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4100000015

第15章 公民共和主义的新闻自由观

马凌在

著名的哈钦森报告的扉页上,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关于新闻界管制的名言赫然在目:

如果人类状况会有什么改善的话,那么哲学家、神学家、立法者、政治家和伦理学家将发现,在他们不得不解决的最困难、最危险和最重要的问题中,对新闻界的管制居于首位。如果没有这种管制,治理人类就无从实现;如今尽管有了它,治理人类也无从实现。

就媒介理论而言,在《报刊的四种理论》之后,各种理论范式花样翻新,但是能与“责任论”同行的,也只有“民主”理论。不过,在“市场新闻业”的整体大环境下,“责任”似乎并没有止住新闻向“娱乐”下滑的势头,媒介选择越是增多,政治知识的鸿沟反而越大。2004年美国报业总编联合会(APME)的年会将主题确定为“衰退的读者”,后来发表在《哥伦比亚新闻评论》上的文章干脆冠以这样的题目:《让我们谴责读者:假如公众不关心,伟大的新闻事业还是否可能?》。同时,“民主”也并没有使公共新闻事业或市民新闻事业有多大起色,大多数公众依然是消极被动的“沉默的大多数”。而与此同时,在全球新公共管理大潮之下,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名,各国政府对大众传媒的“解除管制”(deregulation)使媒介的私有化、商业化程度更高。在一艘艘媒介巨舰后面,未尝没有国家发展“软实力”的目的,这引来了有识之士的担心。这种状况使学者们不得不反省到底有没有问题,问题出在何处。

政治传播学学者多利斯·格瑞伯(Doris Graber)认为,在媒介与民主的关系上,应该超越种种神话和刻板印象。理论界一向认为民主需要积极的公民参与,而新闻媒介必须向他们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以便他们完成这一政治参与任务。但是无论是媒介还是公民都不可能实现各自被期待的角色。民主依然能够坚持运转的原因不在于媒介与公民,而在于共享的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的重要性大于公民的智慧和媒介的优秀。

社会学家舒德森(Michael Schudson)认为,不是新闻界出了问题,而是公民出了问题。在公共生活的转型中,公民从18世纪“恭顺的公民”(deferential citizen),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党派公民”(partisan citizen),再到20世纪60年代之前的“知情的公民”(informed citizen),最后是现在的“有权的公民”(rights-bearing citizen)。公民们并没有消亡,他们不过是换了一种方式,不再通过昔日传统的公共领域活动,甚至不再参与政治投票,但是他们活跃在各种各样的社团、绿色环保组织、私人俱乐部、法庭、网络空间等地方,“个人化”是其特色。对于他们而言,重要的是“知情权”,当有重大的事情威胁到他们个人的生活和公共利益时,新闻界要负担起提供足够的信息、适时发出警报的责任。就整个社会生活而言,人们的闲暇时间在增多,生活更自由,除非政治机器发生问题,否则他们感觉不到有什么必要去关心政治。

而持批判态度的学者们则忧心忡忡地指出:新闻界已经成了新闻企业,偏离了公共产业的性质,在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的运作下,经过二百年的利润驱动过程,大众传媒从家族企业走向托拉斯、上市公司、巨型跨国公司,历来是赢利最多的产业之一,只不过它生产出来的不是一般的工业产品,即便是“娱乐产品”,也包含着意义、意识形态和社会共识。面对这种偏向,公民是否应该自行小心?

