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4200000004

第4章 A

1.暗淡效应(dimming effect)

暗淡效应是指在光线比较暗淡的场所,交往双方因为彼此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感而产生安全感的心理现象。

暗淡效应产生的心理实质在于人们的自我保护心理,更多见于面对面的人际传播活动中。在人际交往中,作为非语言符号的面部表情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交往双方往往会根据对方的表情、语言来判断其真实意图。初次进行交往的双方容易带有戒备心理,不愿意过多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思想。尤其是在光线明亮的地方,交往双方更容易有意识地掩饰自己,这便影响了双方进一步的交流和沟通。但是在光线比较暗的环境中,双方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不易被察觉,戒备感会下降,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会高于光线比较明亮的场所。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案例:有位男子钟情于一位女子,但每次约会,总觉得谈话不投机。一天晚上,他约那位女子到一家光线比较暗的酒吧,结果这次谈话比较融洽。从此以后,这位男子将约会的地点都选择在光线比较暗的公共场所。几次约会之后,他俩终于决定结下百年之好。

中国的传统文化普遍看重一个人是怎样做的,而不是怎样说的,尤其是不重视“推销式”的演讲,羞于表现自我,宣传自我,致使许多人面对公众时常感拘谨,接受媒体采访时紧张、呆板,不能应付自如。因此,在新闻采访中,可以适当借助暗淡效应来减少采访对象的戒备心理。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或者比较敏感的采访对象,如果在光线非常明亮,彼此距离又很近的场合,会加剧采访对象的紧张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换一个采访对象熟悉的或者光线较弱的环境,都会有效地降低采访对象的不安全感。

电视访谈类节目对演播现场灯光的适当选择或采用其他方式也可以形成暗淡效应。比如,当遇到一些敏感话题,被访谈者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时候,如果在演播现场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让被访者戴上墨镜,或者给以侧影镜头,则有可能使其紧张情绪得到缓和。央视《心理访谈》栏目在2008年3月2日播出的《谎言拆穿之后》节目中,被访谈者母子戴着鸭舌帽和墨镜,实际上也起到了暗淡效应的作用。由于戴着墨镜,被访者在讲述的时候,其主观上感觉到的是比较暗的光线,加上帽檐的遮挡,观众看不到她的面部表情,这样使被访者有一种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更能够放得开,愿意讲述比较敏感的话题。(牛新权)

2.暗示效应(suggestion effect)

用间接的话语使人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接受某种信念与意义的心理过程。其特点在于暗示实施者不需要说理论证,只是动机直接的移植;暗示接受者则不进行分析批判,只是盲从地接受。[车文博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在传播过程中,尤其是大众传播中,传者常有意识地利用暗示效应来达到宣传的目的,与曾经大张旗鼓、明明白白地“割掉资本主义尾巴”、“打出来,堕出来,流出来,就是不能生下来”(计划生育宣传口号,宣传宁可堕胎也不能生第二胎)的标语相比,如今的传者常把自己的倾向性暗含在传播的内容之中,不露声色地影响受众,避免生硬的说教引起受众产生逆反心理。

暗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递给受众,比如在平面媒体中,编辑通过词语的选择、利用版面样式、栏目设置、头条位置、标题大小等说明自己的意图,使读者领会编辑对专刊的设想及要表达的思想。

例如《扬子晚报》有个副刊叫“繁星”,该副刊的名字对此刊的定位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星星不同于太阳的耀眼,让人联想到微小但是仍然闪烁的光芒。而以“繁”来修饰“星”,“繁”又与“凡”同音,意味许多的星星,而不是一家之言,读者很容易联想到这一版不是刊登一两位名家之作,而是选取平凡百姓的来稿,意在让众多平凡的“星星”也闪烁出光芒。再从版式来看,它的版式很普通,显示了与平民百姓的生活有关;此外,每位作者名字前有所在省份的名称,说明是向全国征稿的;再就是报眉上留有E-mail地址。这几点是对有意向这个版面投稿的作者最好的“稿约”[裘小桦:《浅谈报纸专副刊组稿中的暗示手法》,《新闻记者》2006年第8期,第51~52页。]。

编辑用这种手法说明刊物的定位、表达了他对稿件的要求,可以省却许多解释工作以及繁复的约稿、退稿、筛选工作,这种方法已被作者和编辑认同,利用得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比如2007年3月31日的《新京报》娱乐周刊的第一版,整版以许多刘德华的照片为背景,又用4/5的版面呈现出一张刘德华微笑的脸,而在版面的右下角则是杨丽娟对着很多话筒流泪,表情悲伤的照片。在杨丽娟照片的左边,红色飘带般的一段底色上,用白色字印着小标题:“本报记者赴甘肃、香港调查杨丽娟的生活真相见B版03页到B版06页”,以及白色字的大标题:《悲剧,与刘德华无关》。

