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6800000005

第5章 谁是决策的主体(2)

20世纪70-80年代,群决策理论获得了很大发展,拓展为几个不同而又有相互联系的研究领域:偏好分析、群效用理论、社会选择理论、委员会决策理论、投票理论、一般对策论、专家评估分析、量化因子集结、模糊群体决策理论、经济均衡理论以及群决策支持系统等。20世纪90年代,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群决策技术得到较大改善。

然而技术的改进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群决策的局限性。影响群决策科学性的因素包括:

(1)价值偏好。群体成员有各自不同的价值偏好。在某些情况下,成员的价值目标完全一致,而多数时候,成员价值偏好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哪一方的价值偏好具有优先性就成为影响决策的关键。

(2)主观判断。群体成员由于对信息的感受和处理方式不一样,对未来状态出现选择性方案的评估尺度也不同,这也会直接影响方案的选择。

(3)信息沟通。群决策可以在完全没有信息沟通的情况下进行,如无记名投票表决。而更多的决策是在有信息沟通的情况下进行的,在沟通过程中,相互交流各自的目标、价值偏好以及对未来事件的主观判断,从而影响对方的认识,弥补自己信息的不足。但任何一种沟通方式都存在着信息的扭曲和衰减,这使得群决策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4)群体规模。群体中参与决策的人数会直接影响群体决策过程的规则选择、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

此外,决策问题的内容、群体成员的能力水平等,都是影响群决策科学性的因素。尽管如此,群决策比个体决策仍具有很多优势,体现在:

(1)群体中存在大量综合性的知识和信息,并且有能力动员各种力量,通过一定的机制,不断地丰富、挖掘信息。信息的数量和来源渠道、广度、深度都比由个人收集更为有利。

(2)群决策中成员利益多元化的问题更加突出,因而必须建立相应的利益整合机制,通过一定的择案规则完成决策方案的选择,通过一定的评估机制及时对决策执行进行调整和补充。这在客观上便于群体能够对问题获得更全面的认识,决策质量相对高于个体机率。

(3)群决策的过程虽然存在内部、外部各种机制、环境因素的影响,但相对于个体决策的零星、无规律和社会价值单一性而言,群决策的过程与模式是有客观规律可循的。总结、研究群决策的客观规律,能够为决策科学性提供新的参考和佐证,能够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欲说还休的“非政府组织”

非政府组织是从英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翻译而来的一个概念,缩写为NGO。根据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教授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的定义,NGO有5个特征: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非政府组织是伴随着公民社会发展而的兴起的。17-18世纪,随着封建社会秩序走向衰落,新兴资产阶级努力寻求经济自由和公民自治。黑格尔在《法哲学》一书中指出,公民社会指国家权力之外的领域,包括三方面内容,即:市场经济、志愿组织和独立的法律体系。17世纪,西方出现了一些带有政府色彩的社会团体和以开展慈善救济为主的社会组织。19世纪末,又出现一批致力于科教文卫等公共事业的社会团体。二战后,国际政治舞台出现了一大批关注人权、和平、发展以及致力于扶贫、环境保护等工作的非政府组织。

理论上讲,非政府组织的出现源于“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机制本身的某些缺陷和外部环境的某种限制,使得单纯的市场机制不能或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通常表现为垄断、外部经济(负效应)、周期性经济危机、贫富差距悬殊等。所谓“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缺陷,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主要表现为公共决策失误、公共物品供给低效率、政府权能扩张、寻租及腐败等。尤其是在应对突发公共危机时,政府往往难以快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在这种情况下,非政府组织的专业性、灵活性优势,就充分地体现出来。2008年,汶川地震当天,重庆绿色志愿者联合会迅速行动,联络企业连夜生产5万个面包送到成都;成都根与芽环境文化交流中心直接参与一线救灾;四川省农促会等组织,两天内组织130名志愿者,筹集抗生药物、帐篷、食品等物资;厦门绿十字环保志愿者中心广泛募集救灾物资,为灾区人民送上急需的棉被、帐篷、婴儿用品、药品,等等。

