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6700000012

第12章 中央党报与行业报“互补”,打造行业报群

李庆文

2000年,《中国汽车报》成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下属的全国性行业报。8年来,《中国汽车报》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其发展方式符合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原则。

一、《中国汽车报》近年来的发展情况

在永远追求创新的理念下,瞄准“中国第一,世界著名”的战略目标,着眼于核心竞争力的打造,取得了超常规发展。

规模上:从一报发展到一报五刊两网。

收入上:从2000年2500万的年收入发展到2006年突破1亿元,2007年达到1.2亿元,2008年有望达到1.5亿元。

品牌价值上:2006年8月被新闻出版总署评为“最具竞争力行业报”;2007年6月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500最具品牌价值报纸”,品牌价值为10.3亿;2008年6月第二次评时,已经升到13.2亿,品牌增值达到30%。

具体地说,编采创新形成了编采核心竞争力:

改版:2003年“日改周”;2005年“编采分开”;2007年“大改小”。

改与不改:不改定位,而且强化;改运行机制、改组织架构、改形式(频率、大小等)。

经营创新形成经营核心竞争力:市场细分、主体多元。

管理创新形成管理核心竞争力:2007年通过ISO9000认证。

二、这种发展态势的必然性: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我们认为,这样的发展态势是必然的,而不是偶然的。

加入人民日报社后,人民日报社为《中国汽车报》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独特资源,主要表现在:

离中央精神更近了,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能和中共中央机关报同步、在第一时间获得中央最新宏观政策精神,第一时间获得中央最新宣传精神。过去行业报有一个普遍误区,认为行业报离行业很近,离政治较远,因而政策意识较淡,政策水平不高。加入人民日报社后,我们的观念完全转变了。更主要的是,人民日报社的领导理论水平高,政策水平高,在他们的引导和督促下,我们的政策意识和政策水平都提高了一大步。前不久,我还就行业报的舆论引导问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发在《新闻战线》上,受到了新闻界人士的好评,获得了中国产经好新闻新闻论文奖的一等奖。

离新闻专家更近了,可以“无边界学习”。人民日报社办报高手云集。他们办报非常有经验。加入人民日报社,使我们有了无边界学习的机会。比如,我们先后请何崇元副社长(当时是《环球时报》总编辑)、米博华副总编(当时是评论部主任)、杨振武副总编(当时是记者部主任)等许多业务高手到《中国汽车报》讲课。我们的编辑记者能够聆听这些高手的切身体会,感受非常深,提高非常快。

在业务扩张上,获得了人民日报社的极大支持,拓展了产品序列,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专业传媒集团。加入人民日报社这几年,我们先后创办了《汽车与运动》、《家用汽车》、《摩托车趋势》、《商用汽车新闻》四本杂志,占据了汽车领域的各细分市场,及时抓住了汽车行业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提供巨大的报道空间:所谓“既在行业之内,又在行业之外”。“在行业之内”,因为我们还是汽车行业的权威报纸;“在行业之外”,因为我们不属于机械、汽车行业的某一个部门。“在行业之内”,使我们能够拥有汽车行业的各种资源,包括人脉资源、新闻资源、广告资源,等等;“在行业之外”,使我们没有了对各种报道的不合理的限制,可以超脱于各种复杂关系之外,这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最大的自由空间。这几年,我们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成就与经验进行了大规模的报道和宣传,但同时,我们对中国汽车行业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方面,也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剖析,甚至是批评。对于后者,如果没有宽松的环境,是做不到的。

品牌嫁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拥有巨大的品牌价值,这是一笔在国内报业无与伦比的无形资产。《人民日报》的品牌具有高端、严肃、权威、负责等内涵。这是党中央机关报的特有定位赋予的,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通过加入人民日报社,成为人民日报社的一分子,我们实际上嫁接了《人民日报》母品牌,进而提升了《中国汽车报》子品牌的价值。

