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03500000025

第25章 打官司

洪塘乡永安里,往西到省城西门,莫约十里出头的路程。

闽水至洪塘乡分流出乌龙江和洪江两条支流,从永安里至县城,要渡得是洪江。洪江上多泛滥,巡抚,镇守中官多次在河上修桥,先是浮桥,后是石桥。北宋咸平三年曾建好一石桥,称洪一桥,宋绍兴七年建造洪二桥。但洪二桥已于明成化十一年被洪水冲毁。

仅余下洪一桥,因地近洪山,也称作洪山桥。过了洪山桥就是官道,也是入闽官道衫关道的终点。

桥旁有一集镇,称为洪山集镇,埠头上停着建宁延平两府来的货船。

埠头上税课局的关口,挎着腰刀的巡栏维持着秩序,穿着短褂的商贩,伸出无数双攥着铜钱的手,在那排队捐税,巡检司的弓兵拄着枪,无精打采地站在那,也懒得盘查了,只是偶尔才呵斥一番不守规矩的百姓。

走过了渡口,过了古庙西禅寺,又行了一段路,省城的西门渐渐清晰起来。

官道边的接官亭旁,停了五六顶轿子,还有一溜的骡子,驾马,套车远远的排在后头,不说伫立的官兵,仅是轿夫马夫就有上百人。

二三十名官吏,穿戴一新,官服上各种补子的图案聚在一起,好似进了百鸟园般。

他们拱着手候着在那,不时伸长了脖子,朝官道西面眺望,不知候着哪位大员驾临。看那些官吏此起彼伏打哈欠的样子,看样子他们比自己还早起。林延潮多量了几眼,几名官兵就吹胡子瞪眼,虚抽马鞭,吓得大伯立即将林延潮的头强行扭了过去。

省城在嘉靖三十八年时为了防倭重修过,重新包砖,外增了敌台,挖了堑濠,城周三千三百四十六丈有奇。城门前最雄伟的还是一排排进士牌坊,这是侯官,也是府城的骄傲。

乘着日头还不毒辣,百姓们赶着进城,城门口巡检,官兵盘查行人,弄得大半进城的百姓都只能堵在城门口。

在林延潮眼中城墙在越来越高,官道也是越来越拥堵,三人只能放慢脚步。

道路两旁头上插着蛇簪,裤管弯得一边高一边低的疍家娘,双手高举着鱼筐,沿街兜售。菜贩子们则是挑着担子,背着箩筐,只想挑城去,这样一担就能多卖个几十文钱,但他们得事先指望课税局少盘剥一些。

各色牙子吆喝着各种调子,吆喝生意,在他们背后跪着好几排面黄肌瘦,衣裳不整的男男女女,每个人蓬乱的头发上都插着草标。

麻衣上满是跳蚤的乞丐托着碗大步从牙子面前挤过,遇到穿着富贵点的人家,就蹭过去乞讨,若是不给就脏他们衣裳。

与百姓越贫瘠,城下越畸形地繁华,越靠近城门,官道两旁人眼越多,屋檐几乎垂到眼前,民居鳞次,鱼盐成市。一高一低的叫卖声,始终就没有在耳边停过,两边的摊贩都将摊子摆到路肩,五丈宽的官道只剩下一半。

省城的繁华,倒是刷新了林延潮闽中贫瘠的印象,但是想想也是释然。

省城是什么地方,机关办事衙门的囤积之地。

关关自己说得上的衙门,这城内就有巡抚衙门,布政使司,镇守中官,总兵府,分巡福宁道,分巡武平道,按察院,都转运盐使司,总兵府,此外还不算上府台衙门,闽县,侯官县两座县衙门。关关这些衙门里的官吏,随员,差役,亲属估计着就要上万人了吧。

“大人,行行好吧!让我们进城去,不然我们一家都要饿死了!”

城门口几千名遭了洪灾的流民,想要冲进城去乞食,结果被官兵们乱棒打出了。

这次闽水泛滥,饿死了多少百姓?多少百姓流离失所?闽水上游每日飘下多少浮尸?

见到这一幕,林延潮不由拳头攥紧,却被林高著拉过,低声道了一句:“莫要多看!”

