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2500000008

第8章 练兵 办学,一个也不差(2)

一接到朝廷的命令,袁世凯就开始行动起来。1902年6月,袁世凯在保定设立了一个专门负责编练常备军的机构——军政司。由于责任重大,袁世凯自任了军政司督办。军政司下设三个处,分别是教练处、参谋处和兵备处。

其中,参谋处和兵备处由段祺瑞和刘永庆分别担任总办,而主要任务是编练北洋常备军的教练处,袁世凯交给了自己最信任的冯国璋。

随后,袁世凯又命令王士珍到大名、正定、顺德、赵州、深州和冀州一带去招募新兵,总共招募六千人,组成十个营的兵力,称之为“新练军”。

这十个营的军队,加上后来增加的两个营,总共十二个营,就成了此次编练北洋常备军的对象。这支“新练军”吸收了新建陆军的一些管理方法,在带兵官的选任上坚持考试录取。后来,王士珍和冯国璋就先后成为了第一协和第二协的协统。

从1903年5月开始,冯国璋就开始对新练军进行设置。首先,十二个营被分为了四个标。这四个标都是步兵,后来又添加了一标马队和一标炮队以及一个营的工兵。设置完毕后,北洋常备军的左镇就初具规模了,这是当时中国最早成镇的一支新军。

到了1902年年底的时候,冯国璋又在保阳练军马队及驻马厂北洋亲军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协步兵和一标炮队,最终于1903年春天编练成了北洋常备军的右镇。没过多久,常备军的左镇和右镇就改名为第一镇和第二镇。

第一镇和第二镇建立之后,北洋常备军的规模已经不小了。眼下的任务,便是集中力量先培训中下层军官,然后由这些军官再去训练士兵。那么,应该由什么机构来培训军官呢?当时,由于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原本设在天津的北洋武备学堂此时已经搬到了保定。我们都知道,北洋武备学堂就是一个专门训练新式军官的机构。

冯国璋想来想去,决定仿照自己的母校,在常备军中设立一个练官营和一个随营将弁学堂,一来可以依照西方的新法训练年轻的军官,二来可以改造旧式军官的素质。当时,有一个十分现实的因素就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大约一百个营的淮军和练军都是残兵败将,几乎溃不成军,因此急需进行改造。

打定主意之后,冯国璋在军政司的教练处下组建了一个练官营,自己担任总办。从名字上看来,练官营似乎是一个军营,其实它是一个学校,一切管理和教学都参照了北洋武备学堂的模式。

在练官营里面,总共有四个队,它们分别是步兵队、马队、炮兵队和工兵队,其教官和队长大多是一些曾经留学日本的陆军士官毕业生。具体说来,步兵队长是李泽均,骑兵队长是王廷桢,炮兵队长是张绍,而工兵队长则是贾宾卿。这四位队长带领着从常备军中选拔出来的五百位优秀士兵和保送的二十几个军官,以一年为一期,分期分批地进行教学训练。

在建成了练官营的同时,冯国璋为了能尽快完成改造旧式军队的艰巨任务,在经过袁世凯的上报批准后,在保定东关创办了一所将弁学堂,全名就叫北洋陆军将弁学堂。

这所学堂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培养和教育旧式军队中的军官。同时,还将直隶各镇统辖的绿营、练军以及淮军全部淘汰,让这些军队之中那些还算优秀或者可堪造就的军官进入将弁学堂学习和训练。

这样一来,在保定的这所将弁学堂里,就不再仅仅是北洋军的军官了,还有很多人是直隶的淮军、练军的哨官、绿营军的将领,甚至还有一些从河南、山东、山西各省选拔出来的提督、总兵。因此,这所学堂还有一个别名,就是“各省将弁学堂”。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所将弁学堂吸纳的学员越来越多元化,但是其宗旨没有改变,那就是教育和训练出优秀的新式军官。

将弁学堂建成之后,冯国璋任命鄢玉春为会办,王振畿为提调,李士锐为总教习。这些人,都是北洋军之中十分优秀的教官。在学制上,将弁学堂根据受训军官的不同级别,有所不同:初级军官受训时间为一年,中级则为半年。从总体上来说,将弁学堂的学期时间都很短,这也是为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培养出优秀的军事人才来。