与此同时,加入人民日报社后,《中国汽车报》也为人民日报社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有益补充”:

壮大党报的经济实力:现在,《中国汽车报》已经成为人民日报社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国汽车报》的资产,就是人民日报社的资产;《中国汽车报》的发展,也是人民日报社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今年,我们《中国汽车报》及所属媒体的产值已经接近1.5亿元,这在行业报中已经不算一个小数目了。但我们认为,有人民日报社的支持,有中国经济及汽车行业发展的大背景,再加上自身的努力,我们完全可以走得更远。即便是在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我们也提出了明年的增长目标:比GDP的增长还要高一点。

实现党报的品牌与影响力延伸:我个人认为,《中国汽车报》加入人民日报社后,《人民日报》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品牌影响力增大了。《人民日报》在全国的政治影响力和新闻影响力巨大,但具体落实到汽车行业,可能就没有那么明显。有了《中国汽车报》,明显就不一样了。《人民日报》通过《中国汽车报》实现品牌延伸,扩散了自身的品牌价值。

为党报提供重要的舆论阵地:这几年,《中国汽车报》作为中国汽车行业舆论领袖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和确立。我们以引导中国汽车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己任,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鼓与呼,为建设和谐的汽车社会摇旗呐喊,起到了“以优秀的舆论引导人”的目的。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人民日报》舆论影响力的延伸,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了《人民日报》在汽车行业的舆论引导任务,是《人民日报》强大舆论引导力的一个有益补充。

三、“优势互补、良性互动”模式的必然性

我认为,《中国汽车报》加入人民日报社后的发展模式,实际上是中央党报与全国性行业报“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先考察一些当前主流的“党报—子报模式”:

中央党报与都市报

中央党报办都市报,目前主要有人民日报社办《京华时报》、光明日报社办《新京报》。这两份报纸都在北京。

这两份报纸都办得不错,但中央党报如想在都市报领域继续拓展,则面临很大困难,包括:异地办报的体制性障碍;异地运行方面的监管障碍;市场容量几近饱和的市场障碍。而北京市场又已经饱和。所以,我认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央党报办都市报,不具有可能性。《京华时报》的成功经验,难以复制。相反,办都市报,是地方党报的优势。

目前大多数都市报实际上都是地方党报主办。地方党报包括省级党委机关报和地市级党委机关报。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四川日报社办《华西都市报》的带动下,省级党委机关报办都市报蔚然成风,《南方都市报》、《楚天都市报》等一大批省级都市报崛起。同时,在省级都市报的带动下,地市级党报也纷纷创办都市报(不是90年代以前出现的城市晚报),比如杭州日报社办《都市快报》等。省级都市报覆盖面积大,包括以省城为中心的全省地区;地市级都市报覆盖面积小,但新闻资源更集中。不过在局部地区(特别是省会城市),常常处在短兵相接的竞争状态。总体上来说,省级都市报与地市级都市报各有优势。这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办都市报,不是中央党报的优势。那么,换一个角度看,地方党报办行业报呢——

地方党报与行业报

一些优秀的地方党报,为了拓宽报道领域,也零星地办起了行业报(或专业报)。行业报一般不受地域限制,实际上它先天是全国性的。所以我认为,地方党报办地方性行业报不符合行业报的发展规律。就像《北京汽车报》、《上海汽车报》难有大发展一样(实际上它们都是企业报),其他地方行业报也是如此。而地方党报要办全国性行业报又面临资源劣势,不具有全国性的行业资源、产业资源。

那么,行业报应该由谁来办呢?中央党报!

中央党报与全国行业报

我认为,中央党报办全国性行业报是最有前途的。虽然中央党报办全国行业报,目前数量还不是很多,但大有发展潜力。

行业报是窄众媒体,普遍规模不大,但具有精准方面的先天优势。它们定位精准、营销精准,以专业和深度见长,这在传媒急剧扩张,受众日益细分的今天,更能满足日益变化的受众需求;而在都市报崛起、新媒体崛起的全新传媒生态环境下,也更具有适应挑战的独特优势,是受新媒体冲击最小的报业品种。

中央党报办全国性行业报,就像人民日报社办《中国汽车报》一样,可以在政策资源、新闻资源、品牌影响力、舆论影响力诸方面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何乐而不为?