虽然整个版面的文字只有这样一个标题,但其中暗示的信息非常丰富。从版面来看,整版上并没有给别的新闻留出条目,可见这则新闻是当日娱乐周刊的重头戏,很可能不是一篇文章,而是通过一组稿件进行系列报道,这点我们可以从小标题中的B版03页到B版06页,即文章占据B03到B06四版这一信息得到证实。其次,编辑选择了杨丽娟哭泣的照片和刘德华微笑的照片形成鲜明对比,与哭泣相关联的“悲剧”一词镶嵌在大标题中,而小标题中的“真相”、大标题中的“无关”,无不暗示出这一组稿件的基调:杨丽娟的悲剧是自己造成的,需要探讨她的内因。报道的着眼点不会关注刘德华的反应和他的经纪公司的表态以及读者的观点上,而会从杨丽娟的生活本身去寻找这一事件的症结。文字为白色,那种惨惨的白,印在红色(暗暗的红)的底色上,这样肃穆但是鲜明的颜色让我们联想到血和太平间的寿衣,联想到杨丽娟父亲的惨死,进而想去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暗示手法在编辑组稿中虽然不可或缺,但也常常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这是因为这种手法的使用需要先决条件,即读者群必须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并且有一定的阅报经历。由于大多数读者存在着选择性理解,当被暗示的人群没有接受暗示时,编辑也就无能为力了。暗示的含蓄特性使稿件更加温和,但是也可能达不到“明示”的效果。因此,使用暗示需要注意在适当的环节,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并且要注意技巧。(范璟)

3.安慰剂效应(placebo effect)

一种被试变量。最初是在医学研究中发现的。在对病人进行某一种药物处理后,病人就报告病情有所好转,但这种药并不能医治病人的病。如告知某病人注射的是葡萄糖,病人反映精神好些了,其实注射的是蒸馏水。这是由于病人自我暗示心理作用产生的一种效应。[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7页。]

在大众传播活动中,安慰剂效应指媒体的传播内容如同给病人注射了安慰剂一样,对受众的心理带来了正面影响。安慰剂效应强调的是受众实际接收到的信息(类似蒸馏水)与受众理解的信息(类似葡萄糖)之间的差异性,也就是说受众由于其心理预期而产生的对信息的“误”读,反而对其心理起到了正面的效果。安慰剂效应只有在受众相信其作用时才会有效。

每日铺天盖地的保健品广告,对有些受众而言,不同程度地应验了安慰剂效应。保健品广告在介绍产品的疗效时大多采用医学专家和权威部门认证、影视名人推荐、使用者现身说法等各种方法,培养受众对该产品的信任感。受众在使用该产品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安慰剂效应,认为药品确实有好的疗效,有效地改善了自己的健康状况。其实经一些专家证实,保健品并非药品,其疗效远远不及它所宣传的那样。另外,在化妆品广告和服装广告的传播中,也体现出不同程度的安慰剂效应。这些广告多采用名人代言的方式,极力体现品牌的个性特征,给消费者造成“只要使用该品牌的化妆品或服装,就能和代言的明星一样美丽动人”,实际上,一个人的美丑和气质与是否使用哪一品牌的化妆品或服装并无直接联系,而因消费者对广告产品坚信不疑的态度,使他(她)们在使用该产品后常常产生自己变得漂亮、变得有气质的感觉。鉴于安慰剂效应对受众心理的深刻影响,该效应在广告营销策略中常常被采用。(石慧敏)

同类推荐
  •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教育新视野:中外中小学名校风采

    虽然中国的教育经费每年都在增加,但是由于受教育的人口多,人均教育经费并不多,在长期内难以满足需求。而与此同时,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却越来越迫切,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众所皆知的“择校”现象。有关调查表明,尽管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基本持否定态度,对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也采取了限制人数、钱数和分数的政策,但由于没有相关具体配套的政策法规来调节、规范择校行为,择校现象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今越来越盛行。家长热衷于择校,而名校也乐于招收择校生,以至有的学校招收的择校生人数甚至达到学生总数的1/3以上。鉴于此,我们把中外中小学名校加以整理,以为家长和社会提供一个全面的参考。
  •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电视与未成年人心理

