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0700000001

第1章 我们同源(1)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作为一个星体似乎微不足道。然而,就目前人类的认识范围来讲,地球是已知惟一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是美丽的。地球的美丽不仅因为它有蔚蓝色的大气层,还有浩瀚碧蓝的大海,壮美的山川、荒漠和森林。在辽阔的海洋中,在密林的深处,甚至在茫茫戈壁,都有千姿百态的生命在歌唱。

高等动物是怎样产生的,自古以来就令人困惑不解,随着胚胎学的发展,人们从中发现一些关于人与动物起源的秘密:虽然大多数脊椎动物没有幼虫时期,然而我们可以对其胚胎的发育状况进行比较,科学家发现,大多数脊椎动物,包括人在内在胚胎发育初期都有鳃裂和尾,直到胚胎发育晚期,除鱼以外,其他动物和人的鳃裂都消失了,人的尾也消失了。我们并不用鳃呼吸,也没有尾巴,为什么还会有这两种器官呢?只能有一个答案,我们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这些先祖生活在水中,他们曾经用鳃呼吸。物种胚胎生命之初如此相似,在短短的胚胎期把各类生命进化演绎了一遭,这不得不让我们对神奇的生命充满敬意,原来我们同源。

火光开启的文明

火,驱散了黑暗,照亮了人类前进的方向。

人类与火的关系,经历了三个时期,最早是无火时期。

一般而言,动物是畏惧火的,在今天,人们仍然有用火驱赶或躲避野兽的做法。原始森林经常会发生火灾。据今天的观察,原因是有些猿猴喜欢玩火。由此推测,古人类中的某些个体会在玩火中慢慢学会用火,这样就进入了用火时期,能够利用天然的火并加以保存。

早期的古人类之所以能学会用火,一种普遍的看法是,从中尝到了火烧动物的好滋味。吃烧烤的肉类,不仅味美,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食物的营养更加丰富,有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有利于生存。

我们同源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人类用火不是起源于非洲,而是起源于冰河时期的亚洲和欧洲。用火似乎是在北方温带的洞穴居住者中首先开始的。

北京猿人用火火,不仅给黑暗洞穴中的古人类带来光明,还带来温暖。在较寒冷的气候中,洞穴不仅是古人类避寒的场所,也是一些动物的避寒场所,例如洞熊也会选择这种地方躲避寒冷。这样就对洞穴中的原始人构成威胁,因此,火就有了驱赶猛兽的作用。

学会造火,是第三个时期。在用火的基础上,当火种因为保存不善而消失时,古人类能够自己造火,重新形成新的火种。造火是与制造工具密切相关的,古人类在磨制石器时,因为摩擦,会产生火花,用适宜的引火物,就会产生火种。

海南黎族采用的钻木取火方法

在德国和英国的古人类遗址中,都曾发现过干菌和黄铁矿物,科学家认为,这些物质就适宜造火。恩格斯曾经分析说:“人们只是在学会了摩擦取火以后,才第一次迫使某种无生命的自然力替自己服务。现在还在民间流行的一些迷信表明,这个具有几乎不可估量意义的巨大进步,在人类的心灵中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

位于我国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是“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的发祥地。“北京人”在周口店居住的时间,大约从距今60多万年前开始,一直到距今20多万年前。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外科学家在这里进行发掘,发现了著名的“北京人”。在鸽子堂猿人洞中发现了用火遗迹,灰烬成堆,最厚处达6米。据研究,其中最早的一层灰烬距今约46万年。各层灰烬中,都有被烧过的动物骨头。

对“北京人”用火遗迹的研究证明,“北京人”不仅懂得用火,而且有控制火和保存火种的能力。

在周口店龙骨山众多的发掘地点中,曾经发现大量的动物骨骼化石。这些化石的发现说明,“北京人”以及后来的“山顶洞人”,不仅与动物生活在一起,而且经常以动物为食物,有时候还会烧烤着吃。

