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4300000002

第2章 中国近代著名报人成长规律探析(1)

本章研究的时间界限是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至1919年“五四”运动拉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为止。在此期间,维新变法运动形成了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清末民初形成了国人第二次办报高潮,本章重点研究的是后者。民初的新闻活动开创了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诞生了一大批著名记者、编辑、报馆经营者和新闻教育专家,是中国新闻事业史的短暂辉煌时期。从新闻教育的源头出发,探讨这一时期著名报人的成才原因,挖掘其新闻教育思想和理念,可以为新形势下我国新闻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本章从政治形态、社会思潮和传媒环境入手展现近代报人成长的时代背景,同时,选取几个著名报人的成才历程作个案研究,点面结合,从总体上描绘近代记者成才的历史规律。通过研究,发现这一时期的报人具有某些共性:在国家和民族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忠实于“办报为民”的新闻理念和实践;对报纸的功能和地位有着相对一致的认识;在知识结构和求学经历上有相似之处。

本章重点从宏观与微观、内因与外因两方面论述近代报人的成才原因——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为报人成才提供了报纸舞台、思想养分和观点市场,这是记者成才的活力之源;社会责任感对记者的新闻生命、所在媒体形象的塑造以及对整个社会良好舆论环境的形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记者成才的生命之本;记者要深入实践,反映实践,在实践中成才,这是记者成才的坚实土壤。其中,舆论环境是外因,是宏观条件;社会责任感和新闻实践是内因,是微观条件。这其中所蕴涵的新闻教育思想对今天仍有启示意义。

第一节时代背景

一、政治形态

1.权威断裂,共和脆弱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贯穿着中华民族实现现代化的主线。世界各国的现代化经验告诉我们,无论是现代化的先发国家还是现代化的后发国家,在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过渡的转型时期,政治权威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主导、协调、稳定和秩序整合作用。对于现代化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政治权威突出地表现为中央权威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内外矛盾日益突出,西方文化思想也逐渐东来。中国知识分子中的有识之士和受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影响的政治家,开始发出实行宪政的呼声。特别是1898年的戊戌变法运动,把西方政治文明引进到闭关锁国、封建专制的中国。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打出“变法维新”的主张,提出了“伸民权、争民义、开议院、定宪法”的政治纲领,开展了以实现君主立宪政体为目标的变法活动。戊戌变法虽然最终在封建统治者的血腥镇压下失败了,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和制度却传入了中国,推动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政运动的发展,中国长久以来的封建专制思想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辛亥革命后,虽然建立了新的中央政府,但是没有真正建立起中央政治权威,民国初年共和政权的权威弱化、式微现象尤其突出,这使得新的中央政府无法应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更无法推进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相反,辛亥革命“使无所不包的普遍王权的一元结构突然解体后,不但没有产生出一个现代型国家,而是分裂出大大小小的传统型权力中心,形成严重的政治权威危机”。因此,民主共和政权,没能扭转自晚清以后就存在的地方(军阀)势力坐大、中央权威衰落的颓势,反而加深了中国社会政治秩序的衰败与解体,进而导致政治权威的断裂与危机,使得社会走向严重的失序状态,正如孙中山所说,“综十数年以往之成绩而计效程功,不得不自认为失败。满清鼎革,继有袁氏;洪宪堕废,乃生无数专制一方之小朝廷。军阀横行,政客流毒,党人附逆,议员卖身,有如深山蔓草,烧而益生,黄河浊波,激而益浑,使国人遂疑革命不足以致治,吾民族不足以有为。”而政治权威的缺失引起了社会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危机,各种不同的政治力量试图用不同的方式重建政治权威,各种危机交织在一起形成中国社会空前的整体性危机。

总之,在当时的政权内部存在着新旧杂糅的特征,亦即政治理念与实际政治过程的脱节与背离、传统政治价值与现代政治价值的冲突。政治精英之间政治价值上的共识、关于国家权力的形成及其运行程序和规则的认同,常处于冲突紧张状态。

