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2100000004

第4章 匈奴先民的崛起(3)

悍将李牧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有效地制约了犬戎的侵略。但是,到了赵孝成王时期,犬戎各部的军事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不断侵扰赵国北部的边境。

这个时期,中原人给犬戎起了另一个名字——匈奴,直到今天人们依然沿用了这个称呼。

赵孝成王远没有赵武灵王有气魄,在他当政初期还得依赖老娘赵太后主持大局。不过,赵孝成王也算是个贤君,他对匈奴的所作所为非常气恼,便派大将李牧镇守雁门关,封锁匈奴进兵赵国的人口。

李牧来到雁门关后,仔细考察了当地的地理民俗,发现这个地方比较荒凉,人民生活水平不是很高。

这一情况让李牧犯了难,打仗需要充足的军资,粮饷、武器、军工……都得花钱。可是,当时的赵国面临强秦和燕国的威胁,赵国的主要军资都用在了防备秦国和燕国上了,赵孝成王拨给李牧的军资少得可怜。

俗话说,人为财死。战国时期经常发生战乱,很多百姓流离失所,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那些参军打仗的兵将,无非是图个温饱,挣点军饷。

军队没钱,哪儿还有兵将给你卖命啊。总不能一边喝着西北风,一边拼死杀敌吧,兵将们还没傻到那个程度。

李牧当务之急,就是解决军资问题。他灵机一动,向赵孝成王申请了两项权利。

第一个权利是,李牧独揽雁门关一带的军政大权,有权根据需要设置官吏。第二个权利是,李牧掌握雁门关一带的税务权,当地的田赋税收都归军队所有,用作军事开支。

赵孝成王也感觉到拨给李牧的军资确实不多,就批准了李牧的申请。

有了权,也就有了钱。大把大把的银子涌进了李牧的帅府。

不过,李牧一两银子也没贪,他把这些钱都用在了军政建设上。

李牧是个杰出的军事天才。他采取了一系列的防御措施,大致包括:

将边防线的烽火台加以完善,派精兵严加守卫,同时增加情报侦察人员,完善情报网,及早预警。

李牧这套措施,在几百年后的欧洲新罗马帝国得到了推广。可见,李牧在备战方面确实很有一套。

只加强军工是不行的,打仗还得靠战士去拼杀。接下来,李牧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抚恤士兵。他规定:每天都得宰几头牛犒劳士兵,每逢月底按时发给士兵军饷。

这么好的待遇,很令士兵们感动。大家天天夸赞李牧,李将军真比我们的亲生父母还要好啊。

动嘴皮子简单,舞刀弄枪就难了。士兵们受了李牧的恩遇,也不好意思偷懒耍滑,个个身先士卒,积极练习骑射作战技术,很快就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雁门关镇守了一段时间,士兵们发现了一个问题。李牧对他们这么好,让他们加强训练,不就是为了抗击匈奴嘛。可是,李牧竟然下命令说:“一旦匈奴入侵边境,所有兵将都要立即退人城堡固守。哪个胆敢逞英雄与匈奴交战,格杀勿论。”

对于李牧的这条命令,士兵们感到很蹊跷,但也没人细究。毕竟,这样的命令对士兵们很有利。

就这样,一晃三四年过去了,士兵们一直严格遵守李牧的命令。虽然李牧手下的兵将们没有杀敌立功的机会,但也没有任何人员财产的伤亡和损失。如此备战,何乐不为呀!士兵们对李牧的战略部署没有丝毫成见。

不过,赵孝成王听说了李牧的所作所为,就不高兴了。好你个李牧,我给了你特权,是为了让你给匈奴点颜色看看。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这么多年来,你非但不举兵攻打匈奴,反倒龟缩在帅府里,这让我堂堂大赵国的脸面往哪儿搁呀。

赵孝成王便派使者到雁门关责备李牧,要他振作一些,好好跟匈奴打几仗。

匈奴也对李牧很有看法。什么赵国大将,纯粹就是个胆小怕事的缩头乌龟,你这样的人根本不配与我匈奴交战。匈奴就经常到雁门关骂战,但李牧一直熟视无睹、充耳不闻,总之就两个字:不战。

