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8600000003

第3章 主持概论(1)

1.1主持的由来和发展

主持的基本概念“主持”这个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有两个。一个是“负责掌握和处理”,例词是“主持会议”。另一个是“主张;维护”,例词是“主持正义,主持公道”。《辞海》里对“主持”一词的解释与《现代汉语词典》一致。

实际上,“主持正义”、“主持公道”的“维护”也是一种“负责”,一种“掌握”。这并不难理解。主持是要人来实现的,实际主持的人就是主持人,往往是各单位、各项工作的负责人。工作的主持包括审时度势,知人善任,英明果断,随机应变,等等,还涉及很多具体的工作方法,主持人需要有相应的经验。

而“主持”一词具体落实到节目中,通常有两个意思:一是在节目的选题、采访、编制和播出上都有较大的发言权;另一个意思是,只有处理节目的权力,包括节目的采访、编制和播出。我们就从这个概念说起。主持人这一概念,往往意味着飘逸不群的风度,出口成章的谈吐;意味着博学多才,机智诙谐乃至深邃的思想。这些特点也反映了主持工作对主持人的要求。

回眸主持工作在中国

回眸人类广播电视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主持人早期的形式。广播电视刚刚出现的时候,在其中说话的人被称为广播员。广播员的工作包括报告新闻、讲故事、放唱片等。当有演员前来演唱时,就使用另外一个话筒,广播员为之介绍说明,与之配合。当然,对于广播员的基本要求就是说话语音清晰,音色悦耳。广播在不断发展,久而久之,人们对于广播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更精确的分工出现了,广播员更精于口头表达的技艺,广泛向各种艺术门类学习,形成了一个专业行当。

1947年毛主席转战陕北的时候,曾经表扬过一位女播音员,说她讲到我们的胜利时是那样的兴高采烈,痛斥敌人又是那样痛快淋漓。当时,播音员们在表达中追求的是真理的声音、人民的声音,没有留意各人自身的个性特点。这样的风格一直延续到1965年。后来,播音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播音名篇,也涌现出一批受人民群众拥戴的著名播音员。

然而,“文革”期间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了极致,广播也同样激烈地高腔高调,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播音艺术。

这样的情况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得到了彻底的改观。播音“降调”的同时,又“引进”了主持人节目的形式,该形式初试便获得一致的好评。1980年中央电视台的屏幕上第一次出现了“节目主持人”的字幕,标志着我国广播电视行业中第一次出现了节目主持人的职业分工。然而,主持工作开始并不顺利。受长期的精细分工影响,会播音的不熟悉写作;在严格的播音标准下,编辑、记者队伍中能在广播中说话的人几乎没有。呈现出极大的供需不对口。此时,业内人士戏称的“双簧主持人”、“傀儡主持人”出现了,具体情况就是由一组编辑人员为一位播音员(主持人)撰稿,那时还有“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主持人,为主持人写稿”的工作经验交流。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播音语言观念的调整,从播音队伍和编辑记者队伍中发展成长出一批能够胜任主持工作,也主持节目的主持人。后来,新一代能说、能采访、能编辑、能驾驭节目的主持人也成长出了一批又一批。

正如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的,历史是以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发展的,总是螺旋式上升或者波浪式前进的。今天的电台节目主持与广播初创时期的电台节目主持相比,既有一定的相似又大不相同,不可同日而语了。时至今日,在节目组里,如果主持人没有变动,记者、编辑换成了新手,那么有经验的主持人便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负责掌握和处理”,向新记者、摄像发号施令,其结果也是主持人在节目中要自如得多。此后通过互相观摩学习,几乎每个主持人都能在一般节目中较为自然地表达了。2003年5月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开播后,白岩松曾以中国第一个电视新闻评论员的身份出现在《央视论坛》中。虽然,在这个节目中白岩松事实上承担着嘉宾评论员的角色,这与真正意义上的以媒介、栏目言论旗帜出现的、独当一面的评论员尚有距离,但是在我国的电视新闻传播史上无疑具有深刻的意义,昭示着开放、发展与进步。

无论是以上哪种情况,对于观众来说都并不重要,只要在屏幕上以主持人身份出现,就都被认可为主持人。观众要看的是主持的水平如何,幕后的情况他们并不关心——虽然幕后的情况决定着屏幕上的效果。了解了主持人在广播和电视中直接面对听众、观众说话的历史沿革,我们就能更深入地理解今天主持人的工作及其在节目中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学习有关主持人的理论和技能。

