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2300000014

第14章 新闻(5)

迪斯尼周年庆典不是硬新闻,在新闻上也不具有重大意义,并且我们发现(通过信用卡)设备与机票费用都已为我们准备好了。然而,我们是严格坚持NBC新闻指导方针的,不允许接受这样的服务,即使是为避免冲突出现或在当时妥协了事,NBC也要如数偿还这些款项的。

诸如此类问题都明确要求必须忠实记录在案,只要与这次旅行有关,不论是好是坏。接着公司方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看待旅游作家的免费旅游。

为了检讨方针问题,人们必须考察到底为何设立旅游部门或广播部门。

既然人们热衷于旅游,报业的自利心态也会鼓励这方面的报道。如果公众对于旅游报道的目的仅仅是出于娱乐,根本没有记者会卷入这些问题,那就没有平衡与精确的需要,而报道则越新奇越有娱乐性就越好。但有一些人热衷于去读或听人说旅游是为了判断什么地方值得去,如何去最经济。这些读者与观众使旅游节目成了更重要的信息来源,他们会更倚重这些材料。

提供旅游材料的任务把特殊的道德责任归之于被派去报道的记者。

那么媒介方针如何看待接受此类免费旅游呢?道德上的问题立即出现了。因为接受免费旅游包含着一个利益的冲突,而如果拒绝就不存在了。

当然,专业新闻工作在协会的铁面无私的指导思想是一清二楚的:“礼物、纪念品、免费旅游,特别招待或特权都会损坏新闻工作及其雇员们的高尚情操,一切有价值的东西都不能接受。”

归根到底,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免费的,机构或组织签了帐单是希望他们的投资会有所回报。像迪斯尼这样的主办单位花了钱是为了获得相对来说并不昂贵但却有效的公共关系网。这种期望改变了记者与公共关系代理人的身份。约翰·麦克林托克,迪斯尼的高层公关人员,是帕洛阿尔托《时代论坛》的前记者。他完全明白用旅游的报道方式会比花钱做商业广告更有影响。鉴于这些情况,媒介方针必须坚决禁止记者参与免费旅游,这是十分明白的。如果公司不能支付记者的旅费,那记者最好呆在家里。

对于一些报纸来说,事实上排除旅游报道,结果会是剥夺了读者与观众获得有关他们在何处可以正当享受的信息的权力,问题就会变成是否可能采用战略上满足正统的公众对旅游。信息的需求,而同时接受外界提供的免费旅游,是否能找到使施展诡计的可能性减少到最小的办法?

有两件事是可以做的,首先,是编辑或台长可以坚持,记者参与旅游报道要尽可能地精确。不考虑这样做可能给未来旅游带来的影响,编辑更可能成功,当然如果记者不仅仅是一个旅游者,更是一个仔细的老练的记者。

第二,编辑可以告诉公众,这一旅游费用事实上是由外界组织提供的,提供经费的组织名称不应予以报道,但文章必须说明企业的性质是——旅游代理、宾馆、航空公司。这些信息使读者或观众能更理智地评价报道。

当然,决定接受这种外界援助的旅游是会冒片面报道误导公众的风险的。对旅游业的经理们提几个难题,当他们支付帐目时是否会觉得没有品味。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报纸、电台或杂志不能支付旅费,不接受这种免费旅游事实上就是剥夺了某些社会群体(那些社区的读者与观众)的权利,所以绝对禁止免费旅游的方针也并不总是有利于公众的。

检查一下涉及更严肃的新闻的免费旅游情况也许会有用处。假设热线电力公司考虑在你们那里建立一个核电厂,你的电视台详细报道了这一设施的利弊。建设这项设施不问是对是错,相信记者没有精确的可选择的目标。在远处建立一座核电厂这样的设施会使电台派记者去当地搜集一手材料,并且听听公众的意见。电台支付不了这项费用,而核电厂可以支付,而电台是否该让电力单位出钱呢?

