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4600000004

第4章 别有洞天:认识心理现象(4)

一只年轻的母猴艾默发现在附近的小溪里可以解决泥沙的问题。它把这个诀窍教给了妈妈,不久伙伴们也学会了这个方法。

1952年到1958年之间,所有年轻的猴子都学会了清洗红薯上的泥沙,这样红薯吃起来更可口。而成年猴子中,只有效仿自己孩子的猴子才学会了这种方法,其他的成年猴子还是吃脏红薯。

接着,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1958年的一个秋日,一夕之间幸岛上几乎所有的猴子都学会了清洗红薯。

起先是一定数量的猴子学会了清洗红薯——确切的数目不得而知。不妨设想,那天早晨太阳升起时,有99只幸岛猴子学会了清洗红薯。进一步设想,早晨之后第100只猴子学会了清洗红薯。

这时奇迹发生了!到了晚上,幸岛的猴群里几乎每个成员在吃红薯之前都进行了清洗。

科学家们观察到了更惊人的事情,清洗红薯的习惯随后跨越了海洋……在其他岛屿以及大陆上的猴子也开始清洗红薯。

所以,当一种意识达到某个临界值时,这种新的意识会由一个大脑传达至另一个大脑,尽管确切的数值可能不同。这“第100只猴子现象”意味着:当只是有限数量的人知道一个新方法时,它仍是这些人的个体意识,但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只要再有一个人接纳了新思想,之后几乎每个人就都接纳了这种思想。你也许就是第100只猴子……

猴子吃香蕉

科学家将四只猴子关在一个密闭房间里,每天喂食很少的食物,让猴子饿得吱吱乱叫。几天后,实验者在房间上面的小洞放下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去,可是当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所泼出的滚烫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当后面三只猴子依次爬上去拿香蕉时,一样被热水烫伤。于是,众猴们只好望“蕉”兴叹。

几天后,实验者换进一只新猴子进入房内,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三只老猴子制止,并告知它有危险,千万不可尝试。实验者再换一只猴子进入,当这只新猴子想吃香蕉时,有趣的事情发生了,这次不仅剩下的两只老猴子制止它,连没被烫过的半新猴子也极力阻止它。实验继续,当所有的猴子都已换新之后,没有一只猴子曾经被烫过,上头的热水机关也取消了,香蕉唾手可得,却没有一只猴子敢前去享用。

【心理启示】

人如同动物。从内心深处尊重自己已有的经验知识,但事实是在很多时候经验正是束缚人前行的障碍。

容国团的临时教练

1959年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我国选手容国团获得了男子单打决赛权,他的对手是匈牙利老将西多。

俗话说:“冤家路窄。”当时在世界上所有的乒乓球运动员中,容国团最发怵的就是这位西多。以往两人曾数次交手,容国团一次也没赢过,就在前些天的团体赛上,容国团又以0:2败给了他。所以,还没等上阵,容国团就先怯了三分。

以这种心理状态登场,肯定凶多吉少。面对这种情况,乒乓球队的领导果断地决定:容国团进行决赛时,由运动员杨瑞华当场外指导(当时乒乓球队的教练是傅其芳)。原来,杨瑞华和容国团相反,和西多的几次对阵从来未输过。就在前几天的团体赛上,又刚刚以2:0战胜了西多。所以,有杨瑞华在场外一坐,容国团的心里就踏实多了。

比赛形势果然如我方所料,西多虽然胜了第一局,但中间休息换场地时,他突然发现向容国团面授机宜的不是傅其芳,而是自己的克星杨瑞华时,心里顿时发了毛。自己的教练说了些什么,他一概没听进去,眼睛紧紧地盯着杨瑞华,看他对容国团做什么手势……

两人再次上阵,形势急转直下,西多忧心忡忡,乱了阵脚;而容国团则士气大振,越打越勇,终于连胜3局,以3:1战胜了西多,为祖国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这场决赛与其说是一场实力战,不如说是一场心理战。中国队抓住了西多对杨瑞华的恐惧心理,对他展开了心理攻势。那么,西多的对手是容国团,不是杨瑞华,他为什么会在比赛中心理失衡,情绪不稳呢?这就是“潜意识”在作怪。西多屡次败于杨瑞华,对杨瑞华本能地有一种否定性的情绪体验。这种实际上起作用的刺激,在他不知不觉中、没有意识到的,也控制不住的时候就使他产生了恐惧心理。

