张颂教授带领播音系的教师,共19人分工合作,开始了《中国播音学》的写作,并于1994年10出版了《中国播音学》,它标志着一个新学科的诞生,意味着中国播音学学科建设的新起点。现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已经摸索出一套具有始创性、独特性的播音教学规律,奠定了科学的教学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完善了教材建设,形成了梯队式的教师队伍,培养了大批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二、市场需求是播音主持教育发展的现实基础

近几年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投入逐年增多,教育事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在校生已超过2300万人,开始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壮大是与这种大的教育环境分不开的。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教授指出,在高校设立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既是专业的需求,也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丁俊杰教授在“首届全国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师高级讲习班”结业仪式上的讲话。]

随着广播电视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需求和要求也在逐步扩大和提高,来自生源的巨大市场和办学者的敏锐市场洞察可谓一拍即合。

1.考生市场巨大

艺术考试在近几年一直很火,似乎艺术考试升温已经成了全国性的现象。由于市场较大,全国各地各种院校不管有没有条件,都争着开设艺术专业。由于录取比例较高,很多高考无门的学生会想办法通过艺术考试拿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也是如此,上百所院校在每年的学生寒假期间或初春时节开始报名,报考的场景用“火爆”来形容一点也不夸张。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作为培养播音主持专业人才的最高学府,办学时间长,办学声望高,虽然每年仅有六七十人的招生规模,可报考者却达到七八千人甚至上万人,能考上者真是“百里挑一”。上海戏剧学院、浙江传媒学院等众多开办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校也是如此,虽然招生规模有限,每年的报考人数却都居高不下。如此有难度,为什么报考者趋之若鹜?

一是考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意味着有希望成就一份“明星”梦想。中国的主持人事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初,尽管起步较晚,但恰逢我国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社会生活朝多元化、个性化发展时期,各种传统的观念面临挑战,单一、沉闷的生活局面被打破。在这种有利的社会背景下,主持人亲切、鲜活、新颖的面孔一经出现,便立即吸引了广大受众的目光,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目前,我国有数以万计的主持人活跃在广播电视行业中,这些耀眼的明星,是许多年轻的中学生心中永恒的偶像。于是播音主持类的院校俨然成了“造梦工厂”,带着主持人的光环走入了寻常百姓的生活,在一夜之间“火”了起来。

二是艺术类考试适当调低的分数线使更多的考生跃跃欲试。作为艺术类专业,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可能”较低的文化课分数线成为许多考生报考的主要动机。一些平时学习成绩不理想,又没有其他特长的学生,将它视为跨入大学门槛的一条捷径。所以报播音专业的不少考生都带有一种投机的心理,认为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属艺术类,可以享受一定的降分优惠,而在招生录取中,专业面试分又占了较大比例。专业面试的随机性、主观性都比较大,往往被误认为只要会说普通话、天生一个好嗓子,就能够对付。

其实,对于一个规范的播音主持院校来说,播音专业考试的难度在逐年加大,文化课过低的学生很难迈过这个门槛。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作为经教育部批准,西北地区最早开办该专业的学校,办学水平已得到同行及考生的认可,每年报考人数都成倍增长,文化课分数线也在逐年提高,2004年录取的新生中最高分达到519分。从录取比例上看,该专业最终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的比率在15∶1至100∶1之间。[朱晓彧:《对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招生报名的困惑与反思》,《今传媒》2005年第4期。]中国传媒大学每年不大的招生规模,更是精中选优,文化课考分高分学生占了绝大多数。可见,考取一所较好的学校学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并不容易,仅仅因为分数线低而报考的学生,应该冷静地想一想。

2.办学院校激增

短短几年的时间,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专业由一两家快速发展到上百家,除了考生市场的需求刺激因素、高校扩招的现实情况之外,利益的驱动力也不可小视。

高等院校扩招,说明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见到成效,大家办学的热情比较高。尤其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说明大家对素质教育比较关注。毋庸讳言,各高校的扩招明显受到教育产业化的影响,带有一定的功利目的。比如普通高校都在争相招收艺术类考生,诸如林业院校设主持人专业,工科院校招表演学生,师范院校一个艺术专业一届就招收几百名学生……由于看好这块市场,许多民办高校也奋力杀入艺术教育阵地。

一位艺术院校的负责人就此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艺考确实是有点过热,并且已经成为一种不太正常的社会问题。主要表现在考生只为升学,学校只为赚钱。”[转引自毕一鸣:《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忧思录》,见新华报业网2004年8月17日。]有人算了这么一笔账:普通本科生一年学费不过5000元,而艺术专业本科一般是每年1万,有的地方甚至更高,基本上是招一个艺术生顶两个普通生。另外,艺术专业每年的考试报名费也是一笔大收入,一般是每人100元,个别院校还有高达200元的。

毫无疑问,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发展也成为了高校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巨大的经济来源渠道,于是成了众多高校争先恐后、奋力分争的“香饽饽”。

同类推荐
  • 记录南广

    记录南广

    钟灵毓秀,虎踞龙蟠。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天时: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对传媒人才的需求,为创建南广提供了最好的历史机遇。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地利:“长三角”的区位优势为南广学院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南广学院的创建得益于人和: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民办高校的大力支持为南广学院的创立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从“南广”构想的提出,到选址南京江宁方山脚下;从第一栋建筑破土动工到四季芳香的美丽校园;从800学子入学江宁高中的租借校园到万人大学目标的实现,南广学院为中国民办大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 梦在数学里