2.政党林立,党争尖锐

立宪派、革命派与保守派的斗争一直伴随着中国近代的政治历程。戊戌变法,尤其是辛亥革命引起了国内政治格局的变化,出现了革命派、立宪派与封建军阀旧官僚三足鼎立之势,各种政治势力围绕政权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各方都以政党作为斗争的工具,来扩张自己的势力。各种名目的政党、政团、社团纷纷成立,“集会结社,犹为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迈百”。不仅在上海、北京、南京、武汉等政治中心城市,就是在吉林、奉天、热河、贵州、云南等边远省区,“自立之政党亦有层出不穷之概”。仅广州一地就有政团、社团一百余个。在临时政府北迁以前,国内的政党政团主要有民协会、社会党民社、中华民国工党、统一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等。

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这一时期的政党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其主要表现是:第一,在清末民初的数百个政党政团中,具有较完整政纲的只有几十个,而且内容多数雷同,从中几乎无法看出它们的区别。其余政党和政团或纲领不明,或干脆没有纲领。政党本是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政治代表,然而,清末民初政党的成分却十分复杂,既有革命派,也有立宪派,还有官僚政客。大致来说,这些政党政团分属两个阵营,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阵营和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阵营。但是具体到一个阵营的内部,却很难区别它们各自代表了哪些阶层或集团。有些政党政团则纯粹是政客争权夺利,甚至是“饮食奔走”的工具。第二,政党政团的聚散分合变迁神速,这种变迁大都以党魁的利益为出发点,其聚也疾,其散也速,合也匆匆,分也匆匆,变化莫测。第三,党员跨党现象十分普遍,一个人同时加入几个党的情况并不罕见,甚至“跨尽各党者,亦有其人”。民初的重要政治人物黄兴、黎元洪、伍廷芳、熊希龄、汤化龙、张骞、陈其美等人少者兼有6个党籍。

有政党,就有党派纷争,在复杂而激烈的政治斗争中,政党报纸大量出现。各派政治势力依靠报纸来宣传政见、驳难辩论以争取选民支持。维新派的政治家们大多参与了办报活动,各地维新派报刊的主编,往往就是当地维新运动的领导人。这些报刊的编辑人员,有的是康有为的弟子,有的是康、梁的亲友,有的是参加过“公车上书”的举人,他们奉康有为为领袖,唯康、梁的言论马首是瞻。这样,在维新运动中,无形中就形成了一支由康有为统一指挥的宣传队伍。民国初年主要的四个政党——国民党、共和党、民主党和统一党,都各自拥有一批自己的言论机关。其中,以国民党的势力最大,报刊宣传活动尤为突出,旗下出版的报纸有光复前创刊的《民立报》、《天铎报》、《大陆报》(英文),和新创办的《太平洋报》、《民国西报》(英文)、《中华民报》、《民国新闻》等。总之,近代历史上以政党报纸为主的报刊的诞生,客观上为报人的成才提供了丰厚的实践土壤。

二、社会思潮

伴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文化的演化,于清末发其端绪,以运用科学观念启蒙民众、改造社会、救国图强为底蕴的社会思潮,不绝如缕,日益高涨,渐次向纵深发展。在新思想启发下,社会上出现了“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思潮。“就该思潮历史演进的轨迹而言,其倡导主体从民间论坛转为革命政党,其传播区域自都市扩及乡村,其时代主题则从改造国民性的呼唤转变为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的探索,进而演化为科学大众化、革命化的诉求。这一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蕴含着极其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含义。”

1.科学救国

科学救国思潮肇始于晚清。鸦片战争的失败在唤起国人自强图存的民族主义情感之时,中国人最先的反应便是急切地学习西方列强的先进技术,即曾被自己视为“奇技淫巧”的科学。林则徐作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就曾主张学习洋人的“坚船利炮”,魏源则在《海国图志》中明确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林、魏的主张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并在“洋务运动”中得以实施和扩展。