“是的”似乎是一个合理的回答。电台应派遣最了解情况的记者,并且讲明白要让电力公司来付费的事实。在这个事情上,公众对获得最精确的信息有一种压倒一切的要求,如果不得到交通费资助,就无法报道新闻,那么电台就应当接受热线电力公司的赞助,并寻求一种避免与之合作报道的策略。

【注释】

1.Fred S.Siebert,Theodore Peterson和Wilbur.Schramm: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Urbana:Universitv of Illinois Press,1956),D.72。

2.问题是,在案例中,一个人的双重责任是否会阻碍双方合同的实施。参见.Joseph Margolis的“Conflict of Interest and Conflicting Interests”,Ethical Theory and Business,Tom L.Beauchamr)and Norman E.Bowie编(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1979),pp.36l一372。

3.Upton Sinclair:Tk Brass Check:A Study of American Journalism(Pasadena,CA:

published by author,1920),P.436。

4.有关各种媒介的一份集中有用的纵览,见Ed Bishop的St.Louis Journalism Review一书中“Giant Conglomerates Devour News Media-Limited Scope of American Journalism.”26(1996年6月):l,8—9。

5.谈判摘要的引文和背景资料,见Bill Saporito的“The Inside Story of Time Warner”,Fortune,1989年11月20日,PP.164—210。

6.Tim Jones:“Big,Big Media Deals Roll On”,Chicago Tribune,1996年7月18日,第三部分。

7.出处同上。

8.Sharon Moshavi,“Fire Sale”,Forbes,1993年11月8日,第96—98页;以及“Time and Warner May N0w Become Time Warner”,Business Week,1992年3月9日,PP.31—3209.Johnnie L.Roberts:“Main Men”,News Week,1996年7月29日,P.43。

10.Allan Sloan:“Buy High,Sell Low”,Newsweek,1996年7月29日,P.46。

11.Ben H.Bagdikian:The Media Monopoly(Boston:Beacon Press,1987),P.x。

12.Charles Thiesen和Barbara Beckwith:“Marketplace of Creative Ideas May NOW Go to Highest Bidder”,Los Angeles Times,1989年11月20日,P.87。

13.对这一问题及随之而来的国际受众问题的描述,见“Business:The Counterattack”,Newsweek,1989年6月26日,PP.48—54。

14.William J.O'Neill写的记忆复制,作于the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119 GregoryHall。Universitv off Illinois,Urbana,Illinois 61801.NBC News与General Motors之间联系的复本(1992年11月5日一1993年2月9日)是有效的。

15.Robert Read给William O’Neill的信,1992年11月20日。

16.Robert Read给William O’Neill的信,1993年2月2日。

17.William 0’Neilt给Robert Read的信,1993年2月2日。

18.Michael Gartner给William O’Neill的信,1993年2月8日。

19.“No Scandal,No Story”,Newsweek,1993年2月22 Ft,PP.42—43。

20.Bob Sunde:“Fake News:A Passing Scandal or Here to Stay?”Quill(1993.4):10。

21.W.Dale Nelson:“Competition Casualty”,Quill(1993.5):38。

22.David Zurawik和Christina Stoehr:“Money Changes Everything”,American Journalhm Review(1933.4):PP.27—28。

23.出处同上,第30页,关于网络新闻杂志的财政详情,见PP.27—30。

24.引自Michael Hoyt的“The Wichita Experiment”,Columbia Journal~m Review(1992年7月/8月):44。编辑Wichita Eagle的背景与反映,见Davis Merritt所著PublicJournal~m and Public Life:Why Telling the News Is Not Enough(HiUsdale,NJ:Erl-bantu,1995)。

25.James K.Batten,“Newspapers and Communities:The Vital Link,”William Allen第4年度演讲,Universitv of Kansas,1990年2月8日,Jav Rosen:“Communitv Connectedness Passwords for Pubhc Journalism”,The Paynter Institute for Media Studies,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 FL,1993,P.4。

26.Hoyt“The Wichita Experiment,”p.44。

27.John Bare在Media Studies Journal中发表的“Case Study-Wichita and Charlotte:TheLeap of a Passive Press to Activism”6:4(1992秋):156。

28.出处同上,P.157。

29.Hoyt,“The Wichita Experiment”PP.46—47。

30.公众新闻竞争实践中的详情,见Arthur Charitv的Doing Public Journal~m(NewYork:Guilford Press,1995)。

