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2400000025

第25章 耳听 心听 神听(3)

李耳没有回答尹喜和文子的问话,而是陶醉在范蠡写的帛书中,边看边摇头晃脑地大声念道:“……天道皇皇,日月以为常,明者以为法,微者则是行。阳至而阴,阴至而阳;日困而还,月盈而匡……真是写得太好了!”

尹喜走过来,伸头望着帛布道:“写得是不错,这不正和老师您前些日子给我说过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同出一辙吗?”

“你瞧瞧,下边说得更好。”李耳又大声念道,“因阴阳之恒,顺天地之长。柔而不屈,强而不刚。”

文子纳闷了,这么远的路程,又没有通信,两个人的看法怎么会完全相同呢?“范蠡怎样抄老师的话呢?”他自言自语地说着,连连摇摇头,又否定了自己的说法。

“这叫耳听、心听和神听?”李耳望着文子疑惑的神情,又解释道,“学问不精,听道不深。凡听者,将以达智也,将以成行也,将以致功名也。不精不明,不深不达。故上学以神听,中学以心听,下学以耳听。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故听之不深,即知之不明,知之不明,即不能尽其精,不能尽其精,即行之不成。凡听之之理,虚心清静,损气无盛,无思无虑,目无妄视,耳无苟听,专精积蓄,内意盈并,得以得之,必固守之,必长之之。”

李耳话音刚落,文子就从衣襟下取出刻好的木简,称赞道:“老师,您说得这段话太精彩了!我全给速刻了下来,您看有没有刻错?”

李耳真是佩服文子的这道绝活,看了一下,一字不拉地全刻了下来。“我刚才说过了,对待学习有三种态度,那就是耳听、心听和神听。你俩能不能讲个这方面的故事,算是领会了我这个精神。”

文子首先讲了起来,他讲范蠡过去在卢氏如何行医和收集整理《卢氏本草经》的事,李耳点头称是,连连称赞范蠡对待学习是“神听”。

临到了尹喜,尹喜一下说不出来,用手抓了抓头发,“这样吧,前些日子我到郑国,听我的好友列御寇给我讲过造父习御的故事,我看造父就是神听。”于是他讲了起来:

造父刚开始跟随老师泰豆氏学习驾车时,对老师非常有礼貌。泰豆氏过了三年也没有教给他驾车的技术,但造父对老师却更加有礼貌,更加恭敬。泰豆氏这才告诉造父说:“古诗云:‘擅长造弓的人,一定要先学会造簸箕;一名优秀的冶铁匠,一定要先学会缝皮衣。’你先看我是如何快步紧走的,然后再学我那样快步走,掌握这一功夫后,就可以手握缰绳,驾驭六匹马了。”

造父回答道:“我听您的。”

泰豆氏便在地上竖了很多木头,作为道路,每根木头仅可容得下一只脚,并按驾车步伐的设计竖立木头的位置,让造父踩在木头上行走。

要求他来回快步紧走,而不失足跌倒口造父学习走这条木头路,三天就完全掌握了这种技术。

泰豆氏赞叹道:“你真是太机灵了,竟掌握得如此之快。大凡会驾车的人也都是这样的。早先你在木头上行走,脚步怎样迈动,心就怎么相应地运动。把这个道理推广到驾车上,要使马走得整齐而协调,就要掌握好马缰绳和嚼口的技术,勒得缓慢要适中,既要在心中掌握好调整马的速度,还要支配好你握缰绳的手,与之密切配合。这样才能在内得之于心,而在外也合乎马的脾气,因而能使马车行驶起来进退合乎标准,旋转拐弯合乎规则,上路跑向远方的目的地,而气力还绰绰有余。真正谙熟驾车技术的人,应该是得之于马嚼口,而应之于马缰绳;得之于缰绳,而应之于手;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的。能做到这样,那么驾车时就可以不用眼睛去看,不用马鞭去赶马;而是心中悠闲自在,身体端端正正,手中的缰绳不乱,而且二十四只马蹄没有一点差错,回旋进退,一举一动都合乎音乐节拍。然后即使车轮在外面,再也没有空地可容车轮;马蹄之外,再也没有余地可容马蹄,也不会感到山谷如何险阻,原野如何平坦,这在驾车人看来都是一样的。我的驾车技术讲完了,你记住吧!”