    梦在数学里

    本书收录了多篇关于数学课教学研究的文章,分为五辑,内容包括:课标解读、有效教学、教学探索、教学设计、高考频道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

    《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是《河南教育》(高校版)杂志联合全国40多所高校举办的“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征文作品精华集,浓缩了100位辅导员的育人实践和思考,也收录了13位辅导员工作专家的精心点评。书中所选案例基本上涵盖了辅导员工作的方方面面,为广大一线辅导员提供了真实的带有普遍性的工作经历以及问题处理技巧。
  • 传媒管理学

    传媒管理学

    当前及未来,加强管理是中国传媒组织的首要任务。进入21世纪,中国传媒业的发展遇到了新的瓶颈,跑马圈地、粗放经营的发展模式已经没有了初期制度解放所提供的市场空间,传媒组织的运作重心必须转型。本书一是深入结合传媒组织管理实践,二是努力用专业的管理学视角进行解析,三是论述了传媒组织运作流程中的生产、销售、广告、人力资源、财务、战略等所有环节,它既是传媒管理理论的系统梳理,也是传媒综合评判;既为研究者提供认识论,也可为业界提供决策依据。
热门推荐
  • 走过花季雨季(下)

    走过花季雨季(下)

    《走过花季雨季(下)》是我社“青少年健康成长”系列作品之一,本文分别从认识自我、摆正情感、学会社交、善于学习四个方面,告诉青少年如何面对心理困惑、摆脱情感陷阱、解决社交烦恼。生命走到青春时节、也就是到了最灿烂的花季。这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季节,一个渴望自由的季节,也是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季节。无可否认,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季节,每一位青少年都会追求卓越、立志成才。只不过,面对激烈的生存竞争、沉重的学业压力以及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挑战,生活阅历尚浅的青少年很容易在青春的路上迷失方向,从而阻碍其健康地成长与发展。针对青少年的困惑和疑问,我社编纂了“青少年健康成长”系列作品共7种。
  • 八骏图(沈从文小说全集)

    八骏图(沈从文小说全集)

    《八骏图》是沈从文都市题材小说中的典范之作,描写了所谓绅士淑女们不乏高雅却琐碎做作的情欲表达,沈从文以尖锐的笔法讽刺了都市人的生存方式,寄托了其对故乡自然、健康的生存状态的认同和赞扬。
  • 定庵诗话续编

    定庵诗话续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漫漫婚情

    漫漫婚情

    因为男友劈腿买醉,不小心却把上司睡了,还和他扯了结婚证,阴差阳错签下了假婚契约,一颗心却渐渐陷入了他的囚笼……
  • 繁花无垢

    繁花无垢

    初逢扬州你与繁华巷口眉目如锦绣少不知愁我于市井奔波轻狂而无忧百般主动前凑一撩衣袍巧逗三月细柳含苞坠开了情窦我怀应似坛酒天地为友唯浓一人口却胆怯你拒开封泥而嫌垢……
  • 杂言

    杂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废柴弃妃也倾城

    废柴弃妃也倾城

    穿越成将军府庶出的三小姐,世人只知她胆小怯懦,一无是处,却不知那名动京都的朗月公子就是她。她小心翼翼的隐藏着自己,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离开这个囚笼。因为身世之谜,她被指婚给那温润如玉之人,努力想要守住自己的心,却还是在相处中一步步沦陷,明明知道他已有心爱之人却还是为了他将自己置于那万劫不复之地。他是大周八王爷,生于皇家,却在险境中谋求生存,以为她只是自己的一枚棋子,可为什么见她掉下悬崖之时,痛彻心扉……楔子是我新加上的,是后面的一个小高潮,不过人物出场有些多,如果大家不喜欢就直接跳过楔子吧~
  • 甜宠101式:恶魔在身边

    甜宠101式:恶魔在身边

    新文已发《宠婚撩人:小娇妻,有点甜》,男主超宠女主的文文~求个收藏求票票~(砂糖文!甜宠!)一朝重生,席柚从退伍特种兵变成了女高中生。花痴,智商低,学渣,是女高中生被贴上的标签。席柚低哂,没关系,她会用实力告诉这群人什么叫女神高不可攀,智商碾压弱鸡,学渣逆袭学霸。重要的是,她会一点一点教会他们怎么做人!最后,席柚成功教会了其他人怎么做人,而陆霁,也成功教会了席柚怎么造人。
  • 辰星挽明月

    辰星挽明月

    她,林婉月,是二十一世纪林氏集团的千金,有着倾城的容貌,资深的学历,显赫的家世,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却没想到,在和朋友出去旅游的路上遭遇车祸,意外穿越…他,北辰陵风,是凤陵国人人尊敬的永陵王,十岁率兵击退边境入侵者,几年来,立下的战功不计其数,是当今皇帝最宠爱的妃子云妃之子,可云妃在生北辰陵风时难产而亡,因此,凤陵皇帝把对云妃的爱都给了他们的孩子,而北辰陵风因为从小生活在宫中,又缺少母爱,成了孤僻冷傲的性子……一冷一热,他们之间相遇,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暂住总裁家:做你的挂牌女人

    暂住总裁家:做你的挂牌女人

    【完结】她瞪大双眼,强势看他,“喂,总裁先生,我只是暂住在你家而已,没有想过做女主人好不好?我没有兴趣在你的配偶栏上签字,更加没有兴致在无名指上套个光环,就算你耍腹黑耍流氓我也表示坚定地摇头。”他淡定微笑,“我爱你。”“……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