在冯国璋的领导之下,练官营的训练颇有成效,出现了不少后来名震大江南北的著名军事家。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孙传芳。孙传芳是练官营的第一批学员,他在进入练官营时,本身就十分优异,无论是军事操练还是理论知识,都要比同期的军官们更加精熟。经过练官营的刻苦学习和训练,孙传芳可以说是更上了一层楼,成为冯国璋最喜爱的军事将领之一。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从练官营毕业以后,孙传芳便被直接保送到了后来成立的北洋武备速成学堂深造,并最终成长为一位出色的军事将领。

很显然,袁世凯和冯国璋在北方各省进行的练兵是卓有成效的。但是,此时的中国南方各省,却依旧延续着旧有的军事制度,因此形成了南北之间的巨大差距。另一方面,袁世凯自己也认为,既然要创建新军,那么就不能只是针对北方各省的军队改造,而是应该推广到全国去。袁世凯的考虑,既有大力改革清末兵制的动机,自然也有通过训练新军掌握更多兵权的目的。

于是,1903年,袁世凯就按照这个想法上奏清廷,建议设立一个练兵处,从而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北洋新军的编练经验和方法,创建出中国近代的强大军事力量。当时,慈禧太后正在痛下决心大力推行新政,看到袁世凯的这个建议,她十分高兴,很快就批准了下来。就在1903年的11月,清朝政府决定在北京建立一个练兵处,由庆亲王奕勖担任练兵大臣。

从表面上看来,练兵处的领导是清朝皇室成员,似乎十分有利于清政府把统率新军的大权掌握在满族贵族的手中。但是实际上,练兵处的真正实权,却掌握在袁世凯手里。当时,袁世凯被任命为了全办练兵大臣,意思就是由他全权负责新军的编练事项。至于庆亲王奕勖,其实只是一个荣誉领导罢了。

事实上,从一开始设立练兵处,袁世凯就把握住了主动权。首先,这个主意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只是需要得到清朝政府批准而已。其次,那个昏庸无比的庆亲王奕勖哪里有半点能力来领导练兵处呢?更何况,这个贪财好色的家伙,早就已经被袁世凯贿赂收买了。放着福不享,却去忙活自己一窍不通的编练新军,奕勖就算是再傻也不会这么干。

因此,就在练兵处成立之后不久,奕勖便以“衰迈多病”为理由,向慈禧上奏辞去练兵大臣的职务。同时,他还向慈禧建议道,练兵处就应该由袁世凯“悉心经营”,顶多再委派一个铁良在旁边监督一下就行了。慈禧在接到这个上奏后,意识到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已经无法再控制袁世凯的发展了。

在慈禧看来,只要袁世凯忠于清王室,愿意为国家效力,他要通过编练新军获取军事大权,就让他去获取吧!于是,慈禧几乎没有犹豫,就批准了奕勖的请求。就这样,袁世凯当上了练兵处的全权大臣。

袁世凯拿下这份肥差事之后,便开始重用手下的爱将们,鼓励他们积极编练新军,从而变相地扩张自己的军事大权。我们只要去了解一下练兵处的领导成员,便可以明白袁世凯的这份用心。十分自然地,在这些领导成员之中,冯国璋尤其受到了重用。

当时,袁世凯身为直隶总督,必须待在保定办理各种繁杂的公务。因此,他虽然是练兵处的全权大臣,实际上却并没有多少时间能够去北京,更别说常驻北京了。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委派自己的一些心腹、幕僚和爱将去北京任职。

当初,在建立练兵处时,袁世凯在其中设立了三个司,它们分别是军政司、军令司和军学司。而这三个司的正副使,几乎清一色的全都是袁世凯的人。其中,既有“北洋三杰”的冯国璋、王士珍和段祺瑞,也有刘永庆(他是袁世凯的表弟)、陆建章和王英楷(这两人都是从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的)等袁世凯的亲朋好友。可以说,整个练兵处的大权全都被北洋将领们掌握了。