周口店遗址在整个周口店遗址的20多个化石分布点中,先后发现了100多种脊椎动物化石。例如在其中的一个地点中,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有40多种。这些动物的大多数种类在今天仍然生存着,少数种类已经绝灭了。

“北京人”的第一个头盖骨化石,是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发现的。当时在他所主持的发掘地点中,出土的哺乳动物化石多达30多种,其中大多数是大型动物,食肉动物占1/3。在这些动物中,有狼、鬣狗、剑齿虎、田鼠、豪猪、马、鹿和猕猴等动物。从这些种类繁多的动物中,可知在“北京人”时期,周口店地区的自然环境相当复杂,古人类与这些动物之间,所形成的食物关系,也错综复杂。

古人类在环境不断地变化中,不断适应着,食谱也经常改变。他们主要依靠采集和挖掘野生植物的果实、块根等为生,同时也吃昆虫和兔、鼠等小动物,当然还有鸟蛋。有时通过集体行动,能够猎获大型的食草动物,如鹿和马等。在灰烬中发现的大型动物骨头,一般都是被敲破了的,这是他们吃熟食的证明。

在长期使用篝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泥土制品经过火烧变得坚硬牢固,遇水也不再会变成泥巴了,这样人们就学会了制造陶器。陶器的发明使人们有了储水的器皿,也有了煮食的工具。更进一步,人们又发现某些石头在烈火中会烧炼出闪闪发光的金属,经过长期摸索之后,人类又学会利用矿石、木炭冶炼金属。金属制品可以铸造作成锐利的刀、斧、箭镞等工具和武器,还可以制成打不破的各种容器。于是在农业上发展到刀耕火种时代,这在今天看来虽然是很原始的生产方式,但对于完全依靠自然赐予的古代人类来说,则又是一大进步。随着冶金、制陶、酿造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使古代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火又是人类智慧产生的原动力。远古时期,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低下。原始人开始吃熟食也许是在大火过后,由于太饥饿,不得已到灰烬中去寻找食物,但当他们感到熟食比生食更加味道可口时,人类在进化的路途中就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掌握和使用自然火是人类食物发生变化的关键。原始人捕猎归来,把捕获的动物或采摘的植物放在火中烧烤,并且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改进食用熟食的方法。在我国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均发现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发明使人类开始可以随心所欲地烹饪食品。熟食的长期食用不仅可以防止疾病,同时还可以增加营养,并进一步促进人类大脑的发育,最终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

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人面鱼纹盆

火,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分界线。人类在使用了火以后,才走出蒙昧和野蛮时代,开始了文明时代的进程。

知识点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仰韶文化1921年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仰韶村被发现,所以被称为仰韶文化,它的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它分布在整个黄河中游从今天的甘肃省到河南省之间。今天在中国已发现上千处仰韶文化的遗址,其中以陕西省最多,共计2040处,占全国的仰韶文化遗址数量的40%,是仰韶文化的中心。

石器推进的指挥

科学家在对古人类遗址进行发掘考察时,元谋古猿生活复原图非常重视对同时代生活的动物的研究。例如,与云南元谋人同时生活的动物,有鬣狗、马、犀牛和剑齿虎等;与蓝田人同时生活的动物,有鬣狗、剑齿虎、猎豹、大角鹿、大熊猫等。发现于印度尼西亚的爪哇人,以及北非猿人、欧洲的海德堡人等,都有丰富的伴生动物。这些发现对于判断古人类的生活环境和食谱,都有重要的意义。由此还可以推断他们的智慧,以及集体活动的能力。

在古人类和这些动物的关系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媒介,就是石器。

人类要生存,适宜的居住空间是第一需求,就像“北京人”选择周口店的龙骨山。其次是获得食物。对于古人类来说,制作石器首先是因为要吃饭,因为遇到大型动物尸体时需要切割。一些较锋利的石器,在防御敌害和围猎动物时,还可以做武器。

