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7900000008

第8章 与时俱进适者生存——参加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38次年会的思考

2005年11月17日至20日,我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38次年会暨媒体论坛。来自欧美、澳洲、东南亚及中国内地和港澳台地区的中文报业的老总和嘉宾们逾百人出席。本报不是协会会员但作为嘉宾与会,了解了不少有价值的情况,对继续推进《人民日报》(海外版)下一步的版面与机制改革大有裨益。出席这次会议得到三点启示:

中国内地中文媒体纷纷进军海外,本报要有危机感

过去,我们往往陶醉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中国发行海外的唯一权威中文报纸”,实际上,本报这种“海外优势”正在受到挑战,中国内地报纸正纷纷进军海外:上海《新民晚报》于1994年在美国尝试发行,1996年该报在美设立记者站并就地创办美国版,2002年创办了《新民晚报·澳洲版》,2004年以后,《新民晚报》又成功在欧美、东南亚、日本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落地;1999年,《汕头特区报》与美国华文报《国际日报》合办《国际日报·华夏商务》;2002年3月,天津《今晚报》在美国创办《今晚报·美国版》;2003年8月,《广州日报》与《星岛日报》联合推出《广州日报·澳洲专版》;2004年,《重庆晚报》和《美国侨报》合作在美出版《重庆晚报·交流》专版;2005年11月《辽宁日报·海外专页韩文版》出版,等等。内地报纸到海外办报的这种态势还在发展。

另外,世界各地华人自办的印刷媒体目前有500多家,其中日报100多家。

由此可见,如果本报不见危思改,那么海外中文报业市场留给本报的份额就会越来越小。

本报要想拥有海外读者,就要有海外读者容易接受的新闻

1.发挥权威优势

与会期间我接触一些华人老报人,他们给海外版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马来西亚星洲媒体集团《光明日报》执行总编辑刘汉良先生、日本《中和资讯》社长片君先生认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权威的时政新闻和评论是其他中文媒体没法比的,还有海外版对中央重大政策的解读,这些报道也有可读性。“对政策性内容我们引用的只有《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的,其他报纸我们不敢引用,以免不准确。”除此以外,还希望《人民日报》(海外版)给海外读者带来更多各方面的资讯。

星岛新闻集团副总裁邝景廉建议,海外版对外报道要注意看对象,对纯指导国内工作的报道要少,不要把以共产党员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教育性的新闻向海外大量传播,否则这张报纸难以吸引海外读者。

2.加大华人社区新闻

马来西亚报人叶宁说,西马地区华人往往看重当地华人社区的新闻。中文报纸要想进入海外华人社团,就需要刊登他们社团的新闻。与他们生活无关的报纸,他们是不会订阅的。

要研究我们的读者群,要设法抓住青年读者

1.海外中文报纸老年读者减少,“拇指一代”年轻读者要接上

菲律宾《商报》副总裁胡文炳先生说,在菲华人报业界有一句话:“死一个华人,就少了一个报纸订户。”目前,看中文报的大都是老华侨,随着这部分老华侨逐渐去世,能看懂中文的现代华人越来越少。海外中文报业要生存,就要抓住青年读者,就要有青年人喜欢看的新闻;在内容、形式上也要易于接受,建议办中英双语的海外版。

香港浸会大学教授朱立建议:中文报纸在内容上要注意取舍。例如,香港有的报纸容易犯“精神分裂症”,一版的时政评论是带引导性的、严肃的,但编辑副刊时却在犯病,编辑那些连他们的子女都不让看的内容,企图以此取悦读者。

一些老报人认为,当今青年是“拇指一代”,用拇指操纵电视频道、点击全球网站、向朋友或陌生人发短信,但他们的拇指却越来越少用来翻报纸。办海外中文报纸,既要不放弃“老一代”华人读者,同时也要改造我们的版面,以适应年轻读者的阅读喜好。

2.引导读者,开展读者辅导,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媒体

来自欧洲的华人报业的老总们认为,要让读者订阅你的报纸,需要做引导工作。如英国的《泰晤士报》、《卫报》就专门聘请专业咨询公司,深入学校、社区、家庭,广泛开展读报辅导。海外版也应当这样做。

同类推荐
  •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建设社会主义和睦家庭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和谐家庭建设,古往今来积累了丰厚的和谐家庭建设的宝贵经验。本书有目的、有计划、有章程地介绍和谐家庭建设,并总结出系统经验。全书分前言及家规、家风、家长、家教、家庭关系、家务管理六章,全面规范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准则。
  • 网络传播实务

    网络传播实务

    还清楚的记得,52年前,我第一次用笨重的德国莱卡摄影机,记录下活动黑白影像时大家的兴奋。现在,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手机,把文字、声音、图像传给世界每一个角落。与此相伴,我们也从服装到思想都单调的“灰蚂蚁”,融入文化交融、文明竞长的“地球村”。这些变化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文化的发生,文明的进步,受惠于传播与交流。同样,传播的丰富,交流的深入,也有赖于文化与文明的繁盛。文化与传播的关系,是如此紧密。所以,当李双教授嘱我为“文化传播实验教学系列教材”作序时,我对他们以此为研究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不求大、多、全,唯求精炼、创新、可操作性的编著思路颇为欣赏。
  • 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