被林高著这一声,林延潮一醒,自己不过是个孩童罢了,无力改变些什么,何况眼下他还有一场官司要打。

省城共有七个城门,少天子驻跸的京城两个,城门处有瓮城重关。抬起头高大而黑沉沉的城楼子,雄伟耸立。

排队搜身过了城门洞后,林延潮来到省城城内。城内城外另又是一番风景。省城重地,官府自是要粉饰太平。

城西西湖上的舟舫,丝竹悦耳,透着靡靡之风,城门楼旁是城门庙,香火鼎盛!

城内大小道路委巷纵横,店铺宅院以千百计,内河引自洪塘江,经城西西湖,由西门旁的西水关入城,城中河数十曲,萦回于民居前后。

河道两旁遍栽榕树,柳树。从西门两侧水关进入的敞口船,顺着内河直接划入了城内。翠绿如绸的榕树下,撑篙的船娘,穿戴着鲜艳的衣裳,从眼前划船而过。

林延潮记得在翻看秀才老爹的藏书里,曾有一句描写北宋时省城繁华的诗句,百货随潮船入市,千家沽酒户垂帘。

大伯在侯官县衙帮闲,对城里也是门儿清。他向第一次进城的林延潮比划道:“西门前这条横贯东西的大路叫西门大街。沿着西门大街一直往东走,过了定远桥,这是去布政司衙门,府台衙门,都转运盐使司的路。咱们要去的侯官县衙,在城南通贤坊,乌石山脚下。”

“你放心,到了侯官衙门,就是我的地盘了,到时候我罩着你。”

大伯大言不惭,立即遭来林高著的训斥:“你几斤几两,你爹我还不知道。就你那几个狐朋狗友的,能帮得上什么忙?”

“爹,教训的是,教训的是。”

“还不快带路。”

侯官县衙衙前街一茶寮内,一名腿脚利索的男子走到正在四方桌上喝茶的谢总甲道:“林家父子三人进城了,正凑着县衙来呢。”

谢总甲将茶碗放下问道:“是林高著,他家老大,老三?”

“老三没来,是个小孩。”

“我知道了。”谢总甲想起林延潮,轻轻哼一声,心底倒有几分不详的预感,于是向同桌一名蓄着八字胡的男子道:“葛状师,那林家大人我都不怕,就是一个在社学念书的孩童,不知从哪里看得几条朝廷律令,居然说得有点门道,这官司烦请帮我上上心。”

那葛状师斜瞅了一眼谢总甲一眼道:“一介孩童怕得什么,我葛某给知县老爷作刑名师爷时,他还未出生,在省城里五十两的状子也不配我动一下嘴,一百两的状子也别想我动一下笔,你五亩嫁妆地加在一起值个几两银子?”

谢总甲被这一番话说得满脸通红,他在乡里高高在上惯了,但到了省城连一个状师都不把他放在眼底。

不过对方地道的苏州口音,加上透出给知县当过幕宾的深厚背景,谢总甲也只敢在心底大骂,仍是低声下气地道:“还请葛状师看着黄书办的面子上,帮我这一次。”

“知道就好,我不是卖黄书办的面子,而是看在徐典吏的份上,状子我已给你写了,凭着这状子官司就赢了七成,其余三成你随即应变吧。”葛状师开口道。

这也行?谢总甲心底大骂,但还是千恩万谢地掏出一两银子,放在桌上,葛状师将茶碗一端,竟是官场上端茶送客。

一个讼棍也敢在老子面前摆谱,谢总甲心底大骂,转身要走。

“慢着!难道还要我给你结了茶钱,乡下人真没见过世面!”

从西门行至县衙所在的官贤坊,费了小半个时辰。

待林延潮行至衙前街,街首立着一匾,抬起头上面写着八闽兼邑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

据林延潮所知,这四个字,是与一坊之隔,与侯官共处一城的闽县县衙坊前,那写着‘十闽首邑’的牌坊打对台,以示不甘于其后,一争排名的决心。至于府台衙门前,则是不吹不黑立的是‘八闽首郡’的牌子。

县衙紧靠侯官县县学,坐北朝南,八字大门南面而开,正合有理没钱莫进来的规矩。

衙门前一条长街,就是衙门街。自古衙门街前好风景,这自不用多说。

眼下息讼期已过了两个月,按道理不是衙门告状高峰期的时候,但衙前街仍是人潮汹涌,县衙大门旁的旌善亭,申明亭,都是挤满了人,这样子都是来打官司的苦主和被告。

若是酸儒见了这一幕,难免要感叹,什么叫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孔子都说了,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儒家认为无讼是社会理想状态,讼告越少,越说明民风淳朴,百姓易治。治理地方的官员,也容易得到个政治清明的考评。

