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6500000001

第1章 引言(1)

1972年2月1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乘“空军一号”飞机,开始了他意义深远的北京之行。

就在这之前三天,2月15日凌晨2时20分,一生致力于中美友好事业的埃德加·斯诺,在瑞士日内瓦他的家中悄然逝去。

斯诺是不幸的,不少中外朋友为他惋惜,因为他本来是最有资格去北京采访中美关系解冻这一历史性场面的。随尼克松访华的记者团有87人,在这87人中,有谁能像斯诺那样,同毛泽东、同周恩来无话不谈?有谁能和斯诺相比,早在40年前就对中国赋予了深深的爱!

斯诺在旧中国生活了13年。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三次来访,累计逗留时间近一年。如果把他成年前的时间略去不计,在他的记者生涯中,他在中国居住了14年,在瑞士居住了13年,巡游世界各地4年,而在自己的祖国只工作生活了12年。斯诺一生中共写出重要著作11种,其中,有8种是关于中国的,在他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里,他案头上放的是未及完成的《漫长的革命》。

斯诺是个爱国主义者,但在美国,他长期得不到政府的理解。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年代,一切与新中国有联系的人都遭到迫害。斯诺的夫人找不到工作,斯诺自己也不能出版他的著作,只得迁居瑞士,因为瑞士是西方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1960年、1964年他两次重访中国,是那个年代里唯一能够往返中国、报道新中国情况的美国记者。他写出的报道和书籍,引起全世界的重视,唯一美国的报刊不予登载。斯诺对于当局的做法甚为苦恼,但他没有因此而终止促进中美和解的努力。1970年他最后一次访问中国,带回了两条重要信息,一是毛泽东欢迎美国的左、中、右派人士访华,二是毛泽东就中美间的问题要同尼克松会谈。

斯诺的努力终于收到了成效,他为中美关系的松动和解而高兴。他答应美国《生活》周刊,在尼克松访华时作为记者前往中国采访,人们也都期待着斯诺再写一本像《西行漫记》和《大河彼岸》那样的传世之作。可惜,斯诺在尼克松访华的前三天逝去了,因而他是不幸的。

然而,斯诺又是幸运的。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他看到了一生所致力的中美友好事业有了希望,他的努力得到了普遍的承认。

美国国务院把他的《西行漫记》列为了解中国背景的20本最佳著作之一。在为尼克松准备的有关中国情况的简介材料中,就有斯诺著作和文章的摘要。基辛格后来回忆,他曾极其仔细地阅读了这些材料。有消息说,尼克松打算聘请斯诺做他这次中国之行的顾问。他致信斯诺:“……你杰出的一生博得了尊敬和赞赏。”

更使斯诺欣慰和激动的是,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刻,他的老朋友毛泽东和中国人民给了他无微不至的关怀。

斯诺患的是胰腺癌。1971年12月15日,在瑞士洛桑的医院里,医生为他做了胰腺切除手术。手术时,医生发现他的肝脏有一个像网球那样大的转移癌,但无法切除。为了挽救斯诺的生命,他的家人和朋友们做了种种努力。人们劝说尼克松总统将斯诺接回他自己的国家,将他安排到华盛顿附近的贝特思达医院进行治疗。然而尼克松只回了一封简信,对所提出的要求表示遗憾。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斯诺夫人将他生病的情况告诉了中国。

中国方面迅速回信了。斯诺的好友,中国卫生部顾问马海德建议斯诺到北京去。周恩来委托驻瑞士大使陈志方去看望斯诺,并捎去了慰问信,在信中转达了毛泽东和邓颖超的问候。“这封深情厚谊的信对躺在病床上的埃德来说,好像那个阴暗的早晨顿时出了太阳一样。”斯诺夫人后来回忆道。斯诺口述回信,对毛泽东和周恩来邀他去中国治疗和休养的建议表示感谢。

1972年1月22日,毛泽东和周恩来派遣由马海德医生带队的医护小组从北京动身前往瑞士接斯诺来北京。医护小组途中经过卡拉奇和罗马时,和当地的中国使馆安排好回程中为斯诺提供紧急住院的准备工作,以便必要时可以让斯诺在途中得到治疗。

在北京,日坛医院已经准备好一套病房和一个医护班子等待斯诺的到来。这套病房是陈毅元帅住过的,也是日坛医院能提供的最完备、最舒适的一套病房。

但是,当中国医护人员在瑞士看到斯诺时,他的腹部膨肿,在腹部的右上力,凸凹不平的肝脏隔着腹壁隐约可见,且已扩大到肋缘下达10厘米,质硬而且有压痛。斯诺疲乏地躺在床上,眼珠和皮肤发黄,神志恍惚,说话断断续续,声音低微,呼吸相当费劲……情况表明,他已经经不起远途颠簸了。