然而,完全符合国际标准的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几乎不存在。我们更多地使用“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等概念泛指各种非营利、公益性组织或事业单位。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社会组织46.2万个,其中社会团体25.5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20.4万个,基金会2614个。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尚无专门的立法规定。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任何正式注册的民间组织都要有业务主管单位,要么必须是政府部门,要么是企事业单位。由于准入门槛过高,很多实际上履行非政府组织职能的社会团体没有进行注册登记。有学者估计,目前中国90%以上的民间组织没有正式注册登记。由于“先天不足”,我国非政府组织实际独立运行能力也较弱,既谈不上“民间性”又谈不上“自治性”。49.9%的组织经费来源于政府拨款或财政补贴,2/3的管理人员来自于业务主管部门的派遣或任命。非政府组织在我国发展缓慢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老百姓长期习惯于“有事找政府解决”,这也使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受到了影响。此外,非政府组织自身管理也存在很多问题。2011年6月21日,一个名叫郭美美的女孩在新浪微博上发微博,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其身份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因此引发的“郭美美事件”使整个中国红十字会系统都受到很大影响。当年7月,河南红十字会仅收到一笔捐赠物资,深圳红十字会收到的社会捐款仅有100元,佛山红十字会则一分钱捐款也没有收到。

尽管发展存在种种困难和问题,非政府组织进入公共管理领域却是不争的潮流和趋势。一个有效的政府,必须是有限的政府。从“全能型”向“治理型”转变,是政府职能转变和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

第一,非政府组织参与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重要手段。政府是公共决策的主体,但现代社会出现的大量问题和所涉及学科的专业性都是政府难以胜任的。特别是,由于政府在社会结构中所处的位置以及自身封闭性的特征,不利于真实、全面地掌握和传递信息。相对来讲,非政府组织专业化、专家型的特点,以及自身灵活应变开放性的结构,更有利于应对各种突发性事件,成为政府决策的有益补充。

第二,非政府组织参与是实现权力监督的重要手段。虽然政府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但谁也不能排除政府中也存在各种各样的利益集团或个人私利,组织中的“行政人”也存在维护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本能。一元化的决策主体从法理上到实践上,都难以保证决策的公平、合法和正义。非政府组织参与是社会公众行使权力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防止决策权力异化的重要途径。

第三,非政府组织参与为公民个体参政提供了道路。普通公民与政府力量对比悬殊,作为个体存在的公民经常不得不被动接受政府决策。特别是在转型期中国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决策更便于平衡各种利益诉求。有学者认为:“现代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世俗化过程,这一过程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原来集中于中央政府的许多权力,渐渐转移到社会各种利益集团、自治团体以及独立承担风险和收益的个体身上,体现到社会稳定上,就是支撑力量的转移:不光取决于一个稳定而强大的中央政府,而且取决于社会利益集团行为的有序化和个人行为的理性化。”

(三)作为决策主体的“公共组织”

准确理解公共组织的含义应该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公共组织是一种静态的实体,包括从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到基层政府以及各类有决策权的社会组织。不仅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各级政府及其执行部门,而且包括工厂、企业、学校、医院、军队、政党以及具有行政授权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团体。

第二,公共组织表现为一种动态的行为,各级政府和各类相关组织时时刻刻都处在一种有序的动态之中,实施有效的社会管理是公共组织存在的常态。

第三,公共组织也指组织成员利益的凝聚。组织成员的组合并不仅仅是职权的组合,也是人们的精神与意志、知识与技能的组合和凝集。这种凝聚力的大小对公共组织发挥作用的大小起决定性的作用。概括来讲,公共组织一般由权力、机构、人员、规范、信息和物质资源等要素构成。这些要素围绕着特定的目标组成具有不同职能、形态不同的公共组织。

