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明清之际小说的种类和数量
由于流传下来的资料极为有限,我们已不可能确切了解明清之际小说创作和刊刻的详细情况。我们所能做的,只是根据现在能够看到的小说文本和有关记载,来推测那个时期小说文坛的情况。为了叙述方便,我们仍然按照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流派的划分,对各个流派在明清之际出现的作品数量、品类、版本、特点等作出相对系统的整理。
明清之际小说现存的书目及其版本情况,可以参见附录二《明清之际小说作品简表》。在这个表中可以看出现在所知的明清之际小说的创作和刊刻情况,具体可以从共时性(种类和数量)及历时性(阶段性)两个方面来说明。对于明清之际通俗小说中一些作品的产生年代,学术界尚有争议,本书参考了诸家意见,暂且对这些作品如此定位。
从共时性上看,也就是从明清之际小说作品的静态种类上看,明清之际小说作品的数量和特点是这样的:
历史演义小说约有二十五部,数量最多。明清之际的历史演义小说有四种品类。其中续补前书类三部,分别是《岳武穆精忠报国传》、《孙庞斗志演义》和《新列国志》;朝代补缺类六部,分别是《按鉴演义帝王御世盘古至唐虞传》、《按鉴演义帝王御世有夏志传》、《按鉴演义帝王御世有商志传》、《开辟演义通俗志传》、《隋炀帝艳史》、《隋史演义》;人物传记类两部,分别是《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七十二朝人物演义》;续补前书类、朝代补缺类、人物传记类又可以合称为传统演义类,共有十一种,均为崇祯时作,入清后似难以为继。
另外十四部作品,都是当时新出现的演述当代历史的时事小说,加上天启年间的《辽东传》,共有十五部。时事小说成为明清之际小说创作的重要流派之一,崇祯、顺治两朝各有七部。从内容上看,时事小说包括五个方面:写辽东事件的作品,有四部,分别是《辽海丹忠录》、《平虏传》、《镇海春秋》、《东隅恨事》;写魏忠贤事件的作品,有五部,分别是《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中兴圣烈传》、《梼杌闲评》;写李自成事迹的作品,有三部,分别是《剿闯小说》、《新史奇观》、《铁冠图》;写东南人民抗清事迹的作品,有两部,分别是《七峰遗编》和《海角遗篇》;全面反映晚明历史事迹的作品,也就是内容上涵盖了辽东事件、魏忠贤事件和李自成事迹的,有一部,即《樵史通俗演义》。《樵史通俗演义》一般被划分在写李自成事迹的作品中。
英雄传奇小说有三部。其中评改前书类一部,即金圣叹评改的七十回《水浒传》;续补前书类两部,即《后水浒传》和《水浒后传》,这两部续书均产生于顺治年间,表现了当时人民一定的民族情绪和反抗精神,《水浒后传》还流露出一种缅怀故国之情。
神怪小说约有六部。其中佛道类五部,分别是崇祯年间的《东度记》、《后西游记》、《西游补》和顺治年间的《历代神仙通鉴》、《吕祖全书》;怪异类一部,即《混元盒五毒全传》。这六部神怪小说,崇祯时两部,顺治时四部,多为传统题材;但《西游补》一书显示出由神佛类而向托神怪以喻世事的寓意类作品转化的心态,开后世神怪小说中“寓意类”作品之先河,颇具创意。
世情小说有五部。其中续补前书类一部,即《续金瓶梅》;家庭生活类三部,即崇祯年间的《玉闺红》、《双姻缘》和顺治年间的《醒世姻缘传》;个人际遇类一部,即《春秋配》。
才子佳人小说有六部,分别是崇祯年间的《章台柳》、《山水情传》和顺治年间的《玉娇梨》、《平山冷燕》、《玉支玑》、《春柳莺》、《好逑传》。
话本小说的创作十分繁荣。其中杂演诸事类约有二十五部,崇祯年间九部,顺治年间约有十六部。杂演诸事类作品中,属于采辑当时新闻的,有《醉醒石》、《鼓掌绝尘》、《照世杯》、《鸳鸯针》等;属于撷取前代成说的,有《豆棚闲话》。另外,明清之际也出现了七部描写男女情事及艳情类的话本小说集,崇祯年间有三部,代表作是《欢喜冤家》;顺治年间有四部,主要作品有《一片情》、《八段锦》等。李渔《连城璧》和《十二楼》中的部分作品,代表了明清之际话本小说的最高成就。