马海德俯下身向斯诺转达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问候。斯诺沉思良久,才慢慢地说:“我完全理解毛主席和周总理的美好心意,他们对于我当前的困境提出的具体援助的建议使我极为感动。我知道在中国土地上我会得到在任何其他地方都不能得到的关怀和爱护……我热爱中国……我不愿意作为一个病人到中国去……我不愿给中国增添累赘……”

遵照周恩来的意见,中国医护人员把斯诺在瑞士的家变成一所家庭医院,又增调了几位医护人员,开始对斯诺进行最后的医护。

斯诺的病情每两三天向国内报告一次,中国驻瑞士大使陈志方经常带来毛泽东和周恩来的问候,这些在精神上给了斯诺莫大的安慰。但是,他的病情仍在继续恶化。

2月8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黄华专程到日内瓦探望斯诺。他和马海德站在斯诺床前凝视着,脑海里翻腾着战争年代他们陪同斯诺在保安采访毛泽东和苏区的情景(黄华是斯诺在燕京大学教新闻学时的学生,当时叫王汝梅,后来他在斯诺苏区之行后不久,也到了延安。斯诺当时的夫人尼姆·韦尔斯访问延安时,黄华曾为她客串翻译)。斯诺醒来,意外地看到黄华,显得非常高兴,握着黄华和马海德的手,思绪又回到36年前的保安。他语重心长而又幽默地说:“咱们三个‘赤匪’又见面了。”他笑了。

这几乎是斯诺一生中最后的话语了。此后一周他一直昏迷不醒02月15日,他在睡眠中安静地死去。

当天晚上,毛泽东即刻发来了唁电,周恩来和邓颖超发来唁电,宋庆龄发来唁电……

毛泽东的唁电说出了斯诺的所有中国朋友痛失良友后的心里话:

“他将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心中。”

2月19日,世界各地的朋友聚集瑞士日内瓦郊外的约翰·诺克斯会堂向斯诺致哀。与此同时,周恩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有几千人参加的追悼大会。

3月27日,美国纽约也举行了一个追悼会,黄华第一个发言。

1973年5月16日,遵照斯诺遗言——“我爱中国。我希望死后我有一部分留在那里,就像生前一贯的那样。”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举行了斯诺骨灰安放仪式(他的另一部分骨灰葬在美国哈德逊河畔),毛泽东送了花圈,周恩来扶病亲自参加。廖承志在讲话中说:“斯诺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无论是在中国革命艰苦的年代还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几十年如一日,为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的一生是中美两国人民诚挚友谊的一个见证。”

斯诺夫人也讲了话,她说:“这是一次真正的‘复始之旅’……他又回到了他曾从头就亲眼看到一场革命的这个国家,这一革命不但解放了中国人民,而且继续成为全世界世世代代的希望的灯塔。”

斯诺安息在太平洋两岸的土地上了。诚如廖承志所言:他的一生是中美人民诚挚友谊的见证。同时,他还是中国人民挣脱重重枷锁、赢得自由解放的见证人。不仅如此,他还直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同中国革命领导人毛泽东等的深厚友谊一直被世人所称道。

人们赞誉斯诺为“最了解中国和毛泽东的美国人”。他是当之无愧的。

自1936年夏斯诺进入陕北苏区第一次见到毛泽东始,他们一生共有五次相见和分离。而每一次会面,恰好都在中国历史的紧要关头,其结果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中国与世界。

1936年7月,中国全面抗战爆发的前夜,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发动了侵占中国的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华北事变。东北沦亡、热河失守、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

毛泽东领导的红军,此时也正处于一个艰难时期。两万五千里长途跋涉的征尘未洗,又面临着蒋介石驱使下的各路大军的封锁“围剿”。如何站稳脚跟粉碎国民党的重重包围,如何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是当时毛泽东千思百虑的问题。为此,他做了种种努力。

同类推荐
  •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抗倭土司韦虎臣传奇

    本书以文学的笔法,讲述了抗倭英雄韦虎臣非凡传奇的一生。韦虎臣少年便随父韦正宝出征广东惠州、潮州一带抗倭,所向披靡,全歼九连山日本海盗;率东兰“狼兵”跟随王阳明征讨大帽山、大庚岭、横水、左溪诸地,历时3年多,经大小数十战,平定福建武夷山;后在福建、广东大败日本海盗。韦虎臣精通韬略,战功卓著,获明皇帝钦赐“哀孝忠勇”匾额,但被奸臣以“犒师”为名,赐“御酒”毒害。韦虎臣的故事被人们世代传颂。
  •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

    王夫之,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世称其为“船山先生”。王夫之一生著述甚丰,其中以《读通鉴论》、《宋论》为其代表之作。晚清重臣曾国藩极为推崇王船山及其著作,曾于金陵大批刊刻《船山遗书》,使王夫之的著作得以广为流传。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程朱理学,自谓:“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哲学的总结者:王夫之》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王夫之的有关内容。
  • 最好不相忘:张爱玲传(典藏版)