民国初年,科学救国思潮及活动的再度兴起,表现为各种科技学会不断建立,科学研究机构得到较快发展。如1913年,中华工程师学会成立,詹天佑当选为会长;1915年,中华医学会、中华医药学会成立;1918年,中国化学学会成立。在各种科技协会不断涌现的同时,各个学会团体先后推出了本学会主办的科技刊物,《农学报》、《地学杂志》、《理科杂志》、《科学世界》等科技刊物相继问世。这些学会和杂志及时地把国外的科技研究成果介绍给中国读者,把国内相关学科的发展情况、研究领域及时地向社会公布。这些科学知识的传播在中国社会各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开拓人们视野的同时,也进一步增强了“科学救国”的观念。

对于这一社会思潮的兴起,一些理论工作者从社会学、社会文明等角度进行了分析论证,使科学救国的思想更趋于系统化、理论化,提高了人们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认识。如《科学杂志》刊物发表了《科学与近世文明》、《科学与工业》、《科学与农业》、《中国科学的前途》等文章,在《曙光》杂志上发表了《科学与社会》、《天才与文明》等文章。这些文章的发表,有助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科学技术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了科技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各种学会的建立、科学期刊的传播,不仅推动了科技工作者之间的学术业务交流,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广泛的积极影响,改变了人们长期形成的耳目闭塞、闭门造车的社会风气,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使人们更为关注社会,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华民族灾难的序幕,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面对黑暗的政治统治,许多知识分子感到前途渺茫、报国无门。科学救国思想的出现和传播,使知识分子找到了一个报效国家的良方,在迷惘彷徨中看到了希望,并重新振作起来,走上了“科学救国”之路。

2.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思潮是中国近代的社会进步思潮之一,它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而产生、扩大,又随着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而发展、深入。

作为中国近代重要的社会思潮之一,实业救国思潮涉及的范围是广泛的,主要有以下方面:其一,论述了振兴实业在富民强国、拯救民族危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民国初年,孙中山把振兴实业看做是“尚有比政治紧要的事”,他说:“我中华之弱,由于民贫。余观列强致富之源,在于实业,今共和初成,兴实业为救贫之药剂,为当今莫要之政策。”总之,实业救国思潮是把振兴实业放在了救国救民的首要地位,只有振兴实业,才能谈得上教育、整军、宪政,才能国家稳定,社会进步才有可靠的保证。其二,提出了发展和振兴中国实业的基本思路和经营管理方针。具体到经营管理上,实业救国论者还就如何改良工艺,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市场调查,合理布局;吸引人才,赏罚分明;实行公司制度,合理分成,调动股东的积极性等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其三,要求政府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政治和社会环境。

从甲午战争后到民国初年的二十余年间,实业救国思潮在中国经久不衰。首先,它丰富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和经济学说。实业救国思潮既是一种抵御外来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社会政治思潮,又是一种发展经济、探索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经济学说。实业救国论者既有知识分子,也有工商界人士;既包括革命党人,也包括立宪党人,甚至还有一些开明的当权者。他们的主张和言论固然有某些区别,但基本上都是从救亡图存出发,主张效法西方,兴办实业,富民强国,使中国赶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同类推荐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 成功社交72法则

    成功社交72法则

    生命中有些东西是不依赖于外力的,要想倍受瞩目,要想创建一个良好的人际氛围,必须得注重内在人格的修炼。正所谓:肚中有货,不骄不躁,不怕没有伯乐寻不着千里马,气宇轩昂,平易谦逊,不愁身边不环绕仰慕的群众。
  • 刘文典:狂士本色 (文化怪杰)

    刘文典:狂士本色 (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行政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内容包含:公文的起草、校核和签发;办公文书的写作,会议文书的写作,行政公文的写作,规章文体的写作、其他公文写作八章。
  •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第三辑)

    射洪中学创建名校的思考与实践。射洪中学的办学思想是:“德才厚重、博贯兼容”。办学的主体教育思想是:“让学生喜欢,助学生成才;让老师喜欢,我们要成才。”这种办学思想要求整合传统和现代的先进教育思想,兼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师生德行上乘,才能足备;这种教育思想是将情感、智慧、行为三者整合起来的、师生互动的、有创新的教育思想。射洪中学教育思想的表述是简单的,但内容是丰富的。
热门推荐
  • 上庄记