主持工作的特性

从不同时期对主持及主持人概念的不同阐释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主持工作在过去的20多年里经历了很大的变化,通过这些研究,也可以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现在的主持工作的特性。虽然有的人说“主持无学”,但是系统地研究主持人仍然是必要的,尤其是现今主持人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主持工作进行一个全面的研究对于传媒事业的发展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其实主持工作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它是新闻传播的最后一道工序。主持的过程,正是一种信息整理、加工的过程,被视为节目的二次创作。

每一台好节目都是用心反复打磨出来的,就像河蚌用自己的心血最终磨出了珍珠一样。由于事情发展到最后,工作者更容易麻痹大意,所以最后一道工序往往成为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主持作为一项相对独立、专业性强的工作,格外需要主持人的把握和全体工作人员的紧密配合。

主持人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

1.关注题目,明了大意

身为主持人,平日应当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及社会新焦点问题,拿到编辑完的讲稿后,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应该是关注标题——这也是最为敏感的部分,从而对即将主持播报的内容心中有数。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抓住主题,灵活应变。

2.过滤文字,力求准确

主持人拿到编辑完的讲稿,通过阅读标题明了文章大意后,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应该是打磨文字。不管是长句还是短句,主持人都应竭力在脑中过滤。我的意见是拿一支笔,一边读文章,一边将多余的词划去,用自己最为方便、艺术的语气表达,以便听众(观众)体会到主持人的质感。其中,注意衔接也是主持工作中的一项内容。节目的各个部分就像一件衣服的各个部分一样,你得用自己细密的针脚将衣服的领子、袖子等各个部位十分紧密地缝合在一起。因此,主持人对于穿插语的娴熟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以此将节目紧密地连成一体,给人一气呵成的印象。

3.反省立意,注意形态

做节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展现策划人的立意,主持人一定要和策划人做好前期沟通,并要善于捕捉精华,通过言辞及表情来体现。比如做一期旅行节目,可能会叙述一大段出发前和在路上的情形,这个时候主持人就应该从节目的立意来衡量这些场景的价值了。你真正要表达的是什么?如果你推荐的是游览景点,然后以此表达自己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对前面那些出游前的准备和路上心情就可以不作重点阐释;如果节目想表达的是一次旅游中的快乐心情,那么路上的过程就是十分重要的了,主持人在介绍的过程中也应该运用适当的肢体语言来向受众传递这种旅行感受,以达到节目预期的效果。

1.2主持人的历史沿革

主持人概念溯源世界上最早的主持人是美国的新闻节目主持人。“主持人”一词在英语中叫“Anchorman”。“Anchorman”原本是指体育接力赛中跑最后一棒的运动员。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编导唐·休伊特在1952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报道中首先使用了“Anchor”一词,主要是针对当时电视新闻对重要事件的报道通常表现出板滞而零散的状况提出的。其目的是突出强调组织、串联总统竞选活动报道的人应该具有“Anchor”那样的素质与能力,能够承上启下衔接各方,有能力把各种渠道来源的新闻稿件组织串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获得良好的新闻效应。由此可见,从“节目主持人”一词的提出到节目主持人的真正诞生,都明确表明了这个词语的基本内涵,即电子媒介节目传播中的最关键的人物。

唐·休伊特在谈到借用“Anchorman”一词的初衷时说过,要“让最有力的记者在最后把所有的报道串联在一起,高度概括起来”,因而主持人也就取代了一般的电视播报人员,成为各家电视台的门面。中国有主持人,已经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了。随着中国老百姓户/人均占有电视机数量的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和中国老百姓对媒体代言人的偏爱,主持人已经成了中国最热门的职业之一。不久前的一项调查表明,80%以上的中国青少年将当一名电视主持人视为自己择业的首选———假如可能的话。

主持人在上个世纪20年代诞生于西方,发展兴盛于50年代。这段时期经历了大战洗礼的世界,历尽了种种磨难,也显示了勃勃生机。世界大战给西方各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带来了重大创伤,战争摧残了人,破坏了科学事业的建设,这就决定了战后文化建设的使命,“主要是着眼于恢复欧洲最广泛意义上的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传统。”而西方当代文化更以其大胆执著的创新为显著标志。“不论在哪一方面,20世纪风格都共同具有对上一世纪不屑一顾的态度,文化创新者抛弃了他们祖辈的教训,有意识地选择了新的词汇来表现自己。”这是因为“在战后的年代,人们一次又一次宣告欧洲传统文化已经失败。他们认为欧洲上层资产阶级的那种悠闲的文化传统不再能表现新的生活现实,而必须创造一些更鲜明更有生命力的东西来代替它们,结果就涌现了本世纪内任何其他十年都无法与之相比的极丰富的文化和科学”。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在时代的呼唤中,应运而生。