智审德国间谍

二战期间,各国间谍机构活动频繁,都希望在情报方面战胜对手,以利于在整个战争中获取主动。同时,反间谍机构也都在积极活动。一次,盟军反间谍机关收审了自称是比利时北部的一位“流浪汉”,他的言谈举止使人产生怀疑,眼神也不像是农民特有的。由此,法国反间谍军官吉姆斯认定他是德国间谍,可是他没有更有力的证据。吉姆斯决定打开这个缺口。

审讯开始了。吉姆斯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会数数吗?”这个问题很简单,“流浪汉”用法语流利地数数,没有露出一丝破绽,甚至在说德语的人最容易说漏嘴的地方他也能说得很熟练。于是,他被押回小屋去了。过了一会,哨兵用德语大声喊:“着火了!”“流浪汉”仍然无动于衷,仿佛果真听不懂德语,照样睡他的觉。

后来,吉姆斯又找来一位农民,和“流浪汉”谈论起庄稼的事,他谈的居然也颇不外行,有的地方甚至比这位农民更懂行。看来吉姆斯凭外观判断的第一印象是不能成立的了。然而,殊不知,这正是吉姆斯高明之处。第二天,“流浪汉”在被押进审讯室的时候,显得更加沉着、平静。吉姆斯似乎在非常认真地审阅完一份文件,并在上面签字之后,抬起头突然说:“好啦,我满意了,你可以走了,你自由了。”“流浪汉”长长地松了口气,像放下一个沉重的包袱。他仰起脸,愉快地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可是,吉姆斯说的那番话,用的是德语,他从“流浪汉”露出的笑容中,发现了破绽。“流浪汉”的真实身份暴露了,经过进一步审讯,他不得不承认自己是一个德国间谍。

法国军官吉姆斯利用人的潜意识心理,转移德国间谍的有意注意,通过假释放的错觉,使他在无意之中,露出得意忘形之色,这是一场典型的心理战。

限量发售的策略

“物以稀为贵”,一些生产厂家、大公司、大企业都紧紧抓住这一消费者的心理,并大做文章。

日本汽车公司推出一种极具古典浪漫色彩的新型车——“费加洛”,宣布生产数量只有2万台,并声称今后不再生产。结果是人们争相传递消息。

一时间,顾客的订单像雪片般飞来。尽管如此,公司却慢条斯理地采取先接受预约的策略,然后分批进行抽签。于是中签者欣喜万分,未能如愿者(大约31万人)则“怨声载道”。这一做法,客观上产生了轰动效应。较之广告宣传真是高出一筹。

制造CD唱片的雷弗伦斯公司,为了推销爵士钢琴巨星迪克海曼的作品,也采取“限量发售”策略,全球只发行2.5万张,并宣称以后不再出版。为了取信于消费者,该公司还特意在每张CD唱片上印上编号来强化限量的真实性,这样唱片不但有欣赏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收藏价值,那意义真是不同寻常。因此,唱片上市后很快销售一空。

人们对于越是不容易得到的东西越想得到。限量发售就是利用这种“逆反心理”来做广告,使消费者的主体需要具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增强了对商品的好奇心和诱惑力。

跳蚤的高度

在昆虫中,跳蚤可能是最善跳的了,它可以跳到自己身高的几万倍的高度。

为什么会这样呢?带着这个问题,一个大学教授开始了他的研究。可是他研究了一整天,都没有找到答案。

第一天下班的时候,教授用一个高一米的玻璃罩罩着这只跳蚤以防它逃跑。就在那天的晚上,跳蚤为了能跳出玻璃罩,就跳啊跳啊,可是无论它怎样努力,无论它怎么跳,都在跳到一米高的时候,就被玻璃罩挡了下来。