    本书从传播心理视角出发,结合大众传播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相关理论,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与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电视接触特点及使用模式:在现实收视情境中,通过质的研究方法获取数据,考察中国电视节目与未成年人心理的应对,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进而提出传者素养提高与未成年人媒介教育两方面的改善策略。
  •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

    当今时代,新媒体无处不在。新媒体不仅是传播手段或形式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传播观念和产业形态的变革,并影响到内容生产、消费方式等各个环节。那么,新媒体包括哪些形念?与传统媒体相比又有哪些特性?对社会生活发生着怎样的影响?对传媒产业又带来了什么变化?如何与传统媒体嫁接融介?这一系列问题亟待研究和探讨。本书内容既包括数字技术和新媒体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新媒体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等。重点对新媒体传播特性、新媒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数字信息处理技术和常用设备操作等内容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同时,对传媒领域中的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网络媒体等做了比较细致的比较和分析。
  •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

    《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是国内第一本系统探讨国际传播受众理论、方法和实务的专门著作,也是一本综合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国际传播受众研究》有三大特点:一、对中外国际传播受众的概念、特点、研究演进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二、详细介绍定量与定性受众调研方法,并对互联网受众测量和调研方法进行了创新性探讨;三、总结归纳国际传播媒体受众工作的特点、原则和反馈等管理机制,并对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新动向进行了前瞻性分析。对于从事或有志于从事受众研究、国际传播受众研究、国际传播研究或相关领域工作的研究人员、实务工作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均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一个医生的非医学词典

    这本“词典”有近千个词条,包括哲学、科学、文学、医学、宗教、生活领域的方方面面,赋予现代词汇全新的诠释与内涵。  这是一个医生放下手术刀,在工作之余、旅途之中执笔剖析诊治社会病症之作,是一个医生对社会、人、事物的一种另类思考和感悟。一种后现代文化与智慧的表达,一种脱俗的、似不经意的,更是深刻、泼辣的理性认识。它也许是一种调侃,却绝非庸俗的黑色、灰色或黄色幽默。它可能看似怪异,却着力维护人性,维护真、善、美,揭露虚伪、空话、大话、套话的假、恶、丑,用意在于分清是非,明辨荣辱。
热门推荐
  • 天才狂女:王牌太子妃

    天才狂女:王牌太子妃

    刀锋的尖锐刺痛的不是身体而是颤栗的内心,一刀刀的锋利一段段的切割,绝望的眼神埋下仇恨的种子,发芽重生。前世的恨意今世要加倍的偿还,步步为营,势必要贱人尝尽前世之苦,刀刮之痛,剥皮拆骨远远不够。为保家破姨娘下毒之计,为保娘亲与老天爷争夺命运,为保爹爹周全迷惑众人,为保恩师甘受入狱之苦,为保倾心之人上演皇宫争斗计夺权篡位。笑你懦弱无能,笑你痴傻愚笨,笑你用情至深,笑你肝肠寸断,一点点的苦一点点的痛都会加倍偿还。再相见时别亦难,前世的全无交集,今世的相守以伴,包容疼惜不舍复仇的种子却已生根发芽无法去除。绝望的眼神依然深深刺痛着心房,那颗已经随着前世消失的心渐渐的回来了,爱的包容下。
  • 玻璃囚室

    玻璃囚室

    主人公米诺在童年时期与巴特、小伙伴罗尼亲密无间,但此后二人都离开了米诺。米诺学生时期被男同学侮辱,后此男同学死于非命。米诺成人后与佟寒相恋,后佟寒亦死于非命。巴特多年后归来,却因为某些原因与米诺疏远。米诺认识了新男友振一,并得知振一多年前死去的胞弟就是当年侮辱米诺的男同学。在米诺与振一准备结婚时,振一在登山中死去。时间永远留在了夏天,偶得的日记牵引出人性的秘密,思维与回忆交错成情感的迷宫,一本关于温暖与冰冷、残缺与完整、自私与宽容的小说。被捆绑的妖娆,《挪威的森林》般纠结的《天浴》式爱恋。病痛,侮辱,强烈快感。根雕,迷宫,迷醇夜晚。神秘的爱与欲望,与残酷结伴,在无尽的旅程中行走。
  • 长恨来迟

