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8000000005

第5章 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1)

20世纪西方美学的四个问题

金惠敏20世纪美学已成为一段完整的历史,一个有边有际的研究对象,似乎写作一部20世纪西方美学史该是时候了。但是,这只是从时间概念上说,而从内容上看,事情却并不如此简单,原因是,20世纪美学的许多问题,特别是其中五六十年代以来所产生的那些问题,至今仍在争论之中。而在中国,由于其问题语境的成熟晚于西方大约三五十年,对于中国学者来说,撰写一部20世纪西方美学史,实际上就是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在一个全球化时代,任何外国史可能同时就是本国史。在马克思看来,历史的结果是世界史。马克思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

20世纪美学的延伸性,其与我们自身的切近性,即距离的缺失,一方面增加了写作一部“历史”著作的难度,但另一方面也助长了我们参与其中的激情。为着“历史”的客观,我们将牺牲我们的主观激情。当然结果如何,不是我们可以预先许诺的。

这是我们在正式进入导论之前首先就要明白的,因为以下的导论既试图呈现20世纪美学的真实面貌,又要处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而处理正在争议的问题,将滋生出再一个的问题。

一、如何哲学地理解20世纪西方美学

20世纪并未提供什么新鲜的基本哲学问题,它给我们的仍是那自有哲学以来便如此的难题,即主观与客观或者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问题。美国人罗蒂那个有名的关于哲学主题演变的三段论所看好的当代哲学由古代的本体论、近代的认识论所转向的“语言论”,其实解剖开来看,也是可以归入先前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语言只是20世纪哲学家们普遍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的入口,经由这个入口他们走向的不是本体论,就是认识论,或者兼而有之。例如说,语言究竟是工具—符号,还是我们的基础本体论?是我们在说语言,还是语言在说我们?语言是否虚构了形而上学?言说是符号的自体循环,还是及物或即物的交流方式?深入这些乍看属于语言学的问题,可以发现,它们仍是被“主体—认识—真理”这一古老的哲学幽灵所纠缠。英美的语言哲学不是语言学,而是关于语言的哲学;同样,欧陆结构主义也不能只是归于语言学了事,它是穿越了语言学的德国唯心主义。这或许就是怀特海那一不无荒谬的说法即两千多年的西方哲学不过是对柏拉图的注脚之真实性所在。

20世纪哲学之创新性在于,它积极地回应了当代社会以新的现实性所迫切化了的主客体问题。这就是说,虽然根子里仍是主客体问题,而表现出来的却是另外一些看似不相干的话题。表面上的不相干恰是传统哲学内在的现实关怀和它永不枯竭的能量和生命力。哲学固老,但它以对现实问题的言说而长青。

现实问题当然很多,而哲学并不是一门解决具体问题的实用学问或技艺。能够触动哲学灵感,并经得起其问辩的总是那些具有相当普遍性的被抽象了的问题。在这类问题图谱中,最抢眼也最是举足轻重的问题,我们以为,当数“科学”。

据考证,“科学”的本义是知识,尤指系统的知识,在17世纪例如在培根的《科学的进步》中,它通常也包括了哲学、历史学、伦理学和神学,因而与“良知”(conscience)毗邻。但是由于“工业革命”在创造物质文明方面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以及由此人们对在其中厥功甚伟的“自然科学”的叹服和崇拜,“自然科学”便几乎独占了“科学”的语义。19世纪末狄尔泰之选取“精神科学”一词便是这一语境中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它是人文理性对“科学主义”的抗争,对精神现象的研究也应享有“科学”的尊崇,但另一方面这未尝不是对“科学”甚至其风骚霸气的俯首称臣和自惭形秽,因为“精神科学”只能遵照自然科学所给定的基本法则才能忝列于“科学”,其特殊性微不足道。

“精神科学”一语所蕴涵的相互矛盾的对于“科学”的两种态度,分别被发展为20世纪哲学的两大基本倾向:对“科学主义”的批判与对“科学”精神的吸纳。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解释学、后结构主义和其他各种形态的后现代主义等等,基本上属于前者,而分析哲学则属于后者,因为“它与给当代文明打上最深烙印的两大势力结盟,即科学和技术”。精神分析哲学如果成立的话,要特别一些,它在形式上接近“科学”,而内在气质上则是反“科学”的。