相反地方讼告多,则认为当地民风浇薄,换句话说,就是刁民太多。

从这点上看,闽地不是官员们喜欢呆的地方。地方志上,民贫者众,喜讼轻生;其俗俭啬,喜讼好巫这样的话比比皆是。

今日正是衙门的放告日,知县当堂坐衙,放告牌这才放出,民众们就涌到了牌前。

一人苦主纠起被告的衣领骂道:“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若是不还今日就叫你大牢坐穿。”

还有人在推推搡搡,一个女子大哭着道:“相公,你相信我,我和张相公是清白的。”

“贱货,还敢狡辩。知道什么叫抓奸在床!”

林延潮正要听下去,却给大伯堵住了耳朵,一旁道:“小孩子不要污了耳朵。”

这个大伯,林延潮顿时无语了。

林延潮正是大开眼界,这时候却听到一旁有人冷笑一声。

谢总甲负手而立,而谢家老三跟在一旁。

同类推荐
  • 大明元辅

    大明元辅

    身出名门,既有首辅伯父,又陪太子读书,朝野戏言小阁老;领袖金榜,上承隆庆遗风,下开万历盛世,天下称颂大元辅。县委秘书出身的小小镇长穿越成隆庆第一重臣高拱的侄儿。【承诺的100万字免费章节已完成。】盟主建了个书友Q群,群号:691201920,大家有什么想讨论的可以进群讨论一下,我也会进去潜水,了解大家的看法。
  • 英雄的历史

    英雄的历史

    本书通过孔子、李白、佛陀、甘地、柏拉图、苏格拉底、莎士比亚、培根等这些历史上的文化英雄,描绘了一幅横跨几十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文化图景。
  •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墨西哥湾的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会在北美引起飓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那么一个军史爱好者却离奇般的出生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那又会引起什么效应呢?强大的大英帝国海军舰队在他面前灰飞烟灭,凶残的哥萨克骑兵在他面前瑟瑟发抖......本书纯属虚构,请误与真实历史对照!)(恳请每位看书的朋友都帮忙收藏一下,谢谢!)新书《中华第四帝国》已上传,望书友们多多支持!
  • 泐史·白古通记·玄峰年运志:傣族史书 白族史书(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泐史·白古通记·玄峰年运志:傣族史书 白族史书(中华大国学经典文库)

    《泐史》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事始于傣历五四二年(宋淳熙七年,公元一一八〇年),终于傣历一二二六年(清同治三年,公元一八六四年),时间跨度近七百年,详细记叙了西双版纳傣族各世领主的姓名、生卒年、在位时间及其配偶、儿女、封地、俸禄等,对于制度、历史大事及与泰、老、缅等邻邦关系,也有所涉及,是研究中国西南边疆地方史和傣族史的重要史料。《白古通记》(有名《白史》)与《玄峰年运志》为云南白族古代史书,原书均系白文、作者均不详,且都早已失传。此次所出《白古通记》与《玄峰年运志》由王树武据群书索引辑出,是研究南诏、大理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 考古故事总动员

    考古故事总动员

    课堂上的知识丰富着我们的头脑,课堂外面的世界丰富着我们的阅历。对人类来说,好奇几乎是一种本能。孩子们,你们一定也想知道人类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你们更想知道,时光流逝,沧海桑田,锦绣的中华大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是啊,人类到底从何而来?世界何时开始?这些问题让我们焦灼,也让我们困惑。我们渴求答案。可惜,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我们平常阅读的课本里,也很少会出现在中学老师的课堂上。那么,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求答案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习的动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我们精心编写了《考古故事总动员》这本书。本书作者精心挑选了极具代表性的考古故事,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让孩子们学到真正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娇妻引入怀

    娇妻引入怀

    陈姿之所以答应和司煜谦假结婚,就是因为司煜谦向她保证会让她的家人一生平安。只要他有了心上人,她会立刻消失。但陈姿怎么也没想到这个男人竟然会言而无信!“司煜谦,我们分开吧。”“证都领了,还想去哪儿?”“胡说!那是假的!”“假的?”男人甩出来两本印着钢印的红本本,“老婆,真证都有了,怎么还留着假证纪念我们美好的爱情?”“司煜谦,我们的合作已经到期了!”“还没有,我给我的户口本交了一辈子的房租,所以你的名字印在上面,一辈子也不会到期。”【支持新书《傲娇席少,我超甜》】
  • 孤岛惊魂