艳情小说泛滥一时,明中后期共四种,明清之际就有十多种。这些作品大多抄袭模仿,内容单调重复,艺术成就不高。
第二节明清之际小说作品的大致分期
从历时性上看,也就是从小说创作和刊刻的时间顺序上看,明清之际的小说呈现出比较明显的阶段性。关于作品时间定位标准,参见附录二《明清之际通俗小说主要作品简表》注1。
一、崇祯前期
即崇祯元年(1628)到崇祯五年(1632)以前,作品以评判时事为主。此时,小说作者和读者关注的焦点是魏忠贤事件和辽东事件,反映这两大事件的时事小说陆续出现。崇祯初年创作和刊刻的小说作品,目前可知的共有八部:《警世阴阳梦》、《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禅真后史》、《玉闺红》、《皇明中兴圣烈传》、《辽海丹忠录》、《镇海春秋》、《近报丛谭平虏传》。除《玉闺红》和《禅真后史》外,其他六部都是时事小说。另外还有凌濛初编著的两部话本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时事小说占据主导地位,是这一时期小说的重要特色。崇祯皇帝继位之初,励精图治,一举推翻了横行政坛十余年的魏阉集团。不可一世的魏忠贤的倒台及其大起大落的极富戏剧性的人生经历,引起了小说作者的极大兴趣。崇祯元年(1628),距离魏忠贤倒台事件仅仅七个月之时,署名“长安道人国清编次”的反映魏忠贤事件的小说《警世阴阳梦》就有了刊本。就在同一年,署名“吴越草莽臣撰”的小说《魏忠贤小说斥奸书》也紧接着问世。《魏忠贤小说斥奸书》有明崇祯元年序刻本,首有崇祯元年(1628)盐官木强人叙、吴越草莽臣自叙、罗刹狂人叙。次年(崇祯二年, 1629),署名“西湖义士述”的小说《皇明中兴圣烈传》也诞生并流传开来,内容也是主要描写魏忠贤事件。
崇祯前期,东北边陲后金政权和明守军之间的频繁冲突引人注目。崇祯二年(1629),辽东守将袁崇焕因失事下狱。在此之前,袁崇焕剑斩前辽东重要将领毛文龙。一时间,关于袁崇焕下狱原因颇多传闻,对于袁崇焕、毛文龙之间的是非纠葛也是众说纷纭。小说界迅速作出反应。崇祯二年(1629),描写辽东事件的小说《镇海春秋》和《辽海丹忠录》相继问世,都是为毛文龙歌功颂德、鸣冤诉屈,指责袁崇焕的不是。崇祯三年(1630),内容与《镇海春秋》和《辽海丹忠录》有连续性的小说《近报丛谭平虏传》也问世。
时事小说是历史演义体小说的新品种,兼有故事性和新闻性。峥霄主人在《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的《凡例》中说:“是书动关政务,事系章疏。”指明这类小说内容上紧扣时事的特征。“时事”之名,由戏剧而来。祁彪佳在《远山堂曲品》中评论戏曲《钱神记》的特点是“直刺时事,毫无忌讳”,评论《孤忠记》时说是“聊取魏珰时事”,都提出“时事”之名,强调这些作品及时反映时事的特点。
时事小说在崇祯初年勃然兴起,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崇祯年间人们的时事意识加强了。明末素有平民干政的风习,这一风习在天启和崇祯两朝达到高峰,最典型的事例就是因魏忠贤党人欲逮捕周顺昌而导致的苏州民变。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人们急于了解当时发生的重大政治事件,急于了解事件的原因、后果、经过、细节,以及事件主人公的身世和性格。顺治庆云楼刻本《新世鸿勋》封面题识云:“是刻详载逆闯寇乱之因由,恭记大清荡平之始末。虽大端百出而铺序有伦,虽小说一家而劝惩有警。其于世道人心,不无小补。海内识者,幸请鉴诸。”这一广告式的识语反映了当时人们关心政治时事的社会心理,以及小说作者和书商迎合读者心理、有意选择读者关心的题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