31.本事件的详情出自Ben H.Bagdikian“The Best News Monev Can Buv”,Human Be-hav~r 7:10(1978年10月):63—66;Felix Gutierrez和Clint C.WilsonⅡ,“The De-mographic Dilemma”,Columbia Journal~m Review 17(1979年1月/2月):53—55:

Bradley Johnson,“L.A.Times’Woos Inner City”,Advertising Age,1992年8月10日,P.26;Ron LaBrecque,“Racial Resentment Hits Home,”Washington Jouralism Review 14:6(1992年7月/8月):25;M.L.Stein,“Relentless Criticism”,Editor and Publisher,126:36(1993年9月4日):1l;Leola Johnson,“Managing Diversitv”Quill81:3(1993年4月):25—26;对Los Angeles Times出版商David Laventhol的女发言人Laura Morgan的电话采访,1993年3月12、29日,4月20日;Calvin Sims,“TheLos Angeles Times in Retreat”,ⅣeW York Times,1992年11月7日,D.35L;以及Clint C.WilsonⅡ和Felix Gutierrez的Minorities and Media:Diversitv and the Endof Mass Cornmunication(Beverly Hills,CA:Sage Pubhcations,1985),P.56。

32.关于City Times的详情来自于Los Angeles Times宣传材料及部门编辑Mary LouFulton在1993年3月18日和4月20日的访谈中。

33.Tony Marcano:“City Times:Victim ofthe Bottom Line?”0utlook(1996年春):8—9。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

    《马克思主义箴言·我从哪里来:家庭》内容包括史前的蒙昧时代、史前的野蛮时代、、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一夫一妻制家庭、婚姻的三种形式。
  • 心灵鸡汤(中学版)

    心灵鸡汤(中学版)

    本书收录了几百则短小精悍的故事,从梦想、坚持、自信、心态、处事等不同方面选材。
  • 伦理与文明(第1辑)

    伦理与文明(第1辑)

    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对策研究”为主旨、以面向“中国问题和中国立场”的伦理学研究为旨归、以全国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各级党校从事伦理学研究的教学与研究人员为对象的以书代刊系列出版物。本刊力图体现伦理学研究最新的学术成果,并期望将其办成伦理学领域的一个前沿性、有特色、高水平的学术刊物。
  •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中华国学经典)

    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之后,出世时,家道已衰落,是没落贵族的后裔。据说他的父亲名激,在孟轲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孟轲的主要由母亲抚养成人。孟母很重视对孟子的教育,历史上广泛流传着“孟母三迁”、“孟母断机杼”的故事,足见其良苦用心“。在母亲的精心教诲下,孟轲度过了充实的少年时代。 本书是继《论语》以后最重要的儒家经典,记述了孟轲一生的主要言行,突出地记述了孟轲主张仁义、反对暴政和武力兼并的政治思想,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全书语言生动,比喻深刻,论证有力,文章气势雄伟,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
  • 儒的气场

    儒的气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自修自勉、成功成事之道。大功业、大境界。本书从“修身”开始,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以“自省、克己、忠恕、慎独、中庸、力行”为中心,形成了一套自我修养的理论,帮助人们修炼好德行、具备仁爱之心,从而在“内外兼修”中成就完美的气场氛围、凝聚强大的气场能量,获得幸福、快乐、健康、爱情以及改变命运的方法和技巧。
热门推荐
  • 黄金敢死队

    黄金敢死队

    五月二十号上午十点,草草处理完几件公务的镜湖市市长吴光远,忧心忡忡地挥退了秘书,独自一人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办公室很安静,他的皮鞋踏在打蜡红漆地板上发出笃笃轻响,很单调,也很枯燥。走到办公桌前,他略略迟疑一下,然后拿起电话,要通了市警察局,约局长钱德山中午到自己家来小酌一番。做为日本人统治下的镜湖市市长和警察局长,吴光远与钱德山都是毫无疑问的实权人物,他俩在各自的职位上共同为日本人效力,将满八个年头了他们一直配合默契。
  • 幽幽大秦