第四,公共组织以公共服务为目标,决策的过程也就是对公共物品进行选择的过程。“市场选择”或“公共选择”是区分公共组织和其他组织的关键。“市场选择”以私人物品为对象,而“公共选择”以公共物品为对象。“市场选择”通过完全竞争的经济市场来实现,即消费者以货币支付的形式选择私人物品,而“公共选择”则通过一定的政治程序或政治市场来选择。市场条件下,选择行为的主体是个体或群体,而公共选择条件下的行为主体是公共组织,公共选择的目标代表公众利益。对于涉及国家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如抵御外来侵略,加速科技发展等,社会公众基本能够形成一致的看法,公共决策能够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利益。然而,对于涉及不同人或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问题,往往难以、甚至不可能达成一致意见,因此,公共决策的过程实际也就是利益间博弈和妥协的过程。

科学决策理论的奠基人,赫伯特·西蒙对决策主体的研究也是从“组织”角度入手的。他认为,人是处于一定社会组织中的,人的一般行为是人与人、人与组织相互影响、整合的结果。在面临复杂问题时,个体做出反应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需要加入组织来共同应对周围的世界。组织可以改造人的行为,使其适合实现理性目标的模式。所以,“理性的人是而且必须是组织起来和体制化的人”。西蒙关于组织的理论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决策论。决策贯穿于组织管理的全过程,通过层层决策,逐级分解目标,使决策变成“目标—手段”链的方式。在研究组织时,绝不能把组织成员视为机械的工具,而应看成一个整体。组织中的个人有欲望、动机、进取心。个人的知识、学习潜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组织是解决这些困难的有效方法,可以整合资源并且根据自身需要和环境变化作出相对科学合理的决策行为。

(2)目标论。决策目标与手段之间并不完全统一,同一目标可以用多种手段去达到,而同一手段在达到某一目标时也可能带来其他结果,有的结果甚至与这一目标完全相反。因此,要首先为实现总目标寻找手段和措施,然后把这些手段和措施看成是下一层次的目标,再为完成这些目标找出更详尽的手段和措施来,这种目标与手段的互相转化构成了一个“目标层级体系”,在这个层级体系中反复找下去,直到有了现成的解决办法为止。由于层层分解,层层衰减,组织决策的目标只能在当时当地条件下能取得“相对满意”,而不是“最佳”的结果。

(3)平衡论。当组织为成员提供物质或精神上的报酬等于或大于他对组织所作的贡献时,组织才能生存和发展。否则,组织成员就会离开组织另谋出路,其结果将导致组织瓦解。因此,组织平衡是生存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外界各种支持对组织的生存与平衡也是必不可少的。动员外界团体协助组织扩充,并与所有支持该组织的外界团体和个人保持平衡,这是组织发展过程中的要素。

(4)影响论。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必然受到组织的影响,主要有两类:①组织和制度能够让每一个成员有稳定的预期行为;②组织和制度向群体成员提供了一般性的刺激因素,主要是:权力、沟通、训练、效率准则和组织认同。在这五种影响力中,权力与沟通是决策的外在影响力,组织认同与效率准则是决策的内在影响力,训练使受训者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进而转变为内在影响力。这五种力量在实际操作中发生作用的情况是影响决策科学性的关键。

同类推荐
  •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中国狮:一座城市崛起的30年记忆

    本书不仅讲述了一座小城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更可以看做是一次探讨城市品质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尝试。有什么样的水土,就有什么样的人群;有什么样的人群,就有什么样的区域未来。书不是一本简单的城市回忆录,它第一次站在国家的视野和更久远的时空坐标中,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变迁,对一座城市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基因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讲述了石狮人所特有的人文精神。或许以石狮为代表的闽南是这样一块土壤,它以自身为支点聚焦了两个巨大无比的文化扇面,一面是博大精深的中原文明,另一面则是广阔无边的海洋文明,数百年来,正是这两种不同特质文明的千百次撞击与交融,终于铸就了闽南所特有的魂魄与传奇,而这场传奇只是刚刚开始。
  • 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复兴中国梦