    孤岛惊魂

    盛夏。海滨某浴场。一把太阳伞下,身着便装的海滨市刑侦大队刑警李卫东和宋红旭一边说着话儿,一边用眼角的余光睃视着周围的人群。他们俩已经奉命在此蹲守十多天了,可狡猾的猎物一直没有出现。前些日子,海滨市公安局接到举报,在海滨浴场等繁华地段,有人在悄悄出售摇头丸。此前,海滨市资深干警老夏奉命打人制造摇头丸黑社会组织后离奇失踪,不久,老夏的妻子姚素芬也遭神秘绑架,至今下落不明。此案全国罕见,惊动省公安厅。省厅指示海滨市局,一定要在两个月内捣灭制造摇头丸的黑社会团伙。
  • 军事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军事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英国著名科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言:用伟人的事迹来激励孩子,远胜于一切教育。该书就是遵循这一教育理念,遴选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名人,以生动的故事娓娓讲述了他们的成长历程。让孩子们读这161位世界名人故事,依循他们的成长路径前行,“名人”的桂冠就有可能在前面。
  • The Friendly Road

    The Friendly Roa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人类与地球

    人类与地球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漂浮着一颗璀璨的星球——地球。地球是生活在这个蓝色星球上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物的摇篮,人类改变着这个星球的面貌,索取着宝贵的资源……本书分人类的家园、人类起源、文明与灾难、打造绿色地球四部分内容。
  • 穿越蛮荒养娃日常

    穿越蛮荒养娃日常

    新书《废材嚣妃殿下别太冷》《穿越蛮荒之拯救美男子》已开,请大家多多支持,一本玄幻女强文,一本兽世文,喜欢的希望大家能收藏一下,谢谢一场比试,楚心月掉进了没有人的世界。一条自认为尾巴丑陋,其实是美的人神共愤的鲛人 一条高傲自大又冷淡的青蛇…… 一头完美如天神般的银色麒麟…… 一只看起来什么都不在乎,却又执着的要死的金龟…… 本来毫无交集的几人突然成为一家人,又会摩擦出什么样搞笑的事情呢!
  • 聚魂渊

    聚魂渊

    前世,我拼了魂飞魄散,也要护你周全。今世,我记忆全失,与你一路相随,却终未免一起坠入深渊。以我之身,困你心。
  • 孤竹国里的饥饿艺术家

    孤竹国里的饥饿艺术家

    首阳山的深秋叔齐觉得四肢无力,头有点儿晕。早上有些冷,依然还在睡觉的伯夷头上已经结了一层清晨挂下的秋霜。叔齐哈了一口气,一小团雾升到眼前。在破旧的木门外,风呼呼作响,就像上个冬天牧野城外周国虎贲“隆隆”的行进声。他走到灶台前,陶缶里有昨天煮的野菜汤。他颤颤巍巍地用木勺舀起一点,尝了一口——和热的时候一样难吃。“公信。”叔齐轻声叫着哥哥的名字。伯夷没有回应。
  • 挺进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纪事

    挺进太空:中国载人航天纪事

    本书由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写起,讲述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从决策到实施的全部过程,全面回顾了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起步、发展和辉煌的奋斗历程,生动再现了心怀梦想的中国航天人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开拓进取,忘我奋斗,用勇气、智慧和力量,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成就,展现了我国几代航天科技工作者不畏艰辛、勇攀高峰、顽强拼搏、锐意创新的精神风貌和动人故事。本书既是普及航天科技知识的教科书,更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 日落俱乐部

    日落俱乐部

    印度2011年最畅销小说。是作者在96岁高龄写下的最后一本小说。小说描写了三位宗教信仰各异(一个伊斯兰教,一个锡克教徒,一个婆罗门)的耄耋老人相交四十年来的友谊。他们每天傍晚公园里的长椅上聚会、聊天(由此而得名“日落俱乐部”),虽然宗教信仰不同,爱好不同,出身不同,母语不同,人生轨迹不同,但这些差异恰好折射出这三位老人在漫长人生经历中收获的不一样的生活的智慧。对各自的爱情、家庭,对印度这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国家的过去与现状有着独到和宏阔的见解,特别是三个男人年轻时的私生活,热烈、大胆。读者既能从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中品尝到优美风趣的文字、诗歌,也能对当代印度的市民生活有全新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