在尹喜转述完列御寇收集的“造父学车”的故事以后,又引起了李耳对列御寇的回忆。他对列御寇非常熟悉,有一年深秋,列御寇去看他,只见列御寇穿着像叫化子一般的衣服,两个袖子像被狗咬过,紊紊拉拉掉着,裤子也破了,露出流着血的膝盖。李耳见了实在于心不忍,就找了一套衣服送给他,他道谢一声便穿上了。李耳看他饿得面黄饥瘦,又端出食物给他,谁知他只吃了半饱,就把食物收放到一个竹筒里,说道:“这顿不能吃得太饱,给下一顿留些吧!”他收拾完食物,又向李耳伸手。李耳当是食物不够,又想取些给他,被列御寇挡住,“我要的不是食物,我要的是——”他指了指李耳的口。李耳恍然大悟他知道列御寇有一个习惯,哪怕觉不睡,饭不吃,只要给他讲个故事,他马上就会记下,而且把它看得比吃饭和穿衣都珍贵。李耳便说:“我知道你是个故事篓子,你先给我讲个故事,我再给你讲。”于是,列御寇舔了舔嘴角,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学艺的故事:

列子拜老商氏为师,与伯高子交友,学得了二位先生的道术,驾御风云返回。有个名叫尹生的人听说了,便去伴随列子居住,好几个月都不回去探望自己的家园。他趁机向列子祈求道术,跑了十回,但十回都得不到列子的真传。尹生满腹怨恨,请求离去,列子又不表示意见。尹生返回家中,过了好几个月,他想学道的念头实在难以打消,于是又前去跟列子。列子问:“你为什么来来去去这样频繁?”

尹生回答道:“以前我向先生请教,您不肯相告,我当然对您心怀不满。现在我的怒气消了,因此又回来找您啦。”

列子道:“从前我还以为你通达事理,没想到现在你竟浅薄到这种地步?坐下,我要告诉你我从先生那儿学来的东西。自从我事奉先生,与伯高子为友,三年之后,心中不敢存念是非,口里不敢言说利害,才得到先生斜看一眼罢了。五年之后,心中转而有意识地思考是非,口里转而有意识地言谈利害,先生才开始松下面孔对我笑笑。七年之后,任凭心中所想,更加没有是非,任凭口里所说,更不涉及利害,先生才开口让我和他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放纵心思去想,放纵口头去说,也不知道我的是非利害是什么,也不知道别人的是非利害是什么,也不知道先生是我的老师、伯高子是我的朋友,内心的存念和外界的事物一切都穷尽了。”

“这以后,我的眼睛作用像耳朵,耳朵的作用像鼻子,鼻子的作用像嘴巴,全身各部位没有什么不相同。于是心意凝聚,形体消散,骨骸血肉与自然融为一体,感觉不到身体所倚靠的,脚下所踩踏的,任凭风吹而东西飘荡,就像一片树叶变成干枯的谷皮一样,竟然不知道是风乘着我,还是我乘着风呢?”

“而你如今在我的门下求学还没多少时问,就再三地怨恨遗憾。这样的话,你小小一个身躯灵气也不能接受,你短短一节骨头土地也不肯承载,想要乘风凌空,怎么能办得到呢?”

尹生听罢,十分惭愧,好久连大气也不敢出,不敢再多说一句话。

李耳在尹喜刚把“造父学车”的故事讲完,就接着把列御寇学艺的故事续着讲。他讲完后加重语气道:“我看列御寇学艺的事,正是由耳听、心听到神听的。你们两个说是不是这样?”