为了生存,古人类慢慢地学会利用身边的天然材料——石头、树枝做工具。如用长树条去打下生长在树身高处的果子;用石头砸开坚硬的果实;用边缘锋利的石块来肢解动物躯体;用投掷石块来砸击动物等等。但也就在这一时期里,刮削石器在这些采摘、切割、打击等活动中,开始积累起哪种工具好用,哪种工具不好用,哪些东西可吃,哪些东西不可吃的认识,由感觉发展成知觉,这就是最初的思维内容了。早期人类积累的这点感受,只是人类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和外部联系的具体反映,这是人类感性认识的开始。

然而顺手好使的天然工具并不多,边缘锋利的石块并不是随处可见,于是有了制造工具的意愿。早期人类根据仅有的一点认识开始模仿。第一件石器工具很可能是模仿大自然洪水冲击岩石,发生石头碰撞石头砸击出小石块的现象。在模仿过程中原始人类开始懂得,模仿自然发生的某些过程,会得到同样效果的工具。尽管在很长的时间里早期人类一直停留在模仿阶段,但制造工具势必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思维活动。人类模仿的过程,就是把自然过程推广到了人类行为的过程,是思维由此及彼的想象过程。这样的思维方式,为后人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创造丰富多彩的生活准备了条件。

目前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石器工具——砍砸器、刮削器,主要是用来敲骨吸髓、剔肉,为肉食所需。这些在非洲肯尼亚图尔卡纳湖古人类遗址发现的石器工具,距今已有250多万年 。

石器工具

打制石器技术是人类创造发明的“第一技术”,是人类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地球资源的开始,人脑潜在智能的发挥从此迈出了最为重要的一步。

“北京人”作为一个群体在北京周口店延续生活了几十万年,考古学家在此出土了10多万件石制品,按其打制技术分出了早、中、晚三个阶段。“北京人”打制石器工具的情况说明,其晚期石器工具的生产已具备一定的制作工序和要求,多数石器工具的制造已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技巧,并出现了原始工艺中最初的专业化工具。某些器物的造型开始显露出朦胧的原始美感。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工具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制造工具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劳动的过程,劳动让人告别了动物。制造石器,学会用火,使古人类在与野生动物的生存斗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通过集体狩猎,增强了古人类相互之间的交流,从思维到语言,都得到了开发和锻炼,这样人便向着更高级的方向进化发展。

绘在岩石上的生命图腾

狩猎在古人类的整个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尽管古人类早已形成了群居生活 ,但只有狩猎活动能够使他们形成一种凝聚力。狩猎过程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单枪匹马的行动,而是发挥集体的力量,通过一定形式的组织指挥,最终将猎物捕获。

早期古人类如何发挥集体智慧进行狩猎?美国历史学家齐格勒这样说过:“早期人们的狩猎、采集活动,就已经很有目的性,而且充满了智慧。”例如,面对体形庞大的猎物,像大象、犀牛和野牛这样庞大而凶猛的动物,古人类能够制造特别的工具来对付它们。譬如,锋利的尖刀、矛、弓箭,并设计出专门的计策捕杀它们。猎手们会披上动物皮毛作伪装,协作行动,同时从几个不同的方向朝猎物发起攻击。有时他们还燃起火焰,制造混乱使兽群胡乱逃窜,最终遭到包围而被杀死。

这种集体狩猎活动既是欢乐愉快的,又是危险而具有刺激性的,是一场人与猛兽的智慧与力量的较量。每一次这样的胜利,每一次出发前的祈祷,都会给人以鼓舞。一些具有绘画天赋的人,就在岩石上将这些围猎或祈祷场面绘制下来,这就使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并通过古老的岩画和洞穴壁画去了解古人的狩猎情景。

岩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末期,生活在北方草原上以狩猎为主的原始人群,开始在山洞中制作手印。在距今1万年左右,岩画中出现了鸵鸟、大角鹿、披毛犀、野牛等野生动物。到距今6000~4000年时,从狩猎画猎获的动物看,主要有岩羊、北山羊、驯鹿、马鹿、黑熊等。反映了猎人原始宗教信仰的有人(兽)画像、祈祷场面、原始舞蹈等。到距今4000~3000年,出现了原始的畜牧业。这个时期,个别动物开始被驯养,画面中有猎人接近或抚摸、偎依动物,以及与动物嬉戏的各种各样的图像。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举世闻名。阿尔塔米拉洞穴位于西班牙北部古城桑坦德以南35千米处。1879年刚被发现时,洞里仍保持着远古时代的面貌,有石斧、石针等工具。洞中有壁画150余幅,是公元前3万年~前1万年时的古人类绘画。