第二天,教授上班取下玻璃罩,惊奇地发现,这只跳蚤只能跳一米高了。于是,他来了兴趣。

第二天下班时,教授用了一个50厘米高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三天,教授发现跳蚤只能跳50厘米的高度;晚上,教授又用20厘米高的玻璃罩罩着跳蚤,第四天,跳蚤跳的高度又降为20厘米。到了第四天下班时,教授干脆用一块玻璃板压着跳蚤,只让跳蚤能在玻璃板下面爬行。果然,到了第五天,跳蚤再也不能跳了,只能在桌面上爬行。

可就在这个时候,教授一不小心,打翻了桌上的酒精灯,酒精洒在了桌上,火也慢慢地向跳蚤爬的地方漫延。奇迹出现了,就在火快要烧着跳蚤的一瞬间,跳蚤又猛地一跳,又跳到了它最开始的超过它身体一万倍的高度。

同时这也说明人的潜力就像这跳蚤的弹跳力一样,发挥出来时也是惊人的。

用力看就是盲

曾经流行过这样的一封电子邮件。打开附件,背景上浮现出大卫·科波菲尔的脸。然后,出现了六张扑克牌,都是不同花色的J到K,每张都不一样。

然后——你在心里默想其中的一张。不要用鼠标点中它,只是在心里默想。(假设你选了红桃Q)——看着我的眼睛,默想你的卡片。——默想你的卡片,然后击空格键。

然后轻轻一击空格键,画面哗地一变,原来的六张牌不见了,然后出现了一行字:看!我取走了你的卡片!你急忙去看,天哪!扑克牌只剩下五张,红桃Q不见了!真的不见了!

马上再来一遍,这次选了黑桃K,几个步骤下来,黑桃K又不见了!

回答其实很简单,会令你再次失声惊呼:竟然是这样简单!

原来,第二次出现的牌,虽然看上去和第一次的很相似——都是J到K,但花色不一样,也就是说,第一次出现的六张牌,第二次都不会再出现。不论你选哪一张牌,结果都是一样的。

但是大家为什么会上当呢?因为人们死死地注意其中的一张牌,你的注意力只集中在这一张牌上面,当然就只看到“它”“没有了”。什么“默想”,什么“看着我的眼睛”,都是烟雾和花招。实质就是这么简单。

这个游戏的乐趣正是它对人的普遍心理的洞察和利用。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有时候,用力看其实就是盲,执著于聪明就是蠢。

自动汇兑机

多年来,银行家们认为客户喜欢人工办理汇兑业务。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美国国家银行发现:安装自动汇兑机,有可能帮助他们减少成本。不过,银行人员不能肯定顾客们是否愿意同机器打交道,所以他们为账户上超过5000美元的人保留了人工服务,而户头面额在5000美元以下的人可以使用机器。结果发现,这种自动汇兑机不那么受欢迎(于是,国家银行在1983年停止了对它们的使用)。银行经理们认为这一结果印证了他们对于人和机器不同作用的假设。

几个月后,另一个银行家对于他们的假设提出了怀疑,并从顾客的角度看待了这一情形。他发现,小额存款的客户拒绝使用机器是因为他们厌恶自己被看做“二级客户”。于是,他安装了没有“等级概念”的自动汇兑机,立刻大受欢迎。今天,美国国家银行的汇兑报告显示,其交易量的70%都是机器处理的。

【心理启示】

银行家从客户角度看待假设,对几乎占了“统治地位”的假设提出了质疑,才会有现代的银行汇兑业务。当我们需要寻求更好的行动方案的时候,质疑任何假设的一个可行的方式,就是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假设。在看到你的假设时,试着把你的质疑写出来,也许就会有个全新的创意。

抽烟消除恐惧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日本潜艇在海滩搁浅,被美国侦察机发现,这就意味着十几分钟后会有轰炸机飞来,潜艇将被炸毁。日本潜艇艇员一时谁也拿不出脱险的办法,一种绝望的气氛笼罩了全艇。