“是的!”尹喜和文子都点头称道。不过仍觉得老师既然说出学习的“耳听、心听和神听”的经验之谈,一定有他亲身的体会,不然不会这么深刻而富有哲理。于是,两个人又问:“老师,您能不能把您学习耳听、心听和神听的故事给我们讲讲?”

“我过去那学习的事,早成了陈芝麻烂豆子,不值一提了。”李耳拉着自己的白胡子,在牵(谦)须(虚)!

这话一下提醒了尹喜,他马上从桌子上拿起自己过去整理的《李耳随行录》道:“我刚才真是舍本求末,这上面不是记着老师的神听之事?”又对文子说,“我念几段,你听听。”

七岁的李耳就要离家到较远的书塾去读书,他妈妈益山女别提有多难过了。一大早起来,她就为儿子烙煎饼、煮鸡蛋、缝书包,当这一切都做好后,准备去叫李耳起床吃饭,可是一想到这些天来,真把他忙坏了,就让他再多睡一会儿。等了好一会儿,看着太阳老高了,心想再不叫,恐怕赶路就来不及了。谁知她刚站起身来,就见李耳背着一捆草回来,连忙上前去接,嗔怪道:“谁叫你早上起来去割草的?”

“我要去上学了,也不能让妈妈太辛苦!”李耳用衣袖擦着脸上的汗,“我就割点草喂牛,替妈妈减轻一点负担。”

“真是我的好儿子。”益山女放下草捆,拉着儿子的脸亲着,眼泪不由得掉了下来。真是穷人冢的孩子早当家,这么小就知道疼爱妈妈了。

李耳看到妈妈哭了,连忙用手给妈妈擦眼泪,“妈妈,我上学去后,您在家里要注意身体,要是累得实在干不动了,就等我抽空回来帮着您干。”

“孩子,你上学时千万不要挂念在家的妈妈。”益山女拉着李耳的手叮嘱道,“上学可是你这辈子的大事,一定要听老师的话。好好念书,多识几个字,就等于帮着妈妈在家干了一件大事,听懂了没有?”

“听懂了!”李耳朝妈妈重重地点了点头,娘俩吃过饭就上路了。

益山女带着李耳走过两个村庄,前边就是他姨妈益今今联系的那家书塾了。谁知这时天突然变了脸,刮起了暴风雨,益山女就拉着李耳跑到附近的一栋屋檐下避雨。原来这是一家书塾,一位老先生正领着十几个学生在作诗。墙壁的石板上写着题目《风雨》,这位老先生正摇头晃脑地写着他吟出的诗,在做着示范:

风吹涡河千层浪,

浪浪波涌百花撒;

雨打沙洲万点窝,

窝窝垒起十堆沙。

老先生对自己作的诗十分满意,脸上不断露出得意的神情,用手指着石板解释着,学生们都异口同声赞颂老师的诗作得好。

李耳虽在外檐下避雨,一听到读书声就深深被吸引住了。他睁大眼睛朝屋内的石板上看去,看着看着眉头紧皱起来,伸出右手蘸着唾沫在自己左手心划着,划着划着不由得脱口而出:“这首诗作的不对,我要给他改改!”说着就要冲进屋里。

益山女赶紧拉住他:“你这孩子,真是不知天高地厚,老师作的诗能改吗?”

李耳挣脱了妈妈的手,“他作的不对,为什么不能改?”

“走!”益山女狠狠地对李耳下着命令,“快走,不然你就要在这里闯乱子了。”她强拉着李耳要走。

李耳噘起小嘴,拖着屁股不走,“妈妈,您这是怎么了,难道上学看到不对的诗就不能改吗?”老先生听到屋外有人喊闹,走了出来。看到这个孩子清秀端正,气宇不凡,刚才说的话,他也全听到了,就问:“你说这诗作的不对,需要改动,你敢改吗?”