在此,我们绝不是说,20世纪哲学存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大潮流,像许多研究者和一些处身其中的哲学家所相信的那样。“科学”精神不等于“科学主义”,“人文”精神也不等于“人文主义”。原因是,“科学主义”,根据威廉斯的研究,是一个“带有批判性的字眼”,“用来定义科学在某方面的局限”。他注意到,“同样,人文学科有其明显的局限,但尚未有一个通用的词江来定义这个局限”。其实这样的词语早就有了,就是“人文主义”(或译“人道主义”),20世纪60年代以后该词在后现代主义诸流派中日渐被赋予否定性的意义。如果说“科学”、“人文”来自于启蒙传统,那么“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出现则是由于“启蒙的辩证法”,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阐明的。这就是说,无论在其肯定的抑或否定的意义上,“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都具有同源性,即共同秉承着启蒙哲学所确立的对于理性的绝对信仰。1760年,伏尔泰在致爱尔维修的信中写道:“本世纪开始看到了理性的胜利。”根据权威历史学家的认定,“他指的是人文主义精神和科学的经验主义。”“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理性”精神,而“理性”精神也就是“人文”精神。“科学”与“人文”是同一“理性”的两翼。依照康德,人先验地具有“纯粹理性”,这使他得以统摄和认识经验的世界。作为启蒙计划或许是其主体部分的康德哲学既是“科学主义”的,也是“人文主义”的。

所谓“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因而就不是两种思想潮流的冲突,而是理性发展过程中其内部所歧出的问题,即理性的异化问题。“理性”需要“科学”和人的“主体性”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一旦理性放任于“科学”和“人文”,就会出现它所意想不到的“科学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我们知道,“科学主义”常常就是“人类中心主义”。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20世纪尤甚,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转换为哲学的语言说,我们这个人类“主体”怎样才能克服我们“主观上”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而回归到我们“客观上”的真实存在。

美学虽然不就是哲学的附录部分,但要把握20世纪美学的精神就必须了解主客体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在所谓“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冲突中的体现。20世纪美学流派繁多,主张各异,当然要求我们用心去具体地体会,但主客体关系仍是它们或直接或间接地、或明显或隐晦地指涉着的问题。如弗洛伊德美学宣告文艺创作中理性主体的死亡,如德里达对意义的解构就是对主体的解构,更不用说那些从积极的方面建构艺术创造主体的表现主义美学了。即便那些强调文本价值的各种形式主义美学家,实际上也是将一个现代性的主体哲学落实为“审美自主性”。

这里应该辨明,西文中的“subject”和“object”既是认识论意义上的主“观”和客“观”,也是存在论意义上的主“体”和客“体”。这种差异的关键性在于,它会导出分别侧重于主客“观”和主客“体”的两种哲学和美学来,例如现象学关注于主客“观”(如意向性、表象、前见),而在弗洛伊德、拉康、福柯以及女性主义者和后殖民主义者那里则是主客“体”(如身体、身份、单个性)。这样的主客体关系被表述为主体与他者(other)的关系,并通过对他者之绝对他异性的坚持(如列维纳斯)而改写了只是作为另一自我的和对象性的客体。他者哲学具有强烈的现实政治诉求。

二、如何政治地理解20世纪西方美学

如果能够将“政治”理解为不只是职业政治家们的思想和活动,而且也是一切关于如何组织社会的并不一定诉诸行动的纯粹思想性的探索,那么应该说当其时特利·伊格尔顿(Terry Eagleton)在他那本著名的《文学理论导论》中大胆地宣称一切文学和文学理论都是政治的,他是没有什么过分之处的。伊格尔顿“政治”界定为“那将我们的社会生活组织起来的方式及其所包含的权力关系”。他后来在该书“中译本前言”中为此立论所做的辩解,即说文学理论“永远是政治性的”、“不应该被误解为是企图把文化产品中独特的东西简化为直接的政治宣传目的”,于是也没有多少必要性可言,因为通过强调文化产品的特殊性是无法在任何程度上削弱文学和文学理论的政治性的,它们与“政治”的相关是“直接的”抑或如伊格尔顿所暗指的“间接的”,究竟只是一个方式的而非本质的问题。

伊格尔顿是在考察了20世纪主要的文学理论流派如现象学、解释学、接受理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和精神分析之后得出如上结论的,而这些流派通常又是可以冠之以或许更宜于被称之为“美学的”,因此他的这一结论也同样适用于它们被视为美学的流派。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一切美学的都是政治的;具体言之,20世纪西方美学史就是一部政治的思想史。