匈奴被李牧惹毛了,多次强攻雁门关,但始终攻不破李牧的防守。

赵孝成王也终于被李牧气坏了,李牧啊李牧,你真是丢尽了赵国的脸,你干脆回京城吧,别在雁门关耗着了。赵孝成王召回了李牧,另派了一名大将前去代替。

新将领一到雁门关,立即全盘否定了李牧的战略部署。每逢匈奴入侵,他就出兵迎战。可是,匈奴兵将实在太强悍了,新将领每次都出兵不利,损失惨重。

一年下来,这位新将领不但没压制住匈奴的气焰,反而让赵国损失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更糟糕的是,自从新将领与匈奴交战以来,雁门关一带的百姓们就没过上安宁日子,连日常的耕种和放牧都没法顺利进行。

这件事传到京城,赵孝成王权衡一番,觉得当初李牧的战略还是不错的,起码不受损失,便想再次启用李牧。

没想到,李牧摆起了架子,故意装病,拒绝面圣。

赵孝成王火了,派人下去跟李牧说,只要你剩下一口气,也得去雁门关带兵。

李牧让来者向赵孝成王传话,我去可以,但还是老话,雁门关的军政大权归我所有。

赵孝成王没辙,只好准了李牧。

李牧到雁门关复任后一如既往,按兵不动,只顾守关。

匈奴听说李牧回来了,感到很失落。哎,碰到李牧这个闭关不出的胆小鬼,匈奴的威风都被他耗尽了。

李牧真的胆小怕事么?当然不是,这其实是李牧的韬晦之计,目的是先麻痹匈奴,再以待时机痛击匈奴。

李牧雄才大略,早已制定了诱敌深入、设伏歼灭的计划。他对匈奴佯装软弱,却鼓舞手下将士们伺机杀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牧发现匈奴经常骚扰雁门关一带的居民,有时竟然明目张胆地到关口耀武扬威。他们认为,以李牧的为人,根本不敢出来迎战。

这番情景让李牧认识到,匈奴已经彻底被他麻痹,赵军奋起反击的时候到了。

李牧很快把将士们召集到一起,对他们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以前我以逸待劳,从不出兵匈奴,是以韬晦之计麻痹匈奴,现在时机已经成熟,该轮到我们大展手脚了,大家有信心誓死杀敌吗?

李牧手下的将士天天受到犒赏,早就下定了誓死效忠李牧的决心。现在听说时机已到,个个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即冲上战场跟匈奴大干一仗。

但是,李牧并未急于杀敌。忍了这么多年,也不差这一时。他精选了战车一千三百多辆,骏马一万三千多匹,强兵悍将五万余人,优秀射手十万人,开始进行严格演练。

一切准备就绪,李牧让几千士兵扮作百姓,到雁门关外的山野上放牧,以引诱匈奴。

公元前244年春,一小股匈奴骑兵发现了在雁门关外放牧的百姓,立即飞马过来抢掠。

李牧派兵迎战,与匈奴兵打杀一阵后假装败走,丢下了那几千扮作百姓的士兵做诱饵。

匈奴首领听到前方战报,立即率领大军人侵雁门关。

李牧早就布置好埋伏,等匈奴大军一到,他立即命令战车阵从正面迎战,限制、阻碍匈奴大军的行动,随即又命令步兵居中阻击,弓弩兵远程射杀,最后他亲自率领骑兵和精锐步兵从四方包围匈奴大军。

几百年来,匈奴对中原一直侵扰不断,但从未遇到过李牧这等强悍的中原战将。

面对李牧布下的强大阵营,匈奴大军自乱阵脚,互相践踏,死伤惨重。李牧则丝毫不敢怠慢,指挥兵将奋起杀敌。

这一战,匈奴大军十万兵将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匈奴首领带着少量亲随突围逃跑。

此后十余年,匈奴人听到李牧的名字就失魂落魄,再也不敢侵犯赵国的边城。

元气大伤的匈奴逃回了蒙古高原,开始养精蓄锐,不敢再侵扰中原。

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匈奴逐渐恢复了实力,又开始渐次侵袭中国边境。

可悲的是,匈奴遇到了一位比李牧更加强悍的大将,遭受了更惨重的打击。

这位大将名叫蒙恬,是秦始皇赢政的开国功臣。

蒙恬又是如何打击匈奴的呢?难道匈奴部落中就没有强悍的统帅吗?

