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7000000012

第12章 毛泽东与中国经济的根本变革和建设兴起(1)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

根据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党中央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李富春等亲自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编制工作最早从1951年开始,通过全国工业普查,在土地改革中,初步掌握了农业情况,经过恢复国民经济的实践,逐步掌握了商业、财政、金融、文教卫生、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认真总结建国初期经济工作的经验,借鉴苏联的经验,先后编制计划草案5次。1955年3月,经过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讨论基本通过,党中央根据这次会议讨论提出的意见,又再作修改。1955年8月把修改后的计划草案提交国务院讨论通过。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正式通过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决议》。

根据过渡时期的总任务,提出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概括地说来就是: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的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地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于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围绕着这些基本任务,第一个五年计划有以下各项具体任务:

(1)建立和扩建电力、煤矿、石油、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建立制造大型金属切削机床、发电设备、采矿设备和汽车、拖拉机、飞机的机器制造工业。

(2)建设纺织工业和其他轻工业、建设为农业服务的中小型工业。

(3)完成一五计划重工业和轻工业生产任务,主要是依靠原有企业,同时也建设新工业。

(4)依靠贫农(包括全部原来是贫农的新中农),巩固地联合中农,采取说服、示范和国家援助的方法推动农业生产的合作运动,以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主要形式来初步地改造小农经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技术改良,努力开垦荒地,注意兴修水利,植树造林,促进畜牧业和水产业的发展。

(5)发展运输业和邮电业。主要是铁路的建设,同时发展内河和海上运输,扩大公路、民航和邮电事业。

(6)对个体手工业、个体运输业、小商等,分别地用不同的合作形式逐步把他们组织起来。

(7)正确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根据需要和可能,逐步地扩展公私合营的企业。

(8)保证市场稳定,保持财政收支平衡。发展城乡和内外的物资交流,扩大商品流通;对生产增长赶不上需要增长的某些主要的工业农业产品,在努力增产的基础上逐步实施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

(9)发展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事业,提高科学技术水平,积极地为培养国家建设特别是工业建设所必需的人才。

(10)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扩大资金积累,保证国家建设。

(11)在发展生产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逐步地改善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

(12)继续加强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的互助和合作,促进各少数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一个五年计划具有以下特点:

(1)优先发展重工业,注意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力求综合平衡。

党中央根据我国历史、经济和社会状况,强调工业化的速度首先决定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必须以重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建设的重点,以有限的资金和建设力量首先保证重工业的基本建设。特别要确保那些对国家起决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强国家工业基础的主要工程的完成。这个指导思想是正确的,也是符合实际的。根据这样的指导思想,在一五计划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中,其中工业部门为248.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58.2%。而在工业基本建设投资中,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投资占88,8%,而制造消费资料的工业投资占11.2%。此外,在人才和物资方面,都首先保证了发展重工业的需要。

党中央在编制和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力求保持综合平衡。陈云在作《关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几点说明》时指出:“按比例发展的法则是必须遵守的”。“一个国家,应根据自己当时的经济状况,来规定计划中应有的比例。究竟几比几才是对的,很难说。唯一的办法只有看是否平衡。合比例就是平衡的;平衡了,大体上也会是合比例的。”“计划中要有带头的东西。就近期来说,就是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工业发展了,其他部门就一定得跟上”。根据这样的指导我们在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力求工、农业之间,重,轻工业之间,保持了适当的比例。这五年中,始终保持了农、轻、重为序的正确比例关系,因而,国民经济能够协调地发展。同时,还注意到建设需同资金积累的相适应,要求每年做到财政收支平衡;注意地方计划与中央计划的相互配合,发挥地方同中央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处理好新建工业同合理地利用原有工业的关系;保持购买力和商品供应的平衡,兼顾经济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等等。这些都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2)建设的发展规模和速度要从实际出发,谨慎从事,量力而行。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是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开始的。但是,党中央强调以科学态度从事计划工作,要使计划正确地反映客观经济发展的规律。因此,我们十分注意深入了解情况,作周密的调查统计,逐步熟悉国民经济状况,力求使计划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正确判断的基础上。可以说,第一个五年计划数易其稿,反映了我们坚持边调查、边草拟、边修改、边编制的方法。这是体现了谨慎从事、量力而行的精神。在试编一五计划概要时,我们曾提出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平均每年递增20%,农业递增7%。后来经过反复测算,借鉴并接受了苏联的意见,最后确定工业生产的发展速度平均每年递增14.7%,农业递增4.3%。这是比较稳妥的、有把握完成的指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