这时,艇长也傻了,不知如何是好,但他没有慌乱。他让艇员们镇静,但没有什么效果。于是,他掏出香烟点燃,坐在一边吸了起来。他的这一举动感染了艇员,他们想,艇长现在还抽烟,一定是没什么问题了,于是,艇员们也镇静了下来。这时,艇长才让大家想脱险的办法。

由于不再慌乱,办法很快就想出来了:大家迈着整齐的步伐,一起从左舷跑到右舷,再从右舷跑到左舷,就这样,搁浅的潜艇很快就左右摆动起来。终于,在天边出现美国轰炸机时,潜艇脱离了浅滩,潜进了深海。

潜艇搁浅又被敌机发现,官兵产生恐惧情感,这是一种常态。但是人们在恐惧状态下,其精神和身体往往就像能源被冻结一般,只有消除恐惧,才能找到处理或摆脱可怕情景的力量。而消除恐惧,领导者现身说法的模范作用则是至关重要的。

透明墙

有人把一只鼹鼠和一只松鼠同时装进了空的水泥管道,管道被埋入地下,一端通向地面的出口,另一端则用玻璃封住,并且在玻璃外面安装了一盏光线微弱的灯。

被关进水泥管后,两只动物都焦躁不安起来,它们到处嗅着,用爪子使劲儿地抓着,寻找着出口。

这时,松鼠看到了管道一端微弱的灯光,它奋力地扑向光源,可是,灯光被玻璃隔住了,一次又一次地,松鼠努力又失败,但是它不肯放弃,一再地扑向玻璃墙,直到筋疲力尽。

而鼹鼠的视力几乎等于零,它在水泥管里四处乱闯,左突右冲,还时常被撞倒在地上。可就是这样,在松鼠对着光源穷竭心计的时候,鼹鼠却找到了另一端的出口。

不过,遗憾的是,一出地面,鼹鼠就被外面强烈的阳光吓住了,相比地底下冰冷的水泥管,阳光更令它不适应,于是,它只好退回去,继续待在黑暗中。

同类推荐
  •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心理医生对你说全集

    本书针对大众日常容易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提供具体的自我诊断测试、行为分析以及自我矫正(疗法)指南等。涵盖了心理障碍的主要症状,包括忧郁症、强迫症、人格障碍等以及目前比较流行的一些普遍心理问题。每种类型的心理异常,都设计了一个针对此心理异常的总体测验或者分类测验,以便读者进一步鉴别心理异常的情况和类别。每个心理异常包括自我诊断测验、测验结果的解释与建议、矫正心理异常的建议措施、预防该类心理异常的建议等。通过书中的诊断性自测,你可以了解自己的心理趋向,以便及早地发现不健康的心理信号。
  • 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

    每个人都爱看故事,因为它能启发我们继续思考,给我们以警示。《全世界都在读的心理学故事》所选择的心理学故事,完全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休戚相关,它会清晰而科学地告诉你:这些奇特的心理问题或生活现象,究竟是如何发生的?是否能够得到有效预防?如何更好地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以及哪些原理或效应可以有效运用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去? 能够在边阅读各种心理学故事的同时,边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本身找到期困惑自己内心的答案甚至自己也早已忘却却仍旧在潜意识中不断发生作用的陈年往事,它们会在你阅读的同时,如雨后的竹笋一样,悄悄钻出我们湿漉漉的心房,在惊讶之余,得以敲开那些不经意间引发诸多思考的记忆之门。
  •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真实的自己》通过对梦境的探究,揭示心理的秘密,从而帮助我们认知内心真实的自己。本书使用生活中丰富而鲜活的例子、启发性的引导来梳理出梦境中潜藏的象征与逻辑。作者是知名心理学家大卫?方特那,他在荣格、弗洛伊德等心理学界先驱人物的成就的基础上向我们揭示梦境世界的心理规律。他向我们解释梦境的原型,揭露梦境如何用丰富的象征词汇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映我们日常的欲望、紧张甚至焦虑。同时,他训练我们掌握记住梦境的技巧,以便叙述出梦境的故事、细节乃至情绪,从而联系起我们的个人环境进行解释。
  •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