在政治领域,政府早已建成政治传播系统,他们欣赏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理论,认为以公众舆论为依托的公民自治不足以实现良好的公共事务管理,公众不必以政府人员的身份思考,至多以公共事务的适度旁观者的身份思考。在制度设计中,“公众的唯一角色是:当公共事务管理进行得很好时支持在朝者,反之,支持在野者,这就是民众政府的本质”。

在这种人言言殊的背景下,公民共和主义学者希望继承和发展亚历山大·米克尔约翰(Alexander Meiklejohn,1872~1964)的观点,通过对“民主”和新自由主义的兼容并蓄,复兴制宪时期的共和主义精神——虽然制宪者的“原意”难以考证,甚至可能如罗伯特·博克(Robert Bork)所不幸言中的:制宪者本身也十分迷惘,但是从当时的语境出发,应当能知道“公益”而非“私利”、“社会”而非“个人”是宪法优先保障的对象。在当代法学领域,布鲁斯·阿克曼(Bruce Ackerman)、凯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欧文·费斯(Owen Fiss)等人试图证明“我们人民”是宪法的根基、宪法变革的原动力、也是宪法阐释的中心,制宪者当年试图创立的是协商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协商原则与代议制、分权制衡、联邦主义和司法审查一起,构成一套完好的共和政府制度。尽管这些学者之间的观点并不完全一致,但是综合看来,公民共和主义的新闻自由观念包括如下向度:

第一,新闻自由是政治自由。自由是政治制度所创造的一种法律状态。自由的反面并不是干涉或障碍,而是奴役或依赖。法律的强制非但不会减损个人自由,反而是个人自由不可或缺的基础。

第二,公言论优先于私言论。对政治言论的突出保护是第一修正案的首要原则,也是人民主权国家的重要标志。

第三,要尊重公民的尊严,相信公民的理性和道德自觉性。桑斯坦指出,美国建国者建立的是一个“理性的共和国(republic of reasons)。这类共和国既不同于以自利为基础所产生的共和国,也不同于仅仅以自然或权威(authority)为基础产生的共和国”。

第四,协商民主的前提是媒介接近权(right to access media),为了公平的需要,政府理应充当媒介资源的“配给者”。费斯认为,“国家并非自由的天然敌人”,“要求干预的理论是,培育全面、公开的辩论是一个对国家而言可允许的目标,这种辩论确保公众听到所有应该听到的声音”。约翰·基恩也提出,一个以存在着众多种舆论为标志的多元主义市民社会,不可能像一个欢乐的大家庭,不和谐、不一致、自私自利、公开的冲突将永远困扰市民社会,所以,政治沟通必须要有强有力的政治与宪法的保护,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公共服务媒体。他们反对“观点的自由市场”,希望在那些商业化和娱乐化的“公共汽车”之外,发展真正服务于公共事业和公共利益的“公共论坛”。

第五,在“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之间,实行“二元民主”。阿克曼最著名的论题是认为美国宪法体现了一种集两种类型的政治于一身的“二元民主”。第一种类型的政治是“宪法政治”,公众作为人民被动员起来并作为人民发言,这是共和的一部分。第二种类型的政治是“常规政治”,这是自由的一部分,此时由人民的代表作出政治选择,而人民本身专注于他们自己的个人利益和私人追求。常规政治是常态,宪法政治是非常态。

第六,鼓励公民的积极自由,但更主张消极自由的制度设计。桑斯坦赞赏“麦迪逊式共和主义”,也就是通过理性商议实现共善的共和主义理想,但同时又承认不能期望一般公民超越对他们私人利益的关心。因此,麦迪逊设计了一个可望保证具有公民德行的少数精英成为人民的代表的体制,这就是具有相对较小的立法机关和相对较大的选区的一个扩展共和国。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中提出:“每部政治宪法的目的是,或者说应当是,首先要为统治者找到那些有着最多智慧足以明辨、且有着最多美德来追求社会公益的人;其次,当这些人继续接受公众委托时,要采取最有效的办法来保持他们的美德。”自然,新闻媒介的舆论监督算是使这些公众人物保持美德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七,强调公民美德的教化和培育,并将传播媒介视为可以用来进行教化的工具。重视风俗、民情和文化,认为这是维护共和精神的土壤。尤其重视公民参与,认为通过参与可以达成最好的政治教育。