(3)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是我们党领导我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针。这个方针在编制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我们实行了这个方针,在积累资金和组织培养人才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现。

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的支出总数为766.4亿元,折合黄金7万万两以上。用这样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国家建设,这在中国过去的历史上,完全是不可想象的。只有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的政府,才可能来这样做。”这样大量的建设投资资金来自哪里呢?主要是来自内部的积累。整个五年计划中,国家财政收入共达1357.9亿元,国外贷款为36.4亿元,仅占总数的2.17%。这个比例说明资金的积累主要立足于自力更生。实现内部积累资金主要有几个来源:(1)有计划提高国营企业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国营企业的收入,向国家提供更多的积累。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收入来自国营企业(包括商业)部分为914.6亿元,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69.4%;(2)资本主义工商业所获得的利润中,相当一部分要向国家交所得税;(3)在提高农业生产的前提下,增加农民的收入,农民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农产品和缴纳农业税,国家通过工农产品交换价格的剪刀差,从农民那里吸收一部分资金。农民为社会主义工业化积累资金方面贡献是十分巨大的;(4)节约行政支出费用,勤俭办一切事业;(5)发行经济建设公债,从1954年到1957年,先后发行4次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发行额达27.5亿元,此外,还大力发展城乡储蓄事业,发动全国各族人民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在人才的配备和培养方面,也同样坚持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主要依靠国内合理组织已有的各种专门技术人才;同时,加紧依靠各级学校进行培养,还特别重视选送工人、农民、解放军、干部到各类学校和工农速成中学、工农预科等进行学习深造。此外,5年内先后选送出国留学生约1万人,还不断派出专业人员到国外实习。在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过程中,苏联给予了全面而系统的经济和技术援助。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从选择厂址、供应设备、指导建筑安装和开工运转、一直到新产品制造、供给新产品的技术资料,都给予多方面的帮助。

(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展开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规模是宏伟的,任务是非常艰巨的。经过实践证明,这个计划规定的指标基本上是正确的,党和人民政府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上是成功的。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过程中,我们党积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经验。

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头4年,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多数指标已接近了计划规定的任务。但是,“我们缺乏经验和知识,是在不断地发现错误、修正错误的过程中前进的。”这说明,在1953—195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有正确的经验,也有错误的教训。

1953年国民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胜利地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度计划。工农业总产值,从1952年的810亿元提高到1953年的960亿元,两年相比增长18.5%。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较快,从1952年的349亿元提高到1953年的450亿元,两年相比增长28.9%。国营工业中34种主要产品,除麻袋、盐、面粉、糖4种因气候、原料等原因没有完成计划外,其他均超额完成。其中钢产量比上年增长31%,煤增长16%,发电量增长26%,棉纱增长13.5%。基本建设投资70.3亿元,比上年增长52%。1953年经济建设的重大项目共173项,工业建设限额以上的项目共107项,1953年建设完成开始投入生产的重大项目共有:鞍钢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第七、第八高炉、西安电站、郑州电站、丰满电站的第七、第八发电机、阜新海州露天矿(部分投入生产)及西北第二纺织厂等。农业方面,1953年自然灾害是建国后比较严重的1年,因此,农业没有达到原定计划,但总产值仍略有增长,从1952年的、461亿元提高到510亿元,两年相比增长10.6%。粮食比上年增长1.8%,棉花比上年下降9.9%。此外,交通运输方面,铁道新线铺轨589公里,铁道货运总量比1952年增长39.9%;客运总量比1952年增长36.8%。交通、邮电均超额完成了计划。商品零售额比1952年增长20%,其中国营商业增长56.6%。由此可见,这1年国民经济建设的发展,总的来看是好的。