将“美学的”作为“政治的”并不意味着可以拿政治的价值标准去要求美学理论,那是过去的做法。作为以描述美学发展实际为旨归的一门历史学科,我们所撰写的美学史首先是把政治作为一个解释学的视角,从这一视角观察各种美学理论的政治意指、起伏和变化。这个政治不是我们现在的政治,不是我们自己的政治立场,诚然我们也无法摆脱这些,而是当时美学与之发生关联的政治。这就是说,它是一种被语境化了因而被客观了的政治,但愿这不会成为一个去政治化的政治,因为政治就是我们的实际存在。

同类推荐
  • 世界是网的

    世界是网的

    《世界是平的》从全球化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世界无疑是正确的。通过较长时期的理性思考,《世界是网的》作者钱志新认为在“平”的背后是“网”的,网络的巨大组织作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平坦。如果将这个认识扩展到世界各个领域乃至整个宇宙,则会有一个惊人的发现:“世界是网的。”世界的多样性决定其表现形式是千差万别的,但在包罗万象的现象背后有着共同的本质,这就是网络。
  • 最草根生活

    最草根生活

    本书是一部反映中国平民阶层生存状态的纪实力作。以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时期为时代大背景,展示了一些特殊人群的生活经历,他们身处社会底层,历经动荡曲折,遭遇种种不幸,然而他们处惊不乱,依照自己的生活态度坦然面对世态万象,作为“小人物”艰难而韧性地活在这个巨变的大世界。
  • 刘文典:狂士本色 (文化怪杰)

    刘文典:狂士本色 (文化怪杰)

    从晚明的波澜诡谲,到民国时期的风起云涌,历史孕生出许多独具特色的人文大家。真正的时代人物面孔始终是大众读者感兴趣的题材,本套丛书以近代文化怪杰为主题,集结十位文化名人,由专家分写,详述其不同于凡俗的言行。作者深入浅出,对文化名人中的怪杰现象究分析,以故事化哲理。图书叙述通俗,笔法精彩,立意新颖的同时具有严谨考为基础。兼具可读性与收藏性。民国人物及历史图书的热度始终在持续中升温,内容概有名人轶事类、今人印象类、崇古比今类等。
  •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张伯苓谈教育(名家谈教育)》选取张伯苓谈教育文章48篇,集中体现了张伯苓的教育思想,一些在公众场合的演讲则体现了张伯苓对于教育价值和教育方向的认识。张伯苓(1876—1951),现代教育家。早年入北洋水师学堂,执教于家馆。1904年,赴日考察教育,回国后将家馆改建为私立中学,定名敬业学堂。1907年,在天津城区南部的开洼地,即民间所称“南开”,建成新校舍,遂改称南开中学堂。1917年赴美国,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育,次年回国,着手筹办南开大学。1919年秋正式开学。先后担任校长四十余年。
  • 中国人的德行

    中国人的德行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他在书中对他所看到的中国社会作了一个全方位的鸟瞰。虽然不免有许许多多的偏见、误解与曲解。有的是西方人所固有的偏见与曲解,有的是文化上的误读和误解.但大体上还是勾勒出了一幅中国的社会的真实画卷。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具有理性的现代化的外来旁观者的深刻洞察力。
热门推荐
  • 魔帝的废柴小王妃

    魔帝的废柴小王妃

    将军府嫡女废柴傻子,身为御赐的太子妃却被太子嫌弃,与左丞相府嫡女一起嘲笑她。21世纪第一女杀手强势归来,虐渣男渣女是她平生最大的爱好,将不服她的人踩在脚底下,是她平生最大的乐趣。她站在悬崖边上,勾唇轻笑,“天下谁敢不服我?”一道声音响起:“本王不服!”她抬眸看去。从此他们的命运便绑在了一起,共同生死。“若是我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情怎么办?”“我会毫不犹豫地杀了你,然后自刎。”前世的爱恨情仇,今生又该如何应对?
  • 绝密军队2九天之城

    绝密军队2九天之城

    传说中南诏古国的开国之秘,地下九天之城的诡异神奇,南诏人信奉的精灵之神……在云南腾冲神秘的火山洞穴中,我和战友们再次经历了不可思议的神奇历程,只存在于南诏古国传说中九天之城的神奇诡异,遭遇上古生物龙和凤凰,揭秘古南诏国兴衰之谜……继绝密军队在九天之城探秘的结局又会是怎样一场意外?
  • 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朱自清作品集:匆匆