    《魔鬼心理学:影响力与说服力的深层法则》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亚利桑那大学教授罗伯特·B·西奥迪尼在其行为心理学名著《影响力》一书中提出的六大经典原理为线索,企图从最简单的生活常识和商业现象出发,揭开人类行为的若干真相。人的行为是怎样受到影响的,人又是怎样被说服的,也许你的理性告诫你不要轻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不要轻易被他人说服,然而,影响和说服并不会以你想象的方式出现。了解到这些有趣的心理学知识,会让你和你周围的人彻底改变看待自己和人类群体行为的方式。从最实用的角度来讲,你想成功地影响你身边的亲朋好友吗?你想成功地说服你的同事、上级、下属、客户及对手吗?你想成为万众瞩目的“社交明星”吗?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乌合之众》120年来研究、剖析社会心理学最为深刻的经典之作,作者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是研究社会心理学必读佳作。
热门推荐
  • 第十三名巫师

    第十三名巫师

    是我选择了孤独,还是孤独选择了我。是我选择了仇恨,还是仇恨选择了我。死于冰好,还是死于火好,还是慢慢耗尽生命,直到尘归尘,土归土好。其实,我早该明白的:十二个金盘子,容不下十三名巫师,而我即是施下诅咒的,也是使美人沉睡的。
  • 娱乐圈黑马追光者

    娱乐圈黑马追光者

    为了接近偶像萧洛,废柴童可萱竟然去参加了选秀节目,意外的是,五音不全,四肢不协调的童可萱竟然得到了导师的青睐,虽然没有得到名次,但她却得到了一个意外之喜,偶像生涯仍在继续……
  • 修正系统

    修正系统

    沉睡中,秦路被神兽唤醒,本想发作的他被告知异世界被赋予创作能力的人玩坏了,无奈将他唤醒。于是,他的苦逼“修正”路从此开始
  •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

    不要让未来的你,讨厌现在的自己;明天生活得好不好,取决于你今天怎么过!大城市竞争激烈,小城市拼钱又拼爹,面对生活的残酷与压力,我们究竟该留在大城市,还是回老家?这个世界大体还是公平的,出来混早晚要还的,别以为躲掉了就会真的躲掉,你躲过的,总有一天会找回来。你的孤独、迷茫、困惑、彷徨……这些本就是青春该有的情绪。趁着青春,我们应该追逐自己的梦想,青春是追逐梦想的最好时光。一旦梦想开始了就别停下,追逐梦想的路上永无遗憾。无论你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遇到怎样的挫折与困窘,你都是最棒的。因为拥有梦想并敢于追逐的人,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无论身在何地,请别害怕,至少还有我陪着你”!
  • 艮岳记

    艮岳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是游戏王

    不是游戏王

    《不是游戏王》不是游戏王,我只是想试试能不能把卡片都写进去,希望把它写成背景故事,牵强就牵强一点吧,喜欢您就看看,权当消遣,不喜勿喷,谢谢。
  • 袖舞天下

    袖舞天下

    一见倾心,他给她无尽的信任和宠爱,婚期将近,她却毒杀腹中胎儿,身份揭开原是敌国奸细!她沉溺在他的温柔中,放下国仇家恨,却被人步步紧逼。九死一生,重归故土,等待她的却是物是人非,众叛亲离。再次相遇,她的身边终日不离的是风光霁月的神医。而他亦是美人在侧,如胶似漆。原以为从此相忘江湖,却未料还能再次携手,然两人之间剩下的竟然只有利益和目的,回得了过去,回不去当初
  • 从符文之地开始

    从符文之地开始

    一个从诺克萨斯角斗场走出来的青年,一位来自艾欧尼亚的传承者,一尊与虚空抗争的神!
  • 走向太空

    走向太空

    人们对神秘的太空一直都很向往,尤其是青少年,更是对探索扣了解太空充满了兴趣。本书从宇宙的产生、太空世界的物质、奇特的宇宙空间和现象、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之旅、未来的太空建设等方面切入,为阅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魅力的太空世界。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