    教育:从自发走向自觉

    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什么,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哪里?只有搞清这些问题,我们工作的目标、价值和意义才能更明确。糊涂的校长办糊涂的教育,自觉的校长办自觉的教育。本书是“全国优秀中学校长高级研究版”的部分成果,展现了部分优秀中学校长对教育和办教育的理解与反思。
  •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家族教育的历史传承:以闽北地区为例

    闽北是闽越文化的摇篮,素有“闽邦邹鲁”和“道南理窟”之称,人文荟萃,文化繁荣,蕴藏着积淀深厚的文化遗存。本书以闽北家族教育为切入点,综合运用田野调查和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以大量文史资料为基础,系统梳理了闽北家族教育历史传承的发展脉络,为世人打开了一扇了解闽北家族教育和文化研究的窗口,弘扬了传统教育的正能量,为当代教育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龄社会政策日益引人关注。《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演进及挑战》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迁为线索,梳理了在老龄化程度不同的社会环境下老龄政策的演变历程,进而分析现行老龄社会政策的创新点及局限性,展望高度老龄化社会来临时城市老龄社会政策的发展趋势。
热门推荐
  • 夷氛闻记

    夷氛闻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人类革命

    超人类革命

    本书作者、法国前教育部部长、哲学家吕克·费希详尽地分析了“超人类革命”产生的背景、围绕着它的无数争议,以及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立场和建议。随着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互联网)、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发展,以及人机混合技术、3D打印技术(尤其在医学上)的广泛运用,我们正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革命——超人类革命。当医学的目的从治疗转变为改善和增强,人类开始编辑基因、植入芯片……所谓长生不老再也不是神话或科幻,对人类的增强和改善更可能产生“超人类”。这场革命或将从政治、经济、道德、宗教等方面彻底改变人类社会。
  • 晁氏客语

    晁氏客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情吻:血族殿下独宠妻

    情吻:血族殿下独宠妻

    她,从小便被家族遗弃,就是因为她是百年一遇的召唤师,脖子上的印记,证明了一切,超凡的记忆能力与推理能力,和一只超凡的猫咪,带领她走上了不平凡的道路;他,因为与人恩怨沉睡百年,偶然间被她所召唤,他是王子,是血族下一任国王,是英国伯爵,而她区区平民,他十分憋屈的接受了一切,而他没想的是,她是千年一遇的自我召唤术奇才,更没想到,被人尊称为禁欲血王子的他,竟然会对一个不起眼的女子动了凡心……
  • 天狐傲世:魔尊大人的小狂妻

    天狐傲世:魔尊大人的小狂妻

    她被封印数千年,重生归来,破除封印,人人敬畏的禁地变成家园。欺她没有修为?她狠狠地把敌人踩在脚下,不好意思哦,本姑娘只是不想太高调,压制了而已。他本无心,巧得她一滴精血。血凝成心,为解惑,他六界追寻。她有一群靠谱的亲卫队—敢做她情敌?残肢已送上,人也挂墙上。帝尊!有人送来一个礼盒,说是送给您的!他瞥了一眼:去查,谁家丢失的,送回去!敢与本尊的妻子抢男人,当真是活腻了!
  • 警世通言

    警世通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混沌吾逍遥

    重生混沌吾逍遥

    龙天笑一个富家子弟,因与一家族的公子争风吃醋,被害的家破人亡。被仇人当面被羞辱,并说出真相时,他被发生亿万年一次的星辰串联给送到了混沌刚出的时代,主角是争那教统。是抱着美人乐逍遥,,或是追求那飘渺的天道呢?
  • 闪婚总裁别太坏

    闪婚总裁别太坏

    他,多金,霸道,行事阴狠,又极爱面子,在他眼中没有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是钱还不够多。她,性格独立大方,又要强精干,知世故而不世故,可是却被赌棍父亲连累,走投无路下只得向他低头。他在鄙视她的同时,却不由自主深陷爱情的漩涡。
  • 我们都曾爱过白月光

    我们都曾爱过白月光

    即使历经生离死别,即使被抛弃,被背叛被欺骗。 她依然还是决定原谅他,继续爱他,因为她知道,他对她的那些心意,从此地直到月亮,悠远而漫长。
  • 银扣之谜

    银扣之谜

    1887年夏末,好友福尔摩斯的身体状况让我越来越揪心。他时刻处于深思状态,无休止地消耗体内的能量,身体就像绷紧的弦,几乎没有放松过,很难恢复。尽管他生就强壮的筋骨,依然是每况愈下,年初的时候,他就曾经不堪重负而病倒。要想得到恢复,最好的办法是离开贝克尔街,远离那些上门求助者,有一天,我正在阅读时下流行的波斯维尔作品——《约翰逊传记》,一段描述约翰逊博士游历苏格兰高地赫布里底群岛的游记,展现出的那种抬头一望,广阔天空的情景,还有那些原始而又荒芜的感觉让我着迷。于是我极力怂恿福尔摩斯仿效18世纪的文人骚客,醉乎于山水之间。福尔摩斯淡淡地回答,要游历的话也要去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