最开始,冯国璋被袁世凯委任为军令司的副使。在冯国璋跟随铁良再次去日本考察回来之后,袁世凯更加欣赏这位爱将卓越的军事见识,于是便升任他为军学司的正使,专门负责新军编练时的教学和管理工作。那段时间,冯国璋成了袁世凯最信赖的将领,格外受到青睐。

据说,当时只要有关于地方上编练新军的文件或者电报,袁世凯在审阅之前都要仔细询问“华甫看过没有?”这句话中的“华甫”,就是冯国璋的字。除此之外,只要练兵处要往地方上发送关于练兵的文件,袁世凯绝对会让冯国璋先做修改,然后他才放心往下发。由此可见,冯国璋在练兵处的地位和威信,除了顶头上司袁世凯之外是无人能及的。

相应地,冯国璋也没有辜负袁世凯对他寄予的厚望和给予的信任。也正是在冯国璋竭尽心力的协助下,到了1904年袁世凯成功地编练成了北洋军的第三、第四和第五镇。加上先前已经有的两个镇的军队,以及常驻北京的京旗常备军,北洋新军便有了六个镇的兵力,这也就是“北洋六镇”这一说法的来历所在。

拥有了六个镇的新军,让北洋新军的实力大大增强,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事势力。北洋六镇那时的地位,就相当于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时期,曾国藩的湘军和李鸿章的淮军一样。实际上,地位可能还要更高,因为北洋六镇的新军清一色的全是经过西方军事知识、技术训练和武装起来的一支近代化军队,无论在作战能力还是在军队作风上,都要远远超过当年的湘军和淮军。而这些成就的取得,无疑是离不开冯国璋等人的努力的。

随着北洋六镇新军的一组建,袁世凯认为是时候将全国的军事大权统一起来了。于是,1904年夏天,袁世凯以练兵处全权大臣的名义向清朝政府上奏,建议将全国的新军全部改称“陆军”,同时使用一个统一的番号。

很快,清朝政府就批准了袁世凯的建议,正式用“镇”这个词语来称呼北洋新军的几个分支。其中,原来的京旗常备军改称为陆军第一镇,原来的北洋第一镇改称为陆军第二镇,原来的北洋第二镇则改称为陆军第四镇,至于北洋第四镇则改为了北洋第六镇,而第三镇和第五镇则依旧沿用原来的序号,不予改变。

有了统一的番号,而且重新编定了序号之后,北洋新军便有了清晰的管理机制,也就更加便于统一协调行动了。这一方面的确加强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但是另一方面也是袁世凯个人政治、军事资本的一个大的累积!

有了这样强大的一支新军,袁世凯自然十分得意。于是,在1905年的10月,既是为了向朝廷汇报全国新军编练的成果,也是为了积累更多的政治威信,袁世凯命令北洋六镇抽调出两万多兵力,分成南、北两支军队,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最大规模的野战军事演习。

这次军事演习盛况空前,不禁让清朝政府为之振奋,而且让很多前来观看的西方人都吃了一惊。尤其是这次军事演习之后举行的河间会操,让西方人见识到了一支威武雄壮的中国近代化军队。当士兵们扛着新式步枪、拖着最先进的大炮,昂首阔步地走过观礼台时,台上的西方人怎么也不敢相信,这就是他们心目中那支破破烂烂、不堪一击的落后清军。

很明显,这次的军事演习让袁世凯出尽了风头。据说,在观礼的时候,他根本耐不住热闹,直接骑上马来到了操演场上,命令这,指挥那,一派大将之风。当然,台上的冯国璋等人自然也跟着脸上十分有光。

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06年的10月,袁世凯在河南的彰德府,又举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军事演习。这一次,参加军演的兵力达到了三万多人,比上一次还多。不仅如此,参加军演的军队还统一了新式军服,武器装备上也有所改进。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这两次演习的哪一次,冯国璋都以练兵处要员的身份参加了,而且担任了操演总指挥和彰德秋操中的南方军队审判长。