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既有简单的风景图,也有红、黑、黄褐等色彩浓重的动物画像,例如野马、野猪、赤鹿、山羊、野牛和猛犸象等,所画动物姿态不一,生动形象。有的躺卧休息,有的撒欢奔跃,有的昂首翘尾,有的追逐角斗,形象千姿百态。

对于洞穴中的这些色彩浓重的绘画,曾使人们感到迷惑不解。难道史前人类真的能有如此高超的绘画技艺?后来的研究证实,壁画颜料是用矿物质、炭灰、动物血和土壤,再掺和动物油脂制成的,因此能够历经上万年,至今色彩依然鲜艳夺目。

同类推荐
  • 环城与远航

    环城与远航

    两本书均是维多利亚时期少儿诗歌绘本,文字为简洁明快的诗歌体,另配有富于维多利亚时代特色的插图。《环城》描绘了生活在伦敦城的小女孩与家人游览城市时所见的风物与人情,展现了伦敦塔、大英博物馆当时的风貌,以及伦敦市民的城市生活。《远航》讲述了小女孩与家人一行乘船至法国的旅途见闻,对异国生活进行了风物志式的展览。菲利克斯·利沃尔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多产作家。插画作者托马斯·克兰(1808—1859)与艾伦·伊丽莎白·霍顿1853—1922)都是知名的英国插画家,对儿童文学影响深刻。
  • 灯笼山的珍·译言古登堡计划

    灯笼山的珍·译言古登堡计划

    《灯笼山的珍》围绕名叫珍的小女孩展开,珍与妈妈、刻薄的外婆及姨妈住在多伦多。家里没有人对珍提起过她的爸爸是谁。突然有一天,一封意外的来信打破了珍单调的生活。她原本以为已经过世的爸爸邀请她到爱德华王子岛度假。珍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了爸爸身边,在充满乡野气息、浓郁亲情友情的氛围里度过了美好的假期。在这里她那孩童的自由天性得到了完全的释放,她的生活也由此改变。作者把这部作品的背景分别放在了沉闷的大都市多伦多和田园色彩的爱德华王子岛,在强烈的反差衬托下更加凸现外部环境与人物内心的情感体验,从而赋予作品更加浓重的诗意色彩。
  • 兽神·入世之初

    兽神·入世之初

    异位面伦达大陆,众神征战;兽人诸神中的监督和审判之神忽而特陨落,神性流落凡间。出生于道格族犬人部落的道格拉斯获得了一丝神性。因早产而先天孱弱的道格拉斯,在冥冥中受到神性的指引,为了变得强壮起来而走出部落。道格拉斯想要加入兽人大军,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人类商队的一员。在半兽荒原中,商队与半兽人起了冲突。在生死存亡之际,道格拉斯意外激活体内的远古血脉和神性而幸免于难。刚刚逃过一劫,道格拉斯又遭遇了可怕而强大的黑暗魔法师……
  • 麻龟警长破疑案

    麻龟警长破疑案

    本书共收入了作者近年来精心创作的29个小故事。这些故事分别讲的是在动物界发生的形形色色的疑案、谜案,以及这些案件的侦破过程。麻龟警长凭借认真负责的敬业精神,依靠丰富的科学知识,通过缜密的逻辑推理,抽丝剥茧,使这些疑案、迷案的真相大白于天下,惩治了邪恶,伸张了正义,教育了大众,维护了和谐的生活环境。阅读这些小故事,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而且可以增长知识,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学习逻辑思维方法,提高能力。
  • 无处不在的物理(人生解密)

    无处不在的物理(人生解密)