    《民族复兴中国梦》主要选取了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的关键历史节点进行梳理。全书共二十章,前十七章回顾和审视了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追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过程,总结了经验,吸取了教训,确立了目标,后三章展望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光辉前景。《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出版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与帮助。
  • 权力与笼子

    权力与笼子

    好的批评,是一种情怀、一种正义。《权力和笼子》一书,是一部反腐败评论集,是一本反腐防腐的干部教育读本,是一册痛定思痛的公众权利读本。作者以新闻人的敏锐、以评论者的犀利、以杂文家的文笔,对“反腐不易,防腐更难。反腐要力度,防腐靠制度。”进一步提出了“权力不进制度的笼子,就不会有真正的防腐剂”以及“制度选择是本质选择。不把权力关进笼子,就会被权力关进笼子。中国绝不能从‘制度腐败化’走向‘腐败制度化’。制衡权力、保护权利,是一个现代国家抵达文明彼岸的必由之路。”的结论。
  • 中国梦

    中国梦

    一个产业专家解读的中国梦,一段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共呼吸的赤子情,一部演绎全球化时代产业竞争、开拓产业新格局的思想录。《中国梦(未来国家战略与中国崛起)(精)》由姚晓宏所著,“世事沧桑心事定,胸中海岳梦中飞。”“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百年前,在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时,龚自珍、梁启超分别写下了心中的梦想和期望。百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又处在更为波澜壮阔、风险丛生的大变局中,只要我们信念在胸,责任在肩,只要我们不停步,不止步,只要我们的双脚不断迈向梦想,蓝图就会化成现实,我们的“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八项规定改变中国

    以八项规定为切入口,对八项规定出台的背景,八项规定给党风政风社会风气带来的变化、八项规定昭示的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治国方略以及中国梦蓝图进行了梳理和论述。既是一本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也是一本在党的建设方面起教育、普及作用的通俗理论读物。
热门推荐
  • 神武纪

    神武纪

    在这世间从来没有什么所谓的公平,也没有什么事实…事实并非真理…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假的…我失去了一切,现在就连生命也要失去了我到底得罪了谁?面对这苍茫的天地,我又有什么资格挑战他们…或许我会死……人不超脱永恒,终究会死。但也要死得其所…我要在临死之前狠狠的报复一下,曾经欺凌我的人。狠狠报复…这片天地…天行之道,虽死不悔
  • Our Androcentric Culture

    Our Androcentric Cultur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痞少追爱:预定小小妻

    痞少追爱:预定小小妻

    据说阮氏的大少爷有了一个未婚妻,对于这段灰姑娘与王子的“爱情”,很多人都是抱着看戏的态度,这不,刚订婚不久,一个自称阮少高中同学的女人就跑到公司公然勾引他。我去……阮家那本《阮王氏打击小三大全》她是白读的吗?与小三斗争,绝不手下留情,为了自己的幸福着想,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场好戏开始了……
  • 大神别闹

    大神别闹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新书《让子弹飚》喜欢的去支持下当王者荣耀不在是单纯的娱乐游戏,更多的时候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信仰,一种信念,一种兄弟之情,还有燃烧的青春!纯青春校园电竞文小说,萝卜出品,必定精品!
  • 经纪人娇妻

    经纪人娇妻

    她是名门千金,却遭妹妹妒忌,后妈憎恨。为抢她不爱的未婚夫,妹妹不惜陷害她成为残花败柳。
  •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刘永好传:饲料大王的财富人生

    每一个人,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欧洲,不管是黑皮肤、黄皮肤还是白皮肤,注定了你的生命也就是一百年以内。你既然知道生下来一百年以后,你就会走,你的生命价值在哪里?在于过程。其实,这20多年的磨炼对于我来说,拥有了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能力!
  • 二十二岁的小娇妻