但是,正如邓小平在《关于一九五四年国家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所指出的:“一九五二年的财政工作是有不少错误和缺点的。”1953年初“把上年结余,全部列入预算,并且作了当年的投资,这样编制预算的结果,不但使我们经常处于信贷资金不足和财政后备力量缺乏的状态,而且在某些方面的投资上,助长了脱离实际的盲目冒进的倾向。有些经过了二、三年削减,才接近实际。”具体来说,首先表现在基本建设投资过大,同上年财政收入的支付能力不平衡。1953年预算内的基本建设投资为70.3亿元,比上年的46.7亿元增加24.3亿元,增长52%。而这一年的财政收入只比上年增加39亿元,增长22%。这样的财力要支付超额的基建投资是不切实际的。在编制1953年财政预算时,把上年结余资金30亿元列为财政收入抵作当年的财政支出。上一年的财政结余存入银行,实际上已作为银行的信贷资金来源使用。财政上在第二年安排的新的支出,就等于“一女二嫁”,这样的预算实际上是假平衡,真赤字。因为财政上动用了上年结余,打了赤字预算,因而使国家信贷和财政季度周转处于困难状态。以上问题,经1953年6月中央财经工作会上发现纠正,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大力开展增产节约,情况迅速扭转。实际执行的结果,上年结余不但没有动用,当年收支相抵,还结余2.8亿元,商业库存比上年也增加了38亿元。这就是周恩来在八届二中全会上所指出的:“一九五三年小冒了一下。”的具体情况。由于及时发现,纠正措施得力,因而这次“小冒”基本上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同类推荐
  • 城市角色

    城市角色

    “疯狂英语”曾像狂飙一般席卷全国,有关的磁带、碟片和书刊纷纷出版成为各地书店的热门货;有关“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的报道也频频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在近两三年中,笔者曾在北京、广州、上海、杭州等地多次采访过李阳,感觉星移斗转、岁月消逝,而李阳的“疯狂英语”从来就没有销声匿迹过,李阳一直和他的“疯狂英语”一起,进行着一轮又一轮的走南闯北。
  • 黄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黄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该项目的研究是对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实践的深该总结,也是对黄冈市今后发展地标产品的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将为政府决策、争取政策、项目支持和招商引资提供详实资料和理论依据,为促进黄冈市农业产业化、推进黄冈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郎咸平开讲:中国商帮

    郎咸平开讲:中国商帮

    晋商曾经从南方贩茶叶,掌控了整条产业链,又以“票号”开创了中国金融史上的辉煌历程,实现了“汇通天下”的宏伟理想;徽商从贫困的山区走出来,靠“徽骆驼”精神,最终走出了一条险峻的出路;湖州丝商们敢于走出南浔、走进上海,直接与国外买办交易,生丝的出口成就了湖商的成功……可是曾经辉煌的中国商帮大部分没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逐渐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本书作者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国际环境、四大商帮本身的特质以及中华文化的特征等当面进行分析,并指出,从古至今一家企业能走多远,最终都是取决于其战略思维能达到多高。历史会给每个商帮、每个企业留出转型的时间,如何在对的时间做出对的选择,也是本书要告
  • 经济知识全知道

    经济知识全知道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多数人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晦涩的经济理论、经济术语,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早已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现象也随处可见,经济学的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影响力。《经济知识全知道》把那些实用的经济学常识用一种简洁、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在娱乐中尽情领略经济学的魅力。
  • 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幸福达人系列)

    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幸福达人系列)

    《早懂经济学,早过好日子》:让你很容易地搞懂经济学,搞懂政府在做什么,或者没做什么。有的人看财经新闻会闻出“钱”的味道,有的人却像是看天书……
热门推荐
  •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其实我们一直活在春秋战国3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1年,在这段被后人称之为春秋战国的550年间,那些空前绝后的伟大人物和传世经典井喷似的涌现:孔子述《论语》、孟子写《孟子》、老子写《道德经》、墨子写《墨子》、孙子写《孙子兵法》、鬼谷子写《鬼谷子》、韩非写《韩非子》……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石,四书五经铸造了后世中国人的价值观,春秋五霸开创了谋略计策的典范,战国七雄构建了现今中国版图的框架。
  • 最强帝皇