四、加大整合与创新力度,在中央党报里崛起行业报群

行业报属于细分媒体,占领的是一个窄众市场。但许多细分媒体在一起,就好比是许多窄众市场在一起,就能形成一个大市场,就能做成一个完整的蛋糕。

这么做,对行业报来说,就能形成一个行业报群。

在产业界,有一种发展模式叫集群模式。比如在汽车行业,就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或纵向或横向延伸,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以其经济规模和经济活力,在区域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可以上海汽车或广州汽车为例)。

行业报群与企业积聚后形成的产业集群非常相似。具有产业集群运行的一般机制和一般优势,包括资源共享的优势、规模与成本的优势、互相学习的优势等等。同时,行业报群形成后,还有利于舆论引导的协调,能够降低协调成本,形成舆论合力,具有舆论引导的巨大优势,并且和中央党报在宣传声势上形成互动和互补。

中央党报如何形成行业报群?我认为有两条路径:

第一,吸纳更多的行业报进入中央党报。

在过去中央部委办行业报的办报体制下,涌现了一大批全国性行业报,一个部委至少有一份报纸。这些报纸在报业管理体制转变以及市场化转型过程中,发生了分化。目前,大多数报纸经营情况不是太好。但这些报纸在各自的领域内拥有丰富的行业资源。如果在一个好的环境下能得到充分利用,完全可以办得更好。甚至可以像《中国汽车报》这样,以一份行业报为龙头,在行业内深耕细作,衍生出更多更细分的媒体,形成一个个专业的传媒集团。

第二,在可能的情况下针对现有市场空隙,创办新的行业报。

随着国家机构的变革(比如国家能源局的成立),会产生新的行业,也产生新的行业报需求;随着我们的社会和经济转型,会产生许多新的领域,也随之产生新的行业报(或专业报)需求。所以,在大的社会和经济格局分化、重组的变动中,行业报的格局也在随之发生变动。这为我们寻找市场空隙,创办新的行业报提供了市场机遇。

另外,行业报以特定领域为报道对象,以深耕细作为报道及经营方式,这就决定了行业报在自身领域具有裂变功能,形成以行业报为龙头,各“再细分”媒体为支撑的多媒体发展格局。换一句话说,行业报不仅仅是一张报纸,而是一个专业传媒集团;行业报社也不仅仅是新闻内容的提供商,而是全方位的行业信息提供商。

总之,只要我们对行业报形成客观的认识,对中央党报办行业报的优势形成新的认识,加大整合与创新力度,就有可能在中央党报的大树庇荫下,产生许多行业报的小树,它们虽然单独看起来很小,但许多小树在一起,也能“组合”成一片森林——这就是我所说的行业报群!

〔李庆文:人民日报社《中国汽车报》社长、高级编辑〕

同类推荐
  •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人才观与现代人才学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一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 传播力+的风口:融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

    传播力+的风口:融媒体时代的党报转型

    该书是当前我国传统媒体转型与融合发展生动实践的一个缩影,所选的案例基本上是近几年体现转型与融合发展实践的代表性案例。全书八篇,聚焦新闻生产、新媒体平台、全媒体采编、媒体融合、传播效果及其测定、传统媒体融合转型的成功案例解析等问题。在对“总书记赞的12位优秀党员”的特别策划、“东方之星”救援报道带来的过亿、湖北随州二中校长演讲刷屏朋友圈、微博直播市委书记讲话等一批在业内引发广泛关注的典型案例行全面解析的同时,作者还对网络时代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报业的转型行了探析。
  •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奥林匹克的传播学研究

    伴随着中国“申奥”成功,“奥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重要议题,有关奥运与媒介传播的研究逐渐成为新闻传播学界的一个关注方向。作为该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意义的中外学者交流和研讨的盛会,2006年7月28日至29日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南堡传播学院联合召开了“2006传播论坛——体育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密苏里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法国巴黎政治学院、英国利物浦大学等学术研究机构的国外学者,与来自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等国内高校的中国研究者共聚一堂,就广泛的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奥运传播研究提供了多元的观点与研究的路径。
  • 马上写出好文章:四十余种写作技巧和秘诀一次教给你!