    二十二岁的小娇妻

    这是一段而二十二岁的小娇妻,与“大叔”的甜蜜爱宠,当然这个所谓的大叔,是女主对男主的称呼,其实他们之间相差也不超过十岁……而且,这个“大叔”,还是一个公司的大总裁,所以,这又是一个傲娇大总裁和呆萌美少女的爱情……传奇?
  • 复活 (龙人日志系列#9)

    复活 (龙人日志系列#9)

    在《复活》(《龙人日志》#9中),十六岁的斯嘉丽·潘恩发现自己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变化。她变得对光敏感,可以读出他人的想法,并比任何时候都更迅速更强壮。她不明白自己发生了什么,并试着不去理会这些。但是她对这些的不加理会只能到此为止了。她的妈妈,凯特琳·潘恩,太了解自己的女儿发生了什么事情。多个世纪以前,她曾经遭遇过同样的转变为龙人的过程。但是,如今,作为一个纯粹的人类,她已经完全不记得了。她所有可以了解的来自于那本她在阁楼上发现的日记本——她神秘的龙人日记——讲述着她在另外的时代和地方里的经历,以及讲述着龙人种族被抹去的事实。但是规则之外是否有特例?她的女儿,斯嘉丽,可不可能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幸存的龙人?当斯嘉丽竭力与自己正在发生的改变做斗争时,她也在极力与自己对布雷克——一个与她同级的她深深迷恋的人——的强烈情感做斗争。然而,她不肯定,他是不是也爱着她。而随着万圣节前夕大舞会的到来,紧张一触即发。她愿意为布雷克付出一切。但是,薇薇安——所有受欢迎的女孩中最可恶的一个,也喜欢布雷克,而且她会不择手段得到布雷克——这让斯嘉丽的生活犹如堕入地狱。幸运的是,斯嘉丽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支持她,这包括她最好的朋友玛利亚和贾丝明。她们同样,面临着男朋友的问题,但是那是在赛奇出现之后的事——那是一个新来的神秘男孩,那个男孩让她的朋友们着迷。斯嘉丽发现自己也被他吸引了——而让她惊讶的是,在学校所有的女孩中,他唯一只关注她一个人。但是她的心意仍然在布雷克身上——至少目前仍是,并且她仍然希望他会邀请她一起跳舞。就在斯嘉丽觉得一切触手可及的时候,她的身体发生了变化。不久,她也许就不能再待在人类伙伴中间。不久,她就要在她活着的渴望和爱的渴望之间做出选择。《龙人日志》#10《渴望》,现在也已有售!
  • 倾城别传(全集)

    倾城别传(全集)

    一个朝代的倾覆,或许就是为了成全他和她之间的感情。他为成就大业挥剑斩情丝,她为匡扶天下与爱做斗争。道不同,却相爱,在乱世中,他两能否厮守到最后?南北朝时期齐朝末年,时局动荡不安,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谢芳菲从后世穿越而来,却临危不惧,智计百出,辅佐后来的梁武帝萧衍。秋开雨乃乱世枭雄、魔教之主。他野心勃勃、冷酷绝情,与谢芳菲多次交锋后,情愫暗生。在秋开雨身处绝境时,谢芳菲冒着九死一生的危险,长途跋涉,终于将他救活。而秋开雨为了权势和欲望,再次将谢芳菲抛弃。两人再遇时,夹杂着宫廷、权力、兵变等各种各样的斗争。他日日在炼狱中煎熬,逼近疯狂的边缘;她为他满身伤痕,心如枯槁。
  • 枪王

    枪王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传说江湖中有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杀手,擅使两支金柄左轮,人称“金枪王”。没有人知道他的姓名、年龄、容貌、住址,以及一切详情。但有一点人们是清楚的,那就是他是个正义杀手,杀的都是该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