冯国璋在编练新军中付出的辛勤努力,也为他自己换来了权力和荣誉。

忠于职守、善于教学和管理的他,不仅受到袁世凯的器重和信任,而且还赢得了不少满洲贵族的赏识。这些满洲贵族,很多都是手握兵权的少壮派。他们眼见袁世凯一步步地夺去了军政大权,自然心中不满。然而,对于冯国璋他们却不仅没有意见,反而相当重视。在他们眼中,冯国璋就是一个踏实做事的将才,没有那么多狡诈的心机和权谋。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满洲贵族中的这些少壮派才极力拉拢冯国璋。尤其是醇亲王载沣,更是有意将冯国璋收为己用。为了向冯国璋示好,1906年,载沣、铁良等人就向朝廷上奏,请求批准给冯国璋升官,理由则是他在编练新军中劳苦功高。

最终,载沣的请求得到了清廷同意,慈禧很快就颁下诏谕:“冯国璋着赏给副都统衔,派充贵胄学堂总办。”请大家注意,这句话之中的副都统一职其实并不是什么要职,真正吃香的是贵胄学堂总办这个职位。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因十分简单,冯国璋当上这个总办之后,便有很多的机会接触到满洲贵族,这就为他后来的官运亨通打下了良好的人脉基础。

谁说武将没有文略

在编练新军的过程之中,冯国璋的文武全才可以说是彰显无遗。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冯国璋才越来越受到袁世凯等人的器重,从而走上了一条十分坦荡的为官之路。

同类推荐
  • 抗战中的蒋介石

    抗战中的蒋介石

    《抗战中的蒋介石》以档案资料为依据,参考了前人有关蒋介石的研究成果,尊重历史,杜绝虚构,凡书内容中有所描述之情节,均有历史事实为依据,仅以纪实题材增加其可读性。主要内容包括: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诱敌南下、熬过难关、鲁南大捷、蒋介石“唯一的欧洲朋友”、保卫大武汉、背后的暗战、抗战杂音、发生在相持阶段、“盟军统帅”、国事家事乱如麻、最后的战争、光荣与耻辱共十三章内容,并附录抗战时期蒋介石大事记。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 宗庆后之变

    宗庆后之变

    宗庆后身着白衫黑裤,衣袖半挽,不紧不慢地走进了西子湖畔香格里拉酒店的贵宾室。这和以往他出现在公众中的形象一样。在刚刚结束的一次演讲中,他惯常的口语表达、直接的观点,也和以往一样,赢得了笑声和掌声。这是6月的一天,他准备在这里接受专访。这位以六七百亿元资产数次荣膺中国内地“首富”的娃哈哈掌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是个天生的营销员,善于营销一切,包括自己的观点。他以强势而闻名,在数年前的“达娃(达能与娃哈哈)之战”中,借力“民族品牌”发动了一场舆论运动,竟然奇迹般地撬动政治、法律和商业杠杆,迫使达能签下“城下之盟”,使毁约在先的娃哈哈实现独立。
  • 王阳明

    王阳明

    在整个明朝中后期,王阳明的“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流传于大江南北。阳明心学,一直影响到近代,并且远播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国家,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儒学集大成者孟子、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既有“立德”“立功”又有“立言”之“三不朽”之人,其德行、事功,至今仍受世人的敬仰。王阳明的一生,作为思想家、教育家,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作为军事家和政治家,立下不世之功,彪炳史册。本书以长篇历史小说的形式,呈现王阳明的一生。只有还原历史场景,才能真正读懂王阳明!
  •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拉里·弗林特自传

    我作为社会弃儿的一生:拉里·弗林特自传

    本书是他对自己沸沸扬扬的一生的真实回顾坦率地记录了他的奋斗历程、官司内幕以及被土流社会所不齿的无奈。根据本书拍成的电影《人民反对拉里·弗林特》(又译《人民正确》在美国轰动一时再次成为大众争论的热点。
热门推荐
  • 我在毫无逻辑的古代生活