    长恨来迟

    卫絮活了一万年,刺骨之痛,灼心之伤,背叛之苦,她早就成了这三界的耻辱和笑柄。今何许?卿何在?心归何处是吾乡?
  • 德川家康(新版)6:双雄罢兵

    德川家康(新版)6:双雄罢兵

    日本版的《三国演义》,史书、权书、商书“三书合一”,政企商业领袖必读图书!一部日本首相要求内阁成员必须熟读的书,一部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要求松下干部必须研读的书,一部美国驻日大使认为,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先阅读的书,一部韩国媒体评为“影响韩国CEO最有价值古典图书。”美国前驻日大使赖世和说:“每一个日本人都是一个德川家康,要了解日本、超越日本,必须先了解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究竟是何许人?德川家康结束了日本百余年的战乱,开创三百年太平盛世,建立了完整意义上的日本国。《德川家康》将日本战国中后期织田信长、武田信玄、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群雄并起的历史苍劲地铺展开来。
  • 永远的沙家浜精神

    永远的沙家浜精神

    收录多位鲁奖得主及课标教材作者的抗战题材作品集名家推荐: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何建明:牢记这段历史,展望未来,这会是我们中华民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语: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坚不可摧的鱼水情深坚守不渝的清廉品质《永远的沙家浜精神》本书为一部歌颂传承红色精神的纪念文集。先期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联合江苏常熟市委宣传部、沙家浜镇推出全国征文活动。参与此次征文的稿件共2416篇。
  • 此高洪波非彼高洪波(外七篇)

    此高洪波非彼高洪波(外七篇)

    在足球还给国人一点希望的时候,我知道国安队有个小眼睛球星高洪波。后来,机缘巧合,又碰上了另一个高洪波。在八十年代末的一次文学界活动中,《当代》杂志的汪兆骞兄向我“严重”介绍了时任《中国作家》副主编的儿童文学作家、诗人高洪波。九十年代中期我到中国作协给《作家通讯》主编高伟送稿,正赶上时任创联部主任的高洪波在他办公室,高洪波顺口夸奖了我写的几篇文章。那时我在医疗卫生行业报当记者,白天为人道主义奋斗,晚上就做一枕黄梁文学梦。一个月后,我试探着给高洪波打电话询问可否推荐我到《文艺报》当记者,也好名正言顺地当当文学青年。他说:可以啊,总编郑伯农是我多年的老领导、老棋友。
  • 倾世丑妃:将军,这厢有礼了

    倾世丑妃:将军,这厢有礼了

    她身世迷离,貌若天仙,身逢乱世,为保清白,自毁容颜。即便如此,她也逃不开纠缠在皇帝和将军之间的命运安排。爱着将军的她,成了闻名的‘丑妃’,爱上皇帝的前一刻,她心如死灰。记得她被废妃位,下嫁将军那天,皇帝亲手将她带到将军面前。他对将军说“如果你亏待小樱,朕将不择手段让你生不如死。”将军回道:”请你放心,即便死亡,也不能阻止我带她逍遥一世,纵横四海。”小樱看着将军坚定道:”我力保清白,不惜毁颜,只为与你并肩策马,红尘相伴。”如此誓言犹在耳边,不易得来的婚礼,却成了终将分离的预言。本想放弃命运,却又被卷入更多浪潮。最终她与将军还能否终成眷?
  • 心理刘备

    心理刘备

    桃园结义、三让徐州,他与吕布恩怨难解、与曹操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联孙抗曹,卧龙、凤雏双璧合一、五虎上将皆为所用,却落个火烧连营、白帝托孤——刘备是汉末三国时代最坎坷也最坚韧的英雄,这位爱哭又永远打不死的传奇人物,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
  • 助教请就范

    助教请就范

    顾湘知道,想要和梦中情人一路披荆斩棘、踢飞小三门、得到良人心、共度良宵夜,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勾搭。例如,与自己未来的婆婆达成一定的共识。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不要脸的贴上去了!
  • 德鲁克思想的管理实践

    德鲁克思想的管理实践

    德鲁克是伟大的天才,贡献卓著,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卓越才能在于他能看到事件背后的本质及其对世界管理科学的意义。我很幸运,因为课堂上他是我的良师,课堂外他是我的益友。不论我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人们都会问我这样的问题:“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不是真如大家传说的那么聪明?”“他的教诲在当今是不是仍然有效?”对于后两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一个“千真万确”!至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想你可以从这个系列丛书之一《德鲁克的十七堂管理课》中获得对他的充分认识。此外,我肯定,他的思想会和中国古代先哲孙子以及当代其他伟大的思想家的很多作品一样,永葆价值并普世有效。不仅如此,德鲁克的研究涉及管理学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