    马上写出好文章:四十余种写作技巧和秘诀一次教给你!

    你是否热爱写作,却苦于下手呢?这就是你要找的书!无论是写实还是虚构,本书涵盖的数十种简单易行的写作技巧和创作秘诀,都将全方位助你提高写作能力,轻松克服写作障碍。马上将本书放入购物车吧,你一定会惊叹于这些实用便捷的方法为你的写作水平带来的正能量。
  •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实用政务文书写作大全(现代常用文体写作全书)

    本书从九个方面介绍了制定策划方案写作、广告文案策划写作、企业内部管理策划写作、经营目标及方针策划的写作、市场调查策划的写作、经营战略策划的写作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画上三千

    画上三千

    这六界之内,万物生灵,大抵都逃不过一个情字。那时她还年少无知,懵懵懂懂,只知道费尽心思的能让他高兴,可直到她付出一切之后才发现,原来所有的一切到头来不过一场虚空。“卓离今日所做的一切你莫要后悔。”“有些事不论是对是错,做了就是做了,我从不会悔。”直到有一天他将要完全失去她的时候,他才发现,原来自己冰封千年的心早已出现裂痕。“我说过我从不会为所做的任何事情而后悔,可今日,我后悔了,阿阮,我后悔了。”…………纵观八荒之大,万事万物,却原来都不抵有你在我身边,眉眼如初。
  • 儒教简史

    儒教简史

    在当代学界“儒学是宗教”由任继愈先生首倡,在学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本书作者承任先生衣钵,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了引人瞩目的学术成就。本书分十部分,以时间为序,详细讨论了不同时期儒教的发展及其特点,重点讨论儒教的改革和演变,资料翔实,论述精当,从中可见儒教发展、变迁的基本面貌,对管窥中国宗教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黑石拍卖团:跷家小猫咪

    黑石拍卖团:跷家小猫咪

    &lt;此文中连载两本书(已完结)有兴趣的亲可以看&gt;“你想做什么?”<br/>谭焱的一步一步逼近,让古心彤害怕的不得了,她惊恐的问着。<br/>谭焱轻笑,反问:“不要那么惊恐的看着我,我有那么可怕吗?”<br/>古心彤防备的看着眼前的男人,听着他接下来看似缓和,却无比残忍地话语。<br/>他说:“怎么说孩子也是我的,他已经这么大了,不生下他多可惜。而且,生下他还可以控制你,不是吗?”<br/>谭焱的手,肆意的在古心彤圆润的腹部上行走,说着那让人脊背发凉和心痛的话语。<br/>&nbsp;&nbsp;&nbsp;&nbsp;
  • 续贞元释教录

    续贞元释教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题

    无题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梅谱序

    梅谱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相见欢之为爱轮回(全书完)

    相见欢之为爱轮回(全书完)