应该指出的是,无论在过去还是在目前的广播电视节目中,由于对主持人概念的不明确,在有关节目或著作、文章中,有的将事实上的主持人称为评论员、分析员或者记者,有的又将事实上的播音员、记者称为主持人。在本书后文中涉及的主持人,我们皆以这里论述的概念来确认其是否主持人,而不为其实际称谓所左右。尽管我们至今没有第一手资料可以明了西方理论家对节目主持人界定的确切定义,从而佐证他们的称谓,但是从Moderator、Host、Anchor等词语的选择使用中,我们还是可以清晰地看到主持人发源地的人们对其内涵的释义,其中明确表明了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传播中所扮演的基本角色:节目的协调者、主导者。总之,节目主持人是节目中的关键人物。

我国节目主持人的重要发展阶段

1981年,央视在赵忠祥主持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节目中使用“节目主持人”一词,开了我国电视节目主持人之先河,短短的二十几年里,电视节目主持人这个新生的事物在中国的土地上迅速成长。从最初的播音员到主持人的出现,从单一主持人到制片人兼主持人、主编兼主持人,我国的节目主持人有着自身清晰的发展轨迹。我国境内最早的广播电台创办于1923年初;真正给人民带来福音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播电台是在战火纷飞的1940年12月30日诞生的;中国第一个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播于1958年。而主持人节目的推出落后于西方半个多世纪,距离我国广播电视的创建也达数十年之久。

纵观我国节目主持人发展的轨迹,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起步阶段(1980年至1985年)

《观察与思考》栏目是1980年7月12日在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它首次正式打出“主持人”字幕。记者庞啸出任第一个主持人,《北京居民为什么吃菜难》成为我国最早的电视评论节目。

1981年元旦,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广播中推出了《空中之友》节目。主持人“徐曼小姐”一改传统的“高调门、强语气”的播音方式,其亲切平易、甜美柔和的主持风格不仅赢得了听众的喜爱,更重要的是节目打破了长期以来大陆对台广播冷冷清清的局面。徐曼亲切、甜美的声音“每天都在吸引着台湾1700万中国人……拨动着那些想要会见大陆亲人的台湾人的心弦”。同年4月,广东人民广播电台推出的《大众信箱》节目中李一萍和李东两人对话、聊天式的可亲、可信的主持风格很快被听众认可,他们亲切地称李一萍为“知心姐姐”。

1983年元旦,中央电视台改版后的《为您服务》推出了我国电视史上第一个固定栏目的专职主持人——沈力。

同类推荐
  •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商务文书写作大全

    日常商务信是指商业机构、公司、企业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处理的一些有关的事务性书信来往。其作用是维持商业经营的正常运转,处理一些必要的商业事务,作为一些贸易活动中的过渡性、衔接性环节,保证商业活动的正常开展。
  •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每一个词的背后郜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每一个俗语的形成都记录着一段历史生活。在故事中r解词汇的历史、典故、深意,使你成为一个更懂表达和倾听的人。《中华词源(超值金版)》精选汉语中妙趣横生的近千个历史典故,可以让广大读者朋友充分体会词语的奥妙,了解历史的真相。为完成《中华词源(超值金版)》,我们参考研究了大量专业书籍,从人类灿烂的文明中撷取最光辉、最耀眼的词语典故一一辑录在此,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来源。
  •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中学生读名家:再别康桥

    徐志摩可谓是中国现代文坛独具特色、才华横溢的才子。他的诗字句清 新、韵律谐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散文则如天马行空,纵情任性,随意 铺染。这位自然之子,一生都被诗意浸透,随遇自有乐土。他的诗文,情爱 ,还有那云游飞升般的离去,似乎一直没有离开这个纷繁的尘世,仍被世间 传说不尽。斯人已去,我们唯有从诗文中,触摸那传奇一……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我国当前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人才选拔标准、教学大纲编排、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模式、师资队伍结构、教学评估体系等做了全面调查和分析。下调查访问后的研究后果,对播音主持工作、播音主持人才的综合素质、播音主持人才能力需要的新趋势等做了深入的研究。
热门推荐
  • 我的温暖你的沉默

    我的温暖你的沉默

    一场阴谋诡计,让原本是千金的尹温暖从此变成了一个普通人,自己的青梅竹马沈沉默也被自己气出了国。几年后,沈沉默归来,一场为了改变尹温暖的追求迅速展开,让“沉默”的温暖真正变成了他沉默的尹温暖。【男女主双洁,青梅竹马,男强女强,1v1,是宠文哦~】
  • 抗日之黎明的天空