“怎么不敢改?”李耳蹭蹭走进屋内,拿起石笔,伸手就去改诗。由于个子低,手怎么也伸不到写诗的地方,于是就从屋外搬了块石头,垫到脚下,才够得着改诗。片刻他把这首诗改成:

风吹涡河重重浪,

浪浪波涌层层撒;

雨打沙洲点点窝,

窝窝掀开粒粒沙。

老先生被这孩子勇于改诗,而且改得这么好所折服,连忙拱手问道:“你说为什么要这样改?”

“您这首诗,写得太实了。”李耳伸手指着改动的地方,“您把千、百、万、十嵌进诗中,本意是不错的。可是要有人按数字去数,您能说准确吗?何况诗要给人以想象的余地,不能写的那么死。老师,您说我用重重、层层、点点、粒粒代替数字好不好?”李耳这时瞪着浓眉下的问号眼,骨碌碌转着,“改得不对的地方,请老师指出!”

“改得非常好!”老先生击节称赞,“没想到你这么小的年纪,就有这样的文采,真是不可思议,何况你还有这种敢于改老师错的精神!我教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没有见过一个人能这样做。了不得!了不得!”于是,详细询问了李耳的情况,李耳如实作了回答。

在一旁的益山女连忙向老先生谢罪道:“老先生,这孩子不懂事,冲撞了您,请您不要见怪。”她拉着李耳要走,“他是狗咬星星,不知稀稠:”

老先生从益山女手中拉过李耳,紧紧抱在怀中,“这样的学生真是难得,我教他教定了。”于是,把李耳安排到一个坐位上,又拍了拍他的头,“这孩子,恐怕将来我都教不了他!”

就这样,李耳在这位老先生的指导下读书了。

李耳在这位老先生的指导下,读书很用功,在班里总是名列前茅。他不但自己读书,还把学到的东西,教给村里的其他小伙伴。每当他回到家里的时候,总是把村子里穷人家的孩子招到他家念书。

同类推荐
  •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和南怀瑾一起读《孟子》

    孟子的智慧始终激励着人们去做一个大丈夫,秉持浩然正气,挺立于人世间!他勉励人们忍受艰苦的磨练,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行拂乱其所为”中前进;他为人们树立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榜样;他积极传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崇高理念。本书采撷南怀瑾先生的智慧,对《孟子》一书中最深刻、最独特的思想进行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解读,带领读者走进孟子的世界,品味经典的魅力,进行一次心灵和思想的洗礼。
  • 不过是向死而生

    不过是向死而生

    古往今来,人类无数次追问自己,我们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既简单又复杂。有的人碌碌一生,尚未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的人皓首穷经,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的玄机。关于生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叔本华说“为了解人生有多么短暂,一个人必须走过漫长的生活道路”;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村上春树说“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是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只有真正了解了隐藏在现实表象下的真实,你才能准确地、深刻地对人生进行一次思考。生活,不仅仅是生下来、活下去,更重要的是对生命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探索。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孙子大讲堂

    孙子大讲堂

    《孙子兵法》一书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著作,其军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芒万丈,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不仅如此,作为军事著作的《孙子兵法》,不仅对当今世界军事学起着弥足珍贵的启迪意义,其所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现代商业竞争中,它的作用已被愈来愈多的商界人士所重视。一部论语可治天下,一部《孙子兵法》亦足以称霸商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李世民曾经说过,“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商界,《孙子兵法》几乎人手一册,更有甚者,号称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竟把《孙子兵法》列为松下公司全部管理人员的必读书。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三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热门推荐
  • 小琉球漫志

    小琉球漫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听音,河岸的最初端(全本)

    听音,河岸的最初端(全本)