    最强帝皇

    绝代至尊重生故土,以无敌之姿,横扫三千世界。凌驾于天道之上,吾乃帝皇,最强帝皇!
  • 贝者书屋

    贝者书屋

    没名字的人也可以有故事,人生不过几十年,旁门小事莫余前。
  • 可惜我还爱着你

    可惜我还爱着你

    苏流年常常想,如果当初他没有将自己带出机场,他们现在会不会不一样?他代表着正义利用她将她的父亲引入了陷阱,家破人亡成为她的下场,恩断义绝成为他们的结果。但如果这就是结局,七年之后,当她再次回到这座城市,落魄如她,为什么总是会和他这个高高在上的相遇?她不过穿着牛仔裤被人带去参加了一场慈善晚宴,中途离场却被不怀好意的人拦住。她笑的妖娆,声音中却透着一股寒意。余光中,他站在不远处冷冷地看着她。她总是说他们很有缘分,却不知一次次缘分背后是他的用心与坚持,他说:“流年,无论什么时候你回头,身后总有我。”然而这一次,却是他亲手在他们划出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他终于永远只能在她身后。
  • 我的博士女友

    我的博士女友

    她是风姿绰约的女博士,也是纵横建筑界的无敌女魔头,但她更是他“天然去雕饰”的呆萌“蜜果”,是他此生注定的“劫”。他是有口皆碑的业界精英,也是厨艺无双的英俊“暖心老板”,只有这般暖如春光、灿若星辰的他,才能让她柔情百转,欲罢不能。 他们相遇相知,他们在茫茫人海中认出彼此。两个独立而闪耀的生命,相互辉映,相互治愈,终于在彼此拥有的那一刻,抵达生命的圆满。——找啊找,找寻这么久,原来你在这里。——等啊等,等待那么长,只为遇见你。
  • 专宠呆萌小甜心

    专宠呆萌小甜心

    那晚,韩筱筱一不小心被人灌醉进错了房间上错了床,没想到却招惹到了一只沉睡的恶魔,还被夺走了初吻。被迫与恶魔绑定了契约关系,由“契约女仆”变成了“契约未婚妻”,从此两人的关系牵扯不清。“冷墨希我受够你了,我要解除契约。”韩筱筱终于忍无可忍的爆发了。“我们契约开始与结束,只有我说的算,是你先招惹我的。”冷墨希嘴角露出邪魅的笑容,游戏才刚刚开始而已。(甜甜甜,宠宠宠)
  • 谁,拿走了我的安琪儿

    谁,拿走了我的安琪儿

    “我不想死,我不想死!我明明还有好多好多话要对你说,还有好多好多事情都还没有做!我不甘心就这样死了!所以我真的不想死!不想死!”我抱着叶子晴,哑然无语。只能任由那泪水,湿了衣襟,侵蚀胸膛,灼伤心口。她说,她不想死……而我,无能为力……
  • 我和白娘子有个约会

    我和白娘子有个约会

    有一天,许仙醒了,他只想安静的等待白娘子...却发现时不我待!
  • 我遇见了我

    我遇见了我

    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我对“我”的仇恨和无奈,我和“我”的斗争一直到文章结束才最后结束,“我”原来是作者用文字塑造出来的自己,这个“我”的完美就是杀人的利器。作者通过对两个人物的塑造想真正告诉读者的是“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本书叙述的故事是矛盾的:假主角扮演着真主角,真主角到最后却不敢承认自己是真的。冒充者身在异地干着卑鄙的勾当,然而当被冒充者举起刀子,却发现冒充者已经和自己合二为一。小说赤裸裸的展现了现代人性格的两面性,对自身的矛盾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 重生之弃妇皇妃

    重生之弃妇皇妃

    前世,为了扶他上位,她一身伤痛,被灭满门,最后却落了个囚禁冷宫,断手断脚的下场!重活一世,她荣耀而归,发誓逆天改命,绝不再听天由命!再遇渣男,她深知他冷酷无情只为江山社稷!想利用?做梦!今生,她左有高贵太子,右有江湖侠客。只是夫君应该怎么选?前世凄凄惨惨戚戚,今生从头再活。是他,抑是他,还是他,将是她今生的良人。