    上庄记

    喜鹊拉水的时候,骡子惊了,车子从小腿上轧过去轧断了小腿。上庄使唤的牲口多是驴和骡子,尤以骡子为主。骡子没有生育功能,犁地、拉车、驮粮食十分有劲。但骡子有一毛病,性子多疑,常常受惊,一旦受惊便是不顾一切狂奔,不像驴那么稳重。
  • 电视(《我们的四十年》原著)

    电视(《我们的四十年》原著)

    电视剧《我们的四十年》原著小说。肖家一台苏联产的“红宝石”电视让胡同里的人们提前领略到了电视的魔力,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大人们为了得到这件时髦的“宝贝”费尽心力。五大爷攒电视,结果攒出个“炸弹”;冯胜利提着陈年茅台走后门,却只换得关于抓阉的一句暗示……孩子们更是如痴如醉。冯胜利这辈人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电视年代。冯都这一辈更是幸运的,因为他们是第一代也是唯一一代电视人类。胡同里人们的生活就是我们的生活,《电视》里有大家共同的经历。
  • 金匮玉函经二注

    金匮玉函经二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龙树菩萨传

    龙树菩萨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江湖梼杌

    江湖梼杌

    有道是江湖险恶,又说是人心难足,又或是世道难容。有人的地方,有江湖。江湖的人啊,或癫、或狂、或疯、或痴。江湖的事啊,有爱,有恨,有情,有仇。有多少疯癫狂痴人,谱下了爱恨情仇事。
  •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两部作品。《图腾与禁忌》1913年出版,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出版,是弗洛伊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神教的本质和起源。这些论著基本上属于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范畴。
  • 反犬

    反犬

    时间追溯到2008年的夜晚,以那起沼魔事件为起点,记忆出现缺口的诸葛思谦回到了里世界的中央追寻千面的余香。那个时候,自顾不暇的四大家族还无法意识到这个男人未来会对他们造成什么样的冲击。那个时候,世界各地尚还处于懵懂期的各位主角未曾觉察到这个未来异常避难所的主人正在逐步崛起。那个时候,里世界各个位置的住民仍未得知那天国的十三阶梯已然在此开始了初步的构架。这是里世界并非原初的一段物语,这是属于向着盒子外侧掀起反旗的第三反犬的故事,这是名为诸葛思谦的男人的自己的故事!
  • 自有良人

    自有良人

    刚成亲就有了牢狱之灾,元娘没想到从成亲开始的所有事都只是权利场的利益交换。既然她过的并没有很如意,那些模糊了的,记忆中的曾经不如拿回来,掌握主动权,又何妨?姻缘天定,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她也能走出她的康庄大道。
  • 记忆感应师·猫证

    记忆感应师·猫证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威瑟斯彭学院提前放寒假。爱蜜莉整天躺在客厅的沙发上滚来翻去,无所事事,手握着电视遥控器一直换频道,总是找不到想看的节目,忍不住打了个哈欠。“你这么无聊啊?”布雷克穿好衣服,从房间出来,“要不要来我的帮忙整理卷宗?”爱蜜莉耸耸肩说:“好吧,至少比呆在家里有趣多了。”她看着坐在窗边读报刊的弗洛斯特,专注到连咖啡都冷了。如果不把它换掉,何时长青苔都不知道。穿上外套,坐上布雷克的车子,一路来到那间古朴的小。每一块砖头都堪称古董,推开门还会发出“伊啊”的颤抖音。
  •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

    后革命年代的童年

    本书是一本个人散文集。在书中,作者带着成年的疑问去回忆自己童年的点滴故事,在家族、乡土、城镇、社会的广阔画幅中,描绘了时代的变迁,涉及了传统、亲情、教育、文化等诸多话题,是一部画面温暖而思考冷静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