公民共和主义关于新闻自由的理论大多似曾相识,因为它们本身就建构在建国时期所确立的共和原则之上。与社群主义所不同的是,它一方面竭力提倡公民道德,一方面又没有将积极自由视为优先原则,相反,更希望从制度设计上通过消极自由来保持美德。从某种意义上,他们更接近麦迪逊而不是杰斐逊和汉密尔顿,麦迪逊曾经睿智地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毫无疑问,依靠人民是对政府的主要控制,但是经验教导人们,必须有辅助性的预防措施。”与民主主义不同的是,它有启蒙时代那种精英倾向,承认政治上的平等,但是也承认在智力、道德等方面的不平等。同样是协商民主,它更为重视的是“慎思明辨”,尽最大可能筛除非理性因素,多方权衡后再作判断,也可称为精英协商民主,与公众协商民主尚有距离。

戴维·米勒(David Miller)曾经指出,西方历史上有三种主要的自由传统。第一种是共和主义的传统;第二种是自由主义的传统;第三种是理想主义的传统。在共和主义者看来,自由必须通过某种政治方式实现;在自由主义者看来,在政治终结的地方才有自由的存在;在理想主义者看来,自由的主要内涵是自律。三种自由按照伯林的区分,分别有积极自由的方面和消极自由的方面。马基雅维利提供了把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和共和主义的积极自由扭结在一起的范例;卢梭提供了把共和主义的积极自由和理想主义的积极自由扭结在一起的范例;密尔提供了把自由主义的消极自由和理想主义的消极自由扭结在一起的范例。而现在,公民共和主义试图将共和主义、自由主义、理想主义扭结在一起。与这些公民共和主义理论家同道的,还包括哈贝马斯和罗尔斯。至于它是否能成为“结出果实的花朵”,大概还需要假以时日才能作出判断。

在复杂的政治光谱中,公民共和主义基本是一个不左不右的居中位置。其实归根结底,在新闻自由中最重要的是平衡:个人利益与公民义务的平衡,共和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平衡,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的平衡,制度与自律的平衡,新闻界、公民与政府的平衡,权利、法律与道德的平衡。在很多时候,所谓“极高明而道中庸”。

哈钦森报告曾经指出,“新闻自由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和孤立的价值观,这在任何社会和任何时代都是如此。它是一个社会的一种内在功能,必须随着社会情境的变化而变化。”在一个与时俱进的时代,这是一条真理,信然。

〔马凌: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讲师〕

同类推荐
  •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战略与政策研究

    本书在对国内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介绍了传媒行业发展状况、我国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国外传媒行业继续教育发展现状、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内在需求、发展对策,以及河南省传媒行业继续教育的案例分析。
  • 实用公安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公安文书写作大全

    侦查文书,是公安机关(含国家安全机关,下同)在办理刑事案件的过程中,依法制作并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文书。侦查文书是侦查活动的产物,是公安机关行使侦查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对侦查活动的真实记载。
  •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我和学生的故事: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育人工作手札(一)

    开放改变了观念,思想解放了社会,繁荣造就了住房,住房大庇了天下。改革开放30年,中国房地产业风云际会应运而生,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成为国民经济毫无疑问的支柱产业和中国主体经济腾飞的历史推手。回首30年中国老百姓的住房变迁,就会发现,房地产业记载的既是一部中国30年的建设史,又是一部浓缩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改革开放史。
  •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电视文艺生态批评论

    本书是一本从理论创新角度探究电视文艺批评方法的专著。将自然生态学与人文生态学研究的系列成果引入到电视中来,对与电视文艺相关的节目、现状具体考察,在借鉴中西方文化批评的相关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建立电视文艺生态批评方法,通过整体关注电视文艺与精神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的内在关系,以“生态中心”的价值尺度,把完善电视文化,建立以人为目的当代传媒体系作为自己的重要目标。
  •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信用知识宣传手册

    个人无信则不立,企业无信则不兴,政府无信则不威。提高诚信江苏建设水平,必须从加强诚信教育入手,大力培育诚信意识,弘扬诚信文化,在全社会倡导重诺守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无信者忧”的诚信氛围。
热门推荐
  • 2015财运密码