    我在毫无逻辑的古代生活

    如果穿越到古代,成为废材,你会放弃还是努力,喜欢你的女孩既然是王爷的千金,喜欢她的人比比皆是,你会坚持,还是放弃,看看主人翁怎么做吧
  • 疯癫西游

    疯癫西游

    打油诗版:一朝穿越成气团,认识猴子闹天宫。不打不识众神君,疯癫张狂誉六界。西行十万八千里,不爱妖魔不爱仙。蓦然回首仰天望,大小夫君闹翻天!她鸣:苍天啊,我,我,我不要穿越呀!他们怒啸:皮痒了又?敢再说一次试试?!普通版:一觉醒来被扔到西游记里,她苦恼、纠结却也过得风生水起。上闹天宫,下扰过地府,最后还参团加入了著名的西行四人组,过了几天取经瘾。问她是谁?她就是:六界之内的小霸王!
  • 重生宫闱之觊觎后位

    重生宫闱之觊觎后位

    入宫有风险,炮灰女配当不得。上一世,死于冷宫中,还落得个“死不瞑目”。老天垂怜,她重生一世,她再次走上入宫这条路,表示鸭梨山大。这里的每个人都在争、都在斗。皇后之位?似乎是个不错的职位,一定要夺下它。
  • 做人要有志气做事才有底气

    做人要有志气做事才有底气

    有志者沉甸甸底气十足,无志者轻飘飘随波逐流。一个人的志向是为人处事、求学创业、开拓事业的有力支点。有了这个支点,你的行动才有目标、事业才有更大的拓展空间。《做人要有志气做事才有底气》从要立志、立大志、重学问、勤思索、敢行动、借外力、应苦难、调心态、巧做人9个方面具体讲述了成就事业的方法与技巧,希望能抛砖引玉,给任何一个不甘平庸者以启迪和辅助。
  • 网王之轻羽若安

    网王之轻羽若安

    “我什么都没有了,难道你还要逼我吗?!”那一天,那么的歇斯底里,大雨滂沱了灵魂,模糊了一切。“这不就是你想要的吗?”她居高临下,目空一切,空洞的眸子里只有复仇。从那一刻开始,她从天使又沦为恶魔,却笑着开口,“恶魔?抱歉,就算是恶魔,那也是你们造成的!”
  • 劫色不负责:倾世妖妃惑天下

    劫色不负责:倾世妖妃惑天下

    『每日10更不解释』我只不过是失恋去旅游罢了,不小心碰上只会说话的狐狸,不小心掉进了湖里,不小心穿越到了古代,更加不小心的变成了一只祸国殃民的狐狸精!好吧,这一切都不是我所愿的,我只想要快点回到现代去!刚刚处理掉该死的老道士,却又来了几个难缠的美男子!真是造孽啊!我居然在这古代种下了情种!这……这岂不是人兽恋?……
  • 镜中伊人梦

    镜中伊人梦

    她是东海的公主,遇上他是她此生的劫,命中注定,她对不起另一个他。他是东晋的王爷,他怎能轻易放弃她,这一辈子他只有她这个妻子。他是东晋的四皇子,为了她,他原意放弃皇位,放弃整个江山。
  • 赌徒

    赌徒

    来自一个赌徒的内心独白,作者陀斯妥耶夫斯基用他独特的观察方式来描写一位赌徒的故事。
  •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每天给心灵放个假:冬

    没想到这么快就能第二次来到阆中。第一次是今年春上,参加重庆书展签名售书活动后,我慕名来此专访。第二次则是因为大型历史纪录片《风云三国志》……
  •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看到你知道什么是美丽

    陈祖芬在她写的小说里要成立爱与快乐研究所,简称L&J。孔庆东教授说,这部小说是她的原形毕露,如果不是看到她的名字,一定以为是又一个少年作家新鲜出炉。他会对北大有关人士讲,要注意这个人,少年班招生时,如果差50分,也招来。张颐武教授说,是这个时代,提供了寻找优雅、寻找纯真的机会。那天席间轮到抽签游戏了,季羡林先生抽到的是:“看见你知道什么是美丽”。汤一介先生抽到的是;“仁者寿”。王蒙夫人瑞芳抽到的是:“你坐上了爱情幸运号”。陈祖芬抽到的是:“这也好那也好,因为你是青春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