    黑夜,灯红酒绿的光亮从身边的划过的风声中穿梭倒退,乌黑的街道上飞快奔跑着一个穿着白色连衣裙的少女,她大口大口喘息着拼命往前跑去,周围的一切都不在她的眼睛里……银色的路灯、彩色的招牌、紫色的伞……那些从身边擦过的事物像流线似的飞快移动,看不见任何影子。她必须跑,拼命的跑!以最快的速度跑……身后那些穿着黑衣的男子们如果追上来的话,等待她的将会是地狱式的折磨!忽然脚下一痛什么东西绊在了踝处让她来不及反应就直接跌倒在了地面。挣扎着要从地面爬起来的时候忽然一个身影挡住了宛若玉盘般大小的圆月。敞开的衣领,阴柔的五官,高大的身影,散发着淡淡茶香的气息……站在眼前的这个绝美如罗马雕像里出来的男子像午夜的吸血鬼一般伸出手抚上她的下巴,黑色的西装将他的淡淡的气势衬的非常彻底:“姐姐……你逃什么……”
  • 良辰美景与君说

    良辰美景与君说

    莫然怎么也没想到,她会再一次遇见罗承锡;但却是在另一个时空,另一种身份.........
  • 锦绣良田之农门丑女要翻身

    锦绣良田之农门丑女要翻身

    除了胖了点、丑了点、傻了点!她好像没啥优点了……咸鱼翻身还是咸鱼!丑女翻身还是丑女?
  • 宿主今天又拯救世界了吗

    宿主今天又拯救世界了吗

    本文又名《我的宿主叫日天》,私家侦探界的大佬一朝成为快穿部业务员,上可九天揽月,下可入海捉鳖。她撕过的人渣连起来可绕地球三圈,她拯救过的世界加起来能组一个创造101团。(有CP,1V1,但是男主不是每个位面都出现,喜欢无CP的也可以点进来看看。)
  • 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描写了米勒早年在纽约的生活经历,是一部描写自己内在精神世界的作品,同时也是对西方现代文明的嘲弄。该书包罗万象,揭示了芸芸众生相,包括他的同事、形形色色的求职者、他幼时的伙伴、他的父母和疯妹妹、他的朋友以及他身边的各种女性等。在米勒的文字世界里,一切都是游离的、跳跃的,一切毫无瓜葛却又相互联系……
  • The Kissing Game
  • 巴金选集1:家

    巴金选集1:家

    小说描写了一个封建官僚地主家庭的没落,其中以觉新、觉民、觉慧等几个年轻人为代表,展现了他们不同的思想性格和生活道路,并通过他们的生存状态批判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具有强烈的反封建色彩。
  • 一出好戏

    一出好戏

    黄渤导演电影《一出好戏》同名小说,国内首部荒岛求生末日题材!荒岛文明狂想,人性极限挑战,深度思考人性善恶!马进,一个执着于成功学的社会小人物。因欠下巨额债务,他与远房堂弟小兴在底层社会摸爬滚打,他习惯性地买彩票,企图一夜爆富,并迎娶自己的同事姗姗。一日,马进工作的公司因即将上市,公司老板张总组织全体员工出海团建。途中,马进收到了彩票中头奖的信息,六千万!然而就在马进狂喜自己翻身之日终于到来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海啸吞噬了他们乘坐的小船。众人再次苏醒过来时,已身处一座荒岛,丧失了一切与外界的联系。所有人都发现,世界毁灭了,他们是最后的人类。世界末日来临了,我们怎么办?
  •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

    《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是一本写给千万年轻人的人生成长之书。豆瓣网最励志、最温暖的作者谢姣姣触及灵魂的人生感悟。世界让我遍体鳞伤,但伤口长出的却是飞翔的翅膀。内含数十篇原创励志作品,十几万字的生活感悟,告诉读者:如果此刻你正值青春,请让你的每一分钟都过得有意义;让你今天所做的一点一滴,都成为未来的铺垫;让每一次播种,都作为收获前必须的耕耘。你以为漫长而充裕的青春,其实,正是另一场争分夺秒的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