    朱自清的一生著作27种,近200万字,除了散文,他的诗歌、文艺批评和学术论著等均有传世名篇。书中精选了他的散文、诗歌、教育杂文、文学批评等各类型的经典篇章,从朱自清风格迥异又至情至性的文字中,体会他的匆匆流年,清浅人生。
  • 深情大少爱逃妻

    深情大少爱逃妻

    民国乱世,一个被命运选择的女子该何去何从?是屈服命运的安排还是要做主宰命运的人。看那云起云落,日夜更替,谁又是让自己脚步停留的人?是有婚约的他?还是乱世的他?
  • 总裁前夫,休想复婚!

    总裁前夫,休想复婚!

    新文开坑啦!地址:http://m.wkkk.net/a/813623/《萌宝五岁·总裁爸爸,去哪儿》欢迎新老读者包养~~★☆★常言道,人生何处不狗血。在和项慕川离婚的前一天,夏温暖发现自己怀孕了。小三哭求她别用孩子留住男人,她笑着回答“没问题”。丈夫质问她为什么不告诉他,她淡淡说着“没必要”。公婆觉得对她有所亏欠想补偿,她大手一挥“没关系”。三年的婚姻赔进了她最美的年华,疯长的爱恨弄垮了她最温热的心,但夏温暖签下协议的那一刻,却觉得一切也不过如此而已。不是不爱,而是累了。可是,为什么那个该死的总裁前夫非要处处纠缠?她病倒,他在一旁照顾。她被人欺负,他立刻赶来救场。她被爱慕者追求,他毫不留情掐断她的桃花。就连和闺蜜上街,都能和他来个“偶遇”!项慕川,搂着你的小情人给我有多远滚多远!老娘不想见到你!★☆★某日,项太太接到了项先生的来电,对话如下。“有事?”“桑尼(犬名)想你了,你回趟家吧。”“项慕川,你真的是,连条狗都不如。”(冷笑)“……”★☆★又某日,项太太置办家具时遇到项先生,对话如下。“喜欢什么尽管买,我来结账。”“好啊,我要这个、这个、这个……”“这位女士,请问您的住址,我们稍后给您送过去。”“啊,你问他。”项太太一把将项先生推到经理面前,“你前阵子不是砸坏了你和你小情人公寓里很多的家具嘛,买下这些够你重新装修的了。”“ㄒoㄒ”★☆★
  • 经理成功之道:修养之道

    经理成功之道:修养之道

    本书从修养的角度出发,以特有的轻松和风趣睿智讲解了成功的道理及方法。
  • 风格的要素:汉英对照

    风格的要素:汉英对照

    《风格的要素》是作者在1918年完成的,从那时起本书就成为英文写作方面的经典必读书,几乎每个美国人人手一册。《风格的要素》中确立的精确无暇的英文写作规则,对提高美国大、中学生的英文写作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是一本薄薄的小书,1918午由纽约一家出版社出版。此书短小精悍,容量巨大,涵盖了母语为英语的人写作和语法上常出的错误,也清晰地解释了一些语法书中很难找到的语言现象。
  • 明伦汇编人事典四十一岁至五十岁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四十一岁至五十岁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李麻子的爱情

    李麻子的爱情

    又是一年春天。周梅已经把孩子顺利地生了下来,孩子很健康,也很可爱,她抱着孩子去看了罗老师。罗老师墓前长满了油菜花,记得那一年,她才17岁,门前的油菜花也是长得如此茂盛,罗老师为她编了一个花环戴在头上。如今,她也像当年的罗老师一样,为他编织了一个花环,放在了他的墓前。
  • 电锯之父

    电锯之父

    一张盗版光盘将热爱电影,却只是个死跑龙套的周少明带到了1999年的美国,并让他拥有了一个“导演系统”。“导演系统”发布新手任务,很简单,拍一部电影,北美地区票房必须超过5000万美元,任意女明星好感度超过80。什么,第一部电影,要拍《电锯惊魂》?第一部:《电锯惊魂》,难度:新手。第二部:《放牛班的春天》,难度:反转(所有男性角色必须反转成女性角色)第三部:《生化危机》,难度:虚幻(与主角进入丧尸世界,唤醒她的救世主意志)第四部:《勇士》,难度:对决(拳台上的交锋,原谅与救赎,什么才是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