    2015财运密码

    在经济衰退的年代,竞争日趋激烈,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身的经济状况、财富增加以及自身竞争力的增强。不管你有没有钱可理,对面相理财的认知都有助于让你了解,每一个人命中(财)的取向是不同的,因人而异。
  • 小猪弗莱迪:北极历险记

    小猪弗莱迪:北极历险记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铁如意

    铁如意

    围绕着书画、鉴赏的话题,讲述名人名器的故事。《铁如意》主要内容包括:范曾的雷同与慎密、青虬如有意,白虎无此心、从赏评八大山人《孤松图》说起、何家英收藏的汉陶凫、黄辅周奇人奇画、“誉虎先生正拍”、成亲王的字、一朵寒云吹不尽、王世襄迟撰的挽联、溥雪斋和九格格的紫檀插屏、又见雪斋贝子的集锦扇、芙蓉花发满器红、志宽陶、印象少杰和铁如意等。
  • 南挽亦怀沉

    南挽亦怀沉

    叶南挽,在扮猪吃老虎的路上,坑蒙拐骗,畅通无阻,打遍天下无敌手。直到遇见了他,第一次被坑,就这样一步一步走进他的圈套,成功把自己搭进去了!当众人知道他们在一起后,有人欣喜,有人狂!不知情的人会觉得:一个知书达理,温婉可人,一个温润如玉,谦逊有礼,真是天造地设的一段佳话啊!而知道内情的人只会觉得:这两人在一起,只怕他们的好日子,要到头了!(本文绝对的盛世甜宠,入坑不亏哦,亲!)
  • 闪婚厚爱:偏执老公宠上瘾

    闪婚厚爱:偏执老公宠上瘾

    她是上京上层圈子里”恶迹斑斑“的裴家大女儿。为了救弟弟,她只好妥协,替同父异母的妹妹顶罪。为了报复,她睡了墨氏总裁。可没想到,这一睡就睡出了一个孩子。两年后。“要我把孩子给你养,也不是不可以,嫁给我!”“……”“嫁给我,以后我跟你结婚后,就算对你做什么事,也是天经地义的,比如——家庭暴力。”“……”可是没想到,结婚之后,他睡她成瘾,宠她成灾。
  • 关于教育的格言

    关于教育的格言

    名人名言是古今中外仁人志士的精辟妙语!名人名言,集丰富的内涵、深刻的哲理、简练的语言于一身。读名人名言,如同和名人名家做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就好像聆听圣贤智慧的谆谆教导。智慧是知识凝结的宝石,文化是知识放出的异彩。而知识则是从积累而得,从教育中获取,本书涵盖了教育各方面的名人名言,让读者获益匪浅。
  • Their Silver Wedding Journey

    Their Silver Wedding Journe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流行文化篇(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

    流行文化篇(老外最想和你聊的101个英语话题)

    不流行的话不说,不地道的英语不讲!遇到老外开口就“哑火”?不知道从什么话题开始交流?没有关系,本书帮你告别难堪!阅读本书,让你了解当下最流行的欧美文化主题,使你能够轻松开始与老外的交流。本书精选全世界最热议的101个流行文化主题,内容覆盖音乐文化、影视文化、商业文化、体育文化、民族文化等多方面。每个话题都包括背景介绍、常用句子、重点词汇以及一段情景对话。对话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有校园生活、日常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等。语言通俗易懂,话题生动而不失深刻。
  • 狮子吼

    狮子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子宫健康书

    子宫健康书

    子宫与女人的容颜、身心以及幸福生活息息相关,是非常重要的内生殖器官,它不仅仅是存放生命种子的容器,也是女人的第二颗“心脏”,需要女人小心呵护。《子宫健康书》告诉女人子宫的重要性,告诉女人哪些伤害子宫的事情不要做,并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告诉女人如何从食物、运动、经穴、精神……等方面养护子宫,在面对子宫疾病的时候怎样辩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