    物理学是现代文明的基础,是当今众多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石。物理贴近生产、贴近生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无所不在、无处不见的,学习物理不但能学到物理知识。提高生活能力,而且还能学到一些研究问题的方法。因此,作为21世纪的时代先锋,作为国家的建设者和储备军,我们非常有必要掌握一些物理学常识。
热门推荐
  • 芙蓉花开

    芙蓉花开

    她,出生异相,天降暴雨。泥墙倒塌,压倒了牛棚。导致她家的老黄牛和自家5只能下蛋的老母鸡暴毙。那几乎是她们家除了房子以外全部的家产了。。。。。。。神婆断言,此女生来命毒,克害六亲,有命无运,累及爹娘!连生两个女娃,第三胎不但又是个女娃,并且还是个败家精。这让陈老汉不由懊恼连连。于是,出生刚刚三天的她被用一块破布包裹着扔在县城城隍庙门口。从此,进进出出三年孤儿院!从此,她三次被领养,三次改名换姓。江南江北,更换门庭,终于落地生根!命运等待她的是波澜壮阔,凄美痴绝,惊异传奇的一生!!!
  • 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

    炉边诗话:金性尧古诗纵横谈

    本作品是作者写于上世纪80年代的一部解读古诗的集子,写在冬天,室内有一只取暖的炉子,故为此名。颇有于炉边取暖不拘一格闲话之味。作品收录数50余篇作者谈诗之作,从《诗经》一直谈到清末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金性尧以研究唐、宋诗见长,故能见人所未见,言人所未言也;故尔出版家钟叔河评之为“别开生面”。金性尧论诗论人,皆能以理智与同情之态度进入古人的世界,文字平淡自然,洗尽浮躁与火气,清凉自生。
  • 曾经记忆的碎片

    曾经记忆的碎片

    曾经记忆就这样吧,让它慢慢的碎片吧……时间太长了……
  • 我真的是人生赢家

    我真的是人生赢家

    百世善人祝云谣世世横死之后终于得了个天生大气运的命格。然而……大哥是退婚流龙傲天,二姐是末世穿越女,三姐重生附带空间,同胞四姐天生附带天道宠儿金手指。更可怕的是,这几个爽文男/女主角还都是妹控!祝·就我没有金手指·云谣:呵呵,这就是传说中的大气运?!祝云舒/祝云诗/祝云谨/祝云词:我小妹天下第一好!人家修仙靠金手指,祝云谣表示,她靠躺赢就够了!轻松逗比修真文,女主功德无量,全员单箭头女主,无CP,有亲情线和友情线读者群:547310107
  • Melmoth Reconciled

    Melmoth Reconcile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穿幕行动

    穿幕行动

    20世纪50年代后期,台湾国民党空军加紧了对大陆纵深的高空侦察,美国从“全球战略”出发,开始向台湾提供U-2型高空侦察机。台湾空军由此组建了“第三十五中队”,隶属国民党空军总部情报署。U-2型机最大飞行速度80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7000公里,续航时间可高达9个小时,实用升限22870米。机上装备侦察、夜航、电子对抗、电磁波探测等先进系统。可在20000米高空拍摄照片,可供判读的横向范围达150里。国民党空军将U-2机的纵深飞行,称为“穿幕”行动。下面是40年前发生在当年祖国腹地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
  • 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中国名人成才故事)

    本套书精选荟萃了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最具有影响力的名人,编辑成了这套《中国名人成才故事》(共10册),即《著名政治家成才故事》、《著名军事家成才故事》、《著名谋略家成才故事》、《著名思想家成才故事》、《著名文学家成才故事》、《著名艺术家成才故事》、《著名科学家成才故事》、《著名发明家成才故事》、《著名财富家成才故事》、《著名教育家成才故事》等,这些故事既有趣味性,又蕴含深刻的道理,能够带给我们深刻的启迪,是青少年课外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4)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平定交南录

    平定交南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润物无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成果集萃

    思想政治工作,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企业业务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能够继往开来、卓有成效地联系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政治奥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