    抗日之黎明的天空

    十四年抗战,无数先辈抛头颅洒热血,只为将那入侵者赶出中华,也是这一年,林洛羽毅然决然加入八路军,加入了抗战的队伍!
  • 安重根之歌

    安重根之歌

    这本《安重根之歌》由中流著。中流先生是我国著名诗人,曾荣获黑龙江省政府颁发的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黑龙江省功勋艺术家奖等。他的诗文,被译成朝、英、日、菲、斯等多种文字,广为传诵。两年来,年逾八旬的中流先生深怀激情,呕心沥血,数易其稿,终于在安重根就义一百周年前夕完成了这首长诗。
  • 神话之末

    神话之末

    神话时代莫名结束,众神一夜之间诡异消失。九州菁英尽失,亿亿万生灵失去庇护,挣扎求生,呜呼哀鸣,天地悲痛。无数妖魔乘机作乱,疯狂猖獗,九州哀鸿遍野。失去了众神,天地就失去了主心骨,好在神的部下没有全部消失,他们肩负神的使命,维持九州的秩序,在九州游走,扫荡着作乱的妖魔。因此,天地勉强维持着平衡,不至于生灵涂炭。在这个天庭初建,宗门林立的岁月,一个少年识海藏神物,踏上修炼之路。筑基、练气、金丹、炼法……斩妖除魔,一步一步走上巅峰,重定仙凡秩序。
  • 鸣人的主神系统

    鸣人的主神系统

    当鸣人得到主神系统,单纯的鸣人和不怕事大的九尾,会搞出些什么事呢?当卡卡西轮回到斩赤红之瞳,遇到了想要谈恋爱的艾斯德斯?当纲手遇到可以复活爱人和弟弟的系统,不过这时候却发现自己已经爱上了自来也,她的选择又是什么呢?这是一个披着系统帮人牵线搭桥的恋爱故事想要和渣作者随时吐槽。欢迎加入鸣人的主神系统,群聊号码:716102213
  • 自由的真谛:杰斐逊自传

    自由的真谛:杰斐逊自传

    该书是杰斐逊在77岁高龄时撰写的,主要是供自己和家人参考。从杰斐逊自己的角度叙述了他的经历以及他生活的那个史诗般的年代;时间上,从他出生直到1790年3月他担任华盛顿的国务卿为止。该书详细介绍了杰斐逊思想的精髓,《独立宣言》的起草背景和过程。
  • 龙虎天师

    龙虎天师

    身逢乱世,身世离奇,他是张道陵的嫡系后代,天师教的正统。可是他体质特异,仅有常人的四分之一的生命;甫一出生,便父母双亡,他是天煞孤星,还是一代真天师?
  • 再见月朗星稀夜

    再见月朗星稀夜

    这是一本古典言情小说,以主人公的纯美爱情为主线,提现了作者对善良和丑恶分界的判断。通过文中不同人的人格与性格折射出来的幻影,塑造了不同的人物性格,在不同角色的摩擦与折射之中渐渐丰满人物的形象,希望给那些仍然执着于黑白论调的人一个很好的提醒。本书在三个人的纠结情感中,有幸福有伤痛,最终以岁月静好,相守一生收尾,总算让那些读者没有失望。圆满而美好!
  • 恶魔校草的专属小女友

    恶魔校草的专属小女友

    当善于伪装的神秘少女遇到冷漠校草帅哥,互看互不爽!老天却让他们误打误撞成为了同班同学!还让冷酷少爷夺走了神秘少女的初吻!神秘少女会以什么态度对对待夺走她初吻的冷酷少爷呢?冷酷少爷又是怎样执着于自己的爱情的呢?请看正文!!!
  • 太子本红妆:重生弑杀天下

    太子本红妆:重生弑杀天下

    【推荐新书】《暴君盛宠特工狂妃》,请支持!前世,她是南华国女扮男装的太子,他是南华国右相,那个时候他们是君臣,他们也是情侣。然而后来,他却杀她父母、灭她全族、毁她山河,将她逼上死路。江山染血、尸骨如尘、灵魂悲泣,她得以携恨重生。良辰美景之时,她再次被他逼入绝境,只是这一次她却冷淡视之,故事才刚开始,未可知结局,谁敢狂笑?她发誓,这一次,谁若夺她家国,她必杀之;谁若贱她百姓,她必毁之;谁若辱她人格,她必唾之。【装13版文案】十八年华逝水,徒悲。成百戚亲责罪,倾泪。千里河山虺隤,破碎。万寸恨意言归,不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