    最好不相忘:张爱玲传(典藏版)

    张爱玲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她的写作,还是她的生活,都可谓是大起大落、大悲大喜。太多的人,沉醉于她笔下的故事中,却忽略了那些故事的背后,她若隐若现的寂寞身影。本书在查阅大量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张爱玲的众多作品,追溯了张爱玲似若传奇的一生,并挖掘出了诸多关于张爱玲的不为人知的故事——年少恐怖的遭遇、结实炎樱、成年后与胡兰成的爱情、五光十色的成名经历、大洋彼岸与赖雅相识相恋、老年孤老他乡……比期现有的对张爱玲的各种记述,本书更为完整、详细、清晰,呈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张爱玲。作者用凄美的文字还原了那个民国第一奇女子的一生,走进她的内心世界,将独属于她的时光,刻成一段新的传奇。
  •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上(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秋瑾新传

    秋瑾新传

    秋瑾居京是她脱离封建家庭走向社会的开端。阅读新书新报、结交各种社会人士,使她大大开阔了视野,在思想上有了显著的提高。她开始认识到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妇女的解放,必须从兴办女学、启迪女智开始,她的赴日留学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理想。离湘赴京八国联军之役,以中国失败、签订《辛丑条约》而告终。《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又一条锁链,也是他们残酷掠夺中国人民财富的铁的见证。
热门推荐
  • 异世界当宠物

    异世界当宠物

    网瘾少年以游戏里德鲁伊角色穿越到异世界,化形成一只名为利兹的猫,伴随着女主角艾露一同冒险。
  • 中山传信录

    中山传信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爱情微微凉

    爱情微微凉

    她穷尽一生爱着的男人,却将她打入了爱情的万劫不复之地。“顾凉辰,我怀孕了,你的。”“就算是我的种,也给我马上打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伦汇编家范典叔侄部

    明伦汇编家范典叔侄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国民女配是夫人

    国民女配是夫人

    仅仅一年,她从无人知晓的平面模特成为当红新晋小花,虽然公司资源很好,但作为新人的她不断出演各大影视的女配,成名之路也太过顺风顺水,不禁让人猜测她背后是否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或背景。终于,人称“国民女配”的她第一次担任电影女主,但是就在电影即将上映前,隐藏的身份被公开,一夜间被全网黑,电影被埋没,之后更是黑料频出,面临被封杀的风险,他在这时宣布订婚。当真相被揭晓,国民女配变成总裁夫人!原来黑幕竟是总裁大人!
  • 傲娇大叔有点甜

    傲娇大叔有点甜

    新书(重生后我成了霸总的小娇妻)欢迎品鉴!“白浅浅,我大你十岁,都可以当你的叔叔了,”面对小姑娘的猛烈追求,寒冬深沉着一张俊脸拒绝。后来,他将她吃干抹净,还日日都不让她下床。不是说大她十岁的吗?不是说要当她叔叔的吗?她揉着酸疼的小腰,气的跳脚。他盯着她那圆润的身材,笑的腹黑又温柔,“如今你长“大”了!”她顺着他的视线看向自己的身材,突然明白了什么,瞬间脸颊爆红,跳脚大骂:“寒冬深,你不是人……”提及寒冬深,他可是京都赫赫有名的人物,当初在部队时,杀伐果断、铁血手腕,让那些歹徒闻风丧胆。后来继承家业后,更是大展身手,铲除异己,就连自己的亲哥哥都不放过,更是让人谈虎色变!据传闻,他不止不近人情,还不近女色,可是自从有了小娇妻后,立马化身成了妻管炎。助理说:“寒总,今晚约在KTV谈事,您看行吗?”寒冬深:“我先问问我妻子。”助理说:“寒总,需要出差两天,可以不?”寒冬深:“还是你替我去吧,我怕我妻子不同意。”助理又说:“寒总,刚来的秘书是个女的,您看行吗?”寒冬深:“还是换成男的吧。”
  • 冷少的退婚新娘

    冷少的退婚新娘

    他生于军阀之门,杀伐决断毫不留情,风流薄情流连于花丛之中。她只想本本分分过完今生,却阴差阳错遇到了他,注定的见面,他对她产生兴趣,未婚夫的背叛,亲人的算计,家破人亡之时,幸得他收留。他用不容于人前的温柔打动她,用不同于别人的霸爱感动她,她终于倾心相许。成婚那日,他却抛下她,一夜之间的天翻地覆令她万念俱灰,却也让她发现了惊天秘密……
  • 陈氏幼科秘诀

    陈氏幼科秘诀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重生之大明摄政王

    明末时节,满清雄起于关外;流贼起于关内,祸乱天下。崇祯,皇太极、多尔衮、李自成、张献忠……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问鼎逐鹿!他以共和国军人的身份,穿越明朝,以大明军人之身,力挽狂澜,总兵天下,摄政大明,重塑中华!
  • 明穆宗宝训

    明穆宗宝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