且看历史的车轮是如何牵动这段史事的。

§§§第四节长城防线和蒙恬的10万大军

头曼单于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千古一帝秦始皇赢政统一中国。

六国虽灭,但秦始皇仍然有一个强大的劲敌——匈奴。

战国末年,匈奴就已经形成北方游牧民族部落联盟,正式建立匈奴国家。

匈奴的帝王称为单于,全称“撑犁孤涂单于”。“撑犁”意为“天”,“孤涂”意为“子”,“单于”意为“广大”,“撑犁孤涂单于”总体的意思就是“天宇之下的伟大首领”。

单于的诞生,直接反映了没落的匈奴氏族部落制度被国家所取代,从此走上繁盛。

匈奴帝国的第一位单于叫头曼,姓挛鞔。

头曼统治下的匈奴,由原始社会进步为奴隶制社会,国家中已经组建了政治和军事机构,在整个天下真正占据了一席之地。

匈奴的政权机构由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单于庭、左贤王庭和右贤王庭。

单于庭是匈奴最大的政权机构,其下设置了左右骨都侯担任辅弼大臣。头曼单于时期,匈奴的辅弼大臣主要由地位尊贵的呼衍氏、兰氏、须卜氏三个家族成员担任。

左贤王的政权地位仅次于单于,一般被认为是单于的候补人选,因此常由单于的儿子担任。右贤王负责管理匈奴东部的地盘,头曼单于时期,右贤王的势力范围主要包括今天的乌兰巴托一带。

左右贤王以下,还设有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鞔王、左右渐将王、左右骨都侯、左右尸逐骨都侯等职务,多为级别不同的军事处长,大的统领数万兵马,小的统领几千兵马,总体军力大概有十余万兵马。

与秦朝相比,匈奴最大的特点是全民皆兵,骑兵则是匈奴的主要武装力量。

匈奴人个个都会骑马,被称为“马背上的王者”。骑马的习惯,改变了匈奴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快马驰骋,给匈奴的军事带来了优势和活力。

优良的战马、矫健的骑士、坚固的铠甲,让匈奴骑兵成为当时非常先进的武装力量。

有了强大的武装,头曼自然天不怕、地不怕,连威慑天下的秦国也不放在眼里。

在头曼的指挥下,匈奴骑兵一有机会就侵袭秦国的边境,大肆残害秦国百姓,掠夺秦国财物。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却被匈奴欺负,他怎能咽下这口窝囊气。于是,他下定决心赶走匈奴。可是,国家刚刚建立,百废俱兴,经不起战乱的破坏。无奈之下,秦始皇只好暂时耐下性子,一面发展国力,一面训练强兵悍将,为出击匈奴做准备。

头曼单于数次侵扰秦国,都没有遇到秦兵的强力阻击,因此经常凯旋而归。

人都有骄傲心理,头曼连打胜仗,不禁沾沾自喜,自认为秦国的军力也不过如此,根本不是匈奴骑兵的对手。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头曼每次出击秦国,都是抢完金银珠宝就走,也不细究秦兵到底在做什么,为什么不迎击匈奴。

秦国兵将真的被匈奴打怕了吗?当然没有,秦兵之所以不主动迎击匈奴,是因为他们都在忙着修建长城。

原来,秦始皇发现,在原来的燕赵等国的地域中,有很多破败的长城。

长城不仅是一堵墙,更是烽火台,是嘹望哨。如果把长城修建得更长、更坚固,就可以有效的阻挡匈奴的进攻。

于是,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督工,加紧修建长城。

头曼经常带兵到秦国边境抢掠,渐渐地发现了秦兵修建长城的端倪。

不过,头曼根本没将这事放在心上。他认为,匈奴兵强马壮,战马轻轻一跃就可以跨过长城。

可是,头曼错了。直到秦国大将蒙恬率兵攻打他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一声令下,派蒙恬率领10万大军北伐匈奴。