    一个其貌不扬的古怪老师,却在体内暗藏着南唐后主李煜的灵魂一个来路不明,性感多才的音乐老师,却在体内暗藏着大周后娥皇的灵魂这是一场现代爱情悲剧,还是唯美爱情的重演?这是人生宿命,还是一场惊天大阴谋?而当两个灵魂苏醒的时候,所有的一切却刚刚开始……=================================================本小说原名《琵琶》。一把著名传世的琵琶牵出了生与死、情与愁、爱与恨的碰撞=================================================故事简介:太平兴国三年的七夕节,李煜应该在这一天悄然死去,但他却从死亡中迸发出来。关于李煜的故事远远不止41年,这41年是历史的永恒,之后的千百年却是一段传奇。通过灵魂游离的千年——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远方传来了一声远古的声音,发出这种声音的是一种失传了千年的乐器——烧槽琵琶。而烧槽琵琶的声音更像是一种呼唤,来自于地底下、或者是时间背后的呼唤。神秘的音乐女教师似乎对这种声音有著特殊的信仰,她要去寻找这个声音,找到那个烧槽琵琶,因为这是开启轮回之门的钥匙。她跟随著一个古怪的男老师开了始寻找烧槽琵琶的探险,最后,他们在一处荒凉的古墓里的找到了这个琵琶,但是真正的阴谋却刚刚开始。烧槽琵琶不见了,他们又陷入了另一场危机之中……终于回到了北宋年间,李煜从死亡中复活,作为北宋俘虏的他开始了复仇的计划,他与宋太宗赵光义的明争暗斗也随之拉开……但是当烧槽琵琶重新来到他们身边时,一切都不同了。他放弃了与赵光义的暗斗,而且开始了一场逃亡的生涯,在宋廷军队不断地的追击中,李煜一次次与死亡擦肩而过,他能否摆脱赵光义的势力,他的终点又是何处?然而,跟随在他身边的烧槽琵琶,却也暗藏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李煜还是重新登上了帝位,他又一次当上了皇帝,这一次面对的敌人除了北宋的赵光义外,还有来自大辽的耶律德光。这一次的敌人更加地凶狠和残酷,他与娥皇的爱情宿命在战火纷飞中经受着生离死别。这所有的敌人不仅仅为了夺取李煜的性命而来,也不仅仅是为了占领疆土而来,更是为了这把神密的烧槽琵琶,他们要将其占为己有……然而烧槽琵琶铭刻了李煜对娥皇无限的爱意,又岂能让人夺去,在保卫疆土和保护琵琶之中,到底孰轻孰重?在要江山还是要美人的选择中,李煜又会选择谁?
  • 东藏记

    东藏记

    《东藏记》系《云南文学丛书》之一种,选自宗璞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小说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云南为背景,生动描述了这一艰苦卓绝时期中国社会的真实情况和各阶层的生存状况,刻画了以明仑大学孟樾等为代表的一群知识分子坚守信仰,关心国事,关注民生,为理想与追求敢冒风险与牺牲的高尚品格。小说张弛有度,疏密有序,从众多不同专业的人物塑造中体现了作者广博、深厚的学识,熟练使用的各地方言俚语及形形色色的贩夫走卒的描摹,展示了作者的聪慧、天赋。该小说因其深刻的内涵、精准的刻画及散文诗般的语言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 吾乃衰神

    吾乃衰神

    我也以为我会像其他快穿者那样,在小世界里炫酷屌炸,大显身手。实际上:【任务失败,请重头再来】炮灰光环照一照,衰神附体没得跑。我也想低调,可是实力它不允许啊。欢迎大家收看,大型主角成长节目:印妖在成长。曾经我也是毫无败绩的战神,直到我参加了这场试炼。注:这是一部女主随时黑化系列群k文。
  • 九八·共和国一号黑社会要案

    九八·共和国一号黑社会要案

    二〇〇〇年九月十九日,吉林省长春市。这一天,也许将永远记录在吉林省和长春市的历史上:轰动全国的梁笑溟(又名梁旭东)黑社会犯罪团伙案,由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完毕后,经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封,立即对黑社会团伙“老大”粱旭东等七名主要案犯执行死刑。由于案情重大,这起附带近千万元的民事赔偿的案件,经过长达一个月的审理,八月二十六日,随着那长达二百五十六页的判决书和审判长六个小时的宣判,终于作出了一审判决,披着刑事警察外衣的“老大”梁旭东和其他六名主要成员,被判处死刑,其他二十九名成员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