    幽幽大秦

    秦时升明月,天行颂九歌自大周以来,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纷纷扰扰六百年战乱之世,未有前路。诸子百家的思想碰撞,圣人辈出的奇幻时代,造成了绵延至后世传承千年的思想留存。值此岁月,关外铁秦幽幽而立,奋六世之余烈,扫清六合迫在眉睫,嬴政,这个注定将这片大地的嘈杂声音尽数毁灭,只余留他一个人的尊言的人,也在默默的积蓄实力,等待一朝发力之时。所有的一切都按照既定的天命运转了下去,不会有变亦也不能有变,而就在这样的时代,某个从天外降临而来的人跌倒在赵国边野,陷入了未曾饮水即将死去的濒危之刻。天地间,是否真的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冥冥中掌控着这一切?四六一四八五三四灵。银魂剑心-秦时。
  • 焚武炎帝

    焚武炎帝

    一本古书,可让万兽臣服;一把断剑,可斩断古今;一缕紫炎,可焚灭苍穹。上古年间,强者无数,有大儒,震杀妖魔;也有邪魔,祸乱世间。九石现,灾祸出,大战临,天地碎。少年杨智,出生卑微,偶得上古传承,崛起于墨古之域。天地是否会因他而改变?
  • 生理心理学(第二版)

    生理心理学(第二版)

    本书不仅从国内外生理心理学专著中,还从有关的临近学科如认知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等许多领域中吸取了最新研究成果,分别用以讨论感觉、知觉、注意、学习、记忆、言语思维、本能动机、情绪情感、人格、运动与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问题,并联系了失认症、失语症、遗忘症、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智能障碍和人格障碍等病理机制的新理论。书中还涉及了知觉、注意、学习、记忆和言语思维等有关的认知理论、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概念。在导论中,作者论述了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当代发展趋势,并概括地介绍了必备的基础知识。书后还列出了国内可得到的中外文最新参考书目。本书可作为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神经生物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教科书。亦可作为这些领域的理论研究者的基础知识更新的参考书。
  • 始之源

    始之源

    让一切恢复原点,一起创造奇迹!三百年前,一场灾难,毁灭了一切,叶灵,被封印在虚空水晶中被一位老者丢进虫洞,一颗记忆宝珠封存在他的灵魂本源中,他究竟背负了怎样的秘密呢!
  • 萌妻来袭:欢喜竹马俏冤家

    萌妻来袭:欢喜竹马俏冤家

    他是她的妖孽哥哥,她是他的呆萌妹妹他一点一点的把她收入禳中拐带成妻,却不知他早已入了她的圈,他是她的克星,她亦是他的克星他说她是他的童养妻,她说他是她的童养夫他妖孽且爱耍流氓,她呆萌却心里腹黑,当妖孽碰上呆萌,当腹黑撞上腹黑,两人对碰到底谁胜谁负。。。。说他爱耍流氓?唔,他只是喜欢对他媳妇耍流氓,有一句话说的好,对媳妇耍流氓的流氓才是好流氓
  • 地龙滚荆

    地龙滚荆

    程方明虽然是个地地道道的汉人,但却对苗族芦笙舞情有独钟。从省公安厅副厅长的职位上离休后,每逢三六九日,总要邀集几个苗族朋友,在小区公园里跳上两曲。这源于很多年前的一段往事。那时的他身为县服务团团长,带领一支三十多人的服务团和解放军队伍,从县城出发,星夜奔赴一百多里外的黑洋大箐,抓捕土匪头子滚地龙和茄儿腿腿。
  • 毒迹寻踪

    毒迹寻踪

    一场独特的新书发布会,一位神秘小说家在发布会现场中毒。鸡尾酒、巧克力,成为破案的焦点,到底是谁下的毒?一位舞蹈老师,用血写的两个英文字母,一个针孔,下毒真凶真的是那位医生吗?一起离奇的车祸,本以为是普通的酒后驾车,却牵引出一起蓄谋车祸案。一切细节都无法逃过小D探长的双眼,真正的凶手即将浮出水面。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疑案递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疑案递推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