一场秦国与匈奴帝国之间的战争正式打响了。这下,轮到头曼单于慌张了。

匈奴的灾难

头曼听说蒙恬率领30万大军来攻击匈奴,一时间也慌了神。

秦国一向软弱,怎么突然向匈奴开战呢?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其实,纵然匈奴时不时侵扰秦国边境,对于秦始皇来说也是无关痛痒的事。他之所以决心灭掉匈奴,是因为一位谋事跟他说“亡秦者,胡也”。

这还了得,我若不灭胡,胡就会灭我。那我只好先下手为强了。

蒙恬按照秦始皇的指示,率领10万大军在长城以南安营扎寨,准备跨过长城直击匈奴。

头曼率领匈奴大军也想跨过长城,到秦境内捞点好处。可是,头曼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以为秦朝修葺长城,主要用于阻挡匈奴。其实,长城的主要功能不是阻挡,而是预警。

长城沿线建立了很多烽火台和亭燧,当匈奴入侵的时候,秦兵就可以点燃狼烟,先一步预告敌军动向,让内部的军民做好准备。

同类推荐
  •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隔墙有耳:中国历史中的告密往事

    多年以来,支撑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教化体系,在道德价值上是不主张非正义告发的,但只要有专制政治存在,统治者就鼓励告密。整个封建王朝,从秦到清,告密始终贯穿其中,成为帝制历史的一个带有污垢的眉批,而告密者就是那块污垢。这块污垢面积之大.数量之多,实超乎我们想象。它不仅介入你的私生活,而且还要控制你的灵魂。中国古代的告密史就是一部统治者控制他人灵魂的历史。而各个时代的告密者们,各显其能,通过告密这种见不得人的伎俩,改变历史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飞黄腾达者有之,他们或成功或失败,或可气或可悲,无非都是专制统治下的一枚棋子。
  •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徙

    地图上的中国历史·民族大迁徙

    这套书名为《地图上的中国历史》,包括《疆域与政区》、《古都与城市》、《交流与交通》、《民族大迁徙》四种,顾名思义,是以地图为纲,讲述中国历史的某一方面。前贤总结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强调要抓住几个W,其中一个就是Where(哪里)。因为任何历史事实,无论是人物、制度还是事件,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是与一定的空间范围联系起来的,都发生或影响于地球表层的某一个点、线、面。正如先师季龙(谭其骧)先生言:“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空间因素对历史的作用如此重要,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历史不可或缺的因……
  • 有座小饭店

    有座小饭店

    强行安插的时代,重获有限的生命,人应该做些什么?已知结局的故事多半索然无味,明晓死期的人生可否花样百出?谨小慎微,蹉跎一生;或是张牙舞爪,践踏历史?不如,做做美食,过过日常,如何不是一辈子呢!无人上高楼,有座小饭店。竭诚欢迎您的到来!
  •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

    中国“老牌理想主义者”的历史现场。一群“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中国知识分子,本性并不热衷政治,大多素以教育兴国、文化传承、乡村改造、扶助弱民为安心立命之地。无奈国运艰危,民生离乱,烽火连天,没有安放书桌的地方。他们走出书斋,抱团成势,组建“统一建国同志会”,继而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不靠武装、不图政权、不占地盘,只凭文化和思想力量参与中国政治,活跃在国共两党之间,形成可圈可点的政治风景。《从前的先生:盟史零札:1939—1950》在零碎史料中渐渐聚拢他们的思想和主张,呈现这一中国知识分子集团政治主张全貌的形成过程。精彩、渊博、厚重、亲切的先生们,排成了星汉灿烂的人物长廊。
  • 风起罗马

    风起罗马

    新书:最强守信系统已发~ 本书简介:王少宇穿越到1734年的神圣罗马帝国,展开一段不一样的故事。--------------------神罗1群:815214159,V群:815381307
热门推荐
  • 犯上冷医生,逆袭小贼妻

    犯上冷医生,逆袭小贼妻

    一对一,宠上天。坑品保证,放心跳。★★★★她,汪甜玉。一双玉手翻花天,缝不来针线做不来家务。动如脱兔左右为囊,小贼一枚威名扬。从小父母双亡,把坚强当饭吃,把乐观当衣穿,善良得很嚣张。为了岌岌可危的孤儿院,为了院长爸爸的重症医疗,为了院里唯一大学生的昂贵学费。她甘愿抹黑双手去做侠盗。只是那一天,一向秉承贼不走空的职业理念的她,在面对着杜辰枫空无一毛钱的昂贵名牌公文包时,决定抢走那里面仅有的一个户口本。
  • 我靠吃就能变强

    我靠吃就能变强

    书友群925414474(任何书友都可以加,没有限制) 吃掉兔妖后腿——速度+1吃掉巨猿肱二头肌——力量+1吃掉普通家猪——脂肪+1吃啥补啥,越吃越强!什么?你问我会不会发胖?
  • 三宝太监西洋记

    三宝太监西洋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剑凌虚空

    剑凌虚空

    天生废材?不能修炼魂力?没关系,我有毅力和魄力!百年难遇的无魂属性?不可能成为强者剑士?无所谓,我有紫晶不灭体,将来直接可以毁天灭地别人为了好的剑诀打的头破血流,我拥有羲和、望舒的极品剑诀,迈上巅峰之路。天地万物,尽在我心,剑意纵横,一个废柴少年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手中长剑一步步走上巅峰,傲视群雄。
  • 高冷王爷神医妻

    高冷王爷神医妻

    她,二十一世纪著名的天才医生,也是让人闻风丧胆夜宫的宫主king,不料遭到男友的背叛和毒手。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陌生环境,看着周围的一切,过了许久,才真的相信自己真的穿越了。他,燕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战王四皇子,传说不喜女子。可当与她碰见了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她。他们一路同甘苦,共患难。一起创造美好未来
  • 营养主食面点精选128例

    营养主食面点精选128例

    花样主食轻松做、百变面点巧上手,手把手教您做好吃又健康的营养美食!调一碗好吃面、炒一份喷香饭,做一份精致点心。丰盛花样主食“秀”餐桌,让全家人都吃得健康、吃得满意。
  • 霸道王子爱不爱

    霸道王子爱不爱

    就为了躲个相亲,结果居然遇上个冰山傲娇男,还弄坏了他那条价值千万的项链!神啊,这日还让不让人过了!算了,不就是教两个月中文吗,看本小姐怎么收拾你这个高富帅!
  • 城市的表情

    城市的表情

    社会自打进城后,那方面突然就不行了。雅萍怎么配合也不行,社会就像一辆老掉牙的摩托车,突然熄火了?熏咋加油门也打不着火,任凭俩人折腾得大汗淋漓,也没什么实质性的起色。两口子这样努力的结果是弄醒了一个屋睡觉的女儿豆豆。女儿以为社会的胃疼病犯了,睡眼蒙癤地问:“爸,咋的了?”社会在黑暗中慌乱地停止了努力,伏在雅萍身上突然定格一样一动不动。社会小心地回答女儿一句:“睡吧,爸没事。”社会回答的腔调很滑稽,有点欲盖弥彰弄巧成拙的味道。雅萍憋不住,托着社会的裸体哧哧地笑。社会听见笑,怕女儿听出什么来,就很惭愧地去捂雅萍的嘴巴。
  • 红大衣

    红大衣

    创作,是以真挚清澈之心与外界交融的过程。感谢《北京文学》能够让我的中篇处女作《红大衣》问世。 《红大衣》三次易主,它的款式和颜色几经改头换面,折射着大衣主人们命运的跌宕和时代的变迁。 我以红大衣为线索,以时代变迁为背景,作人性白描,尤其是“外公”和“母亲”两代人的勇气和对理想的永不放弃。 80年前,“外公”,一个东北的土财主,有一个不能被家族接受的理想:他的女儿们长大了个个都要做医生,不靠男人吃饭。他放弃了土地进城打工,将女儿们送进学校。日本鬼子的奴役,长春被围时的饥饿,都不能让他放弃理想。
  • 蓝帽会·写给我的挽歌

    蓝帽会·写给我的挽歌

    林志铭遇见童海琪时,已经很红了,海报贴满全国各个唱片店的玻璃门,广告身价飙到了很多位数。他离最顶尖最当红的歌星只差一线,并且似乎永远差一线。“那是一道天堑,”林志铭向经纪人摇头,“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机遇。”他去一个剧组友情客串,在剧组包的酒店餐厅用餐,经纪人接电话出去了,正巧从外面进来一个女孩。女孩抬头看见他,脚步忽然顿了顿,一脸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